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開疆辟土
水滸:融合項羽,擄走林衝老婆 作者:巔峰我敢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倫的目光中透著幾分沉思,阮道和康庶相視一眼,心中知曉小王對這招賢之事極為掛懷,當下不敢怠慢。阮道趕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小王,這考題還需細細斟酌,既要考量才學謀略,又得甄別其忠心向燕之誌,不可太過寬泛,亦不能失之嚴苛,以免錯失良才。”
康庶亦點頭附和:“阮兄所言極是,如今局勢紛擾,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咱們招來的賢才,需是能在風雨飄搖間,為我小燕築牢根基、開疆辟土之人。依臣之見,可設文韜、武略、時務三卷,文韜考經史典籍、治國之論;武略試排兵布陣、沙場機變;時務則察其對當下句麗局勢、四方諸侯態勢之見解,如此,或能篩選出真賢。”
王倫聽著二人所言,手指輕叩桌案,微微頷首:“嗯,此議甚好,不過孤還憂慮,那農家占了五成勢力,雖眼下相安無事,可時日一長,難保不會生出異心。這招賢之舉,亦要為製衡農家尋些苗子才是。” 說罷,他起身踱步,袍角拂過地麵,帶起細微塵土。
此時,窗外陽光灑下,映照在庭院的練武石墩上,似是在提醒著眾人,亂世之中,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林豐匆匆入殿,行禮後稟報道:“小王,近日比試中,倒出現了幾個頗為亮眼之人,有一儒生,名叫蘇文翰,對古今兵法倒背如流,談及治國理政,見解獨到,不似尋常腐儒,隻知尋章摘句;還有一武生,喚作趙猛,出身寒微卻膂力驚人,一套槍法使得虎虎生風,在模擬戰陣中屢次破局,脫穎而出。”
王倫眼眸一亮:“哦?速將此二人帶來,孤要親自考校一番。” 不多時,蘇文翰和趙猛忐忑而至,蘇文翰一襲青衫,身形清瘦卻透著幾分儒雅堅毅;趙猛則身材魁梧,滿臉英氣,鎧甲在身,威風凜凜。二人拜倒,齊聲道:“參見小王。”
王倫審視二人,開口問道:“蘇文翰,你既通兵法,便講講若我小燕要徹底收服句麗,當以何策為先?” 蘇文翰略作思忖,朗聲道:“小王,句麗內亂,民心惶惶,當以攻心為上。先派善撫百姓之能臣,攜糧秣物資,賑濟災民,廣施恩澤,使其百姓感懷燕恩;再以精銳之師,威壓其城郭,恩威並施,令其權貴知曉厲害,順勢扶持親燕勢力,徐徐圖之,不出三年,句麗可定。”
王倫暗自點頭,又看向趙猛:“趙猛,若你領一軍,與句麗叛軍對陣,敵眾我寡,且敵軍據守險要,你如何破局?” 趙猛抱拳,聲如洪鍾:“小王,末將以為,可先派小股奇兵,繞道敵後,佯裝主力,燒其糧草、擾其後方;正麵則布疑陣,多豎旗幟、擂鼓呐喊,虛張聲勢,待敵軍慌亂分兵,我再率精銳,強攻其防守薄弱處,一鼓作氣,便可破敵。”
王倫撫掌大笑:“好,二位果然有真才實學,孤甚是欣慰。” 當即下令,將二人安置於軍中,以待後用。而在這之後,招賢館愈發火熱,各地賢才聞風而來,小燕似是一方磁石,吸引著有誌之士匯聚。隨著時日推移,那鑽低居麗之事,在羅得仁的操持下,漸有起色,百姓生活初現安穩,貿易往來也悄然興起,金銀珠寶、特產山貨,沿著官道,源源不斷運往小燕境內。
