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京城的喧囂逐漸平息,隻有遠處的宮燈還在微微閃爍,映照著街道的寂靜。趙青雲披著深色的鬥篷,低頭快步行走,腳下沒有發出半點聲響。沈正華府邸就在前方,門前一盞燈籠輕輕搖曳。
趙青雲敲了敲門,門房的老仆識得他,忙低聲請他進去:“趙大人請隨我來,老爺已在書房等候。”
穿過一道曲折的迴廊,書房內透出微弱的燈光。推門而入,沈正華正坐在書桌後批閱文書。他抬頭見是趙青雲,立即放下手中的筆,起身迎道:“青雲,快請坐。”
趙青雲略微拱手,隨即坐下。兩人相對而坐,沈正華讓老仆端上茶,揮手示意退下,書房內隻剩下兩人。
“沈大人,”趙青雲率先開口,語氣凝重,“朝廷內外風聲愈發不對。擴建皇宮一事,雖然張維平冠以‘彰顯天威’之名,但我懷疑背後定有貓膩。”
沈正華緩緩點頭:“不錯。張維平以工部和禮部為爪牙,借各種工程之名斂財。昨日朝會上,他花言巧語哄得皇帝大喜,竟輕易拿下此事。反對者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
趙青雲皺眉:“朝廷不少人都有怨言,為何反對者如此稀少?”
沈正華歎道:“張維平的勢力遍布朝野,從禮部到工部,甚至刑部,都有他的親信。一些人即便心中不滿,也不敢輕易表態,生怕惹禍上身。”
趙青雲目光銳利,沉聲道:“沈大人,我收到消息,這些年張黨不僅在京城肆意斂財,還在邊疆與敵軍勾結,以軍需物資為掩護,私通交易。我的朋友薛逸風已經取得部分賬目與證據,或許能夠揭開他們的罪行。”
沈正華聞言,眉頭微皺,神色中透著幾分驚訝:“若此事屬實,確實是一條重要線索。但張維平的耳目眾多,稍有不慎,便會打草驚蛇。”
趙青雲點頭:“我明白。薛逸風行動中險象環生,但他已將部分證據妥善藏好。我正在考慮如何聯動京城的反對力量,將這件事逐步推進。”
沈正華陷入沉思,半晌後抬頭說道:“張維平不僅勢力龐大,更擅長轉移視線。若想撼動他的根基,必須形成合力。監察使大人一向與張黨對立,或許可以通過他推動這件事。”
趙青雲眼中一亮:“大人言之有理。我近日與監察司的蘇文有所聯絡,他對張黨的不法行為頗有研究,或許可以作為切入點。”
沈正華露出一絲讚許的笑容:“青雲,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膽識和謀略,實屬難得。不過你要記住,張黨之力如蛛網,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引來無盡的麻煩。”
趙青雲鄭重說道:“大人放心,我已做好萬全準備,隻求能逐步動搖張維平一黨的根基。”
沈正華端起茶杯,緩緩抿了一口茶,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會在朝堂之上伺機而動,試探張黨的反應。同時,我會聯絡幾位誌同道合的同僚,與監察使私下會麵,共同商議對策。”
趙青雲微微一笑:“有沈大人和其他誌士相助,必能成事。”
沈正華看著眼前的青年,欣慰地點點頭:“青雲,你剛剛入仕,便願意冒如此風險。此事無論成敗,你的忠心已顯。不過,切記凡事不可急功近利,務必要步步為營。”
“謹遵教誨。”趙青雲起身拱手,眼神中滿是堅定。
朝會散去,午後陽光透過翰林院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趙青雲與許文端並肩行走在迴廊間。路過其他同僚時,兩人輕聲寒暄,看似無意間,步子卻緩緩走向一間僻靜的書房。
書房內,趙青雲反手關上門,轉身對許文端說道:“許兄,朝堂之爭,沈大人雖據理力爭,但張黨勢力太強,陛下終究還是傾向了他們。”
