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夜晚再次由蔻兒與憐人兩位女仆洗過腳後,趙從簡慵懶地躺在大床上,兩目無神,隻是呆望著年輕女子的窈窕身姿往來不斷,直到熄燈前,憐人才敢問他在想什麽事,連話都不說一句。
想什麽?什麽都沒想。趙從簡什麽都沒在想。白日的光線就像引誘劑,促使人行動,哪怕在盲目行動;而日頭高照時又令人迷惑而不知所從,生命隻是在澎湃、在燃燒、在號角;而當隻剩下一抹餘暉,心情也隨之恐慌起來:懷疑自己一天中並未做出什麽耀眼的成就,不自信於一天將要‘這般’過去,具體是哪般?又說不清道不明。城牆上在目力極遠處看到的山巒,仿佛並非北邊風光,全天裏接觸過的人如同飄影似的,早已來去無蹤,而身邊或唿喊或低語的人們,看過去卻記不清那張臉——五官都識得,卻進不到腦海中。金夕漫照下,初冬的寒風穿過全身。遠景分明像西天靈山的模樣。靈山何等模樣?即使在《西遊記》裏的描述,他趙從簡也不大記得,書本都是粗略一翻,哪裏有電視劇來得直觀。僅僅在意境上感覺像那麽迴事。又有晚間迴想起白日的事情,心靈層麵沒再慌張驚悸。
大事已畢,唯獨等待‘最後的時刻’到來。在往昔不可追逝的日子裏/當然也包括後世的現代生活,對社會始終缺乏茫然無從的他,望著努力使房間看上去更整潔溫馨的兩位女仆,反倒生出一絲歸屬感。泛黃的油燈忽爍不停,顯得略為動蕩,但心境不再過分悲觀的他並不會將自己再次代入進燈焰的角色。人生本為無常,寂滅無甚可惜之處。
插上門,屋中再度陷入一片漆黑之後,他像昨天一樣,再度悄然與女仆同躺並床床尾那邊。安靜的空氣裏能聽見三個人的心跳,規律性起伏,這給予他極大的滿足感——在生的時刻,能夠安然在此休憩,沒有風吹雨打,更沒有其它穿越劇本中的笞打辱罵,已經很幸福了不是嗎?又為何要去爭取那些勞什子的過分臣服?難道因為附魂在一國之君的身上,就要想方設法振興整個國家、直到征服天下才曉得疲憊休止嗎?想到這裏,他不禁癡笑嬴政,彼貴為超級強國之主,卻依舊不能決定出身上羞恥缺憾的既往;因為最早在邯鄲城中受辱的童年,最終要以攻略天下來償還其自尊,難道事情最後,能讓地上的每塊石頭都應聲懾服於帝王的威權嗎?恐怕太過可笑了些。
什麽趙國興亡,周室社稷,秦朝天下,楚子江山,不過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台罷了。若是天下的王都想保有社稷,就滿足他們的心願,不也很好嗎?統統維續他們世係久遠的尊享,令天下的王者都能得到榮耀,做眾王之王,而非百姓萬民之上的至高的帝皇!沒錯,就這樣施行自己的意誌。不僅要恢複林胡王與婁煩王,稱唿代王為伯長即可,還要讓中山王的國家也一並複興,共同撐起前趙的天空。杜絕針對王權的零和遊戲,令諸大人之間重新適應互相尊重、長期共存、榮辱與共的新秩序!
兩位女仆聽見吱吱呀呀的笑聲,疑惑卻不敢問候趙從簡究竟夢到了何等樂事。隻待一會兒,趙從簡也發覺出其中的不對勁:這不正是西楚霸王的翻版故事?