然而,外部的劉邦勢力卻不會坐視小燕壯大,暗中調兵遣將,勾結句麗殘部,意圖反撲。消息傳來,王倫召集眾臣,神色冷峻:“劉邦老兒,又想滋事,此番我小燕已非往昔,既有賢才輔佐,又有強軍在手,定要讓他知曉,犯我者,必誅之!” 阮道請纓道:“小王,臣願率一軍,先行探察敵情,尋其破綻,為大軍破敵鋪墊。” 王倫頷首應允,一場大戰,似是陰雲密布,即將在這片亂世拉開帷幕,而小燕能否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再拓版圖,全係於這諸多謀劃與將士的奮勇之上。
阮道領命而去,點齊麾下精銳,星夜兼程奔赴邊境。臨行前,王倫親至校場,為其餞行,執酒叮囑:“阮將軍,此番出征,幹係重大,務必小心謹慎,劉邦狡詐多端,其軍雖久未大戰,卻暗藏鋒芒,不可輕敵。探得軍情,速迴稟孤,我大軍隨後便至,定要將其陰謀粉碎於萌芽。” 阮道單膝跪地,接過酒碗,一飲而盡,神色堅毅:“小王放心,末將萬死不辭,定不負所托!” 言罷,翻身上馬,率領部隊絕塵而去。
與此同時,羅得仁在薊西也加緊了對鑽低居麗之事的布局。他深知,唯有穩固後方,充實小燕根基,方能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有備無患。於是,羅得仁親赴民間,訪查民情,見諸多村落因戰亂破敗不堪,田地荒蕪,百姓食不果腹,眉頭緊鎖,心中暗忖:“若民生不穩,何來長治久安,又何談助力小王霸業?” 當下,他下令開倉放糧,招募流民開墾荒地,並從軍中抽調能工巧匠,指導百姓修繕房屋、興修水利。
在一處名叫桃源村的地方,百姓起初對羅得仁的舉措心存疑慮,畢竟多年來飽受戰亂之苦,對官府早已失去信任。羅得仁知曉百姓心思,不帶一兵一卒,孤身入村,與村中長者促膝長談,許下諸多承諾,又親自下田,幫助百姓耕種。時日一久,村民見他所言不虛,紛紛響應號召,桃源村漸漸恢複生氣,田野裏麥浪翻滾,新蓋的屋舍錯落有致,炊煙嫋嫋升起,宛如亂世中的一方淨土。消息傳開,周邊村落也紛紛效仿,薊西之地,民生漸有起色。
而在招賢館內,林豐與韓衍日夜操勞,篩選賢才。一日,一白發蒼蒼的老者求見,此人自稱墨翟,是墨家傳人,精通機關製造與守城之術。林豐不敢怠慢,趕忙引入見王倫。墨翟見了王倫,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小王,老夫聽聞小燕求賢若渴,特來相助。今亂世紛爭,城防乃重中之重,老夫可製精巧機關,無論是抵禦外敵攻城,還是用於行軍作戰,皆能發揮奇效。” 說罷,從袖中取出一精巧木匣,打開後,裏麵是一縮小版的守城弩機模型,構造精妙,機關連環,射程遠超尋常弩機,且裝填迅速。
王倫見狀,眼中閃過驚喜之色,起身相迎:“先生大才,若能助我小燕,實乃天賜良緣。孤正愁城防軍備之事,先生此來,猶如甘霖。” 當即命人為墨翟安排住處,撥出工匠、物資,供其施展才華。墨翟不負所望,在工坊內埋頭鑽研,不出月餘,便造出一批新型守城器械,安置於薊西各城牆上,使得城防固若金湯。
再說阮道,率軍潛行至邊境附近,尋一隱蔽山穀紮營,派出多支斥候小隊,四散探聽消息。數日後,斥候迴報,劉邦軍已在邊境集結三萬餘人,與句麗殘部合流,囤積大量糧草輜重,還在險要之地修築營寨,意圖長期對峙,尋機進犯。阮道沉思良久,心生一計,他挑選出數百名身手矯健、精通山地作戰的士卒,扮作山匪模樣,夜襲劉邦軍後方的糧草營地。
