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裏麵,吵成了一鍋粥。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舉薦了一人,現任大同巡撫劉宇。
這劉宇乃是河南鈞州人,成化八年的進士,起家知縣,後授禦史,曆任山東按察使,直至如今的右都禦史專職大同巡撫。
弘治年間,馬文升就曾推舉過劉宇總製宣、大,奈何卻被劉大夏所阻。
當時劉大夏因為王儼一事,已經與天官馬文升結下了仇怨,所以屢屢在朝中數劉宇過失,致使劉宇被弘治皇帝所不喜,連帶著馬文升也因此受到牽連,弘治皇帝對他不再如以往那般信任。
比較有意思的是,劉宇是河南均州人士,而內閣首輔劉健則是河南洛陽人士。
在小皇帝明確提出了“鄉黨”這個概念後,劉健還能舉賢不避諱,公然舉薦劉宇出任兵部尚書一職,他這般舉動就很是耐人尋味了。
緊接著都禦史屠勳舉薦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繡。
熊繡,湖廣寧遠衛人,成化二年進士,成化七年擢貴州道監察禦史,在朝正直敢言,有器識,後曆任鳳翔府知府、山東右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延綏巡撫、兵部左侍郎。
比較有意思的是,兵部大司馬劉大夏對自己這位同鄉兼副手異常看重,凡邊情重務,必與熊繡商確而後行。
看起來好像沒什麽,實則劉大夏這無疑是在變相給熊繡機會,培養他執掌兵部決斷政事的能力。
再說得直白一點,熊繡就是劉大夏的衣缽傳人,他們這湖廣鄉黨提前決定好的下一任兵部尚書!
這也是為何當年天官馬文升舉薦熊繡出任兩廣總督時,遭到李東陽、劉大夏等人激烈反對,甚至還被熊繡怨恨的真正原因!
兩廣總督的確位高權重,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但是與兵部大司馬相比起來,兩廣總督就沒有什麽吸引力了,傻子都應該知道該怎麽選擇!
然而,就在剛剛,小皇帝已經明確表露出了對李東陽和劉大夏這二人的厭惡,甚至直接逼迫劉大夏主動開口請辭,還順水推舟地將其趕走了朝堂!
在這種節骨眼上,你屠勳這位都察院的總憲大人,竟然還敢舉薦熊繡接替劉大夏,繼任兵部尚書一職!
屠勳啊屠勳,你這是真的不怕死啊!
朱厚照眼神冷冽地掃了屠勳一眼,絲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殺意!
繼劉宇、熊繡之後,天官馬文升舉薦了第三個人選,兵部右侍郎許進!
許進其人如何,湯昊和小皇帝自然是了解的,先前也已經做好了準備,許進也是他們預定的新任兵部尚書人選。
畢竟這許進是個幹吏,而且曾經出巡九邊整飭邊務,還親自率軍收複哈密,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的,比之那些不知軍民疾苦、隻知誇誇其談的文臣縉紳不知好出凡幾!
是以,許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可惜湯侯爺見三方勢力下場,大家還都爭得這麽開心,他也很想試上一試,看看能不能自己做這個兵部尚書!
縱觀曆朝曆代,比較有意思的是,兵部尚書毫無例外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哪怕洪武朝、永樂朝這種重武抑文的時代,兵部尚書也都是文臣縉紳,而不是武將勳貴。
隋唐時期的兵部尚書為正三品,可以算作高級官員,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唐末五代以來,兵部尚書的職權被“樞密使”分走了大部分權力,直到元代,軍事機構的重心都在樞密院,兵部形同虛設。
北宋前期的兵部尚書空有官員的級別待遇,沒有實際的權力,直到宋神宗時期進行了官製改革,三省製恢複,兵部的職權得到部分的恢複,但實權與唐代比起來依然相差甚遠。
元代就更別提了,兵部尚書的職權更低,隻負責軍事交通事務的設計管理和規劃等事務,這個時期的兵尚書隻是名義上的國防部部長,也僅僅隻是掛了名而已。
直到大明,太祖朱元璋廢中書丞相製權分六部,兵部尚書地位得到大大提升,為正二品,隨即土木之禍後,兵部攫取五府權力,徹底變成了一個集統兵權與調兵權於一身的龐然大物。
現如今的大明兵部,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製定軍事計劃,執掌武官武將的考核任用,組織邊軍衛軍的戰兵訓練,掌管軍籍軍戶與屯田事務,傳達皇帝軍令和依令調遣全國軍隊等等,誠可謂是“執掌天下戎政”!
