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趙青雲在翰林院整理文件時,收到許文端送來的密信。展開一看,是沈正華的手書,上麵寫著:“張黨動作頻繁,禮部賬目可能是突破口,盡快查清其中隱秘。”
趙青雲將信收好,對許文端說道:“張維平已經察覺到我們的計劃,禮部尚書被他脅迫彈劾沈大人,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動作。我們必須搶先找到證據。”
許文端點頭:“翰林院中有幾位舊識在禮部擔任主事,我去聯絡他們,看看能否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當晚,許文端在京城的一間酒肆約見了禮部的一名官員周子成。周子成神色猶豫地說道:“許大人,禮部的賬目確實有問題,但尚書大人盯得很緊,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發現。”
許文端低聲勸道:“周兄,這件事不僅關係到沈大人的清名,更關乎整個朝堂的廉潔。若繼續容忍張黨的貪墨行徑,最終受害的還是天下百姓。”
周子成聽後,沉思片刻,終是下定決心:“我可以試試從內賬中找出一些問題,但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張維平的得力幹將劉坤正密切監視禮部。一天深夜,他召集錦衣衛心腹,語氣森然地說道:“禮部是沈正華的關鍵支持者。必須將賬目中的漏洞補齊,若有異動,立即鎮壓。”
錦衣衛派人暗中潛入禮部,銷毀多份可疑賬簿,並威脅幾名知情官員保持沉默。其中一人因不堪威脅,連夜逃往沈正華府邸,將消息告知沈正華:“禮部賬目被篡改,關鍵證據已被銷毀,張黨勢力太強,恐怕難以撼動。”
沈正華聽後麵色冷峻:“張維平果然步步緊逼,但越是如此,越說明他心虛。”
趙青雲在一旁說道:“大人,這說明我們必須爭分奪秒行動,不能讓他繼續掩蓋真相。”
幾日後,太子收到東宮密探的消息,發現張維平派人偽造了沈正華與太子的通信,試圖進一步抹黑二人。他召見趙青雲和沈正華,說道:“張維平不惜鋌而走險,顯然已到窮途末路。但此舉也說明,他手中掌握了某些官員的把柄。我們需要查出內鬼。”
趙青雲冷靜分析:“禮部中有人可能已被張黨收買,我們可以將計就計,用假情報引誘他們暴露。”
沈正華點頭:“這是個好主意。我會安排一名可信的下屬送出假賬目,設下陷阱。”
太子府內,李衍策劃了一套完整的反擊方案。趙青雲將從禮部獲取的信息與薛逸風送來的邊疆證據結合,通過禦史台遞交一份奏折,指控張維平在皇宮擴建、邊疆軍需和禮部賬目中涉及的貪腐問題。
“這一奏折必須在皇上麵前擲地有聲,”太子說道,“隻有這樣,才能讓他看到張維平的問題所在。”
與此同時,張維平察覺到禮部內部有人泄露情報,迅速派人加緊調查。但他未曾料到,這正是沈正華等人設下的圈套。劉坤的一名心腹在執行任務時,被太子的東宮密探截獲,當場搜出偽造的信件和賬目。
翌日早朝,沈正華率先上奏:“陛下,微臣近日發現禮部賬目存在重大問題,特請陛下派人徹查。”
張維平冷笑著反駁:“沈尚書,此言差矣。禮部賬目一向清楚,豈容你胡亂汙蔑?”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太子出列,呈上一份禦史台遞交的奏折:“父皇,此為臣近日得到的證據,請您過目。”
皇帝展開奏折,臉色漸漸陰沉:“張愛卿,朕希望這些內容不是真的。”
張維平臉色驟變,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京城的秋夜,寒風刺骨,但張府的正堂內卻熱鬧非凡。張維平召集心腹官員和幾名錦衣衛高層,商討當前的局勢。燭光映照下,張維平的臉色陰沉而冷厲,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語氣低沉卻不容置疑。
“最近,太子與沈正華等清流官員的接觸頻繁,已顯露出對我的不滿。這股清流之勢,若不及時壓製,遲早會成為隱患。”張維平緩緩開口,眼神中閃過一絲殺機。
一名錦衣衛指揮使劉坤上前拱手說道:“大人放心,臣已命人加強對沈正華、趙青雲等人的監控。他們的一舉一動,皆在掌握之中。”
張維平微微頷首:“監控隻是第一步,我們要采取更果斷的措施,將這一股暗流徹底掐滅。劉坤,你密切留意太子的動向,必要時,不惜采取手段。”
劉坤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低聲應道:“屬下明白。”
另一名官員試探著問道:“大人,那太子……若他繼續插手朝局,我們該如何應對?”