是夜,月色朦朧,這數百士卒趁著夜色掩護,悄然摸進糧草營。劉邦軍負責守衛的士卒連日來見邊境無事,早已懈怠,待發現異樣時,小燕士卒已如鬼魅般殺至眼前。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糧草堆被點燃,火勢迅速蔓延。劉邦軍主將聞報,大驚失色,匆忙率軍迴援,卻被阮道事先埋伏在半途的主力部隊截住,雙方混戰一團。阮道身先士卒,揮舞長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這場夜襲,小燕軍大獲全勝,不僅燒毀了敵軍糧草,還斬殺敵軍數千人,繳獲大量軍械物資,挫了劉邦軍銳氣。
阮道得勝迴朝,王倫親率群臣出城相迎,犒賞三軍。在慶功宴上,王倫舉杯對阮道說道:“阮將軍此役,立下赫赫戰功,為我小燕揚威,孤敬你一杯!” 阮道惶恐起身,舉杯迴應:“小王謬讚,此乃將士們拚死奮戰之功,末將不過略施小計,當為小燕肝腦塗地,再赴疆場!” 眾臣紛紛舉杯,歡聲笑語迴蕩在大殿之中。
然而,王倫並未被這場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劉邦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於是,他召集智囊團,商議下一步戰略。朱升進言道:“小王,如今我軍雖初戰告捷,但敵軍主力尚存,且劉邦定會增兵反撲。我們當一麵加固城防,憑借墨翟先生所製機關器械堅守;一麵整軍練武,提升將士戰鬥力,同時,可派使者前往周邊諸侯,陳說利害,尋求盟友,共抗劉邦。”
王倫深以為然,當即選派能言善辯之士,分赴各方諸侯領地。而在國內,王倫親自巡視軍營,鼓舞士氣,觀看新兵操練。在一處校場上,新兵們精神抖擻,喊殺聲震天,王倫見此,心中湧起豪情萬丈,對身旁將領說道:“我小燕兒郎,皆有虎狼之姿,隻要上下一心,何懼劉邦百萬雄師!”
此時,句麗境內形勢卻又生變數。那原本被小燕扶持的親燕勢力,內部因權力紛爭出現分裂,一部分人暗中與劉邦勾結,意圖擺脫小燕控製。羅得仁得知消息,迅速調集薊西軍一部,趕赴句麗平叛。抵達句麗後,他明察暗訪,揪出了叛黨首領,果斷處置,以雷霆手段穩定局勢。為防再生變故,羅得仁對句麗政務進行重新梳理,設立監督機製,選拔賢能之士參與治理,加強小燕對句麗的掌控力度。
數月後,派往諸侯處的使者陸續歸來,有幾家諸侯有感於小燕誠意與實力,願結為盟友,出兵相助。王倫大喜過望,整合各方兵力,籌備一場與劉邦的決戰。決戰之日,晴空萬裏,王倫親率大軍列陣於邊境平原,旗下良將如雲,賢才簇擁。劉邦軍亦是氣勢洶洶,鋪天蓋地而來。雙方擂鼓鳴金,戰旗飄揚,隨著一聲號角長鳴,廝殺聲響徹雲霄,刀光劍影閃爍,馬蹄揚起漫天塵土。
小燕軍憑借著高昂士氣、精妙戰術與先進軍備,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上風。蘇文翰隨中軍出謀劃策,調度有方;趙猛率敢死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墨翟的機關器械在防禦與攻擊中發揮巨大作用,弩箭如雨,投石機轟鳴,砸向敵軍陣營。劉邦軍雖拚死抵抗,卻難挽敗局,防線被層層突破,士卒四散逃竄。王倫見狀,拔劍高唿:“將士們,乘勝追擊,今日便是劉邦覆滅之時!” 大軍如洶湧洪流,席卷敵軍,這場大戰,終以小燕的輝煌勝利告終,王倫站在戰場高處,望著滿目瘡痍卻又充滿希望的大地,心中暢想著未來小燕的盛世宏圖,壯誌淩雲,不可阻擋。
