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三。


    勤政殿。


    趙禦身穿明黃龍袍,端坐龍椅,神色肅然。


    蔡丞相站在玉階上宣讀遺詔。


    “朕受皇天之命,膺大命於世,四十有三年……


    皇子趙禦存賢近聖,即遵典製,釋服三十六日,宜登大位……


    宗親藩王,不可擅離。內外文武,同心輔政。地方督撫,恪盡職守。四方將士,俱免進香……


    詔告天下,鹹使聞之!”


    蔡丞相正言厲色,聲音抑揚頓挫,念完後合上聖旨,退下殿中三叩九拜。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宗親、百官、勳貴緊隨其後,三唿萬歲。


    “眾愛卿平身。”


    趙禦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百官,最後落在蔡丞相身上:“父皇常讚蔡愛卿學識淵博,鳳采鸞章,便由愛卿為朕取個年號如何?”


    年號之事昨晚已經商議過,蔡丞相故作沉思,躬身說道。


    “陛下,廣大光明謂之正,三綱五常謂之統,取年號正統如何?”


    “甚善!”


    正統帝撫掌讚歎:“那朕便取年號,正統。”


    自此之後世上再無趙禦,隻有坐在龍椅上的正統帝。


    禮部尚書蘇明遠眸光低垂,大乾年號製由太祖定下,伴隨皇帝一生,甚至死後也以某某帝記載。


    所以年號具有非凡意義,不可能隨意取名。


    “俗話說,缺啥補啥,叫的越響亮,證明心裏越是在意……”


    蘇明遠心思飛速急轉,已經猜到新君忌諱,將來做事、奏疏、說話都會刻意避免,也可以借此攻擊政敵。


    勤政殿即位,隻是正式登基的第一步。


    此時仍是建武四十三年,正統帝名義上講,隻是“暫代”皇帝。


    下一步是守孝三年,天子以日易月,實則守孝三十六天。


    守孝結束後,禮部擇日舉行登基大典,祭拜天地、宗祠,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方才是正式登基為帝。


    最後是新君頒布第一封聖旨,昭告天下。


    通常聖旨中會宣布大赦天下,表新君仁德治國,以安撫民心。


    ……


    十一月初十。


    鳴吠日。


    利亡者安息,宜破土,安葬。


    ……


    天蒙蒙亮。


    李平安換上喪服,揣著手縮著脖,早早來到皇宮東門外。


    東門門釘為陰數,民間俗稱這道門“鬼門”,每每宮中死了大人物,棺槨和送殯迎靈隊伍都是從這裏出去。


    前些天孫府尹下達了命令,為表衙門忠心,所有胥吏必須為先帝送行。


    哭聲必須大,眼淚必須多!


    誰不來,誰就是不忠不孝,事後有的是小鞋穿。


    “老孫這廝之前在禦史台,據說剛正廉明,最恨溜須拍馬之輩,怎麽換到京衙整個人都變了?”


    李平安心底吐槽,果然當大官的人都是演員。


    尋了個不起眼的街角,到時候假意哭幾聲,為了避免幹嚎流不出眼淚,特意在袖口藏了蒜瓣。


    等了不久不見靈車,縮牆角瞌睡打盹,忽然聽到熟悉聲音。


    “平安,來的早啊!”


    說話的正是石三,穿著麻布喪服,頭戴孝帽,隻差打個長幡。


    當然,陛下出殯有龍子龍孫打幡,平民百姓沒有資格,否則石三不介意再顯眼一點兒。


    李平安詫異道:“三叔,你這打扮也忒誇張了!”


    “這算什麽。”


    石三壓低聲音:“這半年牢裏缺了不少空職,孫府尹說了,誰對陛下忠心就提拔誰,咱得用送走親爹的態度送陛下!”


    “想進步沒錯……”


    李平安話音一轉:“不過,這話可別讓石大爺聽到。”


    “進步!”


    石三咂了咂嘴,越琢磨越覺得這個詞玄妙,連連點頭道:“平安,我太想進步了!”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後續又來了幾個胥吏。


    有獄卒有殮官有書吏,湊一起分享哭喪經驗,生薑蒜瓣都是小道,有幾個胥吏精通無聲流淚、低聲啜泣、嚎啕大哭……


    那悲慟的模樣,見到的人真以為死了親爹。


    李平安聽的津津有味,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技巧,將來或許能用上。


    天色逐漸明亮,東門外匯聚的人越來越多。


    前排站著的是各衙門官吏,後排站著數量眾多的平民百姓,前者是有所求表忠心,後者是真忠心。


    建武帝不是明君聖主,做過不少錯事、荒唐事,但是恢複大乾正統,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打的北疆蠻族數十年不敢犯邊。


    晚年還殺了無數貪官,至今菜市口血都未幹。


    老百姓看到打勝仗、護國境、殺貪官,就認為建武帝是好皇帝。


    至於殺貪官的原因,殺的是不是貪官,老百姓就不知道、不清楚、不在意了。


    巳時左右。


    宮中傳出悠揚鍾聲,緊閉的東門緩緩打開,肅穆莊嚴的樂曲聲傳出。


    禁軍率先出來護衛清路,隨後烏泱泱數百上千人走出來,其中有宗室高舉萬民傘,有龍子龍孫扶著靈棺。


    延綿三四裏,浩浩蕩蕩,煞是威風!


    新君舉著長幡走在靈棺前麵,神情肅穆,時不時迴頭叩拜。


    隨行的宗室、百官注意力,全都在正統帝身上,看到皇帝跪拜,跟著就唿啦啦跪倒一大片。


    這時候反應慢了,鶴立雞群,事後吃不了兜著走。


    東門外的官吏百姓,從門開了就跪倒在地,發出鋪天蓋地的哭聲。


    幾人真心,幾人假意,無人明了!


    李平安跪在人群當中,沒有擠占第一排做顯眼包,捏碎蒜瓣抹在眼圈上,淚水嘩啦啦流淌,止都止不住。


    旁邊的百姓放聲痛哭,很是悲慟,隻是沒流幾滴眼淚。


    哭到抽搐時,注意到涕淚橫流的李平安,不禁心生敬佩,果然官老爺更加忠君愛國,咱老百姓比不過!


    臨近晌午。


    出殯隊伍方才走出東城門,隨行送葬的百姓四散而去。


    李平安脫了喪服,路過食肆時吃了碗粥,吃了半籠屜饃饃才半飽,不見丁點兒葷腥。


    國喪期間,禁食酒肉。


    當真是一人死,天下為之守孝。


    “這日子還得三十多天。”


    李平安嘴裏淡出個鳥來,外煉武道本就需要油水,光靠饅頭米飯根本不頂餓。


    果然。


    迴到殮屍房,練了幾趟鷹爪功,肚子又隱隱發餓。


    無奈煮了鍋肉粥吃了,躺在逍遙椅上誦讀道經,經過數年研讀參悟,已經頗有感悟。


    去考道牒差一些,當個遊方道士完全沒問題。


    “將來遊曆天下,順帶幫人看風水、出殯,也是個賺功德的好手段。”


    ……


    十二月十六。


    新皇舉行登基大典。


    正統帝下旨大赦天下,並免稅一年。


    先皇屢興大案,抄了數百官員家產,其中幾個世家的千年積累,幾乎將國庫、內帑塞滿了。


    大乾百姓山唿萬歲,覺得好日子要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曆史中長生不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更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更2並收藏我在曆史中長生不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