許文端麵色凝重,輕輕點頭,隨手撫過桌上的竹簡,似在思索。他抬頭說道:“張維平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今日朝會,張黨的反對者寥寥,皇帝又心向享樂,沈大人的處境確實艱難。”
趙青雲眉宇間透著一絲焦慮,語氣沉穩卻不失急迫:“但也不盡然。許兄,你方才看見了嗎?雖未出聲,許多中立官員聽聞擴建皇宮的費用時都露出憂色。他們或許在觀望,但並非毫無立場。”
許文端聽罷,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趙兄所言極是。這些人雖不出聲,但對張黨的行為未必認同。他們可能害怕張黨的報複,或是對局勢看不清楚,不願貿然站隊。”
趙青雲神色一亮:“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將這些中立力量聚集起來。隻要有足夠的支持,沈大人的話語權自然會增加。”
許文端眉頭微皺:“此事雖有道理,但也需小心為上。若被張黨察覺,輕則遭到打壓,重則陷入滅頂之災。”
趙青雲點頭:“我明白。所以行動必須隱秘而穩妥,絕不可輕舉妄動。”
許文端深吸一口氣,低聲說道:“趙兄,你在翰林院時間雖短,但文采與為人早已得人心。我這裏雖有人脈,但要讓他們完全信任,還需以具體行動為證。你看,可否先聯絡一些與沈大人關係密切的官員,讓他們出麵促成會談?”
趙青雲沉思片刻,答道:“此計可行。沈大人自帶威望,若能親自與中立官員對話,必能說服一部分人。許兄,你在院中資曆深,或可暗中聯絡幾位有誌之士,與沈大人麵談。”
許文端端起茶盞,輕啜一口,眼中透出幾分堅定:“此事雖有風險,但事關國本,我定當盡力而為。不過,還需你我分頭行動,避免引人注目。”
趙青雲點頭:“我會以整理典籍為由,繼續查找張黨在禮部的蛛絲馬跡,同時與沈大人保持溝通。許兄,你可暗中試探那些中立官員的態度。若有突破,我們再商議下一步。”
兩人話題逐漸深入,趙青雲語氣微轉,低聲說道:“許兄,今日朝堂之爭,你為沈大人聲援,已屬冒險。此次更是將許兄置於險境,若有不測……”
許文端擺手,露出一抹自嘲的笑意:“趙兄不必多慮。為官一任,憂國憂民乃本分。若真不敢涉險,我也不會與你坐在這裏。”
趙青雲望著許文端,眼中滿是欽佩,緩緩站起,鄭重拱手:“許兄此言,讓青雲慚愧。我等若齊心協力,天下必有光明之日。”
許文端起身相還,語氣平靜卻鏗鏘:“如此,我們便同舟共濟,盡吾輩之力!”
趙青雲拖著疲憊的身體迴到住處。正準備推門時,他發現地上有一張折好的紙條。他蹲下撿起,眉頭微蹙,緩緩展開紙條。燭光下,映出幾個字:
“趙青雲,不要妄想插手不該管的事。”
字跡鋒利,墨痕還未完全幹透,顯然剛剛放下不久。趙青雲盯著這幾個字,心中暗道:“張黨已經開始針對我了。”他轉身掃視院落,四下靜謐無聲,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但他知道,這張字條絕非簡單的警告,而是一場更大風暴的前兆。
他將字條揉成一團,投入火盆,看著火焰將其吞噬,神色冷峻:“這隻說明,我們的行動已經觸及到他們的痛處,方向沒有錯。”
趙青雲換了一身夜行衣,將燃燒的字條餘燼撲滅後,悄然離開住處。他不走主道,而是選擇小巷繞行,確保沒有尾隨者。
不久後,他來到沈正華府邸。門房顯然認得他,輕聲問道:“趙大人,您深夜前來,可有急事?”
趙青雲點頭:“請轉告沈尚書,就說趙青雲有要事相商。”
門房不敢怠慢,飛快地入內通報。不一會兒,沈正華披著外袍走了出來,見到趙青雲,臉上閃過一絲意外:“青雲,這麽晚過來,可是出事了?”