康庶亦點頭附和:“阮兄所言極是,如今局勢紛擾,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咱們招來的賢才,需是能在風雨飄搖間,為我小燕築牢根基、開疆辟土之人。依臣之見,可設文韜、武略、時務三卷,文韜考經史典籍、治國之論;武略試排兵布陣、沙場機變;時務則察其對當下句麗局勢、四方諸侯態勢之見解,如此,或能篩選出真賢。”
王倫聽著二人所言,手指輕叩桌案,微微頷首:“嗯,此議甚好,不過孤還憂慮,那農家占了五成勢力,雖眼下相安無事,可時日一長,難保不會生出異心。這招賢之舉,亦要為製衡農家尋些苗子才是。” 說罷,他起身踱步,袍角拂過地麵,帶起細微塵土。
此時,窗外陽光灑下,映照在庭院的練武石墩上,似是在提醒著眾人,亂世之中,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林豐匆匆入殿,行禮後稟報道:“小王,近日比試中,倒出現了幾個頗為亮眼之人,有一儒生,名叫蘇文翰,對古今兵法倒背如流,談及治國理政,見解獨到,不似尋常腐儒,隻知尋章摘句;還有一武生,喚作趙猛,出身寒微卻膂力驚人,一套槍法使得虎虎生風,在模擬戰陣中屢次破局,脫穎而出。”
王倫眼眸一亮:“哦?速將此二人帶來,孤要親自考校一番。” 不多時,蘇文翰和趙猛忐忑而至,蘇文翰一襲青衫,身形清瘦卻透著幾分儒雅堅毅;趙猛則身材魁梧,滿臉英氣,鎧甲在身,威風凜凜。二人拜倒,齊聲道:“參見小王。”
王倫審視二人,開口問道:“蘇文翰,你既通兵法,便講講若我小燕要徹底收服句麗,當以何策為先?” 蘇文翰略作思忖,朗聲道:“小王,句麗內亂,民心惶惶,當以攻心為上。先派善撫百姓之能臣,攜糧秣物資,賑濟災民,廣施恩澤,使其百姓感懷燕恩;再以精銳之師,威壓其城郭,恩威並施,令其權貴知曉厲害,順勢扶持親燕勢力,徐徐圖之,不出三年,句麗可定。”
王倫暗自點頭,又看向趙猛:“趙猛,若你領一軍,與句麗叛軍對陣,敵眾我寡,且敵軍據守險要,你如何破局?” 趙猛抱拳,聲如洪鍾:“小王,末將以為,可先派小股奇兵,繞道敵後,佯裝主力,燒其糧草、擾其後方;正麵則布疑陣,多豎旗幟、擂鼓呐喊,虛張聲勢,待敵軍慌亂分兵,我再率精銳,強攻其防守薄弱處,一鼓作氣,便可破敵。”
王倫撫掌大笑:“好,二位果然有真才實學,孤甚是欣慰。” 當即下令,將二人安置於軍中,以待後用。而在這之後,招賢館愈發火熱,各地賢才聞風而來,小燕似是一方磁石,吸引著有誌之士匯聚。隨著時日推移,那鑽低居麗之事,在羅得仁的操持下,漸有起色,百姓生活初現安穩,貿易往來也悄然興起,金銀珠寶、特產山貨,沿著官道,源源不斷運往小燕境內。
然而,外部的劉邦勢力卻不會坐視小燕壯大,暗中調兵遣將,勾結句麗殘部,意圖反撲。消息傳來,王倫召集眾臣,神色冷峻:“劉邦老兒,又想滋事,此番我小燕已非往昔,既有賢才輔佐,又有強軍在手,定要讓他知曉,犯我者,必誅之!” 阮道請纓道:“小王,臣願率一軍,先行探察敵情,尋其破綻,為大軍破敵鋪墊。” 王倫頷首應允,一場大戰,似是陰雲密布,即將在這片亂世拉開帷幕,而小燕能否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再拓版圖,全係於這諸多謀劃與將士的奮勇之上。
