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府密議再次開啟。張維平坐在主座,麵色陰沉。他的心腹劉坤與幾名親信齊聚一堂,神色各異。


    “太子與沈正華暗中勾結,動作越發頻繁,”劉坤開口,語氣中透著擔憂,“錦衣衛已確認,趙青雲的證據很可能掌握了邊疆的要害。”


    張維平手指輕輕敲擊桌麵,冷聲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既然他們步步緊逼,就別怪我出手狠辣。”


    一名文士模樣的親信出列,低聲道:“大人,是否要將證據的關鍵人物——趙青雲徹底除掉?隻要他一倒,沈正華也難以為繼。”


    張維平搖頭:“不可。他如今是朝廷進士,沈正華又對他多有提攜,貿然對付他會激起更多反對聲音。我們需智取,不可力攻。”


    “那您的意思是?”劉坤問。


    張維平冷冷一笑:“製造內鬥。我們可以放出風聲,讓趙青雲與沈正華之間產生嫌隙。同時,針對太子,我們也要另作安排。”


    張維平目光轉向一名身著便服的男子,道:“你去聯係邊疆的劉世安,讓他釋放一些煙霧彈,將所有責任推到他的副手身上,並製造混亂拖延時間。”


    又對劉坤說道:“同時,暗中查探趙青雲的動向。必要時,可偽造一些對他不利的證據,遞交給禮部和刑部。讓他分身乏術,無暇顧及我們的事情。”


    親信們紛紛點頭,顯然對張維平的布置深感佩服。


    次日,一名負責邊疆事務的官員在朝會上突然提出邊疆糧草短缺與運輸問題,並暗指這是因為邊疆軍官無能所致。這一番言論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朝中兩派爭執不休。


    趙青雲站在翰林院的隊伍中,緊皺眉頭。他感覺這次爭執背後,似乎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張維平果然開始反撲了。”趙青雲心中暗道。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張維平的反應,後者麵上波瀾不驚,似乎早已料到這一切。


    與此同時,錦衣衛在京城展開了更嚴密的監控。趙青雲多次發現自己被盯梢,但他假裝不知,依舊與沈正華保持接觸。


    一次夜談中,沈正華低聲對趙青雲說:“張維平此番動作看似混亂,實則步步為營。他要讓我們自亂陣腳,從內部擊潰聯盟的力量。”


    趙青雲沉聲道:“沈大人,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沈正華眼中閃過一抹銳光:“以靜製動。先繼續收集證據,同時聯絡更多中立派,讓他們站到我們這一邊。張維平的每一步都暴露了他的意圖,正是我們反製的機會。”


    京城內,朝堂風雲暗湧,張維平迅速察覺到朝廷內外的反對勢力逐漸增強,尤其是太子與沈正華的動作,更讓他感到不安。他坐在府中密室,麵前擺放著幾份機密情報,錦衣衛指揮使劉坤站在一旁,低聲稟報。


    “張大人,最近沈正華與太子暗中聯絡頻繁,許文端也似乎牽線搭橋。他們正在試圖拉攏更多的中立官員,您看是否需要采取些措施?”


    張維平微微眯起眼睛,冷聲說道:“太子雖與我不和,但無權直接掌控朝政。他再如何動作,隻要陛下未明確表態,他就翻不起大浪。但沈正華和翰林院這幫書生卻是禍根,不能讓他們繼續興風作浪。”


    劉坤點頭:“屬下已安排人盯緊沈正華和許文端,但趙青雲似乎較難掌控。他行事謹慎,又得沈正華賞識,很可能是整個計劃的幕後推動者。”


    張維平冷笑:“趙青雲?不過是個新科進士,便自以為可以與我鬥?這京城可不是翰林院的書房。我會讓他明白,什麽叫天高地厚。”


    張維平的部署迅速展開,他以自己的權力為錦衣衛調撥了一批精銳力量,開始密切監視沈正華等人的一舉一動。同時,他命人秘密搜集趙青雲的個人信息,意圖找到他的弱點。


    錦衣衛暗中探訪翰林院的故舊人家,試圖挖掘趙青雲的背景。在一次匯報中,一名校尉低聲道:“指揮使,有傳言趙青雲與已故李景榮之案有關聯。李景榮當年的餘黨曾隱匿多年,此事是否值得深入追查?”