趙青雲沉聲道:“事態緊急,不敢耽擱。尚書大人,容我進去細說。”
兩人步入書房,沈正華吩咐下人端上熱茶,隨即揮手讓他們退下,將門關緊後才坐下:“說吧,出了什麽事?”
趙青雲取出隨身攜帶的備份證據以及從薛逸風處獲得的最新情報,將其放在桌上:“大人,這是從邊疆傳來的證據,證明張維平的親信劉世安貪墨軍資、私通敵軍。這些賬目和供詞足以讓他伏法。”
沈正華翻閱材料,神色越來越凝重,最後抬頭道:“這些確實是關鍵證據,但你是如何取得的?”
趙青雲將薛逸風冒險潛入邊疆軍營的過程大致敘述了一遍,語氣中難掩敬佩:“薛師兄冒險送迴這些證據,途中險象環生。如今,這些材料已暫時安全。”
沈正華點頭:“他是條漢子。但問題在於,張黨勢力龐大,劉世安不過是張維平眾多棋子之一,想以此撼動張黨,難度不小。”
趙青雲臉色凝重:“大人,我今夜過來,並非僅為交付證據。我剛剛迴到住處,便發現門縫裏有留下的字條,威脅我不要插手。”
沈正華放下茶盞,眉頭緊鎖:“看來,張黨已經盯上你。這對我們來說,既是威脅,也是機會。張黨越急於掩蓋,說明這些證據越致命。”
趙青雲繼續道:“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大的力量協助。監察司專管貪腐,若能讓監察使插手此事,便有可能突破張黨的防線。”
沈正華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監察司的確是一條路。隻是監察使雖然與張黨勢同水火,但他手中的證據若不足以威脅張維平,恐怕也不會貿然出手。”
趙青雲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這次的證據,應足以讓他重視。大人,若您能出麵與監察使交涉,我願隨時配合。”
沈正華輕歎一聲:“好,我會盡快安排。但青雲,你要做好準備,此事一旦暴露,你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趙青雲微微一笑:“尚書大人,這條路我既已走上,便沒有迴頭的理由。無論多難,我都要讓真相昭然於世。”
沈正華沉默片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此心,朝廷或許還有希望。”
趙青雲依舊每天在翰林院履行職責。編撰典籍、整理曆史文獻、參與禮儀討論——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在外人看來不過是進士新貴的尋常起點。然而,趙青雲深知,這表麵的平靜不過是掩蓋了暗中的波濤洶湧。
在翰林院的一間安靜書房裏,趙青雲伏案而坐,手中的毛筆輕點墨池。他細致地在一份關於邊疆軍資的文書上抄錄關鍵數據。這些資料,是薛逸風冒險送來的核心證據之一。
同僚許文端推門而入,帶著一疊新的文件:“趙兄,這是最新的禮儀手冊修訂案,禮部急著用。”
趙青雲抬頭微笑:“多謝許兄,我馬上處理。”
兩人一番寒暄,許文端低聲說道:“朝中風聲愈發緊張,聽說張維平又有動作,最近頻頻造訪內務府,似乎在為擴建宮殿籌集銀兩。”
趙青雲眉頭微蹙:“張黨步步緊逼,朝廷內的反對聲顯然還不足以動搖他們的計劃。”
許文端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沈尚書召集的幾位大人,計劃近期與監察司的蘇大人私下會麵。青雲,監察司那邊,你是否有把握?”