難道美好的願望,終究不能被完全實現嗎?總有辦法曲折能做到的吧?自己可以不斷迴想項羽過失的地方,依靠現代人的優勢,還不能完全算作摸著石頭過河。既然要追尋希望,明日大可早早起床去看場北邊的日出增強信心,現在,先學會與天同作同休,順勢而為……
拂曉雞鳴三聲後,趙從簡清醒過來,外邊的天空黝黑中帶些湛藍味道。他微笑著看向兩位女仆,青年人麵龐上特有的膠原蛋白q彈可破的樣子,世間所有辛勞不過是為了枕邊人能夠安度一生。他並不想驚醒睡夢中的人兒,自顧自地躡手躡腳下床穿好衣裳。打開門插獨自走到全府至高點的小山處,望著遠處的天空等待太陽升起。但細想過後卻不對勁:在有高大城牆阻礙的情況下,自己是不可能看到第一幕日出的。這樣的話,一夜的等候就白費了……巡邏丁壯此時已冷不丁繞到趙從簡身後,機警的他看清是王後,捏著聲音關懷到王為何獨自一人上到製高點。趙從簡被這聲音嚇了一跳,方才明白過來自己不應該在沒有隨從的情況下四處亂跑,否則必然牽連到女仆——繆豐年想換掉她們兩個不識大禮的下人很多次了。於是不顧問候跳下山,囑咐巡者不要告訴其他人,便跑迴後堂。
屋中沒有異常變化,隻有趙從簡迅速脫下衣裝,躺迴另一頭,睜著眼睛等待天亮。今天又該做些什麽呢?
隱約記得前日曾有某人提出過召來西邊雁門、雲中和九原三郡的郡守,自己現在實在按捺不住躁動的意誌,不妨主動去當地視察情形、會見邊地多數官僚不是更好嗎?可這是奴隸製還未完全瓦解的準封建時代,哪有大人主動拜訪下屬的道理呢?何況新王廷的權威還未被樹立起來,那些邊郡在常年戰亂影響下,見著邯鄲危困的種種情形,未必沒有打算就勢投降強秦的官員存在,自己貿然前去,被軟禁的後果不堪設想!
還是得等著,而且來代的人也不能是郡守,否則主官缺位,下麵僚佐會自行做出什麽事情來,更難收拾。不如令三郡郡治所在縣的縣令代表其意圖前來與會,這樣既夠官方,又能確保其心意與郡守保持一致,上下通氣準確無誤。就這樣做。
那對方派來人員的十天內呢?自己並不合適就這樣閑待著啊。思索再三,趙從簡想到聯合燕國的事情,在當下來說意義重大,如果出使迅速而成功,也可以作為穩定西邊三郡吏民人心的最佳壓秤石;而且出使燕國的話,自己倒很應該親自前往,這樣不僅能在最快時間內完成與燕國頂層力量的觀念交流、達成聯合目的,而且在目前國家殘破的情況下,能最大程度地表示個人誠意,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就能夠被合理打發過去了,旅途見聞又能增長自己對戰國民間具體的認知,豈不是兩全其美?
之後趙從簡又細想邯鄲陷落之後的曆史進程,猛然發現秦國下一步就是燕國,而中間更有不經代王廷意見、燕太子丹私自豢養門客荊軻刺秦的行動!勸說燕太子丹迴心轉意,切勿惹怒強秦這件事,也隻有身為代王的自己親自去勸說才能保證效果。選擇代為王國稱號,一大重要益處就是避免刺激嬴政對河北地區產生過分敵意,這樣自己才有足夠時間整頓邊地力量聯合起一切秦國潛在的敵人來。唉,去燕,反而變成不得不為的事情,轉化成必要負累的事,瞬間便讓人不那麽舒服了。