張維平冷笑一聲:“太子不過是皇帝的傀儡,他所做的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隻要讓皇帝看到,太子扶持清流官員的後果會動搖朝廷根基,他自然會壓製太子。”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不妨製造一些亂子,給皇帝傳遞一個信號——清流並非安分之輩,他們插手過多,隻會破壞朝廷穩定。”
張維平轉向另一名心腹,沉聲吩咐:“讓錦衣衛在京城布下謠言,說沈正華等人私下勾結太子,意圖架空皇權。再找幾個心腹的官員,在朝會上向皇帝提議徹查此事。”
那人點頭應下:“是,大人。”
張維平又看向劉坤:“還有,趙青雲那邊,務必加緊監視。他雖然年輕,卻是沈正華的得力幫手,尤其要盯住他與薛逸風的聯係。”
劉坤冷冷一笑:“屬下會安排幾名得力探子,伺機而動。若他有任何異動,立刻將其拿下。”
數日後,京城內果然開始流傳謠言,說沈正華和太子密謀清除異己,甚至意圖架空皇權。此事迅速引發了輿論熱潮,許多中立官員也開始對沈正華等人保持觀望態度。
與此同時,趙青雲的住所附近,開始頻繁出現陌生麵孔。有幾次,他出門時,隱隱覺得有人在尾隨,但轉身望去,卻什麽也沒有發現。
沈正華府內,幾名清流官員正在商議應對之策。許文端神色凝重地說道:“這些謠言雖荒謬,但足以動搖朝中那些中立官員的立場。張維平此招,的確狠辣。”
沈正華抿了一口茶,神情淡定:“謠言止於智者。我們需要的是實打實的證據,隻要能夠揭露張黨的罪行,謠言自會不攻自破。”
趙青雲插話道:“沈大人,薛逸風已傳來消息,他手中掌握的邊疆證據足以撼動張黨根基。如今,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證據呈到皇帝麵前。”
沈正華點頭:“不錯,但要小心張黨狗急跳牆。接下來,我們需分兵兩路,一路對抗謠言,一路穩妥推進證據的呈報。”
張維平並未因謠言的傳播放鬆警惕。他知道,沈正華這些人不是輕易能夠壓製的。他將目光投向了朝堂的另一股勢力——支持擴建皇宮的大臣們。
“既然謠言還不足以摧毀他們,那就用實際的政績去打擊他們。”張維平心中已有了計策。
他召來工部和禮部的官員,密謀進一步推動擴建皇宮的工程。他打算借此進一步拉攏朝中支持者,同時以勞役和賦稅的名義,將沈正華和太子的清流聯盟推向風口浪尖。
“隻要讓百姓將所有矛頭指向他們,哪怕他們再有理,也難以翻身。”張維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繼續安排著接下來的棋局。
張維平收到錦衣衛的緊急密報,得知邊疆證據已被送至京城,內心一片陰霾。他坐在書房中,手指在桌麵上輕敲,低聲自語:“這些書生竟敢如此膽大,看來得讓他們明白,挑戰我的代價。”
他召來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冷聲說道:“傳我的命令,將監察司的蘇文列入監控名單。他的動向與沈正華等人關係密切,可能是他們的聯絡樞紐。”
劉坤拱手道:“大人放心,蘇文的一舉一動,已有專人盯著。至於邊疆的證據,我已安排人散布流言,質疑其真實性。”
張維平點頭:“很好。但這還不夠。我要讓所有人知道,與我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他沉思片刻,又吩咐道:“盡快查清趙青雲的背景。我懷疑此人背後還有隱秘的身份。如果確認他是李景榮的餘孽,就立刻采取行動。”