趙青雲目光一凝,輕聲說道:“隻要證據過硬,蘇大人絕不會坐視不管。我已將材料整理得七七八八,擇日便可送出。”
夜幕降臨,京城的喧囂漸漸沉寂,隻有遠處的宮燈依舊輝映夜空。趙青雲換上一身深色長袍,悄悄離開住處,朝沈正華府邸而去。
書房內,燭火搖曳,沈正華、許文端以及幾位朝中支持反對張黨的中立官員圍坐案前,神情凝重。
“監察司蘇大人雖不屬於張黨,但他行事謹慎。我們若想借他之手揭發邊疆貪墨一案,必須拿出無可辯駁的證據。”沈正華一邊翻閱手中材料,一邊說道。
趙青雲將一疊整齊的文書遞上:“沈大人,這些是邊疆軍需賬目、私通敵軍的清單以及相關供詞。我已將其中關鍵部分標注清楚,蘇大人隻需稍作比對,便可確認真偽。”
許文端接過文書,眉頭微皺:“青雲,這些證據固然有力,但你可曾想過,若張黨察覺到你的行動,恐怕會不惜一切代價對付你。”
趙青雲目光堅定:“我既已入仕,便有為國為民之責。若要揭開這層黑幕,就難免要冒險。”
一位官員沉吟道:“但蘇大人若僅憑這份證據,恐怕難以立刻采取行動。張黨勢力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反而會打草驚蛇。”
趙青雲點頭:“此事我已考慮。我們可借此展開多方聯動,推動輿論壓力,同時密切留意張黨的下一步動向,確保他們無從反擊。”
正在幾人細細商議時,沈正華府中的一名家仆匆匆跑入書房,神色慌張:“大人,門外似有錦衣衛徘徊,來者不善!”
沈正華臉色一沉:“莫慌,告訴下人正常守門,不要露出異樣。”
趙青雲低聲道:“錦衣衛盯上尚書府,恐怕我們的小動作已被察覺。”
沈正華冷靜說道:“這些錦衣衛不過是虛張聲勢,真正的動作還未開始。青雲,你迴去後更加小心,務必暗中聯絡蘇大人,早日遞交證據。”
趙青雲點頭,起身告辭。他穿過夜色,心中默默思索:“敵暗我明,步步兇險。但若能將真相公之於眾,便是冒再大的風險也在所不辭。”
翌日,許文端帶來消息,已有多名京城中立官員願意與沈正華聯手,共同支持監察司的行動。這一小步雖不足以動搖張黨的根基,卻讓趙青雲感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趙青雲敲了敲門,門房的老仆識得他,忙低聲請他進去:“趙大人請隨我來,老爺已在書房等候。”
穿過一道曲折的迴廊,書房內透出微弱的燈光。推門而入,沈正華正坐在書桌後批閱文書。他抬頭見是趙青雲,立即放下手中的筆,起身迎道:“青雲,快請坐。”
趙青雲略微拱手,隨即坐下。兩人相對而坐,沈正華讓老仆端上茶,揮手示意退下,書房內隻剩下兩人。
“沈大人,”趙青雲率先開口,語氣凝重,“朝廷內外風聲愈發不對。擴建皇宮一事,雖然張維平冠以‘彰顯天威’之名,但我懷疑背後定有貓膩。”
沈正華緩緩點頭:“不錯。張維平以工部和禮部為爪牙,借各種工程之名斂財。昨日朝會上,他花言巧語哄得皇帝大喜,竟輕易拿下此事。反對者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
趙青雲皺眉:“朝廷不少人都有怨言,為何反對者如此稀少?”