清晨的光芒透過窗紙,已經能夠看清五指伸向天空的輪廓。自己該攜誰同去呢?那個公子畤不僅名諧音‘仇’,為人也衝動勢力,言行極端地保守,自己每每被他有意針對,留在代地還真是個禍害;但有太宰李責留在代郡的話,料他也翻不起水花,就是親近李責的事便耽誤了,為其伯父明白平反的安排也不能跟進,隻能糊裏糊塗變成一樁邯鄲王廷誕生的懸案;至於太師,是否要勸說對方同去呢?虔不去,顯得尊榮不足,但昨夜私對看來,對方未必會一心站在自己的新王廷立場上說話,藉口安定代地留虔坐鎮似乎更好;駝為騎將,立場中立為國,不喜好內地風光,去燕也不是全無危險的行動,倘若有閃失沒了這員可期大將,針對秦國的邊地騎兵的軍種優勢怕要打上幾個折扣,不如令他從今天開始加強鍛煉出一支驍勇善戰的代都新禁軍鐵騎;練為人精明敏銳,作為文官不見得擅長出使,但深夜在旅舍出謀劃策不成問題,正好攜帶去鍛煉一番;肥食其與肥忠兩位外戚,攜肥食其一人去燕即可,肥忠作為代令留下穩定代都的防備後手還需早日上任,有先幽繆王國丈在身邊,傳續婚姻聯誼之好可能還有裨益,個人安全也有保障;少傅趙噲與少保龐謨雖然沒問所在,但按照之前約定,三公三少除太師外皆下山收複故地一說,應該追隨太傅騭並是走了;至於少師虞卿與司徒韓叡,肯定是要前往的,一位有家學的遊說辯才本該出使頻繁,另一個親口說出亡國後感受,對燕廷的觸動可最大化,為聯合成功加上保險。
現在還有哪裏遺漏的地方呢?對了,燕廷內部是什麽樣子的?坐視舊仇趙國滅亡的滋味應當且享受且痛苦,沒人知道為什麽這次秦趙決戰,沒有最起碼的外援——楚軍北上解圍的原因,許是邯鄲陷落得太快了,趙王遷主政時的強趙竟是那樣的不經打,許是天意已定。但不論如何,自己這種二流國家,滅亡的風險未必太過大,步韓王國後塵被秦軍一股腦收入囊中很有可能。其餘能想到的呢?趙從簡思索再三,除了找到燕廷此時在大量收容趙國流亡、大臣分為主戰派與請降派外,還找到這樣的一條線索:燕太子丹,這個決定後戰國時代河北局勢走向的男人,就要登場了!
</p>
夜晚再次由蔻兒與憐人兩位女仆洗過腳後,趙從簡慵懶地躺在大床上,兩目無神,隻是呆望著年輕女子的窈窕身姿往來不斷,直到熄燈前,憐人才敢問他在想什麽事,連話都不說一句。
想什麽?什麽都沒想。趙從簡什麽都沒在想。白日的光線就像引誘劑,促使人行動,哪怕在盲目行動;而日頭高照時又令人迷惑而不知所從,生命隻是在澎湃、在燃燒、在號角;而當隻剩下一抹餘暉,心情也隨之恐慌起來:懷疑自己一天中並未做出什麽耀眼的成就,不自信於一天將要‘這般’過去,具體是哪般?又說不清道不明。城牆上在目力極遠處看到的山巒,仿佛並非北邊風光,全天裏接觸過的人如同飄影似的,早已來去無蹤,而身邊或唿喊或低語的人們,看過去卻記不清那張臉——五官都識得,卻進不到腦海中。金夕漫照下,初冬的寒風穿過全身。遠景分明像西天靈山的模樣。靈山何等模樣?即使在《西遊記》裏的描述,他趙從簡也不大記得,書本都是粗略一翻,哪裏有電視劇來得直觀。僅僅在意境上感覺像那麽迴事。又有晚間迴想起白日的事情,心靈層麵沒再慌張驚悸。
大事已畢,唯獨等待‘最後的時刻’到來。在往昔不可追逝的日子裏/當然也包括後世的現代生活,對社會始終缺乏茫然無從的他,望著努力使房間看上去更整潔溫馨的兩位女仆,反倒生出一絲歸屬感。泛黃的油燈忽爍不停,顯得略為動蕩,但心境不再過分悲觀的他並不會將自己再次代入進燈焰的角色。人生本為無常,寂滅無甚可惜之處。
