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對話進行到這裏,嬴政終於放下心中的巨石,什麽趙之忠臣鐵血,實在不過包著牛皮的爛狗骨頭,徒有其表而已!想我大秦,凡息兵休民,二三年之隙必有強兵東出,所謂摧枯拉朽,戰車所過之處,無不降下,即使有堅城良將頑抗,終也敵不過朝堂上的掣肘,還不是要乖乖入我秦國旗幟之下?滅趙啊滅趙,怎麽能因為其地到手後的“雞頭攘飛出了湯鍋”就驚慌?簡直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
重新振作後的嬴政將左腿放下來,猛地改成坐席姿勢,用力過猛嚇了衛繚一跳,後者也隨撲麵的王霸之氣後仰下身軀。奧義充盈在秦王眼前,閃爍著極大獲得智慧而滿足的他,滿意地看著鋪底的席子轉下眼睛,抬頭直勾勾望著衛繚自顧自說起:“寡人就依國尉所言,明日晨起立刻驅車奔赴邯鄲!監督諸將的收尾之工,把趙國這塊肥肉穩穩地吃進肚子裏!繚啊,你也隨朕前往,隨時為朕出謀劃策,應對機變!”
衛繚並未被這突然的決定嚇到,畢竟開口誘導王駕趨往邯鄲開始,自己就料到逃不過隨行的命運,這樣也好,順勢便重新靠近權力中心,杜絕被世卿因無用而排擠在外的危險。可這話裏的意思,難道不要迴鹹陽王宮了嗎?那麽自己今晚難道也要睡在離宮,這樣不僅冒犯王威,而且傳出去也會成為其他留守重臣的眼中釘,何況自己家中也需要交代些事情呢。
機敏的他果斷迴應起嬴政的最新安排:“王上,臣子就榻離宮如同都城王宮中一樣不合國禮!何況隨同出行謀劃安定之策,非我所長,橫諸國王公卿相之間疏其親,亙斷其戮力同心之德,為我秦國拾其遺算廟堂之謀,爭旬月之時於將士攻取之期,絕事後諸國合縱之勢,是我所長。今國庫之金何少?我行之無所厚利予他國重臣,出使又何益?依臣下之間,丞相李斯足以當其任。”
聽完此話,嬴政知到這國尉委婉慣了,話裏有話未盡言,雖然不知為何抵觸隨行,竟然有意令自己帶其他大臣前往,不愛惜國王的幸用,但其中也不無道理。當下穩定他國不事後反撲的確很重要,畢竟趙與韓不同,強弱高下均不在同一水平。那麽又該如何套出國尉的心機呢?嬴政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便刻意瞪著對方佯怒,卻不發一言。
衛繚對秦王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威壓早已習慣。於是淡然注視前方空無一物的牆壁,自顧自地陳辭:“依臣之見,當下要緊之事,無非兩件,一曰乏財可用,二曰使往何處。秦趙之爭,是在秦楚之爭後,自司馬錯攻蜀,曲折迂迴越蠻獠之地而攻楚之江上地,是出南陽宛城南,且在郢鄢二都南,出之不易,攻之迅猛,昭襄王時故事,一戰而略其富饒,卻之於東,無邊境複仇之憂,都在於……”
“寡人難道不知此事?”嬴政此時顯然對這類‘講古’的往故不感興趣,這些兩三代人之前的事,顯然對他缺乏吸引力,時移世易,他和大秦最需要的是能符合當世潮流發展的縱橫之策!“現在國尉要講重點!大秦沒有時間可以空耗,自朕親政後國家八年攻趙,錢財消耗無數,就這樣還是上至王公、下至黎民百姓省吃儉用才支撐起的滅國之戰,如今降下趙土地,絕不能有額外的開支了!國家會動蕩離亂的!”