先前天官馬文升,曾經問過湯昊一句話,就算將五府的職權從兵部割裂出來還給五府,湯昊敢接嗎?
然後湯昊沒有迴答,也不敢迴答,因為他不敢接。
五府早就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空架子,成了勳貴子弟冒領俸祿的閑散之地,就算真個接過了職權,也根本無人可用,反倒是破壞眼下的天下軍隊局勢,弄得整個大明都不安寧!
所以,湯昊現在想要一步到位!
如果他做了這個兵部尚書,成為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那還用跟這些文臣縉紳逼逼賴賴個什麽?
奈何,這隻是奢望罷了。
沒有人會同意,包括小皇帝本人!
在場這些手握實權的巨頭大佬紛紛出聲,矛頭直指野心勃勃的中山侯湯昊,就連內閣首輔劉健也是動了真火,再次厲聲嗬斥,質問湯昊是不是真個想要“僭越神器”!
兵部現在可是一個龐然大物,統兵權和調兵權皆在兵部!
你湯昊手裏麵握著京軍還不夠,伱現在還想把手伸進兵部裏麵,做那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怎麽,你湯昊想要改朝換代啊?
真以為這滿朝文武都是傻子,眼睜睜地看著你攫取大權?
小皇帝也神情古怪地看了湯昊一眼。
野人,朕懂你!
故意找罵吸引火力!
你真的,朕哭死!
朱厚照隨即輕咳了兩聲,製止了群臣繼續攻訐湯昊。
“兵部尚書一職,關乎江山社稷!”
“元輔舉薦的劉宇,朕記得此人巡撫大同期間,曾有禦史彈劾其私市善馬斂財,因此飽受非議。”
此話一出,劉健頓時神情一黯,默默地閉上了嘴。
他之所以舉薦劉宇,倒不是因為他想結黨營私,而是因為這劉宇才堪大用。
這就好比,一個你的同鄉,自身能力也不錯,現在你可以在仕途上麵提攜他一把,於公於私而言都沒有壞處,你會不會送出這個人情?
事實上,大明中後期的朝堂,鄉黨就是這麽來的,互相提攜互相幫助,然後更進一步互相聯姻,就變成了……族黨!
在規則之中,劉健確實並沒有做錯。
隻是這劉宇確實有才幹,奈何自身德行不佳,當年劉大夏就是抓著這一點不放,在弘治皇帝麵前經常說劉宇的壞話,這才一再阻礙了其晉升。
劉健也沒有想到,小皇帝這般精明,竟然還記得此事,對這劉宇印象不佳。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事實上,劉健不知道的是,朱厚照不隻是精明,更是過目不忘!
不隻是劉宇,還有屠勳舉薦的熊繡!
朱厚照可是清楚地記得,這熊繡是湖廣人,一直與劉大夏交好,不折不扣的李東陽鄉黨!
好不容易趕走了劉大夏,他朱厚照瘋了傻了,才會晉升這熊繡為兵部尚書!
倒是這個屠勳,立場很有問題啊!
小皇帝眸光一冷,隨即直接拍板下令了。
“朕聞昔年大塚宰(吏部尚書尊稱)曾經舉薦過熊繡出任兩廣總督,可有此事?”
馬文升聽到這話一愣,隨即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迴稟陛下,確有此事,時有禦史上報,兩廣衛所將佐貪腐受賄克扣糧餉情況嚴重,因此老臣順勢舉薦熊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事,專職清查此事!”
“奈何熊侍郎恰巧病倒不能履任,故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聽到這話,朱厚照嘴角浮現出一抹冷笑。
“病倒?”
“那這病可是來得真巧!”
“這麽長時間過去了,熊繡的病也應該好了吧?朕也沒聽說他告病休沐啊!”
群臣麵麵相覷,全都不敢吭聲。
熊繡為什麽不去,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小皇帝的精明,出乎了他們的意料,絲毫沒有被糊弄的意思!
“擬旨,擢熊繡為右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事,即刻赴任不得有誤!”
皇帝陛下親自下旨,這迴熊繡是不去也得去了!
而劉宇不得用,熊繡外放為兩廣總督,三個人選已去其二,剩下的那一個,新任兵部尚書,自然就是許進了!
“擬旨,擢許進為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
聽到這話,群臣心中都鬆了口氣,即便是劉健和屠勳,也沒有出言反對。
嗯,許進做大司馬,總比湯昊這個莽夫做大司馬要好!