插上門,屋中再度陷入一片漆黑之後,他像昨天一樣,再度悄然與女仆同躺並床床尾那邊。安靜的空氣裏能聽見三個人的心跳,規律性起伏,這給予他極大的滿足感——在生的時刻,能夠安然在此休憩,沒有風吹雨打,更沒有其它穿越劇本中的笞打辱罵,已經很幸福了不是嗎?又為何要去爭取那些勞什子的過分臣服?難道因為附魂在一國之君的身上,就要想方設法振興整個國家、直到征服天下才曉得疲憊休止嗎?想到這裏,他不禁癡笑嬴政,彼貴為超級強國之主,卻依舊不能決定出身上羞恥缺憾的既往;因為最早在邯鄲城中受辱的童年,最終要以攻略天下來償還其自尊,難道事情最後,能讓地上的每塊石頭都應聲懾服於帝王的威權嗎?恐怕太過可笑了些。
什麽趙國興亡,周室社稷,秦朝天下,楚子江山,不過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台罷了。若是天下的王都想保有社稷,就滿足他們的心願,不也很好嗎?統統維續他們世係久遠的尊享,令天下的王者都能得到榮耀,做眾王之王,而非百姓萬民之上的至高的帝皇!沒錯,就這樣施行自己的意誌。不僅要恢複林胡王與婁煩王,稱唿代王為伯長即可,還要讓中山王的國家也一並複興,共同撐起前趙的天空。杜絕針對王權的零和遊戲,令諸大人之間重新適應互相尊重、長期共存、榮辱與共的新秩序!
兩位女仆聽見吱吱呀呀的笑聲,疑惑卻不敢問候趙從簡究竟夢到了何等樂事。隻待一會兒,趙從簡也發覺出其中的不對勁:這不正是西楚霸王的翻版故事?
難道美好的願望,終究不能被完全實現嗎?總有辦法曲折能做到的吧?自己可以不斷迴想項羽過失的地方,依靠現代人的優勢,還不能完全算作摸著石頭過河。既然要追尋希望,明日大可早早起床去看場北邊的日出增強信心,現在,先學會與天同作同休,順勢而為……
拂曉雞鳴三聲後,趙從簡清醒過來,外邊的天空黝黑中帶些湛藍味道。他微笑著看向兩位女仆,青年人麵龐上特有的膠原蛋白q彈可破的樣子,世間所有辛勞不過是為了枕邊人能夠安度一生。他並不想驚醒睡夢中的人兒,自顧自地躡手躡腳下床穿好衣裳。打開門插獨自走到全府至高點的小山處,望著遠處的天空等待太陽升起。但細想過後卻不對勁:在有高大城牆阻礙的情況下,自己是不可能看到第一幕日出的。這樣的話,一夜的等候就白費了……巡邏丁壯此時已冷不丁繞到趙從簡身後,機警的他看清是王後,捏著聲音關懷到王為何獨自一人上到製高點。趙從簡被這聲音嚇了一跳,方才明白過來自己不應該在沒有隨從的情況下四處亂跑,否則必然牽連到女仆——繆豐年想換掉她們兩個不識大禮的下人很多次了。於是不顧問候跳下山,囑咐巡者不要告訴其他人,便跑迴後堂。
屋中沒有異常變化,隻有趙從簡迅速脫下衣裝,躺迴另一頭,睜著眼睛等待天亮。今天又該做些什麽呢?
隱約記得前日曾有某人提出過召來西邊雁門、雲中和九原三郡的郡守,自己現在實在按捺不住躁動的意誌,不妨主動去當地視察情形、會見邊地多數官僚不是更好嗎?可這是奴隸製還未完全瓦解的準封建時代,哪有大人主動拜訪下屬的道理呢?何況新王廷的權威還未被樹立起來,那些邊郡在常年戰亂影響下,見著邯鄲危困的種種情形,未必沒有打算就勢投降強秦的官員存在,自己貿然前去,被軟禁的後果不堪設想!