秦國真的支撐不起空耗嗎?不見得,起碼當下這座寒涼宮明顯可以省工省費,填補國庫因外戰連連造成的消耗,但嬴政在滅韓後顯然追逐了耳目聲色之娛,在他眼中,斷絕他人社稷的苦難並不能讓自己警醒,本國江山的富饒被用來供養君主個人奢欲,根本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些幼時在邯鄲作為人質時所不曾物質富足、精神美好過的童年,長大後都需要數倍被彌補才對啊!百姓的生活?無非是自大君主眼中可以被壓縮的人生罷了,能作為秦民,就是小人物最大的榮耀。
想完這些的衛繚,不再動容,而是強迫自己成為一介局外人,客觀地簡述原本的構思:“臣言,取財於郭開郭氏一族!斂財出使必當先往強齊!”
嬴政被這直言也嚇住,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國尉使齊可以理解,的確應當如此:昭襄王時代南線擊楚的攫食空間被楚國腹地的山嶺限製停滯後,北線全力吞趙便展行動,秦軍第一次強圍邯鄲被魏楚聯軍擊潰。如今魏弱楚猶強,能否抵禦楚國主導的北上複趙聯軍,還很難說,當下穩住一向與秦通好而無大仇怨相累的齊國能置身事外,確乎其然地重要。可郭開呢?當初可是國尉親自示意自己去拉攏,幫助對方坐穩相國寶座的啊!如今又為何要查抄對方全家呢?兔死狗烹,天下人還會為自己效命嗎?
殊不知,這正是衛繚給秦國全體製設下的圈套:
抄沒郭氏的家資,作為趙人民間首富之族,數額固然巨大,但比起國用開支而言,也不過是彌補於一時之利爾爾,何況郭氏在趙人中招聚的卓才幹士門客們,比起其聚斂的財富更重要。依靠前者郭氏才能長期於趙王權強盛之下保全自身,擁有無盡的財富;將郭氏作為敵人對待,又該怎樣才能保證這些人才不散沒於民間和他國,成為在內外動搖秦國統治的驚雷呢?
更何況,在關中以北從事牧業的烏氏與義渠諸戎酋豪、巴郡的巴氏礦業豪富之家、楚地宛城鐵產業的富豪們等等,長期彌補著秦國小農經濟的財、物不足之處,今後,又當如何與他們相處呢?若除去郭氏導致這些非在法家理念所容留的豪門大家心生不滿,秦國內亂頻生,恐怕也無力應對今後的內外交困局麵了啊!
嬴政開始遲疑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國尉此言非虛?難道靠抄沒郭氏一族的財富,紓解當下可能的危機,真的不會對未來埋下惡因嗎?”連麵容都不用看,衛繚就知道,秦王已經上套了——作為有意要接受帝號的君王來說,內心深處必然是無法容忍國中有大的勢力結成集體或某些宗族能夠遮蔽國家天空一隅的,這些‘成勢成精’的力量,本身就是對帝王霸道權勢的直接威脅,何況自衛繚的前輩商君衛鞅入秦變法,挽救這西鄙舊國不淪喪於魏國霸權之手,所利用的,正是打擊豪強之法!尤其是朝堂上的宗室、公室大臣和其他世卿,他們的半隱退,正是秦國霸權興起在第一順位的奠基石!
“可再大的蛟,終究是難以化龍的,這才是冷酷的現實!”衛繚心想到,難道自己這種遊食在各路權貴官僚與富豪門庭之間的說辯之士,空有抱負卻失去周禮秩序下應有的土地、身份與合理的晉升空間,就是應有之義嗎?倘若真的是那樣,天道未免也太淺薄了。沒有人可以輕易越過龍門,成就個人理念。何況是那些禁受不住誘惑,出賣國家與同胞的人呢?
這種道德上的揀選,未必不是對秦國未來新一輪文明崛起的最佳保證。法家,從來都不是兵家之外獨霸朝堂的可靠思想,想要成就長久的輝煌,對秦國來說,長久地消除郭開宗族這樣具備利用價值、卻沒有長期合作基礎的工商業豪門人士,未必不是將來升作新一輪文明的必經路障!
