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府的密室中,張維平召集了心腹劉坤與幾位官員。


    “趙青雲既然暴露身份,就不能再讓他有翻身之地。”張維平手指敲擊著桌麵,“劉坤,你安排錦衣衛製造一場意外,徹底解決他。但這件事不能留下任何痕跡。”


    劉坤低頭應道:“屬下明白,定不讓大人失望。”


    張維平轉向一名穿著禮服的官員:“陳尚書,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你配合。散播沈正華私自結黨、意圖謀逆的謠言,同時針對趙青雲,暗指他是李景榮遺孤,企圖顛覆朝綱。”


    陳尚書微微一笑:“張大人放心,這種事,臣下最為擅長。”


    在朝堂上,張維平的親信開始動作頻頻。禦史台的官員不斷彈劾沈正華,列出他所謂的“罪狀”,如濫用職權、結黨營私等。而趙青雲也未能幸免,被暗示為“身份可疑之人”,意圖利用權力謀取私利。


    這一係列指控讓朝堂上的氣氛驟然緊張,原本支持沈正華的中立官員開始動搖,甚至有幾位低階官員被迫與張維平妥協。


    麵對張維平的咄咄逼人,趙青雲毫不退縮。他知道,此時任何的示弱隻會讓張維平得寸進尺。他與沈正華、許文端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張維平的攻勢越來越兇猛,這說明我們的計劃對他造成了威脅。”趙青雲神情堅定,“既然他開始主動出擊,我們也不能繼續被動。”


    沈正華點頭:“趙青雲,你手中的證據已是關鍵,但還不足以徹底扳倒張維平。我們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從皇帝那裏獲得支持。”


    許文端若有所思地說道:“沈大人,我近日聽聞太子對張維平頗有微詞,或許可以爭取太子的幫助。”


    趙青雲若有所思:“太子的支持的確重要,但此事不能明麵去談。我們必須小心行事,避免暴露。”


    與此同時,太子也注意到了朝堂上因張維平而引發的種種爭鬥。他對父皇的偏袒頗為不滿,甚至私下責怪皇帝對張維平的放縱,導致朝廷內亂。


    “沈正華雖書生氣重,但他的言論未嚐沒有道理。”太子與太傅商議,“父皇倚重張維平,而疏遠忠良,我不能坐視不管。”


    太傅皺眉道:“殿下,此事牽涉甚廣,稍有不慎,恐怕會牽連到您。”


    太子目光堅定:“正因如此,我才必須更加小心。或許,我該與沈正華暗中接觸,了解更多情況。”


    張維平意識到太子的立場後,立即著手分化太子與反對勢力的關係。他派人假借沈正華的名義遞交奏章,內容指責太子偏袒部分官員,暗中插手朝政。奏章一出,便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


    與此同時,他命人散布關於趙青雲的謠言,試圖徹底摧毀他的聲譽。甚至有禦史暗中上書,請求徹查趙青雲的身份。


    張維平的動作使得局勢更加緊張,但也讓更多官員開始反思他的真實意圖。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中立官員開始秘密聯係沈正華,表達對張維平的不滿。


    趙青雲和沈正華意識到,雖然張維平的攻勢兇猛,但他的舉動已漸漸引起眾怒。沈正華決定利用這一機會,聯合更多力量,為最終的決戰做好準備。


    翌日清晨,京城的晨霧尚未散去,張府內卻是一片緊張忙碌的氣氛。張維平召集心腹謀士與得力幹將,圍坐於書房中。桌案上攤開著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單,張維平冷冷說道:


    “沈正華的動作愈發頻繁,太子的態度也漸漸浮出水麵。如今他們已形成聯盟,矛頭直指我張某。若不盡快反製,後果不堪設想。”


    謀士周鴻躬身道:“大人,沈正華主張廉政,最怕的便是民間的輿論。若能將朝廷開支推至他身上,營造‘清流誤國’的輿論,或許能削弱他的威望。”


    張維平微微頷首:“言之有理。除此之外,趙青雲手中可能掌握邊疆的證據,錦衣衛已行動多時,卻遲遲未能查明。劉坤何在?”


    一名身著錦衣的男子上前一步,低聲道:“大人,趙青雲行事頗為謹慎,我們的耳目未能掌握確切的證據去向。但他與薛逸風、沈正華的聯絡較為頻繁,或許可從他們之間的傳遞切入。”


    張維平目光一沉,冷聲說道:“不惜一切代價,挖出這些人的軟肋。同時,安排幾樁‘意外’,讓趙青雲明白,這朝堂並非他能輕易插手的地方。”


    周鴻輕聲問道:“若太子插手,我們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行動?”