沈正華歎道:“張維平的勢力遍布朝野,從禮部到工部,甚至刑部,都有他的親信。一些人即便心中不滿,也不敢輕易表態,生怕惹禍上身。”
趙青雲目光銳利,沉聲道:“沈大人,我收到消息,這些年張黨不僅在京城肆意斂財,還在邊疆與敵軍勾結,以軍需物資為掩護,私通交易。我的朋友薛逸風已經取得部分賬目與證據,或許能夠揭開他們的罪行。”
沈正華聞言,眉頭微皺,神色中透著幾分驚訝:“若此事屬實,確實是一條重要線索。但張維平的耳目眾多,稍有不慎,便會打草驚蛇。”
趙青雲點頭:“我明白。薛逸風行動中險象環生,但他已將部分證據妥善藏好。我正在考慮如何聯動京城的反對力量,將這件事逐步推進。”
沈正華陷入沉思,半晌後抬頭說道:“張維平不僅勢力龐大,更擅長轉移視線。若想撼動他的根基,必須形成合力。監察使大人一向與張黨對立,或許可以通過他推動這件事。”
趙青雲眼中一亮:“大人言之有理。我近日與監察司的蘇文有所聯絡,他對張黨的不法行為頗有研究,或許可以作為切入點。”
沈正華露出一絲讚許的笑容:“青雲,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膽識和謀略,實屬難得。不過你要記住,張黨之力如蛛網,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引來無盡的麻煩。”
趙青雲鄭重說道:“大人放心,我已做好萬全準備,隻求能逐步動搖張維平一黨的根基。”
沈正華端起茶杯,緩緩抿了一口茶,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會在朝堂之上伺機而動,試探張黨的反應。同時,我會聯絡幾位誌同道合的同僚,與監察使私下會麵,共同商議對策。”
趙青雲微微一笑:“有沈大人和其他誌士相助,必能成事。”
沈正華看著眼前的青年,欣慰地點點頭:“青雲,你剛剛入仕,便願意冒如此風險。此事無論成敗,你的忠心已顯。不過,切記凡事不可急功近利,務必要步步為營。”
“謹遵教誨。”趙青雲起身拱手,眼神中滿是堅定。
朝會散去,午後陽光透過翰林院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趙青雲與許文端並肩行走在迴廊間。路過其他同僚時,兩人輕聲寒暄,看似無意間,步子卻緩緩走向一間僻靜的書房。
書房內,趙青雲反手關上門,轉身對許文端說道:“許兄,朝堂之爭,沈大人雖據理力爭,但張黨勢力太強,陛下終究還是傾向了他們。”
許文端麵色凝重,輕輕點頭,隨手撫過桌上的竹簡,似在思索。他抬頭說道:“張維平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今日朝會,張黨的反對者寥寥,皇帝又心向享樂,沈大人的處境確實艱難。”
趙青雲眉宇間透著一絲焦慮,語氣沉穩卻不失急迫:“但也不盡然。許兄,你方才看見了嗎?雖未出聲,許多中立官員聽聞擴建皇宮的費用時都露出憂色。他們或許在觀望,但並非毫無立場。”
許文端聽罷,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趙兄所言極是。這些人雖不出聲,但對張黨的行為未必認同。他們可能害怕張黨的報複,或是對局勢看不清楚,不願貿然站隊。”
趙青雲神色一亮:“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將這些中立力量聚集起來。隻要有足夠的支持,沈大人的話語權自然會增加。”
許文端眉頭微皺:“此事雖有道理,但也需小心為上。若被張黨察覺,輕則遭到打壓,重則陷入滅頂之災。”
趙青雲點頭:“我明白。所以行動必須隱秘而穩妥,絕不可輕舉妄動。”
許文端深吸一口氣,低聲說道:“趙兄,你在翰林院時間雖短,但文采與為人早已得人心。我這裏雖有人脈,但要讓他們完全信任,還需以具體行動為證。你看,可否先聯絡一些與沈大人關係密切的官員,讓他們出麵促成會談?”
趙青雲沉思片刻,答道:“此計可行。沈大人自帶威望,若能親自與中立官員對話,必能說服一部分人。許兄,你在院中資曆深,或可暗中聯絡幾位有誌之士,與沈大人麵談。”
許文端端起茶盞,輕啜一口,眼中透出幾分堅定:“此事雖有風險,但事關國本,我定當盡力而為。不過,還需你我分頭行動,避免引人注目。”
趙青雲點頭:“我會以整理典籍為由,繼續查找張黨在禮部的蛛絲馬跡,同時與沈大人保持溝通。許兄,你可暗中試探那些中立官員的態度。若有突破,我們再商議下一步。”
兩人話題逐漸深入,趙青雲語氣微轉,低聲說道:“許兄,今日朝堂之爭,你為沈大人聲援,已屬冒險。此次更是將許兄置於險境,若有不測……”
許文端擺手,露出一抹自嘲的笑意:“趙兄不必多慮。為官一任,憂國憂民乃本分。若真不敢涉險,我也不會與你坐在這裏。”
趙青雲望著許文端,眼中滿是欽佩,緩緩站起,鄭重拱手:“許兄此言,讓青雲慚愧。我等若齊心協力,天下必有光明之日。”
許文端起身相還,語氣平靜卻鏗鏘:“如此,我們便同舟共濟,盡吾輩之力!”