“茫茫眾生啊,這也是我衛繚能在實現自身抱負之外,能為你們作出的貢獻了!為了華夏,為了文明,郭氏一族,必須失去豪門的地位,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衛繚思索狹室內天下蒼生心心念道。
</p>
對話進行到這裏,嬴政終於放下心中的巨石,什麽趙之忠臣鐵血,實在不過包著牛皮的爛狗骨頭,徒有其表而已!想我大秦,凡息兵休民,二三年之隙必有強兵東出,所謂摧枯拉朽,戰車所過之處,無不降下,即使有堅城良將頑抗,終也敵不過朝堂上的掣肘,還不是要乖乖入我秦國旗幟之下?滅趙啊滅趙,怎麽能因為其地到手後的“雞頭攘飛出了湯鍋”就驚慌?簡直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
重新振作後的嬴政將左腿放下來,猛地改成坐席姿勢,用力過猛嚇了衛繚一跳,後者也隨撲麵的王霸之氣後仰下身軀。奧義充盈在秦王眼前,閃爍著極大獲得智慧而滿足的他,滿意地看著鋪底的席子轉下眼睛,抬頭直勾勾望著衛繚自顧自說起:“寡人就依國尉所言,明日晨起立刻驅車奔赴邯鄲!監督諸將的收尾之工,把趙國這塊肥肉穩穩地吃進肚子裏!繚啊,你也隨朕前往,隨時為朕出謀劃策,應對機變!”
衛繚並未被這突然的決定嚇到,畢竟開口誘導王駕趨往邯鄲開始,自己就料到逃不過隨行的命運,這樣也好,順勢便重新靠近權力中心,杜絕被世卿因無用而排擠在外的危險。可這話裏的意思,難道不要迴鹹陽王宮了嗎?那麽自己今晚難道也要睡在離宮,這樣不僅冒犯王威,而且傳出去也會成為其他留守重臣的眼中釘,何況自己家中也需要交代些事情呢。
機敏的他果斷迴應起嬴政的最新安排:“王上,臣子就榻離宮如同都城王宮中一樣不合國禮!何況隨同出行謀劃安定之策,非我所長,橫諸國王公卿相之間疏其親,亙斷其戮力同心之德,為我秦國拾其遺算廟堂之謀,爭旬月之時於將士攻取之期,絕事後諸國合縱之勢,是我所長。今國庫之金何少?我行之無所厚利予他國重臣,出使又何益?依臣下之間,丞相李斯足以當其任。”
聽完此話,嬴政知到這國尉委婉慣了,話裏有話未盡言,雖然不知為何抵觸隨行,竟然有意令自己帶其他大臣前往,不愛惜國王的幸用,但其中也不無道理。當下穩定他國不事後反撲的確很重要,畢竟趙與韓不同,強弱高下均不在同一水平。那麽又該如何套出國尉的心機呢?嬴政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便刻意瞪著對方佯怒,卻不發一言。
衛繚對秦王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威壓早已習慣。於是淡然注視前方空無一物的牆壁,自顧自地陳辭:“依臣之見,當下要緊之事,無非兩件,一曰乏財可用,二曰使往何處。秦趙之爭,是在秦楚之爭後,自司馬錯攻蜀,曲折迂迴越蠻獠之地而攻楚之江上地,是出南陽宛城南,且在郢鄢二都南,出之不易,攻之迅猛,昭襄王時故事,一戰而略其富饒,卻之於東,無邊境複仇之憂,都在於……”
“寡人難道不知此事?”嬴政此時顯然對這類‘講古’的往故不感興趣,這些兩三代人之前的事,顯然對他缺乏吸引力,時移世易,他和大秦最需要的是能符合當世潮流發展的縱橫之策!“現在國尉要講重點!大秦沒有時間可以空耗,自朕親政後國家八年攻趙,錢財消耗無數,就這樣還是上至王公、下至黎民百姓省吃儉用才支撐起的滅國之戰,如今降下趙土地,絕不能有額外的開支了!國家會動蕩離亂的!”