    張維平眸中寒光一閃:“太子雖有不滿,但終究是皇室一員,不可輕動。隻需讓皇上明白,他的太子心有旁騖,我們便可借刀殺人。”


    與此同時,張維平命令禮部與工部協同推進皇宮擴建工程,並在賬目中暗中做手腳,將巨額款項轉入其私下掌控的資金鏈條。他深知,這一招既能分散沈正華等人的精力,又能進一步加強自身財力。


    禮部尚書徐彬彬雖然對皇宮擴建心存不滿,卻因官位較低,不敢違抗張維平的命令。他暗中找到沈正華,將情況悉數告知。


    “沈大人,這次皇宮擴建預算高得離譜,張大人恐怕早有圖謀。”徐彬彬低聲說道。


    沈正華眉頭緊鎖:“他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今他步步緊逼,我們必須找到直接證據,將其徹底拉下馬。”


    徐彬彬歎道:“然而禮部上下多是張黨之人,賬目雖有貓膩,但查閱難如登天。”


    沈正華思索片刻,問道:“你可知哪處環節最易出問題?”


    徐彬彬猶豫了一下,答道:“預算款項的撥付會經過戶部,若從戶部追查,或許能找到蛛絲馬跡。”


    沈正華點頭:“既如此,我會安排人從戶部入手。徐大人,你務必穩住禮部,不可輕舉妄動。”


    夜深人靜時,劉坤親自帶領一隊錦衣衛闖入趙青雲的住所。然而,趙青雲早已接到沈正華的警示,將重要證據轉移至安全地點。


    錦衣衛搜查一番,無功而返。劉坤站在庭院中,目光陰冷:“看來這趙青雲的確狡猾。但他能躲過一時,未必躲得過一世。”


    他轉身對手下吩咐道:“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任何異常立即報我。”


    趙青雲此刻躲在沈正華安排的密室中,雙拳緊握,眼神堅毅:“張維平的反撲不過是垂死掙紮。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張維平得知錦衣衛未能得手後,心中隱隱不安。他喚來心腹,冷聲道:“既然證據已不在趙青雲手中,那便從沈正華身上下手。他在朝堂多年,必有不為人知的舊事。”


    謀士周鴻獻策:“沈正華素來剛直清廉,但他的家族或許是突破口。不妨從他的親友入手,製造事端,以亂其陣腳。”


    張維平緩緩點頭,陰冷地笑道:“好,這一盤棋,我倒要看看他們如何接招。”


    張維平召集心腹密議,暗中製定了一係列計劃。他命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對趙青雲、沈正華、以及太子的親信進行更加嚴密的監視,同時製造一些栽贓陷害的機會,以削弱對方的力量。


    “這場博弈,勝負隻在毫厘之間,”張維平目光森冷,“他們太低估了我。”


    深夜,張維平的府邸燈火通明。他的得力助手胡尚文正在匯報最新的情報。


    “大人,趙青雲暗中與太子有所接觸,且沈正華近日多次拜訪翰林院,疑有聯絡清流官員之意。”


    張維平冷笑道:“這些書生還真是冥頑不靈,真以為自己能撼動我的地位?”


    胡尚文低聲問道:“大人,可要對趙青雲下手?”


    張維平擺手:“趙青雲雖礙事,但他的名聲還不足以威脅本官。反倒是太子,他站隊太過明顯,已經動了根本。現在要做的是讓皇上對他產生疑慮。”


    胡尚文眉頭微皺:“可太子畢竟是儲君,大人是否要慎重?”


    張維平陰沉地說道:“正因為他是儲君,更不能容他對我造成威脅。我已經安排了錦衣衛散布一些謠言,明日早朝時,皇上必會聽聞。”


    與此同時,太子在東宮中也察覺到異樣。他的幕僚韓雲恆匆匆進來,臉色凝重:“殿下,京中坊間傳言,您最近頻繁與一些清流官員往來,甚至有意結黨營私。這分明是張維平在暗中操作。”


    太子臉色一變,冷笑道:“張維平的手段不過如此。他想激怒父皇,以便讓朕失去信任。”


    韓雲恆低聲道:“殿下,事到如今,不如暫時按兵不動,免得落入他的圈套。”


