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露重,皇宮內燈火未熄,權謀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寸宮牆之間。皇後與柳瑤的計劃逐步推進,太子的勢力愈發強大,而趙青雲與沈正華之間的微妙裂痕也日益顯現。各方權力糾葛中,隱藏的棋手和潛伏的暗流使局勢更加難以捉摸。
皇後親自召集了幾位忠於自己的心腹太監與宮女,她低聲囑咐道:“近期的朝堂之爭愈演愈烈,但萬事皆在皇上心中。如果皇上仍偏袒張維平,那一切努力都將功虧一簣。你們幾個分頭行動,觀察皇上的態度,同時讓太子在皇上麵前多露麵,表現出他的孝心與仁德。”
這些宮中心腹迅速行動起來,一方麵不斷在皇帝耳邊提起太子如何勤政愛民,另一方麵,則試圖從張黨派係的密談中搜集情報。
皇後並未坐以待斃。她親自整理了一份奏折,細數近年來張維平及其黨羽在朝堂上的種種不當之舉,包括收受賄賂、打壓異己、結黨營私等問題。奏折措辭精準,既直指張維平的核心問題,又巧妙地將責任引導至其手下,為張維平留下一線生機,使得皇上難以直接反駁。
皇後心想:“皇上素來厭惡黨爭,若他察覺張維平已無法掌控局勢,便會轉而依賴太子。隻要我能夠確保太子穩坐儲君之位,沈正華再強,也難以翻盤。”
柳瑤則是皇後最大的助手,但她從不甘於做一顆單純的棋子。在皇後麵前,她表現出一片忠誠,但在暗地裏,她早已開始獨立運作。通過與宮外士族和商賈的密切聯絡,柳瑤獲得了不小的經濟支持。而這些資金,被她巧妙地轉交給了一些在邊境駐守的將領。
這些將領看似與宮廷事務無關,但柳瑤深知,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決定戰局。柳瑤的手下在邊境秘密部署,一方麵用重金收買將領,另一方麵,通過宮中太監渠道,將這些力量逐步整合到太子的陣營。
“太子,”柳瑤一邊整理軍中情報,一邊向太子進言,“父皇雖然寵愛您,但張維平和沈正華依舊是他的左膀右臂。若要徹底擺脫他們的控製,您需要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軍隊,是這場鬥爭的關鍵。”
太子若有所思,隨後頷首道:“柳瑤,你的話總是讓我醍醐灌頂。軍權之事,你且放手去辦,但切記,不能讓任何人察覺。”
柳瑤冷冷一笑,輕聲道:“殿下放心,柳瑤雖身在深宮,卻早已布局多時。”
與此同時,趙青雲正陷入一場內心的拉扯。沈正華仍對他抱有信任,但趙青雲對太子勢力的迅速崛起感到不安。他開始試圖在這兩股勢力之間找到平衡,甚至嚐試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權力網絡。
趙青雲深夜拜訪了一位素來低調卻極具威望的老臣劉大人。劉大人多年不問黨爭,但他在朝中的號召力依然無人能敵。趙青雲輕聲說道:“劉大人,如今朝堂之勢,您定然有所察覺。皇後與太子的力量已不容小覷,而沈大人與張黨也各懷心思。亂局當前,若無第三方力量平衡,恐怕大明江山難有寧日。”
劉大人冷笑一聲:“趙大人,你說得不錯。可亂局之中,誰能真正做到平衡而不被吞噬?年輕人,你若有此誌,當謹記,朝堂之事,從來都是步步驚心。”
趙青雲目光深邃:“多謝劉大人提點,我明白,身處局中便如履薄冰。但亂世出英雄,若不能有所作為,又何談立足朝堂?”
劉大人深深看了他一眼,未再言語。趙青雲離去後,劉大人輕聲歎息:“這朝堂,怕是要變天了。”
皇後決定不再等待,她親自安排了一場宮宴,邀請眾多朝中重臣及其家眷。看似平和的宮宴,實則暗藏玄機。皇後事先準備了一些“特殊”的禮物,分別送給不同的官員。這些禮物中,藏有張黨成員收受賄賂的證據,甚至一些秘密往來的信件。
宴會當日,皇後親自主持,並安排太子與眾臣多番交流,以彰顯太子的仁德和氣度。宴席中途,一位張黨的重要成員被悄悄傳喚入內。皇後冷冷看著他,將一封信件遞到他麵前:“大人,這是你的書信吧?內容我已讀過,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那官員頓時麵如土色,跪地求饒:“娘娘明察,此事皆是誤會!”