現在隻剩下許進這麽一個人選,他們要是再出言反對,把小皇帝給惹急了,一怒之下直接讓湯昊做兵部尚書,那群臣才是有苦說不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了!
好在,皇帝陛下還是比較英明的,沒有做出這麽糊塗的決定!
湯昊笑嗬嗬地環顧群臣,顯得心情不錯。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被稱之為“讓步效應”。
先提出一個眾人都無法接受的大要求,然後退一步提出一個同樣目的的小要求,最終這一小要求就有很大可能被人輕易地接受。
從一開始,湯昊就知道自己沒什麽希望,所以故意插科打諢罷了。
好在,計劃沒有出現變數,許進終於轉正,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第一個目的達成,可是還沒有結束!
湯昊給了小皇帝一個眼神,後者也立馬會意,當即命劉瑾取來了那一份份科道言官的罪證,然後擺在了群臣麵前。
“屠勳屠總憲,這就是你執掌的都察院?”
矛頭已經調整了方向,直挺挺地對準了屠勳。
起初屠勳還滿臉茫然,可是當他看到這一份份罪證,竟然全都是科道言官的,而且首當其衝的監察禦史何天衢,竟然貪腐受賄了整整兩萬兩紋銀!
霎時間,屠勳腦袋轟然一聲炸響,緊接著就急忙跪倒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有罪!”
劉健和馬文升也看了這些罪證,但臉上並未出現驚容。
顯然,對於都察院內部的貪腐問題,這兩位朝堂真王還是知道的,隻是一直沒有提及過罷了。
畢竟,都察院這個機構,本身就存在特殊性。
都察院設立之初,就是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就是為了監察百官而設立的!
可是現如今的都察院,卻早已與文臣縉紳同流合汙,甚至淪為了文臣縉紳爭權奪利的應聲蟲,哪裏還有半點天子耳目風紀之司的樣子?
大明啊,爛了,不隻是京營爛了,朝堂也爛了!
想要中興大明,就得澄清吏治!
而想澄清吏治,那麽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都察院!
所以這一次,劉健和馬文升都選擇袖手旁觀,並沒有出言為屠勳求情。
總憲屠勳,確實是一位碩德之臣,一輩子清廉自守。
可惜這人一旦老了,顧慮也就多了,開始思考後事了,那他自然再難堅守本心了。
小皇帝看著頭發花白的屠勳,滿心火氣終究是收了起來,沒有發泄到他身上。
朱厚照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不願再跟屠勳多說一句話。
“屠總憲,請辭吧!”
“致仕歸鄉,頤養天年!”
聽到這話,屠勳一怔,隨即雙眼通紅地跪地謝恩!
他與劉大夏不同,劉大夏是致仕不可歸鄉,他日還要遭到清算!
而皇帝陛下對他屠勳,終究還是保留了幾分體麵,遂了他的心願,致仕歸鄉頤養天年。
這就是小皇帝的恩德!
屠勳恭恭敬敬地叩頭謝恩,然後顫顫巍巍地起身離去。
隻是與身形落寞的劉大夏相比,這屠勳身上卻多出了幾分輕鬆意味。
自此,正德朝堂第二位九卿重臣被逐出了朝堂,繼兵部大司馬劉大夏之後,執掌都察院的總憲屠勳,也黯然離開了政治舞台。
“總憲一職,就不用廷推了!”
小皇帝冷冷地開口,直接下令。
“擢張敷華為左都禦史,署理都察院事!”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一眾廷臣麵麵相覷,緊接著他們下意識地看向了門口。
隻見碩德老臣張敷華精神矍鑠地走了進來,然後跪倒在小皇帝麵前謝恩。
這是……什麽情況?
張敷華不是因為朝天闕被打入大獄了嗎?
劉健和馬文升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詫與凝重。
李東陽似乎想到了什麽,豁然抬頭看向湯昊。
湯昊見狀咧嘴笑了笑,對李東陽比出了一個國際手勢。
李東陽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
他終於明白了!
劉大夏也隻是附帶罷了!
湯昊和小皇帝真正的目標,不是他李東陽,也不是劉大夏,而是……都察院!
他們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這是想要……割裂文臣縉紳!
今日第一更,想要中興大明,就要富國強兵,而富國必須抓賦稅,強兵則要練新軍,前提是澄清吏治,打擊貪腐,都察院就是第一刀,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多多訂閱,萬分感謝!