    太子卻搖頭:“不,這正是我動手的機會。張維平已經開始害怕,說明我們的策略奏效了。韓雲恆,你去聯係沈正華等人,準備下一步計劃。”


    翌日,沈正華府中聚集了一批反對張維平的官員。趙青雲也在其中,他仔細觀察每個人的表情,暗中評估這些人的態度。


    沈正華開口道:“諸位,張維平的氣焰已經太過囂張,他的貪墨行徑早已為民眾所不齒。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將他的罪行呈報給皇上。”


    一名年長的禦史歎道:“沈尚書,您說得沒錯,可惜皇上似乎對張維平頗為信任,若沒有確鑿證據,隻怕我們會被反咬一口。”


    趙青雲沉思片刻,道:“確鑿證據並非沒有。邊疆的賬目已然在我們手中,而薛逸風又在路上收集了更多關於劉世安的材料,隻要這些證據能匯總到京城,便是擊潰張維平的第一步。”


    眾人聞言,目光齊聚在趙青雲身上,露出期待之色。


    與此同時,錦衣衛也開始緊鑼密鼓地行動。他們假借調查邊疆的名義,對京城中與趙青雲有關聯的人展開逼問,甚至動用酷刑,試圖從蛛絲馬跡中找到破綻。


    劉坤站在一名被拷問的捕快麵前,冷冷問道:“你可知道趙青雲是否收到過邊疆傳來的任何情報?”


    捕快渾身是血,卻咬牙道:“趙大人清白得很,他……他從不做違背朝廷的事!”


    劉坤冷笑,轉身對手下道:“繼續審,一刻也不能鬆懈。”


    張維平府中,燈火徹夜未熄。他一邊翻閱來自各方的情報,一邊捏緊手中的茶盞,內心盤算著下一步的應對策略。沈正華聯絡太子的傳言已經傳入他的耳中,雖然尚無實證,但他深知這不是空穴來風。


    “太子想要依靠這些所謂的清流扳倒我?未免太過天真!”張維平冷笑一聲。


    深夜,張維平召集了幾名得力手下密議。


    “劉坤,”張維平冷冷看向站在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太子最近與沈正華等人的接觸可有確切證據?”


    劉坤微微拱手,低聲說道:“大人,目前尚未抓到他們往來的實據。但沈正華與趙青雲頻頻接觸,已有多名探子匯報。屬下懷疑,邊疆證據的流向或許就在趙青雲手中。”


    張維平目光一寒,冷聲道:“立即加強監控,尤其是翰林院的動靜。若有任何異動,立刻出手!”


    一名心腹文士上前道:“大人,太子的行動已有些明目張膽,是否需要動用些手段給他點教訓?”


    張維平搖頭:“現在還不是時候。太子身後雖無實權,但其身份特殊,一旦出手,難免招致非議。先將焦點放在清流派上,特別是沈正華和趙青雲。擾亂他們的計劃,我們才有轉圜的餘地。”


    翌日,張維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朝會上暗示趙青雲“年輕氣盛,辦事不夠穩重”。翰林院院長趙忠山雖對此心知肚明,卻不得不施壓趙青雲,要求他“謹言慎行,不可妄議朝政”。


    趙青雲雖表麵恭敬應答,但內心暗暗警惕。他將張維平的針對視為自身行動成效的證明,同時更加謹慎行事。


    張維平另一個反撲的手段是安插線人。他命劉坤調動錦衣衛中最擅長偽裝的人,混入沈正華的書房偽裝成書童,試圖套取情報。


    線人很快發現,沈正華的書房中有一份密件,似乎記載了朝廷貪腐官員的名單。然而,書房戒備森嚴,任何稍顯異常的舉動都可能暴露。張維平決定按兵不動,以靜製動。


    與此同時,張維平指使禮部提議一項“興修水利”的計劃,意圖以此轉移朝廷注意力。他知曉此提議會激起沈正華等人的反對,但這正是他需要的——一場耗費清流派精力的持久戰。


    沈正華果然在朝堂上猛烈抨擊興修水利計劃,理由是“目前國庫空虛,百姓負擔沉重,實不宜輕易舉措”。張維平則反唇相譏:“沈大人可有更好的方案?若不為百姓謀利,豈不是屍位素餐?”


    朝堂再度陷入爭論,皇帝居中調停,卻顯得心不在焉。太子目睹此景,眉頭微皺,暗中決定進一步加速與清流派的聯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士語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士語道並收藏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