皇後冷聲道:“誤會?既然是誤會,那便讓皇上親自來判定吧。”
次日,皇後將這件事匯報給皇帝,並暗中安排太監散播消息,使整個朝廷都知曉張黨的不當行為。這一行動,直接削弱了張維平的影響力,讓張黨內部人心惶惶。
麵對皇後的步步緊逼,沈正華不得不迅速反擊。他意識到,皇帝對張維平已漸生疑慮,自己必須在此時主動出擊,才能保住現有的權力格局。他親自起草了一份折子,向皇帝遞交了一係列國事改革方案,其中著重提出削弱外戚與宮廷幹政的建議。
皇帝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張維平是他信任多年的臣子,沈正華也為朝廷立下過赫赫戰功,而太子與皇後又是他的至親骨肉。如何平衡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成了他頭痛的問題。
皇帝最終決定召見各方代表,試圖通過一次公開的朝會解決問題。然而,皇後早已做好了準備,她安排了一名心腹,在朝會上揭露張維平黨羽的一係列醜聞,將朝會引向對張黨的徹底聲討。
沈正華則在朝會上力陳當前國事的危機,唿籲皇帝慎重處理。趙青雲則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他的立場讓沈正華心中產生了一絲不安。
在所有人將目光集中在朝會時,柳瑤卻悄然完成了她的最後一筆交易。邊境的一支軍隊已經完全被她控製,而一場精心設計的行動正在醞釀之中。
“等到下一次朝會結束,我要讓整個朝堂為之震撼。”柳瑤站在宮中偏殿,冷冷地注視著遠處的禦書房,眼中閃過一抹冷酷的光芒。
這場權謀的棋局,已然到了生死一線的時刻。每一步,都可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宮廷深處的那一抹黑暗,正在吞噬每一個參與者的命運。
夜幕低垂,紫禁城內的氣息愈發凝滯,仿佛每一片瓦上都覆著無形的壓力。皇後在後宮深思,柳瑤在暗中布局,趙青雲則在朝堂中搖擺不定。更重要的是,一張更大的網,正在所有人頭頂悄無聲息地展開,而他們各自的行動,不過是其中微不可見的絲線。
宮宴的餘波未平,皇後卻知道,這僅僅是開局。她並不打算滿足於一次行動就削弱張黨的力量,而是希望通過多層次的安排徹底動搖張維平的根基。
她將目光轉向了內務府。這是張黨勢力的重要據點之一。多年來,張維平通過內務府安插了大量心腹,這些人不僅掌握著宮廷日常運轉的資源,還在背地裏為張黨輸送利益。
“若要摧毀張黨,便需從內務府開刀。”皇後目光冷冽,低聲吩咐身邊的宮女翠環,“將這些日子搜集到的賬冊整理出來,尤其是那些牽涉張黨成員的出入明細,一筆一筆核對清楚。”
翠環點頭,連夜組織人手進行清查。與此同時,皇後將一封密信遞交給了太子,信中詳盡列舉了內務府的貪腐問題,並建議太子以關心宮廷運作為由,親自提議整頓內務府。
幾日後,太子在朝會上果然提出:“父皇,近年來內務府賬目混亂,宮中用度常有短缺。兒臣懇請父皇允準,由內務府總管牽頭,重新核查賬目,以正視聽。”
這話一出,張維平麵色微變。他意識到,內務府的貪腐問題雖在張黨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若被徹底揭露,自己苦心經營的網絡將毀於一旦。
張維平試圖反駁:“殿下所言或許有些言過其實。內務府曆來運轉有序,偶有紕漏也屬正常,不必大張旗鼓。”
皇帝則沉吟道:“太子說得有理。近來確實有人上報內務府的問題。傳朕旨意,三日後開始徹查。”
這一道聖旨,猶如雷霆落地,張黨頓時如臨大敵。
在皇後推動太子的同時,柳瑤卻選擇了更為激進的行動。她深知,單憑邊境的軍力控製還遠遠不夠,朝廷的真正權力中心在於掌握信息的流通。因此,她開始布局奪取宮中的秘密情報係統——暗衛。
暗衛向來直屬於皇帝,用於探查朝臣與後宮的動向。然而,這些年暗衛的統領杜靖山與張維平關係密切,已經成了張黨的耳目。
柳瑤在暗中接觸了杜靖山的一名副手趙成。趙成長期不滿杜靖山的偏袒行為,他隱隱知道柳瑤的身份,但不敢輕易冒犯。