(本章完)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舉薦了一人,現任大同巡撫劉宇。
這劉宇乃是河南鈞州人,成化八年的進士,起家知縣,後授禦史,曆任山東按察使,直至如今的右都禦史專職大同巡撫。
弘治年間,馬文升就曾推舉過劉宇總製宣、大,奈何卻被劉大夏所阻。
當時劉大夏因為王儼一事,已經與天官馬文升結下了仇怨,所以屢屢在朝中數劉宇過失,致使劉宇被弘治皇帝所不喜,連帶著馬文升也因此受到牽連,弘治皇帝對他不再如以往那般信任。
比較有意思的是,劉宇是河南均州人士,而內閣首輔劉健則是河南洛陽人士。
在小皇帝明確提出了“鄉黨”這個概念後,劉健還能舉賢不避諱,公然舉薦劉宇出任兵部尚書一職,他這般舉動就很是耐人尋味了。
緊接著都禦史屠勳舉薦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繡。
熊繡,湖廣寧遠衛人,成化二年進士,成化七年擢貴州道監察禦史,在朝正直敢言,有器識,後曆任鳳翔府知府、山東右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延綏巡撫、兵部左侍郎。
比較有意思的是,兵部大司馬劉大夏對自己這位同鄉兼副手異常看重,凡邊情重務,必與熊繡商確而後行。
看起來好像沒什麽,實則劉大夏這無疑是在變相給熊繡機會,培養他執掌兵部決斷政事的能力。
再說得直白一點,熊繡就是劉大夏的衣缽傳人,他們這湖廣鄉黨提前決定好的下一任兵部尚書!
這也是為何當年天官馬文升舉薦熊繡出任兩廣總督時,遭到李東陽、劉大夏等人激烈反對,甚至還被熊繡怨恨的真正原因!
兩廣總督的確位高權重,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但是與兵部大司馬相比起來,兩廣總督就沒有什麽吸引力了,傻子都應該知道該怎麽選擇!
然而,就在剛剛,小皇帝已經明確表露出了對李東陽和劉大夏這二人的厭惡,甚至直接逼迫劉大夏主動開口請辭,還順水推舟地將其趕走了朝堂!
在這種節骨眼上,你屠勳這位都察院的總憲大人,竟然還敢舉薦熊繡接替劉大夏,繼任兵部尚書一職!
屠勳啊屠勳,你這是真的不怕死啊!
朱厚照眼神冷冽地掃了屠勳一眼,絲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殺意!
繼劉宇、熊繡之後,天官馬文升舉薦了第三個人選,兵部右侍郎許進!
許進其人如何,湯昊和小皇帝自然是了解的,先前也已經做好了準備,許進也是他們預定的新任兵部尚書人選。
畢竟這許進是個幹吏,而且曾經出巡九邊整飭邊務,還親自率軍收複哈密,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的,比之那些不知軍民疾苦、隻知誇誇其談的文臣縉紳不知好出凡幾!
是以,許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可惜湯侯爺見三方勢力下場,大家還都爭得這麽開心,他也很想試上一試,看看能不能自己做這個兵部尚書!
縱觀曆朝曆代,比較有意思的是,兵部尚書毫無例外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哪怕洪武朝、永樂朝這種重武抑文的時代,兵部尚書也都是文臣縉紳,而不是武將勳貴。
隋唐時期的兵部尚書為正三品,可以算作高級官員,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唐末五代以來,兵部尚書的職權被“樞密使”分走了大部分權力,直到元代,軍事機構的重心都在樞密院,兵部形同虛設。
北宋前期的兵部尚書空有官員的級別待遇,沒有實際的權力,直到宋神宗時期進行了官製改革,三省製恢複,兵部的職權得到部分的恢複,但實權與唐代比起來依然相差甚遠。
元代就更別提了,兵部尚書的職權更低,隻負責軍事交通事務的設計管理和規劃等事務,這個時期的兵尚書隻是名義上的國防部部長,也僅僅隻是掛了名而已。
直到大明,太祖朱元璋廢中書丞相製權分六部,兵部尚書地位得到大大提升,為正二品,隨即土木之禍後,兵部攫取五府權力,徹底變成了一個集統兵權與調兵權於一身的龐然大物。
現如今的大明兵部,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製定軍事計劃,執掌武官武將的考核任用,組織邊軍衛軍的戰兵訓練,掌管軍籍軍戶與屯田事務,傳達皇帝軍令和依令調遣全國軍隊等等,誠可謂是“執掌天下戎政”!