與此同時,錦衣衛開始全麵加大對趙青雲和沈正華派係的打壓。他們利用職權,悄悄將一批持反對意見的中立官員列入“失德”名單,並通過流言抹黑趙青雲的聲譽。
翰林院的同僚許文端對趙青雲說道:“趙兄,最近外界對你的議論不少,有人說你暗通邊疆,不知是真是假。”
趙青雲眉頭一皺:“看來張黨已經開始行動了。”
許文端壓低聲音:“我聽說,錦衣衛正在查你的背景,你務必要小心。”
趙青雲眼中閃過一絲冷光:“無論他們如何汙蔑,隻要手中握有真憑實據,最終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趙青雲連夜前往沈正華府邸,與沈正華、許文端和蘇文等人商議。
“張黨已經開始反撲,我們該如何應對?”趙青雲開門見山。
沈正華沉思片刻,說道:“張維平最害怕的是真相曝光。邊疆的證據是他的致命軟肋,我們必須盡快遞交皇帝。蘇文,你的監察司力量可以發揮作用。”
蘇文點頭:“確實。我們會安排可靠的人將證據呈遞皇帝,同時將其副本傳播至其他清流派官員手中,增加壓力。”
趙青雲提出:“此外,我們也需團結更多中立官員。許兄在翰林院人脈廣泛,可以多做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張黨的真麵目。”
張維平獨自坐在書房中,麵前是一封剛送來的密報。信中詳細列出了沈正華、許文端等人的秘密往來記錄,以及太子派人與他們接觸的情況。
“哼,真是好一場戲。”張維平冷笑一聲,將密報扔在桌上。他眯著眼睛,手指輕敲桌麵,心中開始迅速盤算:“太子想利用這些清流削弱我的力量,可惜,他忘了一個道理,凡事總要講究策略。”
他隨即召集了幾名心腹官員,以及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商議對策。
“劉坤,你的人可曾查到更多確鑿的證據?”張維平語氣低沉,但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劉坤拱手道:“迴大人,太子與沈正華接觸雖隱秘,但我們已經截獲了幾封書信。不過內容僅是泛泛而談,並無確鑿的把柄。”
張維平皺眉,眼神陰冷:“無妨,沒有證據可以創造證據。劉坤,立即安排人偽造一份沈正華與太子密謀的信件,內容要觸目驚心,足以讓皇上震怒。”
一名心腹官員擔憂地說道:“大人,偽造信件雖能引起震動,但若事後被揭穿,恐怕會影響我們的聲望。”
張維平冷笑一聲:“聲望?如今朝堂之上,哪還有真正清白的人?隻要皇上看到這封信,他一定會猶豫,而這點時間,就足夠我們動手鏟除沈正華一派。”
數日後,一封密信悄然出現在皇帝的案頭。信中詳述了沈正華等人與太子密謀廢立的計劃,言辭犀利,字裏行間充滿危機感。
皇帝看完信,神情陰晴不定。他看似不動聲色地將信收起,卻連夜召見了幾名心腹太監,低聲吩咐道:“從今日起,密切監視太子與沈正華的動向,但切記不可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張維平開始大張旗鼓地運作。他一方麵在朝中散布謠言,聲稱沈正華一派野心勃勃;另一方麵通過錦衣衛秘密監視沈正華的舉動,試圖找到更多把柄。
沈正華很快感受到朝中的風聲變化。他的府邸外,陌生的麵孔頻頻出現,街頭巷尾也開始流傳關於他的不利言論。
許文端匆匆前來拜訪,語氣焦急:“沈大人,外界都在傳您與太子密謀一事,這顯然是張維平的手段。我們該如何應對?”