    劉坤將消息轉呈張維平時,後者神色驟然陰冷:“李景榮的案子早已定論,若趙青雲真是李景榮的餘孽,他的存在便是對我的威脅。”


    張維平沉思片刻,下令道:“從邊疆的線索查起,若能證實趙青雲與李景榮一案有關,無需再等,立刻動手。”


    與此同時,張維平在朝堂上繼續推動他的擴建計劃,他故意挑起爭端,在朝會上以邊疆緊張為由,提出從沈正華主管的工部調撥額外資源支持邊防建設。


    “沈尚書,”張維平緩緩說道,“您主管工部多年,對工部賬目必然了如指掌。這筆邊防調撥資金,還請您盡快呈上詳細賬目,以免耽誤軍機大事。”


    沈正華從容起身:“張大人關心邊疆事務,實乃朝廷幸事。但邊疆調撥需經過三部會審,臣以為,若無軍部具體需求,不宜輕率行事。”


    張維平冷笑:“沈大人,難道您不信朝廷的軍情?這邊防之事,非兒戲。”


    此番交鋒雖然無定論,但張維平的言辭卻隱隱透出對沈正華能力的質疑。他試圖通過此舉削弱沈正華的威信,同時轉移反對勢力的注意力,為下一步反擊鋪路。


    趙青雲在朝堂旁聽的席位上,看著這一切,心中暗自盤算:“張維平步步緊逼,試圖借邊疆之事壓製沈大人。此人手段果然狠辣,但這也暴露了他的急躁。我們必須抓住這個破綻。”


    當晚,趙青雲與許文端密會。許文端皺眉道:“張維平在朝堂上的咄咄逼人,明顯是想製造混亂。這是我們反擊的機會。”


    趙青雲點頭:“邊疆調撥之事,他想借機掩蓋自己的問題。但隻要薛逸風帶迴確鑿證據,張維平便難逃罪責。”


    “不過,”趙青雲語氣一轉,“他對我的關注越來越多,錦衣衛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防止他的反撲。”


    兩人商定,由許文端進一步加強對朝中中立勢力的爭取,而趙青雲則伺機在朝堂上揭露張維平的矛盾之處,為最終行動積累更多支持力量。


    夜色如墨,張維平府邸中燈火通明,氣氛卻顯得壓抑而凝重。張維平端坐在書房,目光如刃掃過下首的幾名親信。


    “沈正華、趙青雲等人動作越來越頻繁,甚至連太子也插手其中。”他語氣冷峻,“看來,我們得提前動手了。”


    他身邊的一名心腹文士低聲說道:“大人,如今清流派和太子走得很近,若不盡快瓦解他們,恐怕對咱們不利。”


    張維平冷笑:“太子不過是皇上的一顆棋子,他想翻盤,還差得遠。至於清流派,我自有辦法對付。”


    張維平環視眾人,逐一布置任務。


    “首先,派人收集趙青雲的過往,尤其是關於他家族的情況,若能查出他的弱點,立刻行動。其次,派錦衣衛加強對沈正華府邸的監視,他們與太子走得太近,不能容忍。”


    “至於太子……”他眼神陰沉,“太子身邊也不是鐵板一塊。通過內侍或者東廠,挖出他的謀劃,甚至設法挑撥父子間的關係。”


    心腹文士點頭:“大人,此計甚妙。還有邊疆方麵,是否需要加派人手處理?”


    張維平擺擺手:“不必,邊疆那邊已經有劉世安坐鎮。隻要穩住後方,京城的事情就好辦得多。”


    錦衣衛迅速展開行動。京城內,與趙青雲來往密切的人都被暗中監控,甚至有人直接被帶迴審訊。趙青雲察覺到風聲漸緊,不得不暫時停止一些接觸。


    與此同時,張維平通過禮部和工部,故意製造出幾樁清流派支持者的失職案,將矛頭對準沈正華。雖然證據漏洞百出,但卻足夠在朝堂上掀起一場風波。


    朝會上,張維平咄咄逼人:“皇上,工部近來失察,導致宮城修繕進度嚴重延誤,甚至出現經費短缺的情況。沈大人身為工部尚書,是否應負主要責任?”