還是得等著,而且來代的人也不能是郡守,否則主官缺位,下麵僚佐會自行做出什麽事情來,更難收拾。不如令三郡郡治所在縣的縣令代表其意圖前來與會,這樣既夠官方,又能確保其心意與郡守保持一致,上下通氣準確無誤。就這樣做。
那對方派來人員的十天內呢?自己並不合適就這樣閑待著啊。思索再三,趙從簡想到聯合燕國的事情,在當下來說意義重大,如果出使迅速而成功,也可以作為穩定西邊三郡吏民人心的最佳壓秤石;而且出使燕國的話,自己倒很應該親自前往,這樣不僅能在最快時間內完成與燕國頂層力量的觀念交流、達成聯合目的,而且在目前國家殘破的情況下,能最大程度地表示個人誠意,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就能夠被合理打發過去了,旅途見聞又能增長自己對戰國民間具體的認知,豈不是兩全其美?
之後趙從簡又細想邯鄲陷落之後的曆史進程,猛然發現秦國下一步就是燕國,而中間更有不經代王廷意見、燕太子丹私自豢養門客荊軻刺秦的行動!勸說燕太子丹迴心轉意,切勿惹怒強秦這件事,也隻有身為代王的自己親自去勸說才能保證效果。選擇代為王國稱號,一大重要益處就是避免刺激嬴政對河北地區產生過分敵意,這樣自己才有足夠時間整頓邊地力量聯合起一切秦國潛在的敵人來。唉,去燕,反而變成不得不為的事情,轉化成必要負累的事,瞬間便讓人不那麽舒服了。
清晨的光芒透過窗紙,已經能夠看清五指伸向天空的輪廓。自己該攜誰同去呢?那個公子畤不僅名諧音‘仇’,為人也衝動勢力,言行極端地保守,自己每每被他有意針對,留在代地還真是個禍害;但有太宰李責留在代郡的話,料他也翻不起水花,就是親近李責的事便耽誤了,為其伯父明白平反的安排也不能跟進,隻能糊裏糊塗變成一樁邯鄲王廷誕生的懸案;至於太師,是否要勸說對方同去呢?虔不去,顯得尊榮不足,但昨夜私對看來,對方未必會一心站在自己的新王廷立場上說話,藉口安定代地留虔坐鎮似乎更好;駝為騎將,立場中立為國,不喜好內地風光,去燕也不是全無危險的行動,倘若有閃失沒了這員可期大將,針對秦國的邊地騎兵的軍種優勢怕要打上幾個折扣,不如令他從今天開始加強鍛煉出一支驍勇善戰的代都新禁軍鐵騎;練為人精明敏銳,作為文官不見得擅長出使,但深夜在旅舍出謀劃策不成問題,正好攜帶去鍛煉一番;肥食其與肥忠兩位外戚,攜肥食其一人去燕即可,肥忠作為代令留下穩定代都的防備後手還需早日上任,有先幽繆王國丈在身邊,傳續婚姻聯誼之好可能還有裨益,個人安全也有保障;少傅趙噲與少保龐謨雖然沒問所在,但按照之前約定,三公三少除太師外皆下山收複故地一說,應該追隨太傅騭並是走了;至於少師虞卿與司徒韓叡,肯定是要前往的,一位有家學的遊說辯才本該出使頻繁,另一個親口說出亡國後感受,對燕廷的觸動可最大化,為聯合成功加上保險。
現在還有哪裏遺漏的地方呢?對了,燕廷內部是什麽樣子的?坐視舊仇趙國滅亡的滋味應當且享受且痛苦,沒人知道為什麽這次秦趙決戰,沒有最起碼的外援——楚軍北上解圍的原因,許是邯鄲陷落得太快了,趙王遷主政時的強趙竟是那樣的不經打,許是天意已定。但不論如何,自己這種二流國家,滅亡的風險未必太過大,步韓王國後塵被秦軍一股腦收入囊中很有可能。其餘能想到的呢?趙從簡思索再三,除了找到燕廷此時在大量收容趙國流亡、大臣分為主戰派與請降派外,還找到這樣的一條線索:燕太子丹,這個決定後戰國時代河北局勢走向的男人,就要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