秦國真的支撐不起空耗嗎?不見得,起碼當下這座寒涼宮明顯可以省工省費,填補國庫因外戰連連造成的消耗,但嬴政在滅韓後顯然追逐了耳目聲色之娛,在他眼中,斷絕他人社稷的苦難並不能讓自己警醒,本國江山的富饒被用來供養君主個人奢欲,根本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些幼時在邯鄲作為人質時所不曾物質富足、精神美好過的童年,長大後都需要數倍被彌補才對啊!百姓的生活?無非是自大君主眼中可以被壓縮的人生罷了,能作為秦民,就是小人物最大的榮耀。
想完這些的衛繚,不再動容,而是強迫自己成為一介局外人,客觀地簡述原本的構思:“臣言,取財於郭開郭氏一族!斂財出使必當先往強齊!”
嬴政被這直言也嚇住,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國尉使齊可以理解,的確應當如此:昭襄王時代南線擊楚的攫食空間被楚國腹地的山嶺限製停滯後,北線全力吞趙便展行動,秦軍第一次強圍邯鄲被魏楚聯軍擊潰。如今魏弱楚猶強,能否抵禦楚國主導的北上複趙聯軍,還很難說,當下穩住一向與秦通好而無大仇怨相累的齊國能置身事外,確乎其然地重要。可郭開呢?當初可是國尉親自示意自己去拉攏,幫助對方坐穩相國寶座的啊!如今又為何要查抄對方全家呢?兔死狗烹,天下人還會為自己效命嗎?
殊不知,這正是衛繚給秦國全體製設下的圈套:
抄沒郭氏的家資,作為趙人民間首富之族,數額固然巨大,但比起國用開支而言,也不過是彌補於一時之利爾爾,何況郭氏在趙人中招聚的卓才幹士門客們,比起其聚斂的財富更重要。依靠前者郭氏才能長期於趙王權強盛之下保全自身,擁有無盡的財富;將郭氏作為敵人對待,又該怎樣才能保證這些人才不散沒於民間和他國,成為在內外動搖秦國統治的驚雷呢?
更何況,在關中以北從事牧業的烏氏與義渠諸戎酋豪、巴郡的巴氏礦業豪富之家、楚地宛城鐵產業的富豪們等等,長期彌補著秦國小農經濟的財、物不足之處,今後,又當如何與他們相處呢?若除去郭氏導致這些非在法家理念所容留的豪門大家心生不滿,秦國內亂頻生,恐怕也無力應對今後的內外交困局麵了啊!
嬴政開始遲疑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國尉此言非虛?難道靠抄沒郭氏一族的財富,紓解當下可能的危機,真的不會對未來埋下惡因嗎?”連麵容都不用看,衛繚就知道,秦王已經上套了——作為有意要接受帝號的君王來說,內心深處必然是無法容忍國中有大的勢力結成集體或某些宗族能夠遮蔽國家天空一隅的,這些‘成勢成精’的力量,本身就是對帝王霸道權勢的直接威脅,何況自衛繚的前輩商君衛鞅入秦變法,挽救這西鄙舊國不淪喪於魏國霸權之手,所利用的,正是打擊豪強之法!尤其是朝堂上的宗室、公室大臣和其他世卿,他們的半隱退,正是秦國霸權興起在第一順位的奠基石!
“可再大的蛟,終究是難以化龍的,這才是冷酷的現實!”衛繚心想到,難道自己這種遊食在各路權貴官僚與富豪門庭之間的說辯之士,空有抱負卻失去周禮秩序下應有的土地、身份與合理的晉升空間,就是應有之義嗎?倘若真的是那樣,天道未免也太淺薄了。沒有人可以輕易越過龍門,成就個人理念。何況是那些禁受不住誘惑,出賣國家與同胞的人呢?
這種道德上的揀選,未必不是對秦國未來新一輪文明崛起的最佳保證。法家,從來都不是兵家之外獨霸朝堂的可靠思想,想要成就長久的輝煌,對秦國來說,長久地消除郭開宗族這樣具備利用價值、卻沒有長期合作基礎的工商業豪門人士,未必不是將來升作新一輪文明的必經路障!
“茫茫眾生啊,這也是我衛繚能在實現自身抱負之外,能為你們作出的貢獻了!為了華夏,為了文明,郭氏一族,必須失去豪門的地位,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衛繚思索狹室內天下蒼生心心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