“趙大人,我聽聞杜統領最近常與張大人密會。不知朝廷的暗衛情報,是否也已被張大人掌控?”柳瑤抬起茶杯,目光平靜,話語中卻暗藏鋒芒。
趙成微微一愣,隨即低聲道:“柳小姐慎言,這話若被外人聽去,恐怕不妥。”
柳瑤冷笑:“不妥的事還多著呢。趙大人若願與我合作,我可以保你前途無憂,甚至讓你坐上杜靖山的位置。否則……我有的是辦法讓你在宮中待不下去。”
趙成猶豫片刻,終於點頭:“小姐說的,我明白。若您有具體安排,請盡管吩咐。”
柳瑤心中冷笑。她知道,這隻是第一步。一旦暗衛被她掌控,便可在信息戰中占據優勢,而張維平再無秘密可言。
趙青雲的沉默,讓朝堂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他既未公開支持張黨,也沒有明確站到太子一邊。甚至連沈正華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模棱兩可。
趙青雲其實一直在觀察。他發現,張黨與太子陣營的爭鬥愈演愈烈,而皇帝的態度卻始終不明。每一次朝會,皇帝看似認真傾聽雙方意見,但最終下達的旨意,卻總是含糊其辭,不偏不倚。
這一切讓趙青雲意識到,皇帝或許在等一個契機。一個可以徹底打破現有局麵的契機。
趙青雲決定自己製造這個契機。他暗中聯絡了一名極具野心的三品官員——徐鈞。這人雖非張黨核心成員,卻與張維平交情深厚,同時也對太子的權勢心存忌憚。
“徐大人,”趙青雲在一場私宴上緩緩開口,“如今局勢緊張,張大人與太子都在極力爭取皇上的信任。但朝堂之中,未必隻有這兩條路可走。”
徐鈞警覺地看著他:“趙大人此話何意?”
趙青雲舉杯一笑:“我隻是覺得,有時候第三方勢力,或許能在亂局中起到平衡的作用。而徐大人若願與我聯手,不管是張黨還是太子,都會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
徐鈞沉默片刻,眼中露出一抹光亮:“趙大人有此心思,倒是讓我刮目相看。”
兩人一飲而盡,表麵上是一次普通的交談,實際上卻已種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
隨著內務府清查行動的展開,張黨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多名官員被牽連,甚至連張維平本人也開始陷入被動。
皇後借機加速推動改革。在她的安排下,太子向皇帝遞交了一份全麵整頓朝堂的奏折,其中涉及裁撤冗官、打擊貪腐等多個方麵。
皇帝端詳著奏折,眉頭緊鎖。張維平試圖辯解:“皇上,太子殿下的提議雖好,但過於急進。若全麵裁撤冗官,恐引發官員人心浮動。”
太子卻從容答道:“父皇,兒臣以為,正因人心浮動,才更需要嚴加整頓。否則,江山社稷遲早受害。”
這番話語擲地有聲,引得滿朝震動。而皇後則在幕後冷眼旁觀,心中暗暗思忖:“這一局,張維平已然敗退。接下來,就看皇帝是否願意徹底放手了。”
柳瑤並未停下步伐。在她的布局下,一場針對張黨的秘密行動正在醞釀。她利用掌控的暗衛,搜集了大量張黨成員的把柄,並計劃在下一次朝會上,向皇帝呈上一份詳盡的罪狀。
“殿下,”柳瑤對太子低聲說道,“張黨的氣數已盡。隻要這一擊成功,他們便再無翻身之日。而我們,便可掌握朝堂的主導權。”
太子握緊拳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淩厲:“柳瑤,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但你要記住,所有的權力,最終都必須歸我。”
柳瑤低下頭,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殿下放心,柳瑤永遠效忠於您。”
她的目光深處,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野心。對於她來說,這場權謀之爭,遠未結束。
