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正殿!


    九卿大員魚貫而入。


    當他們見到中山侯湯昊時,每個人臉色都是一沉。


    皇帝陛下既然召見他們,那自然就是要給出一個說法了。


    先前三十二名言官禦史下獄,緊接著科道言官朝天闕,竟然被湯昊全部打入大獄!


    這是文臣縉紳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因為這個湯昊愈發無法無天了,連一點朝堂規矩都不講!


    這一次,六部尚書、通政使、都禦史與大理寺卿全部到場,囊括了大明朝廷最為核心的實權機構,以及三位內閣大學士!


    你湯昊要是真有本事,那就再悍然出手將我等也打入大獄啊!


    到時候整個朝堂都進了大獄,那大明可就完了!


    事實證明,中山侯沒有這個本事!


    小皇帝坐在龍椅上麵,目光掃過九卿大員,最後直視著李東陽。


    “李學士,朕聽聞你身子不好,接連吐血暈倒。”


    “這怎麽看起來,李學士好像精神矍鑠得很嘛!”


    麵對皇帝陛下別有用心地詢問,李東陽當即跪倒在地上,不卑不亢地迴答道:“勞陛下掛念,老臣有罪!”


    “近幾日老臣確實舊疾複發,接連出現吐血暈眩的惡兆,本想在家安心修養!”


    “奈何朝中出了奸人,囂張跋扈無法無天,置大明律令於不顧,恣意妄為!”


    “老臣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所以拖著病體殘軀前來,懇請陛下主持公道!”


    聽完李東陽這些話,朱厚照都被氣笑了。


    “聽聽!”


    “李學士可真是公忠體國啊!”


    “我大明朝要是能多一些李學士這樣的忠良,那何愁……大明不亡啊!”


    此話一出,全場茫然,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李東陽先是滿臉錯愕,緊接著化作了恐慌,急忙以頭觸地跪伏在了地上。


    皇帝陛下,方才說的可是“大明不亡”,而不是“大明不興”!


    在場群臣全都是手握實權的重臣大員,沒有一個是傻子,自然聽得出來,小皇帝這是對李東陽極其不滿!


    否則,身為大明皇帝,怎會說出“大明不亡”這等誅心之語!


    眼見李東陽遭難,劉大夏頓時坐不住了,出列奏道:“陛下,李大人這病乃是積勞成疾,他於弘治年間便多次請辭,想要致仕歸鄉調養身子,奈何先帝爺不準,國朝也離不開他,所以才會……”


    “嗬!”朱厚照冷笑道:“真是天大的笑話!”


    “我大明忠良賢才無數,更有源源不斷的青年才俊通過科考步入仕途,難道離了他李東陽一人,我大明朝廷就轉不動了嗎?”


    小皇帝說出這番話,其實就是在逼李東陽自己識趣一點,主動開口請辭致仕!


    李東陽何等精明的人物,他自然聽得明白,可是他偏偏不能開口請辭,甚至是不敢開口請辭!


    他李東陽可以在弘治朝請辭,迴去調養身子多活幾年,但是在這正德朝,李東陽卻不敢開這個口!


    為什麽?


    因為弘治朝“君聖臣賢”,朝堂之上多的是忠正賢良,他李東陽就算致仕歸鄉了,也根本不怕政局會出現什麽變故。


    反正終弘治一朝,朝政大權始終都掌控在文臣縉紳手裏麵,就算他李東陽致仕歸鄉了,也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網,輻射到中央朝堂,從而影響朝政局勢!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正德朝,情況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小皇帝銳意革新變法,擺脫文臣縉紳的掣肘限製,奪迴屬於他皇帝的權柄!


    武將勳貴又推出了湯昊這個天殺的莽夫,瘋狂鬧事生事,給小皇帝製造機會,打壓文臣縉紳,攫取文臣縉紳的手中權力!


    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李東陽倘若致仕了,何人能夠擋住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


    再者他李東陽一旦致仕,很難不會遭到這對君臣的血腥清算!


    就比如那變法的葉淇,死了五六年了,還不是被湯昊這個畜生給挖了出來,硬生生地安上了一個“黨同伐異”的罪名,將一應死後殊榮全部取消,甚至就連內閣首輔徐溥都沒有放過!


    所以,李東陽不敢開口請辭,不敢離開朝堂。


    哪怕小皇帝這話說的如此直白了,可是李東陽也隻能死死地趴在地上,全然當做沒有聽見!