先前天官馬文升,曾經問過湯昊一句話,就算將五府的職權從兵部割裂出來還給五府,湯昊敢接嗎?
然後湯昊沒有迴答,也不敢迴答,因為他不敢接。
五府早就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空架子,成了勳貴子弟冒領俸祿的閑散之地,就算真個接過了職權,也根本無人可用,反倒是破壞眼下的天下軍隊局勢,弄得整個大明都不安寧!
所以,湯昊現在想要一步到位!
如果他做了這個兵部尚書,成為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那還用跟這些文臣縉紳逼逼賴賴個什麽?
奈何,這隻是奢望罷了。
沒有人會同意,包括小皇帝本人!
在場這些手握實權的巨頭大佬紛紛出聲,矛頭直指野心勃勃的中山侯湯昊,就連內閣首輔劉健也是動了真火,再次厲聲嗬斥,質問湯昊是不是真個想要“僭越神器”!
兵部現在可是一個龐然大物,統兵權和調兵權皆在兵部!
你湯昊手裏麵握著京軍還不夠,伱現在還想把手伸進兵部裏麵,做那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怎麽,你湯昊想要改朝換代啊?
真以為這滿朝文武都是傻子,眼睜睜地看著你攫取大權?
小皇帝也神情古怪地看了湯昊一眼。
野人,朕懂你!
故意找罵吸引火力!
你真的,朕哭死!
朱厚照隨即輕咳了兩聲,製止了群臣繼續攻訐湯昊。
“兵部尚書一職,關乎江山社稷!”
“元輔舉薦的劉宇,朕記得此人巡撫大同期間,曾有禦史彈劾其私市善馬斂財,因此飽受非議。”
此話一出,劉健頓時神情一黯,默默地閉上了嘴。
他之所以舉薦劉宇,倒不是因為他想結黨營私,而是因為這劉宇才堪大用。
這就好比,一個你的同鄉,自身能力也不錯,現在你可以在仕途上麵提攜他一把,於公於私而言都沒有壞處,你會不會送出這個人情?
事實上,大明中後期的朝堂,鄉黨就是這麽來的,互相提攜互相幫助,然後更進一步互相聯姻,就變成了……族黨!
在規則之中,劉健確實並沒有做錯。
隻是這劉宇確實有才幹,奈何自身德行不佳,當年劉大夏就是抓著這一點不放,在弘治皇帝麵前經常說劉宇的壞話,這才一再阻礙了其晉升。
劉健也沒有想到,小皇帝這般精明,竟然還記得此事,對這劉宇印象不佳。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事實上,劉健不知道的是,朱厚照不隻是精明,更是過目不忘!
不隻是劉宇,還有屠勳舉薦的熊繡!
朱厚照可是清楚地記得,這熊繡是湖廣人,一直與劉大夏交好,不折不扣的李東陽鄉黨!
好不容易趕走了劉大夏,他朱厚照瘋了傻了,才會晉升這熊繡為兵部尚書!
倒是這個屠勳,立場很有問題啊!
小皇帝眸光一冷,隨即直接拍板下令了。
“朕聞昔年大塚宰(吏部尚書尊稱)曾經舉薦過熊繡出任兩廣總督,可有此事?”
馬文升聽到這話一愣,隨即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迴稟陛下,確有此事,時有禦史上報,兩廣衛所將佐貪腐受賄克扣糧餉情況嚴重,因此老臣順勢舉薦熊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事,專職清查此事!”
“奈何熊侍郎恰巧病倒不能履任,故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聽到這話,朱厚照嘴角浮現出一抹冷笑。
“病倒?”
“那這病可是來得真巧!”
“這麽長時間過去了,熊繡的病也應該好了吧?朕也沒聽說他告病休沐啊!”
群臣麵麵相覷,全都不敢吭聲。
熊繡為什麽不去,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小皇帝的精明,出乎了他們的意料,絲毫沒有被糊弄的意思!
“擬旨,擢熊繡為右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事,即刻赴任不得有誤!”
皇帝陛下親自下旨,這迴熊繡是不去也得去了!
而劉宇不得用,熊繡外放為兩廣總督,三個人選已去其二,剩下的那一個,新任兵部尚書,自然就是許進了!
“擬旨,擢許進為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
聽到這話,群臣心中都鬆了口氣,即便是劉健和屠勳,也沒有出言反對。
嗯,許進做大司馬,總比湯昊這個莽夫做大司馬要好!