就在張黨節節敗退、太子陣營步步緊逼之時,皇帝終於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宣布,將在三日後召集一場由內外臣工共同參與的朝廷大議,以徹底解決朝堂上的亂局。
這一消息傳出,宮中各方勢力皆為之震動。而更深的暗潮,也在悄然湧動中準備爆發。
皇後親自召集了幾位忠於自己的心腹太監與宮女,她低聲囑咐道:“近期的朝堂之爭愈演愈烈,但萬事皆在皇上心中。如果皇上仍偏袒張維平,那一切努力都將功虧一簣。你們幾個分頭行動,觀察皇上的態度,同時讓太子在皇上麵前多露麵,表現出他的孝心與仁德。”
這些宮中心腹迅速行動起來,一方麵不斷在皇帝耳邊提起太子如何勤政愛民,另一方麵,則試圖從張黨派係的密談中搜集情報。
皇後並未坐以待斃。她親自整理了一份奏折,細數近年來張維平及其黨羽在朝堂上的種種不當之舉,包括收受賄賂、打壓異己、結黨營私等問題。奏折措辭精準,既直指張維平的核心問題,又巧妙地將責任引導至其手下,為張維平留下一線生機,使得皇上難以直接反駁。
皇後心想:“皇上素來厭惡黨爭,若他察覺張維平已無法掌控局勢,便會轉而依賴太子。隻要我能夠確保太子穩坐儲君之位,沈正華再強,也難以翻盤。”
柳瑤則是皇後最大的助手,但她從不甘於做一顆單純的棋子。在皇後麵前,她表現出一片忠誠,但在暗地裏,她早已開始獨立運作。通過與宮外士族和商賈的密切聯絡,柳瑤獲得了不小的經濟支持。而這些資金,被她巧妙地轉交給了一些在邊境駐守的將領。
這些將領看似與宮廷事務無關,但柳瑤深知,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決定戰局。柳瑤的手下在邊境秘密部署,一方麵用重金收買將領,另一方麵,通過宮中太監渠道,將這些力量逐步整合到太子的陣營。
“太子,”柳瑤一邊整理軍中情報,一邊向太子進言,“父皇雖然寵愛您,但張維平和沈正華依舊是他的左膀右臂。若要徹底擺脫他們的控製,您需要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軍隊,是這場鬥爭的關鍵。”
太子若有所思,隨後頷首道:“柳瑤,你的話總是讓我醍醐灌頂。軍權之事,你且放手去辦,但切記,不能讓任何人察覺。”
柳瑤冷冷一笑,輕聲道:“殿下放心,柳瑤雖身在深宮,卻早已布局多時。”
與此同時,趙青雲正陷入一場內心的拉扯。沈正華仍對他抱有信任,但趙青雲對太子勢力的迅速崛起感到不安。他開始試圖在這兩股勢力之間找到平衡,甚至嚐試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權力網絡。
趙青雲深夜拜訪了一位素來低調卻極具威望的老臣劉大人。劉大人多年不問黨爭,但他在朝中的號召力依然無人能敵。趙青雲輕聲說道:“劉大人,如今朝堂之勢,您定然有所察覺。皇後與太子的力量已不容小覷,而沈大人與張黨也各懷心思。亂局當前,若無第三方力量平衡,恐怕大明江山難有寧日。”
劉大人冷笑一聲:“趙大人,你說得不錯。可亂局之中,誰能真正做到平衡而不被吞噬?年輕人,你若有此誌,當謹記,朝堂之事,從來都是步步驚心。”
趙青雲目光深邃:“多謝劉大人提點,我明白,身處局中便如履薄冰。但亂世出英雄,若不能有所作為,又何談立足朝堂?”
劉大人深深看了他一眼,未再言語。趙青雲離去後,劉大人輕聲歎息:“這朝堂,怕是要變天了。”
皇後決定不再等待,她親自安排了一場宮宴,邀請眾多朝中重臣及其家眷。看似平和的宮宴,實則暗藏玄機。皇後事先準備了一些“特殊”的禮物,分別送給不同的官員。這些禮物中,藏有張黨成員收受賄賂的證據,甚至一些秘密往來的信件。
宴會當日,皇後親自主持,並安排太子與眾臣多番交流,以彰顯太子的仁德和氣度。宴席中途,一位張黨的重要成員被悄悄傳喚入內。皇後冷冷看著他,將一封信件遞到他麵前:“大人,這是你的書信吧?內容我已讀過,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那官員頓時麵如土色,跪地求饒:“娘娘明察,此事皆是誤會!”