    沈正華麵色不變,拱手道:“張大人此言差矣。修繕進度雖稍有延誤,但一切賬目清楚,無任何經費短缺之事。請陛下派人核查。”


    皇帝擺擺手:“此事暫且擱置,待進一步調查後再議。”


    張維平麵色不悅,但也沒有繼續咄咄相逼,心中暗道:“看來需要更有力的手段,讓這些所謂的清流徹底翻不了身。”


    與此同時,趙青雲與沈正華並未坐以待斃。


    “張維平的動作越來越明顯,錦衣衛四處抓人,必是為了掩蓋更大的陰謀。”趙青雲說道。


    沈正華點頭:“我們需要更加小心,同時也要加速將邊疆的證據送到陛下麵前。太子的支持可以利用,但不能過於依賴。”


    兩人當即決定,將收集到的證據通過東廠一名不滿張黨的指揮使秘密遞交給皇帝。與此同時,趙青雲繼續低調調查張維平的其他罪行,為下一步反擊做好準備。


    朝堂的暗湧愈演愈烈,張維平在聽到錦衣衛指揮使劉坤的密報後,意識到太子正在暗中聯絡清流派官員,包括沈正華等人。這讓張維平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他決定主動出擊,徹底掌控局勢。


    在張府的密室中,張維平召集了他的心腹,包括工部侍郎錢仲達、錦衣衛指揮使劉坤,以及禮部尚書李成誌。


    張維平眉頭緊鎖,語氣冷厲:“太子已插手朝堂之事,他的意圖已昭然若揭。沈正華與趙青雲之流,隻是他的棋子罷了。我們必須在他們聯手之前,徹底瓦解這股勢力。”


    錢仲達神情凝重:“大人,太子的手段不可小覷。最近有不少中立官員也開始向他靠攏。若不盡快行動,恐怕……”


    張維平揮手打斷:“我已安排好了計劃。劉坤,京城的錦衣衛必須全力監控太子黨的人,找出他們與沈正華密談的證據。至於沈正華,禮部與工部會聯手在擴建皇宮的預算上做文章,將他拖入泥潭。”


    劉坤拱手領命:“屬下明白。這幾日我們會加大對太子府的布控,確保所有動向都在掌握中。”


    李成誌附和道:“禮部願全力配合大人,將清流派的影響降到最低。”


    幾日後,在朝會之上,張維平果然展開了新一輪的攻勢。他利用擴建皇宮的議題,將矛頭對準了沈正華。


    “陛下,”張維平站出列,聲音洪亮,“擴建皇宮是彰顯國威的頭等大事,但有些部門的效率實在堪憂。工部的資金撥付遲滯,工程進展緩慢,嚴重拖累了整個計劃。”


    沈正華立刻出列反駁:“陛下,工部的資金並非遲滯,而是朝廷的財政確實吃緊。擴建皇宮雖是國策,但民生不可忽視。若再加重百姓負擔,恐怕……”


    張維平冷笑一聲:“沈大人,若一味推諉,豈不是讓天下人誤以為陛下仁德不足,才導致百姓不安?您的擔憂雖有道理,但也不可阻礙大局。”


    皇帝居中聽著,未作任何表態,但目光複雜,似在揣摩雙方的用意。


    與此同時,劉坤帶領錦衣衛在京城暗中展開一係列抓捕行動。他們針對一些與太子黨關係密切的官員或商賈,捏造罪名,將其秘密帶走審問。


    趙青雲敏銳地察覺到京城氣氛的變化。他通過許文端與沈正華取得聯係,三人密談後,意識到張維平已展開全麵反撲。


    “太子的局勢未穩,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張黨。”沈正華語氣凝重,“但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讓太子盡快公開表態,爭取更多支持。”


    趙青雲點頭:“我可以再聯係薛逸風,讓他將邊疆的證據送至太子府,以此為契機揭露張黨的罪行。”


    張維平的危機感越來越重,他甚至決定不惜代價鏟除趙青雲和沈正華。


    “劉坤,我要讓他們永遠閉嘴。”張維平語氣陰冷,“務必在不留痕跡的情況下解決掉他們。”


    劉坤沉聲道:“屬下明白。趙青雲初入朝堂,行蹤較為容易掌控,但沈正華在朝中根基深厚,動他恐怕會引發動蕩。”


    張維平冷笑:“先動趙青雲,讓他成為沈正華的忌憚之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士語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士語道並收藏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