沈正華麵色冷峻,沉聲道:“張維平這是狗急跳牆。他的目標不僅是我,還是要逼皇上動搖對太子的信任。我們不能輕易上當。”
趙青雲也趕來參加密談,他沉思片刻後說道:“大人,不如趁此機會,以太子的名義向皇上遞交奏疏,表明立場清白,同時將矛頭暗中指向張維平,讓皇上生疑。”
沈正華點點頭:“青雲此言有理。不過,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周密籌劃,避免授人以柄。”
張維平的反撲讓朝堂再次陷入緊張局勢。明麵上的權力爭鬥與暗中的陰謀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皇帝在禦花園中獨自踱步,身後緊跟著幾個太監。他麵色陰沉,低聲自語:“張維平與太子的博弈,朕究竟該偏向哪一方?或許,朕需要給他們再添些火,看他們到底能鬥出個什麽結果來。”
趙青雲將信收好,對許文端說道:“張維平已經察覺到我們的計劃,禮部尚書被他脅迫彈劾沈大人,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動作。我們必須搶先找到證據。”
許文端點頭:“翰林院中有幾位舊識在禮部擔任主事,我去聯絡他們,看看能否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當晚,許文端在京城的一間酒肆約見了禮部的一名官員周子成。周子成神色猶豫地說道:“許大人,禮部的賬目確實有問題,但尚書大人盯得很緊,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發現。”
許文端低聲勸道:“周兄,這件事不僅關係到沈大人的清名,更關乎整個朝堂的廉潔。若繼續容忍張黨的貪墨行徑,最終受害的還是天下百姓。”
周子成聽後,沉思片刻,終是下定決心:“我可以試試從內賬中找出一些問題,但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張維平的得力幹將劉坤正密切監視禮部。一天深夜,他召集錦衣衛心腹,語氣森然地說道:“禮部是沈正華的關鍵支持者。必須將賬目中的漏洞補齊,若有異動,立即鎮壓。”
錦衣衛派人暗中潛入禮部,銷毀多份可疑賬簿,並威脅幾名知情官員保持沉默。其中一人因不堪威脅,連夜逃往沈正華府邸,將消息告知沈正華:“禮部賬目被篡改,關鍵證據已被銷毀,張黨勢力太強,恐怕難以撼動。”
沈正華聽後麵色冷峻:“張維平果然步步緊逼,但越是如此,越說明他心虛。”
趙青雲在一旁說道:“大人,這說明我們必須爭分奪秒行動,不能讓他繼續掩蓋真相。”
幾日後,太子收到東宮密探的消息,發現張維平派人偽造了沈正華與太子的通信,試圖進一步抹黑二人。他召見趙青雲和沈正華,說道:“張維平不惜鋌而走險,顯然已到窮途末路。但此舉也說明,他手中掌握了某些官員的把柄。我們需要查出內鬼。”
趙青雲冷靜分析:“禮部中有人可能已被張黨收買,我們可以將計就計,用假情報引誘他們暴露。”
沈正華點頭:“這是個好主意。我會安排一名可信的下屬送出假賬目,設下陷阱。”
太子府內,李衍策劃了一套完整的反擊方案。趙青雲將從禮部獲取的信息與薛逸風送來的邊疆證據結合,通過禦史台遞交一份奏折,指控張維平在皇宮擴建、邊疆軍需和禮部賬目中涉及的貪腐問題。
“這一奏折必須在皇上麵前擲地有聲,”太子說道,“隻有這樣,才能讓他看到張維平的問題所在。”
與此同時,張維平察覺到禮部內部有人泄露情報,迅速派人加緊調查。但他未曾料到,這正是沈正華等人設下的圈套。劉坤的一名心腹在執行任務時,被太子的東宮密探截獲,當場搜出偽造的信件和賬目。
翌日早朝,沈正華率先上奏:“陛下,微臣近日發現禮部賬目存在重大問題,特請陛下派人徹查。”
張維平冷笑著反駁:“沈尚書,此言差矣。禮部賬目一向清楚,豈容你胡亂汙蔑?”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太子出列,呈上一份禦史台遞交的奏折:“父皇,此為臣近日得到的證據,請您過目。”
皇帝展開奏折,臉色漸漸陰沉:“張愛卿,朕希望這些內容不是真的。”
張維平臉色驟變,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京城的秋夜,寒風刺骨,但張府的正堂內卻熱鬧非凡。張維平召集心腹官員和幾名錦衣衛高層,商討當前的局勢。燭光映照下,張維平的臉色陰沉而冷厲,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語氣低沉卻不容置疑。
“最近,太子與沈正華等清流官員的接觸頻繁,已顯露出對我的不滿。這股清流之勢,若不及時壓製,遲早會成為隱患。”張維平緩緩開口,眼神中閃過一絲殺機。
一名錦衣衛指揮使劉坤上前拱手說道:“大人放心,臣已命人加強對沈正華、趙青雲等人的監控。他們的一舉一動,皆在掌握之中。”
張維平微微頷首:“監控隻是第一步,我們要采取更果斷的措施,將這一股暗流徹底掐滅。劉坤,你密切留意太子的動向,必要時,不惜采取手段。”
劉坤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低聲應道:“屬下明白。”
另一名官員試探著問道:“大人,那太子……若他繼續插手朝局,我們該如何應對?”