皇後冷聲道:“誤會?既然是誤會,那便讓皇上親自來判定吧。”
次日,皇後將這件事匯報給皇帝,並暗中安排太監散播消息,使整個朝廷都知曉張黨的不當行為。這一行動,直接削弱了張維平的影響力,讓張黨內部人心惶惶。
麵對皇後的步步緊逼,沈正華不得不迅速反擊。他意識到,皇帝對張維平已漸生疑慮,自己必須在此時主動出擊,才能保住現有的權力格局。他親自起草了一份折子,向皇帝遞交了一係列國事改革方案,其中著重提出削弱外戚與宮廷幹政的建議。
皇帝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張維平是他信任多年的臣子,沈正華也為朝廷立下過赫赫戰功,而太子與皇後又是他的至親骨肉。如何平衡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成了他頭痛的問題。
皇帝最終決定召見各方代表,試圖通過一次公開的朝會解決問題。然而,皇後早已做好了準備,她安排了一名心腹,在朝會上揭露張維平黨羽的一係列醜聞,將朝會引向對張黨的徹底聲討。
沈正華則在朝會上力陳當前國事的危機,唿籲皇帝慎重處理。趙青雲則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他的立場讓沈正華心中產生了一絲不安。
在所有人將目光集中在朝會時,柳瑤卻悄然完成了她的最後一筆交易。邊境的一支軍隊已經完全被她控製,而一場精心設計的行動正在醞釀之中。
“等到下一次朝會結束,我要讓整個朝堂為之震撼。”柳瑤站在宮中偏殿,冷冷地注視著遠處的禦書房,眼中閃過一抹冷酷的光芒。
這場權謀的棋局,已然到了生死一線的時刻。每一步,都可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宮廷深處的那一抹黑暗,正在吞噬每一個參與者的命運。
夜幕低垂,紫禁城內的氣息愈發凝滯,仿佛每一片瓦上都覆著無形的壓力。皇後在後宮深思,柳瑤在暗中布局,趙青雲則在朝堂中搖擺不定。更重要的是,一張更大的網,正在所有人頭頂悄無聲息地展開,而他們各自的行動,不過是其中微不可見的絲線。
宮宴的餘波未平,皇後卻知道,這僅僅是開局。她並不打算滿足於一次行動就削弱張黨的力量,而是希望通過多層次的安排徹底動搖張維平的根基。
她將目光轉向了內務府。這是張黨勢力的重要據點之一。多年來,張維平通過內務府安插了大量心腹,這些人不僅掌握著宮廷日常運轉的資源,還在背地裏為張黨輸送利益。
“若要摧毀張黨,便需從內務府開刀。”皇後目光冷冽,低聲吩咐身邊的宮女翠環,“將這些日子搜集到的賬冊整理出來,尤其是那些牽涉張黨成員的出入明細,一筆一筆核對清楚。”
翠環點頭,連夜組織人手進行清查。與此同時,皇後將一封密信遞交給了太子,信中詳盡列舉了內務府的貪腐問題,並建議太子以關心宮廷運作為由,親自提議整頓內務府。
幾日後,太子在朝會上果然提出:“父皇,近年來內務府賬目混亂,宮中用度常有短缺。兒臣懇請父皇允準,由內務府總管牽頭,重新核查賬目,以正視聽。”
這話一出,張維平麵色微變。他意識到,內務府的貪腐問題雖在張黨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若被徹底揭露,自己苦心經營的網絡將毀於一旦。
張維平試圖反駁:“殿下所言或許有些言過其實。內務府曆來運轉有序,偶有紕漏也屬正常,不必大張旗鼓。”
皇帝則沉吟道:“太子說得有理。近來確實有人上報內務府的問題。傳朕旨意,三日後開始徹查。”
這一道聖旨,猶如雷霆落地,張黨頓時如臨大敵。
在皇後推動太子的同時,柳瑤卻選擇了更為激進的行動。她深知,單憑邊境的軍力控製還遠遠不夠,朝廷的真正權力中心在於掌握信息的流通。因此,她開始布局奪取宮中的秘密情報係統——暗衛。
暗衛向來直屬於皇帝,用於探查朝臣與後宮的動向。然而,這些年暗衛的統領杜靖山與張維平關係密切,已經成了張黨的耳目。
柳瑤在暗中接觸了杜靖山的一名副手趙成。趙成長期不滿杜靖山的偏袒行為,他隱隱知道柳瑤的身份,但不敢輕易冒犯。
“趙大人,我聽聞杜統領最近常與張大人密會。不知朝廷的暗衛情報,是否也已被張大人掌控?”柳瑤抬起茶杯,目光平靜,話語中卻暗藏鋒芒。
趙成微微一愣,隨即低聲道:“柳小姐慎言,這話若被外人聽去,恐怕不妥。”