    眼見這老東西如此厚臉皮,小皇帝也是沒了辦法,隻能將目光移向了劉大夏,這次設局的主要目標!


    “大司馬,聽你這話的意思,伱和李學士很熟嗎?”


    不等劉大夏開口,朱厚照就起身踱步,給足了群臣心理壓力。


    “哦對了,朕倒是險些忘記了,大司馬和李學士,可是同鄉兼同窗好友啊!”


    “好像是天順年間,大司馬與李學士一同在大儒黎淳門下讀書,對吧?”


    劉大夏額頭上直冒冷汗,在腦海中瘋狂找補,想要平安度過這次危機。


    然而小皇帝根本不給他開口的機會,一旦開始輸出,端得就是“持久”二字。


    “朕這最近呐,聽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詞語,叫做“鄉黨”!”


    “這李學士,是湖廣茶陵人,而大司馬你,是湖廣華容人,對吧?”


    “朕德才淺薄,學時不精,大司馬可否為朕解惑,“鄉黨”一詞所謂何意啊?是不是指的大司馬和李學士這般啊?”


    朱厚照故作茫然地開了口,劉大夏卻是已經被嚇得麵無血色,“噗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


    鄉黨!


    同鄉結黨!


    結黨營私,這可是最犯忌諱的重罪!


    如果他劉大夏沒有做過,此刻他自然能夠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地迴複小皇帝的問題!


    但是,他劉大夏真沒做過嗎?


    傻子都知道,他劉大夏與李東陽結黨營私不是一天兩天了!


    這件事情,天官馬文升最具有發言權。


    當年馬文升因國情需要,所以舉薦兵部侍郎熊繡為兩廣總督,然而熊繡不願外出,畢竟地方官兒做得再大哪有京官香啊,所以熊繡怨恨於馬文升,與劉大夏、李東陽等人糾結在一起,與天官大人展開了明爭暗鬥。


    巧合的是,兵部侍郎熊繡,也是湖廣人!


    針對鄉黨這個議題,都禦史屠勳也具有發言權。


    因為那個最先號召都察院,一同彈劾中山侯湯昊的監察禦史何天衢,也是湖廣人!


    甚至包括何天衢在內,那三十二名被打入詔獄的監察禦史,大部分都是湖廣人,隻有那麽寥寥幾個不是,但據說也是“茶陵詩派”中人!


    所以,小皇帝現在提出的這個“鄉黨”,可謂是一針見血啊!


    “怎麽?”


    “大司馬這是什麽意思?”


    “朕讓大司馬為朕解惑,大司馬跪在地上幹什麽?”


    朱厚照揣著明白裝糊塗,故作茫然地開口追問道。


    劉大夏此刻已經是六神無主了,因為小皇帝的態度十分明顯,就是針對他和李東陽二人,就是要弄死他們!


    鄉黨鄉黨,同鄉結黨!


    為什麽要結黨?


    結黨營私啊!


    扣上這個帽子,他劉大夏這輩子的清譽,就算是徹底毀了!


    因此,劉大夏果斷選擇了請辭!


    沒錯,就是請辭!


    趁著皇帝陛下還給他留了幾分體麵,直接請辭致仕,離開這朝堂是非之地!


    “陛下明鑒,老臣年老昏聵,久不能治事,還請陛下體恤,準允老臣乞骸骨,致仕歸鄉……”


    “準!”


    出乎意料地,小皇帝直接馬上立刻就答應了!


    這答應的速度之快,讓在場群臣全都變了臉色,甚至就連劉大夏本人亦是滿臉悲憤錯愕。


    為什麽?


    因為按照正常流程,劉大夏這種級別的四朝元老重臣請辭,皇帝陛下再怎麽著也得裝裝樣子,來上一場“三辭兩否”的戲碼。


    第一次請辭,皇帝出言寬慰,並且降下賞賜。


    第二次請辭,皇帝聲情並茂,朝堂離不開你。


    第三次請辭,既然如此,那就滾吧!


    雖然這是在做戲,但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畢竟大明是禮儀之邦,這元老重臣請辭,怎麽著也得有些排麵啊!


    哪裏有你小皇帝這樣,人家第一次開口請辭,話音剛落你就立刻準許了啊?


    多少有些冒昧了嗷!


    朱厚照冷冷地掃了劉大夏一眼,道:“大司馬既然年老昏聵了,那就迴去頤養天年吧!”