張維平冷笑一聲:“太子不過是皇帝的傀儡,他所做的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隻要讓皇帝看到,太子扶持清流官員的後果會動搖朝廷根基,他自然會壓製太子。”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不妨製造一些亂子,給皇帝傳遞一個信號——清流並非安分之輩,他們插手過多,隻會破壞朝廷穩定。”
張維平轉向另一名心腹,沉聲吩咐:“讓錦衣衛在京城布下謠言,說沈正華等人私下勾結太子,意圖架空皇權。再找幾個心腹的官員,在朝會上向皇帝提議徹查此事。”
那人點頭應下:“是,大人。”
張維平又看向劉坤:“還有,趙青雲那邊,務必加緊監視。他雖然年輕,卻是沈正華的得力幫手,尤其要盯住他與薛逸風的聯係。”
劉坤冷冷一笑:“屬下會安排幾名得力探子,伺機而動。若他有任何異動,立刻將其拿下。”
數日後,京城內果然開始流傳謠言,說沈正華和太子密謀清除異己,甚至意圖架空皇權。此事迅速引發了輿論熱潮,許多中立官員也開始對沈正華等人保持觀望態度。
與此同時,趙青雲的住所附近,開始頻繁出現陌生麵孔。有幾次,他出門時,隱隱覺得有人在尾隨,但轉身望去,卻什麽也沒有發現。
沈正華府內,幾名清流官員正在商議應對之策。許文端神色凝重地說道:“這些謠言雖荒謬,但足以動搖朝中那些中立官員的立場。張維平此招,的確狠辣。”
沈正華抿了一口茶,神情淡定:“謠言止於智者。我們需要的是實打實的證據,隻要能夠揭露張黨的罪行,謠言自會不攻自破。”
趙青雲插話道:“沈大人,薛逸風已傳來消息,他手中掌握的邊疆證據足以撼動張黨根基。如今,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證據呈到皇帝麵前。”
沈正華點頭:“不錯,但要小心張黨狗急跳牆。接下來,我們需分兵兩路,一路對抗謠言,一路穩妥推進證據的呈報。”
張維平並未因謠言的傳播放鬆警惕。他知道,沈正華這些人不是輕易能夠壓製的。他將目光投向了朝堂的另一股勢力——支持擴建皇宮的大臣們。
“既然謠言還不足以摧毀他們,那就用實際的政績去打擊他們。”張維平心中已有了計策。
他召來工部和禮部的官員,密謀進一步推動擴建皇宮的工程。他打算借此進一步拉攏朝中支持者,同時以勞役和賦稅的名義,將沈正華和太子的清流聯盟推向風口浪尖。
“隻要讓百姓將所有矛頭指向他們,哪怕他們再有理,也難以翻身。”張維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繼續安排著接下來的棋局。
張維平收到錦衣衛的緊急密報,得知邊疆證據已被送至京城,內心一片陰霾。他坐在書房中,手指在桌麵上輕敲,低聲自語:“這些書生竟敢如此膽大,看來得讓他們明白,挑戰我的代價。”
他召來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冷聲說道:“傳我的命令,將監察司的蘇文列入監控名單。他的動向與沈正華等人關係密切,可能是他們的聯絡樞紐。”
劉坤拱手道:“大人放心,蘇文的一舉一動,已有專人盯著。至於邊疆的證據,我已安排人散布流言,質疑其真實性。”
張維平點頭:“很好。但這還不夠。我要讓所有人知道,與我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他沉思片刻,又吩咐道:“盡快查清趙青雲的背景。我懷疑此人背後還有隱秘的身份。如果確認他是李景榮的餘孽,就立刻采取行動。”
與此同時,錦衣衛開始全麵加大對趙青雲和沈正華派係的打壓。他們利用職權,悄悄將一批持反對意見的中立官員列入“失德”名單,並通過流言抹黑趙青雲的聲譽。
翰林院的同僚許文端對趙青雲說道:“趙兄,最近外界對你的議論不少,有人說你暗通邊疆,不知是真是假。”
趙青雲眉頭一皺:“看來張黨已經開始行動了。”
許文端壓低聲音:“我聽說,錦衣衛正在查你的背景,你務必要小心。”
