十八歲之前,謝意曾幻想過無數次自己走進港城的場景。
她自幼學畫,畫的最多是國畫和油畫。
國畫的景多取自江南,而她多數油畫畫的,卻是臨山市和港城。
一直以來,她對港城,都有種莫名的親切和熟稔感。
所以,在十八歲之前,她的目標,一直都是港城藝術學院的壁畫專業。
謝意的父母都是考古學者,在他們一家人為數不多的相處時間裏,謝家夫婦對她的興趣和個人性格形成有很深的影響。
來到港城,也是父母對她唯一的期望。
隻是——
十八歲的那個夏天,謝意渾渾噩噩地從船上下來,站在港口處,望著麵前還未蘇醒的城。
這一年,壁畫成了她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哪怕港大和港藝這兩座學校,隻是一街之隔。
港大建在山腳,背靠層層疊疊的青山,麵朝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井,剛好嵌在清冷與熱烈交接處。
一走到這,謝意就覺得自己被裹挾進一座巨大的城市森林裏。
她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自生活。
所以剛開始住宿時,哪怕林之之在,她也覺得不太習慣。
於是,開學不久的一個周末,她走出校門,獨自繞過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電線杆,在某麵發黃斑駁的牆麵上,看到了一個招聘廣告。
港城的夏天,蟬鳴聲不斷,有散了學的少年在奔跑,自行車叮叮當當作響,棋牌室內傳來上世紀的舞曲聲,華麗又迷幻。
夏意在時間的長鏡頭內被擱置。
謝意微微一笑,順著廣告上的地方,她穿過一落落破舊的出租房,爬上數不清台階的長梯,敲響了那扇油漆早已剝落的門。
等了許久,等到她小腿發軟地靠在缺了皮的牆上,門才“吱呀”一聲地打開了條門縫。
一個幹澀的中年女聲從門縫裏傳來,問她:“你找誰?”
謝意望過去,撞上一雙沒什麽神采的眼睛。
她彼時不過十八,也不太會同人打交道,被女人這麽盯著,莫名的就有些害怕。於是,她磕磕巴巴地開口:“我、我是……看到招聘……”
“你是哪兒來的?”女人冰冷的聲音再次響起,謝意小腿發顫,想跑路的心一下達到頂點。
她又不缺錢,因為一張莫名的招聘廣告走到這,真的是鬼使神差。
“我們家是準備招家教……不過,你是哪兒的學生?”
許是她的表情太過驚慌,女人察覺,她放低了聲音,麵部和善了不少:“我家女兒今年十五歲,想要個語文家教……”
說到這個,她生硬的語氣莫名溫柔了許多。
謝意稍稍鬆了口氣。
“我是港大的……不過是大一新生……”她捏了捏手指,迴答道。
聽見她的學校,女人明顯眼睛一亮。
隻是,謝意卻不難從她的眼神裏看出一絲局促和不安。
可能是謝意看起來太乖,女人開門時的防備和謹慎被消融,她搓了搓手,把門打開:“你願意進來詳細談一談嗎?”