    “不過致仕可以,歸鄉不行,大司馬可是碩德之臣,又是先帝爺的心腹重臣,朕偶爾遇到什麽困惑時,還想大司馬入宮為朕解惑!”


    劉大夏聞言如遭雷擊,臉色愈發蒼白了起來,甚至都見不到絲毫血色!


    可以致仕,不能歸鄉!


    這是準備要展開大清算了嗎?


    劉大夏不蠢,他哪裏聽不明白小皇帝的話外之音!


    有那麽一瞬間,他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現在好了,皇帝陛下金口一開,他致仕已成定局,偏偏還不能離開這個是非爭鬥之地,何苦如此啊?


    白白丟了兵部大司馬這個高位,還被困在京師不得離開半步,指不定哪天就會遭到小皇帝的清算!


    這一次,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大夏心態崩了,但事已至此,他也隻能謝恩領旨。


    “老臣叩謝陛下隆恩!”


    說完這句話後,劉大夏顫顫巍巍地起身,隨即無視眾人複雜的目光,無比落寞地離開了此地。


    兵部尚書劉大夏,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先帝爺的心腹重臣,就這樣被解除了職務,逐出了朝堂!


    甚至,還不能離開京師歸鄉!


    在場群臣都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相信小皇帝說的那些好聽的話!


    什麽“碩德之臣”,什麽“為朕解惑”,全都是些屁話!


    小皇帝之所以將這劉大夏留在京師,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日後清算!


    這一刻,李東陽跪伏在地上,已經因為恐懼而開始顫抖了。


    直到此刻他才終於反應了過來,小皇帝和中山侯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他李東陽,而是劉大夏!


    為什麽?


    因為他李東陽充其量,不過也隻是個內閣大學士罷了!


    內閣大學士,地位確實尊崇,但那是建立在內閣的票擬之權上麵!


    正因為內閣閣老擁有票擬之權,可以對文武百官的奏章帖上浮票,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從而影響皇帝陛下的決策,所以內閣閣老地位才會日益尊崇,所以朝堂縉紳才會漸漸地歸入內閣麾下!


    但是,他李東陽隻是內閣大學士啊,不是內閣首輔!


    內閣首輔,是循吏劉健!


    甚至除了劉健之外,還有一個次輔謝遷!


    說到底,他李東陽現在,其實並沒有什麽實權,全方麵都被內閣首輔劉健給壓製得死死的!


    相比之下,劉大夏比他更為重要!


    畢竟,劉大夏是兵部尚書,是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劉大夏的一句話,可以決定很多軍民的生死,但是他李東陽做不到!


    小皇帝和中山侯,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劉大夏,而非他李東陽!


    小,醜,己!


    似乎是為了證實李東陽的想法,朱厚照直接開了口。


    “其他暫且不論!”


    “今日劉大夏致仕,兵部尚書一職空缺,按製當於廷議時廷推!”


    “不過眼下諸位愛卿都在場,所以也不用等什麽廷議了,現在就開始廷推吧!”


    自土木以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按照製度,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當然,廷推這等大場麵,肯定是用於高級核心官員的,比如六部尚書、通政使、都禦史、大理寺卿九卿大員這種級別,才有必要進行廷推。


    群臣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決任用。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舉薦了一人,正是當年因為劉大夏的緣故,被弘治皇帝打壓不得重用的劉宇。


    緊接著都禦史屠勳舉薦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繡,正是那個劉大夏的心腹黨羽!


    隨即天官馬文升也開了口,舉薦兵部右侍郎許進,正是小皇帝和湯昊選中的人選!


    看著三位巨頭爭吵不休,三方勢力角逐下場,爭奪這個兵部尚書的位置,湯昊也忍不住來了興趣。


    “陛下,臣不才,毛遂自薦,願為大司馬,替陛下執掌天下戎政!”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


    短暫的沉默之後,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嗬斥聲和爭吵聲。


    整個大殿裏麵的群臣,這一次全都開口了,槍口一致對外,矛頭直指中山侯湯昊,瞬間將他罵成了狗!


    還毛遂自薦?


    還想做兵部尚書?


    還想替陛下執掌天下戎政?


    你湯昊怎麽不上天啊你!


    老夫今日罵不死你,就是你湯昊養的!


    今日第二更,湯日天想做兵部尚書,不過好像抵製很大,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多多訂閱,萬分感謝!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莽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聞上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聞上古並收藏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