趙青雲拖著疲憊的身體迴到住處。正準備推門時,他發現地上有一張折好的紙條。他蹲下撿起,眉頭微蹙,緩緩展開紙條。燭光下,映出幾個字:
“趙青雲,不要妄想插手不該管的事。”
字跡鋒利,墨痕還未完全幹透,顯然剛剛放下不久。趙青雲盯著這幾個字,心中暗道:“張黨已經開始針對我了。”他轉身掃視院落,四下靜謐無聲,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但他知道,這張字條絕非簡單的警告,而是一場更大風暴的前兆。
他將字條揉成一團,投入火盆,看著火焰將其吞噬,神色冷峻:“這隻說明,我們的行動已經觸及到他們的痛處,方向沒有錯。”
趙青雲換了一身夜行衣,將燃燒的字條餘燼撲滅後,悄然離開住處。他不走主道,而是選擇小巷繞行,確保沒有尾隨者。
不久後,他來到沈正華府邸。門房顯然認得他,輕聲問道:“趙大人,您深夜前來,可有急事?”
趙青雲點頭:“請轉告沈尚書,就說趙青雲有要事相商。”
門房不敢怠慢,飛快地入內通報。不一會兒,沈正華披著外袍走了出來,見到趙青雲,臉上閃過一絲意外:“青雲,這麽晚過來,可是出事了?”
趙青雲沉聲道:“事態緊急,不敢耽擱。尚書大人,容我進去細說。”
兩人步入書房,沈正華吩咐下人端上熱茶,隨即揮手讓他們退下,將門關緊後才坐下:“說吧,出了什麽事?”
趙青雲取出隨身攜帶的備份證據以及從薛逸風處獲得的最新情報,將其放在桌上:“大人,這是從邊疆傳來的證據,證明張維平的親信劉世安貪墨軍資、私通敵軍。這些賬目和供詞足以讓他伏法。”
沈正華翻閱材料,神色越來越凝重,最後抬頭道:“這些確實是關鍵證據,但你是如何取得的?”
趙青雲將薛逸風冒險潛入邊疆軍營的過程大致敘述了一遍,語氣中難掩敬佩:“薛師兄冒險送迴這些證據,途中險象環生。如今,這些材料已暫時安全。”
沈正華點頭:“他是條漢子。但問題在於,張黨勢力龐大,劉世安不過是張維平眾多棋子之一,想以此撼動張黨,難度不小。”
趙青雲臉色凝重:“大人,我今夜過來,並非僅為交付證據。我剛剛迴到住處,便發現門縫裏有留下的字條,威脅我不要插手。”
沈正華放下茶盞,眉頭緊鎖:“看來,張黨已經盯上你。這對我們來說,既是威脅,也是機會。張黨越急於掩蓋,說明這些證據越致命。”
趙青雲繼續道:“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大的力量協助。監察司專管貪腐,若能讓監察使插手此事,便有可能突破張黨的防線。”
沈正華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監察司的確是一條路。隻是監察使雖然與張黨勢同水火,但他手中的證據若不足以威脅張維平,恐怕也不會貿然出手。”
趙青雲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這次的證據,應足以讓他重視。大人,若您能出麵與監察使交涉,我願隨時配合。”
沈正華輕歎一聲:“好,我會盡快安排。但青雲,你要做好準備,此事一旦暴露,你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趙青雲微微一笑:“尚書大人,這條路我既已走上,便沒有迴頭的理由。無論多難,我都要讓真相昭然於世。”
沈正華沉默片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此心,朝廷或許還有希望。”