趙青雲眼中閃過一絲冷光:“無論他們如何汙蔑,隻要手中握有真憑實據,最終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趙青雲連夜前往沈正華府邸,與沈正華、許文端和蘇文等人商議。
“張黨已經開始反撲,我們該如何應對?”趙青雲開門見山。
沈正華沉思片刻,說道:“張維平最害怕的是真相曝光。邊疆的證據是他的致命軟肋,我們必須盡快遞交皇帝。蘇文,你的監察司力量可以發揮作用。”
蘇文點頭:“確實。我們會安排可靠的人將證據呈遞皇帝,同時將其副本傳播至其他清流派官員手中,增加壓力。”
趙青雲提出:“此外,我們也需團結更多中立官員。許兄在翰林院人脈廣泛,可以多做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張黨的真麵目。”
張維平獨自坐在書房中,麵前是一封剛送來的密報。信中詳細列出了沈正華、許文端等人的秘密往來記錄,以及太子派人與他們接觸的情況。
“哼,真是好一場戲。”張維平冷笑一聲,將密報扔在桌上。他眯著眼睛,手指輕敲桌麵,心中開始迅速盤算:“太子想利用這些清流削弱我的力量,可惜,他忘了一個道理,凡事總要講究策略。”
他隨即召集了幾名心腹官員,以及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商議對策。
“劉坤,你的人可曾查到更多確鑿的證據?”張維平語氣低沉,但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劉坤拱手道:“迴大人,太子與沈正華接觸雖隱秘,但我們已經截獲了幾封書信。不過內容僅是泛泛而談,並無確鑿的把柄。”
張維平皺眉,眼神陰冷:“無妨,沒有證據可以創造證據。劉坤,立即安排人偽造一份沈正華與太子密謀的信件,內容要觸目驚心,足以讓皇上震怒。”
一名心腹官員擔憂地說道:“大人,偽造信件雖能引起震動,但若事後被揭穿,恐怕會影響我們的聲望。”
張維平冷笑一聲:“聲望?如今朝堂之上,哪還有真正清白的人?隻要皇上看到這封信,他一定會猶豫,而這點時間,就足夠我們動手鏟除沈正華一派。”
數日後,一封密信悄然出現在皇帝的案頭。信中詳述了沈正華等人與太子密謀廢立的計劃,言辭犀利,字裏行間充滿危機感。
皇帝看完信,神情陰晴不定。他看似不動聲色地將信收起,卻連夜召見了幾名心腹太監,低聲吩咐道:“從今日起,密切監視太子與沈正華的動向,但切記不可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張維平開始大張旗鼓地運作。他一方麵在朝中散布謠言,聲稱沈正華一派野心勃勃;另一方麵通過錦衣衛秘密監視沈正華的舉動,試圖找到更多把柄。
沈正華很快感受到朝中的風聲變化。他的府邸外,陌生的麵孔頻頻出現,街頭巷尾也開始流傳關於他的不利言論。
許文端匆匆前來拜訪,語氣焦急:“沈大人,外界都在傳您與太子密謀一事,這顯然是張維平的手段。我們該如何應對?”
沈正華麵色冷峻,沉聲道:“張維平這是狗急跳牆。他的目標不僅是我,還是要逼皇上動搖對太子的信任。我們不能輕易上當。”
趙青雲也趕來參加密談,他沉思片刻後說道:“大人,不如趁此機會,以太子的名義向皇上遞交奏疏,表明立場清白,同時將矛頭暗中指向張維平,讓皇上生疑。”
沈正華點點頭:“青雲此言有理。不過,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周密籌劃,避免授人以柄。”
張維平的反撲讓朝堂再次陷入緊張局勢。明麵上的權力爭鬥與暗中的陰謀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場無聲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皇帝在禦花園中獨自踱步,身後緊跟著幾個太監。他麵色陰沉,低聲自語:“張維平與太子的博弈,朕究竟該偏向哪一方?或許,朕需要給他們再添些火,看他們到底能鬥出個什麽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