謝意順著敞開的大門看進去。
雖然表麵不動聲色,但裏麵的景象卻令她心裏暗暗吃了一驚。
麵前的房子看起來不過二十幾平米,沒有多餘的家具。中間橫著一塊塑料木板和一層幕布,將這原本就狹小的房間隔成兩邊。
一邊有一張床和一張小課桌,另一邊則放著一張床墊和一堆米袋。
從米袋的開口來看,裏麵應該放的是一些色彩各異的玻璃珠子。
女人剛剛就是坐在床墊這一邊,一手拿著線,另一手一顆又一顆地串珠子。
上個年代末,做工浪潮剛剛在北區興起。
當時還尚未進入網絡時代,雖在同一座城市,可港城南區靠海,常年靠貿易獲取經濟效益,在經濟大增長的那個時期,當地居民收入也跟著穩定快速發展。
而北區卻麵山,連出行都不易,更遑論通過貿易經商賺錢,這兒的人更多靠的是自給自足。
於是,在經濟極度失衡的港城南北兩區,無數窮苦的打工人都想趁做工浪潮賺一筆。
畢竟,南區那些有錢的主,並不會太在意你要的時薪是15元還是20元。
某個早晨,一堆來自北區的人湧了出去。
如果去細究,其實不難發現,走出去的這些人,多數家裏曾經是新世界的簇擁者。
可在新世界衰頹後,他們卻成了那個時代的棄兒。
而今,南區的發達和勞動人口的缺失,讓他們對此浪潮充滿了希望。
但好景不長,幾年之後,南區卻出了一件驚動港城的工人盜竊事件。
那天夜裏,幾乎所有被長期雇傭在南區的工人都被掃地出門,主顧們對他們這些貧苦的人失去了信任,哪怕酬勞再低,多數人也不願再雇傭他們。
於是,落魄的他們再次成了新時代裏的棄兒。
北區自此成了一座圍城。
有人安穩,有人不甘。
但無論如何,生計卻總要維持下去。
他們再次湧進那些擁擠又破舊不堪的出租屋內——
這些房子,本是新世界的廢棄物。
卻成了他們最後的港灣。
在北區做零工再送往南區低價售賣,也成了這些人維持生活的最好方式。
盡管隻夠溫飽,但他們還有希望。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靠學習,逃離這片廢土。
謝意走進的這家人便是這種想法。
這家住著一對母女,也都姓謝。
女兒謝婉婉今年十五歲,剛上初三,正是備戰中考的關鍵時期。
而開門的女人叫謝安,沒讀過書,平日隻能靠穿珠簾和替餐廳打掃衛生為生。
但就是這樣拮據的家庭,含辛茹苦的母親還是希望,謝婉婉能多爭點氣,讀書,上大學,然後離開這烏煙瘴氣的地方。
去哪裏都好,隻要離開這,哪怕是新世界以外的北區都行。
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初中畢業,上技校,找一份辛苦的體力工作,然後再迴到這兒,就此過一生。
謝安介紹完自己家裏的情況,再看向謝意時,眼神裏帶著的不安愈濃。
謝意一看就是好人家裏出來的女兒,又是港大的學生,自是不差自家所能支付的那麽一點零錢。
而且——
從一進家裏門開始,謝意就一直沉默不語。
她囁嚅著,正想開口。
門又“吱呀”一聲,打開了。
她自幼學畫,畫的最多是國畫和油畫。
國畫的景多取自江南,而她多數油畫畫的,卻是臨山市和港城。
一直以來,她對港城,都有種莫名的親切和熟稔感。
所以,在十八歲之前,她的目標,一直都是港城藝術學院的壁畫專業。
謝意的父母都是考古學者,在他們一家人為數不多的相處時間裏,謝家夫婦對她的興趣和個人性格形成有很深的影響。
來到港城,也是父母對她唯一的期望。
隻是——
十八歲的那個夏天,謝意渾渾噩噩地從船上下來,站在港口處,望著麵前還未蘇醒的城。
這一年,壁畫成了她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哪怕港大和港藝這兩座學校,隻是一街之隔。
港大建在山腳,背靠層層疊疊的青山,麵朝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井,剛好嵌在清冷與熱烈交接處。
一走到這,謝意就覺得自己被裹挾進一座巨大的城市森林裏。
她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自生活。
所以剛開始住宿時,哪怕林之之在,她也覺得不太習慣。
於是,開學不久的一個周末,她走出校門,獨自繞過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電線杆,在某麵發黃斑駁的牆麵上,看到了一個招聘廣告。
港城的夏天,蟬鳴聲不斷,有散了學的少年在奔跑,自行車叮叮當當作響,棋牌室內傳來上世紀的舞曲聲,華麗又迷幻。
夏意在時間的長鏡頭內被擱置。
謝意微微一笑,順著廣告上的地方,她穿過一落落破舊的出租房,爬上數不清台階的長梯,敲響了那扇油漆早已剝落的門。
等了許久,等到她小腿發軟地靠在缺了皮的牆上,門才“吱呀”一聲地打開了條門縫。
一個幹澀的中年女聲從門縫裏傳來,問她:“你找誰?”