現在隻剩下許進這麽一個人選,他們要是再出言反對,把小皇帝給惹急了,一怒之下直接讓湯昊做兵部尚書,那群臣才是有苦說不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了!
好在,皇帝陛下還是比較英明的,沒有做出這麽糊塗的決定!
湯昊笑嗬嗬地環顧群臣,顯得心情不錯。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被稱之為“讓步效應”。
先提出一個眾人都無法接受的大要求,然後退一步提出一個同樣目的的小要求,最終這一小要求就有很大可能被人輕易地接受。
從一開始,湯昊就知道自己沒什麽希望,所以故意插科打諢罷了。
好在,計劃沒有出現變數,許進終於轉正,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第一個目的達成,可是還沒有結束!
湯昊給了小皇帝一個眼神,後者也立馬會意,當即命劉瑾取來了那一份份科道言官的罪證,然後擺在了群臣麵前。
“屠勳屠總憲,這就是你執掌的都察院?”
矛頭已經調整了方向,直挺挺地對準了屠勳。
起初屠勳還滿臉茫然,可是當他看到這一份份罪證,竟然全都是科道言官的,而且首當其衝的監察禦史何天衢,竟然貪腐受賄了整整兩萬兩紋銀!
霎時間,屠勳腦袋轟然一聲炸響,緊接著就急忙跪倒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有罪!”
劉健和馬文升也看了這些罪證,但臉上並未出現驚容。
顯然,對於都察院內部的貪腐問題,這兩位朝堂真王還是知道的,隻是一直沒有提及過罷了。
畢竟,都察院這個機構,本身就存在特殊性。
都察院設立之初,就是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就是為了監察百官而設立的!
可是現如今的都察院,卻早已與文臣縉紳同流合汙,甚至淪為了文臣縉紳爭權奪利的應聲蟲,哪裏還有半點天子耳目風紀之司的樣子?
大明啊,爛了,不隻是京營爛了,朝堂也爛了!
想要中興大明,就得澄清吏治!
而想澄清吏治,那麽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都察院!
所以這一次,劉健和馬文升都選擇袖手旁觀,並沒有出言為屠勳求情。
總憲屠勳,確實是一位碩德之臣,一輩子清廉自守。
可惜這人一旦老了,顧慮也就多了,開始思考後事了,那他自然再難堅守本心了。
小皇帝看著頭發花白的屠勳,滿心火氣終究是收了起來,沒有發泄到他身上。
朱厚照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不願再跟屠勳多說一句話。
“屠總憲,請辭吧!”
“致仕歸鄉,頤養天年!”
聽到這話,屠勳一怔,隨即雙眼通紅地跪地謝恩!
他與劉大夏不同,劉大夏是致仕不可歸鄉,他日還要遭到清算!
而皇帝陛下對他屠勳,終究還是保留了幾分體麵,遂了他的心願,致仕歸鄉頤養天年。
這就是小皇帝的恩德!
屠勳恭恭敬敬地叩頭謝恩,然後顫顫巍巍地起身離去。
隻是與身形落寞的劉大夏相比,這屠勳身上卻多出了幾分輕鬆意味。
自此,正德朝堂第二位九卿重臣被逐出了朝堂,繼兵部大司馬劉大夏之後,執掌都察院的總憲屠勳,也黯然離開了政治舞台。
“總憲一職,就不用廷推了!”
小皇帝冷冷地開口,直接下令。
“擢張敷華為左都禦史,署理都察院事!”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一眾廷臣麵麵相覷,緊接著他們下意識地看向了門口。
隻見碩德老臣張敷華精神矍鑠地走了進來,然後跪倒在小皇帝麵前謝恩。
這是……什麽情況?
張敷華不是因為朝天闕被打入大獄了嗎?
劉健和馬文升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詫與凝重。
李東陽似乎想到了什麽,豁然抬頭看向湯昊。
湯昊見狀咧嘴笑了笑,對李東陽比出了一個國際手勢。
李東陽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
他終於明白了!
劉大夏也隻是附帶罷了!
湯昊和小皇帝真正的目標,不是他李東陽,也不是劉大夏,而是……都察院!
他們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這是想要……割裂文臣縉紳!
今日第一更,想要中興大明,就要富國強兵,而富國必須抓賦稅,強兵則要練新軍,前提是澄清吏治,打擊貪腐,都察院就是第一刀,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多多訂閱,萬分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