趙青雲依舊每天在翰林院履行職責。編撰典籍、整理曆史文獻、參與禮儀討論——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在外人看來不過是進士新貴的尋常起點。然而,趙青雲深知,這表麵的平靜不過是掩蓋了暗中的波濤洶湧。
在翰林院的一間安靜書房裏,趙青雲伏案而坐,手中的毛筆輕點墨池。他細致地在一份關於邊疆軍資的文書上抄錄關鍵數據。這些資料,是薛逸風冒險送來的核心證據之一。
同僚許文端推門而入,帶著一疊新的文件:“趙兄,這是最新的禮儀手冊修訂案,禮部急著用。”
趙青雲抬頭微笑:“多謝許兄,我馬上處理。”
兩人一番寒暄,許文端低聲說道:“朝中風聲愈發緊張,聽說張維平又有動作,最近頻頻造訪內務府,似乎在為擴建宮殿籌集銀兩。”
趙青雲眉頭微蹙:“張黨步步緊逼,朝廷內的反對聲顯然還不足以動搖他們的計劃。”
許文端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沈尚書召集的幾位大人,計劃近期與監察司的蘇大人私下會麵。青雲,監察司那邊,你是否有把握?”
趙青雲目光一凝,輕聲說道:“隻要證據過硬,蘇大人絕不會坐視不管。我已將材料整理得七七八八,擇日便可送出。”
夜幕降臨,京城的喧囂漸漸沉寂,隻有遠處的宮燈依舊輝映夜空。趙青雲換上一身深色長袍,悄悄離開住處,朝沈正華府邸而去。
書房內,燭火搖曳,沈正華、許文端以及幾位朝中支持反對張黨的中立官員圍坐案前,神情凝重。
“監察司蘇大人雖不屬於張黨,但他行事謹慎。我們若想借他之手揭發邊疆貪墨一案,必須拿出無可辯駁的證據。”沈正華一邊翻閱手中材料,一邊說道。
趙青雲將一疊整齊的文書遞上:“沈大人,這些是邊疆軍需賬目、私通敵軍的清單以及相關供詞。我已將其中關鍵部分標注清楚,蘇大人隻需稍作比對,便可確認真偽。”
許文端接過文書,眉頭微皺:“青雲,這些證據固然有力,但你可曾想過,若張黨察覺到你的行動,恐怕會不惜一切代價對付你。”
趙青雲目光堅定:“我既已入仕,便有為國為民之責。若要揭開這層黑幕,就難免要冒險。”
一位官員沉吟道:“但蘇大人若僅憑這份證據,恐怕難以立刻采取行動。張黨勢力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反而會打草驚蛇。”
趙青雲點頭:“此事我已考慮。我們可借此展開多方聯動,推動輿論壓力,同時密切留意張黨的下一步動向,確保他們無從反擊。”
正在幾人細細商議時,沈正華府中的一名家仆匆匆跑入書房,神色慌張:“大人,門外似有錦衣衛徘徊,來者不善!”
沈正華臉色一沉:“莫慌,告訴下人正常守門,不要露出異樣。”
趙青雲低聲道:“錦衣衛盯上尚書府,恐怕我們的小動作已被察覺。”
沈正華冷靜說道:“這些錦衣衛不過是虛張聲勢,真正的動作還未開始。青雲,你迴去後更加小心,務必暗中聯絡蘇大人,早日遞交證據。”
趙青雲點頭,起身告辭。他穿過夜色,心中默默思索:“敵暗我明,步步兇險。但若能將真相公之於眾,便是冒再大的風險也在所不辭。”
翌日,許文端帶來消息,已有多名京城中立官員願意與沈正華聯手,共同支持監察司的行動。這一小步雖不足以動搖張黨的根基,卻讓趙青雲感到一絲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