謝意望過去,撞上一雙沒什麽神采的眼睛。
她彼時不過十八,也不太會同人打交道,被女人這麽盯著,莫名的就有些害怕。於是,她磕磕巴巴地開口:“我、我是……看到招聘……”
“你是哪兒來的?”女人冰冷的聲音再次響起,謝意小腿發顫,想跑路的心一下達到頂點。
她又不缺錢,因為一張莫名的招聘廣告走到這,真的是鬼使神差。
“我們家是準備招家教……不過,你是哪兒的學生?”
許是她的表情太過驚慌,女人察覺,她放低了聲音,麵部和善了不少:“我家女兒今年十五歲,想要個語文家教……”
說到這個,她生硬的語氣莫名溫柔了許多。
謝意稍稍鬆了口氣。
“我是港大的……不過是大一新生……”她捏了捏手指,迴答道。
聽見她的學校,女人明顯眼睛一亮。
隻是,謝意卻不難從她的眼神裏看出一絲局促和不安。
可能是謝意看起來太乖,女人開門時的防備和謹慎被消融,她搓了搓手,把門打開:“你願意進來詳細談一談嗎?”
謝意順著敞開的大門看進去。
雖然表麵不動聲色,但裏麵的景象卻令她心裏暗暗吃了一驚。
麵前的房子看起來不過二十幾平米,沒有多餘的家具。中間橫著一塊塑料木板和一層幕布,將這原本就狹小的房間隔成兩邊。
一邊有一張床和一張小課桌,另一邊則放著一張床墊和一堆米袋。
從米袋的開口來看,裏麵應該放的是一些色彩各異的玻璃珠子。
女人剛剛就是坐在床墊這一邊,一手拿著線,另一手一顆又一顆地串珠子。
上個年代末,做工浪潮剛剛在北區興起。
當時還尚未進入網絡時代,雖在同一座城市,可港城南區靠海,常年靠貿易獲取經濟效益,在經濟大增長的那個時期,當地居民收入也跟著穩定快速發展。
而北區卻麵山,連出行都不易,更遑論通過貿易經商賺錢,這兒的人更多靠的是自給自足。
於是,在經濟極度失衡的港城南北兩區,無數窮苦的打工人都想趁做工浪潮賺一筆。
畢竟,南區那些有錢的主,並不會太在意你要的時薪是15元還是20元。
某個早晨,一堆來自北區的人湧了出去。
如果去細究,其實不難發現,走出去的這些人,多數家裏曾經是新世界的簇擁者。
可在新世界衰頹後,他們卻成了那個時代的棄兒。
而今,南區的發達和勞動人口的缺失,讓他們對此浪潮充滿了希望。
但好景不長,幾年之後,南區卻出了一件驚動港城的工人盜竊事件。
那天夜裏,幾乎所有被長期雇傭在南區的工人都被掃地出門,主顧們對他們這些貧苦的人失去了信任,哪怕酬勞再低,多數人也不願再雇傭他們。
於是,落魄的他們再次成了新時代裏的棄兒。
北區自此成了一座圍城。
有人安穩,有人不甘。
但無論如何,生計卻總要維持下去。
他們再次湧進那些擁擠又破舊不堪的出租屋內——
這些房子,本是新世界的廢棄物。
卻成了他們最後的港灣。
在北區做零工再送往南區低價售賣,也成了這些人維持生活的最好方式。
盡管隻夠溫飽,但他們還有希望。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靠學習,逃離這片廢土。
謝意走進的這家人便是這種想法。
這家住著一對母女,也都姓謝。
女兒謝婉婉今年十五歲,剛上初三,正是備戰中考的關鍵時期。
而開門的女人叫謝安,沒讀過書,平日隻能靠穿珠簾和替餐廳打掃衛生為生。
但就是這樣拮據的家庭,含辛茹苦的母親還是希望,謝婉婉能多爭點氣,讀書,上大學,然後離開這烏煙瘴氣的地方。
去哪裏都好,隻要離開這,哪怕是新世界以外的北區都行。
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初中畢業,上技校,找一份辛苦的體力工作,然後再迴到這兒,就此過一生。
謝安介紹完自己家裏的情況,再看向謝意時,眼神裏帶著的不安愈濃。
謝意一看就是好人家裏出來的女兒,又是港大的學生,自是不差自家所能支付的那麽一點零錢。
而且——
從一進家裏門開始,謝意就一直沉默不語。
她囁嚅著,正想開口。
門又“吱呀”一聲,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