柳瑤冷笑:“不妥的事還多著呢。趙大人若願與我合作,我可以保你前途無憂,甚至讓你坐上杜靖山的位置。否則……我有的是辦法讓你在宮中待不下去。”
趙成猶豫片刻,終於點頭:“小姐說的,我明白。若您有具體安排,請盡管吩咐。”
柳瑤心中冷笑。她知道,這隻是第一步。一旦暗衛被她掌控,便可在信息戰中占據優勢,而張維平再無秘密可言。
趙青雲的沉默,讓朝堂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他既未公開支持張黨,也沒有明確站到太子一邊。甚至連沈正華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模棱兩可。
趙青雲其實一直在觀察。他發現,張黨與太子陣營的爭鬥愈演愈烈,而皇帝的態度卻始終不明。每一次朝會,皇帝看似認真傾聽雙方意見,但最終下達的旨意,卻總是含糊其辭,不偏不倚。
這一切讓趙青雲意識到,皇帝或許在等一個契機。一個可以徹底打破現有局麵的契機。
趙青雲決定自己製造這個契機。他暗中聯絡了一名極具野心的三品官員——徐鈞。這人雖非張黨核心成員,卻與張維平交情深厚,同時也對太子的權勢心存忌憚。
“徐大人,”趙青雲在一場私宴上緩緩開口,“如今局勢緊張,張大人與太子都在極力爭取皇上的信任。但朝堂之中,未必隻有這兩條路可走。”
徐鈞警覺地看著他:“趙大人此話何意?”
趙青雲舉杯一笑:“我隻是覺得,有時候第三方勢力,或許能在亂局中起到平衡的作用。而徐大人若願與我聯手,不管是張黨還是太子,都會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
徐鈞沉默片刻,眼中露出一抹光亮:“趙大人有此心思,倒是讓我刮目相看。”
兩人一飲而盡,表麵上是一次普通的交談,實際上卻已種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
隨著內務府清查行動的展開,張黨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多名官員被牽連,甚至連張維平本人也開始陷入被動。
皇後借機加速推動改革。在她的安排下,太子向皇帝遞交了一份全麵整頓朝堂的奏折,其中涉及裁撤冗官、打擊貪腐等多個方麵。
皇帝端詳著奏折,眉頭緊鎖。張維平試圖辯解:“皇上,太子殿下的提議雖好,但過於急進。若全麵裁撤冗官,恐引發官員人心浮動。”
太子卻從容答道:“父皇,兒臣以為,正因人心浮動,才更需要嚴加整頓。否則,江山社稷遲早受害。”
這番話語擲地有聲,引得滿朝震動。而皇後則在幕後冷眼旁觀,心中暗暗思忖:“這一局,張維平已然敗退。接下來,就看皇帝是否願意徹底放手了。”
柳瑤並未停下步伐。在她的布局下,一場針對張黨的秘密行動正在醞釀。她利用掌控的暗衛,搜集了大量張黨成員的把柄,並計劃在下一次朝會上,向皇帝呈上一份詳盡的罪狀。
“殿下,”柳瑤對太子低聲說道,“張黨的氣數已盡。隻要這一擊成功,他們便再無翻身之日。而我們,便可掌握朝堂的主導權。”
太子握緊拳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淩厲:“柳瑤,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但你要記住,所有的權力,最終都必須歸我。”
柳瑤低下頭,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殿下放心,柳瑤永遠效忠於您。”
她的目光深處,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野心。對於她來說,這場權謀之爭,遠未結束。
就在張黨節節敗退、太子陣營步步緊逼之時,皇帝終於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宣布,將在三日後召集一場由內外臣工共同參與的朝廷大議,以徹底解決朝堂上的亂局。
這一消息傳出,宮中各方勢力皆為之震動。而更深的暗潮,也在悄然湧動中準備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