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場決定性戰役的落幕,劉邦軍兵敗如山倒,殘兵敗將丟盔棄甲,四下奔逃,再不複往昔的囂張氣焰。王倫望著戰場上彌漫的硝煙,心中激蕩著勝利的豪情,卻也深知,戰後的重建與長治久安,才是真正穩固霸業根基之要務。


    大軍凱旋而歸,薊都城內張燈結彩,百姓夾道歡唿,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王倫騎在高頭大馬上,身著金色鎧甲,威風凜凜,向街邊百姓頷首示意,目光中滿是欣慰與期許。迴到王宮,王倫即刻召集群臣,商議戰後事宜。


    康庶率先進言:“小王,此番大勝,我小燕威名遠揚,周邊諸侯定當敬畏有加。然當務之急,是撫恤陣亡將士家屬,他們為小燕拋頭顱、灑熱血,不可使其寒心呐。”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王倫神情凝重,當即下令撥出巨額庫銀,厚葬陣亡將士,為其家屬提供充足的田產、房屋與生活用度,確保他們餘生衣食無憂,並承諾對烈士遺孤悉心培養,成年後量才錄用,使其能繼承父輩之誌,繼續為小燕效力。


    在句麗之地,羅得仁並未因戰事平息而有所懈怠。他深知,這片曆經動蕩的土地,猶如新生的幼苗,需精心嗬護才能茁壯成長。於是,羅得仁遍訪句麗的山川村落,依據當地風土人情,製定了一係列因地製宜的發展策略。他鼓勵百姓開墾梯田,引山間清泉灌溉,種植耐寒且高產的粟米、高粱;又在沿海漁村扶持漁業發展,建造新式漁船,傳授先進的捕魚技巧,讓句麗的魚貨暢銷於小燕及周邊地區,充實百姓錢袋。同時,大力修繕道路,以薊西為樞紐,鋪設官道通向句麗各處,加強兩地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使句麗漸漸融入小燕版圖,成為繁榮的一方樂土。


    而招賢館內,因大戰告捷,名聲遠播,四方賢才更是紛至遝來,如過江之鯽。林豐與韓衍忙得不可開交,卻也滿心歡喜,精心甄別篩選。一日,一位名叫鍾離逸的醫者求見,此人醫術精湛,尤擅治療戰場創傷與疫病防治。林豐趕忙引薦至王倫麵前,鍾離逸拱手說道:“小王,醫者父母心,今見小燕戰後士卒多有傷病殘留,民間亦偶有疫病滋生,在下願獻綿薄之力,以解此困。” 王倫大喜,即刻命其組建醫館,廣收學徒,分發至軍中與民間,傳授防疫治病之法。在鍾離逸的努力下,傷病士卒得以快速康複歸隊,疫病也得到有效控製,小燕上下一片安康。


    為防劉邦卷土重來,王倫命阮道在邊境修築堅城,墨翟的機關術在此發揮到極致。城牆高大厚實,以巨石奠基,青磚壘砌,每隔數丈便設有一座了望塔與弩機台,墨翟特製的大型連發弩機日夜值守,射程可及千米之外,威力驚人;城外深挖護城河,引河水灌注,河中暗置鐵蒺藜、尖木樁,阻敵於外。阮道更是率精銳之師日夜巡邏,加強邊防戒備,邊境防線固若金湯,宛如一道鋼鐵長城。


    時光荏苒,三年過去,小燕在王倫的治理下愈發昌盛繁榮。田野裏五穀豐登,倉廩充實;作坊內機杼聲聲,工藝精美的絲綢、陶瓷遠銷他國;學堂中,莘莘學子誦讀經典,傳承文化,為小燕培育著源源不斷的棟梁之才。曾經荒蕪的薊西與句麗,如今已成為繁華的商貿重鎮與魚米之鄉,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日,王倫登上王宮最高處的觀景台,俯瞰著整個薊都城,心中滿是感慨。朱升陪侍在側,輕聲說道:“小王,往昔小燕偏居一隅,曆經風雨飄搖,幸得您英明領導,如今已呈盛世之象,實乃萬民之福啊。” 王倫微微頷首,目光深遠:“孤能有今日成就,皆賴諸位愛卿與萬千將士、百姓齊心協力。然天下尚未完全太平,周邊仍有虎視眈眈之輩,我們還需砥礪前行,不可有半分懈怠。”


    恰在此時,探子來報,遠方幾大諸侯聽聞小燕昌盛,特來朝賀,並進獻珍寶、良駒,表達結盟交好之意。王倫欣然應允,命人妥善安置來使,籌備盛宴款待。在盛宴之上,各國使者對小燕的繁華富庶、君臣和睦讚歎有加,紛紛許下承諾,願與小燕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共保這片大地的和平與繁榮。


    王倫舉杯起身,環視眾人,高聲說道:“今日承蒙諸位厚愛,小燕定當不負所望,秉持仁德,與各國攜手共進。過往的戰火已熄,但和平需我們共同守護,願此後歲歲豐年,再無幹戈,萬民同享太平盛世!” 言罷,眾人舉杯響應,歡聲笑語迴蕩在大殿之中,似是奏響一曲盛世華章。


    此後,小燕在王倫的引領下,持續開拓進取,文化昌盛,武功赫赫。文人墨客留下諸多傳世佳作,歌頌小燕山河壯麗、君民同心;軍中良將威名遠揚,守護邊疆,震懾四方。歲月悠悠,小燕的故事成為這片土地上的傳奇,代代相傳,激勵著後世子孫為守護家園、追逐理想不懈奮鬥,這片大地也長久地沉浸在繁榮、安寧的光輝歲月之中,宛如一顆明珠,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閃耀著永不落幕的華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融合項羽,擄走林衝老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巔峰我敢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巔峰我敢造並收藏水滸:融合項羽,擄走林衝老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