阮道領命而去,點齊麾下精銳,星夜兼程奔赴邊境。臨行前,王倫親至校場,為其餞行,執酒叮囑:“阮將軍,此番出征,幹係重大,務必小心謹慎,劉邦狡詐多端,其軍雖久未大戰,卻暗藏鋒芒,不可輕敵。探得軍情,速迴稟孤,我大軍隨後便至,定要將其陰謀粉碎於萌芽。” 阮道單膝跪地,接過酒碗,一飲而盡,神色堅毅:“小王放心,末將萬死不辭,定不負所托!” 言罷,翻身上馬,率領部隊絕塵而去。
與此同時,羅得仁在薊西也加緊了對鑽低居麗之事的布局。他深知,唯有穩固後方,充實小燕根基,方能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有備無患。於是,羅得仁親赴民間,訪查民情,見諸多村落因戰亂破敗不堪,田地荒蕪,百姓食不果腹,眉頭緊鎖,心中暗忖:“若民生不穩,何來長治久安,又何談助力小王霸業?” 當下,他下令開倉放糧,招募流民開墾荒地,並從軍中抽調能工巧匠,指導百姓修繕房屋、興修水利。
在一處名叫桃源村的地方,百姓起初對羅得仁的舉措心存疑慮,畢竟多年來飽受戰亂之苦,對官府早已失去信任。羅得仁知曉百姓心思,不帶一兵一卒,孤身入村,與村中長者促膝長談,許下諸多承諾,又親自下田,幫助百姓耕種。時日一久,村民見他所言不虛,紛紛響應號召,桃源村漸漸恢複生氣,田野裏麥浪翻滾,新蓋的屋舍錯落有致,炊煙嫋嫋升起,宛如亂世中的一方淨土。消息傳開,周邊村落也紛紛效仿,薊西之地,民生漸有起色。
而在招賢館內,林豐與韓衍日夜操勞,篩選賢才。一日,一白發蒼蒼的老者求見,此人自稱墨翟,是墨家傳人,精通機關製造與守城之術。林豐不敢怠慢,趕忙引入見王倫。墨翟見了王倫,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小王,老夫聽聞小燕求賢若渴,特來相助。今亂世紛爭,城防乃重中之重,老夫可製精巧機關,無論是抵禦外敵攻城,還是用於行軍作戰,皆能發揮奇效。” 說罷,從袖中取出一精巧木匣,打開後,裏麵是一縮小版的守城弩機模型,構造精妙,機關連環,射程遠超尋常弩機,且裝填迅速。
王倫見狀,眼中閃過驚喜之色,起身相迎:“先生大才,若能助我小燕,實乃天賜良緣。孤正愁城防軍備之事,先生此來,猶如甘霖。” 當即命人為墨翟安排住處,撥出工匠、物資,供其施展才華。墨翟不負所望,在工坊內埋頭鑽研,不出月餘,便造出一批新型守城器械,安置於薊西各城牆上,使得城防固若金湯。
再說阮道,率軍潛行至邊境附近,尋一隱蔽山穀紮營,派出多支斥候小隊,四散探聽消息。數日後,斥候迴報,劉邦軍已在邊境集結三萬餘人,與句麗殘部合流,囤積大量糧草輜重,還在險要之地修築營寨,意圖長期對峙,尋機進犯。阮道沉思良久,心生一計,他挑選出數百名身手矯健、精通山地作戰的士卒,扮作山匪模樣,夜襲劉邦軍後方的糧草營地。
是夜,月色朦朧,這數百士卒趁著夜色掩護,悄然摸進糧草營。劉邦軍負責守衛的士卒連日來見邊境無事,早已懈怠,待發現異樣時,小燕士卒已如鬼魅般殺至眼前。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糧草堆被點燃,火勢迅速蔓延。劉邦軍主將聞報,大驚失色,匆忙率軍迴援,卻被阮道事先埋伏在半途的主力部隊截住,雙方混戰一團。阮道身先士卒,揮舞長槍,在敵陣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這場夜襲,小燕軍大獲全勝,不僅燒毀了敵軍糧草,還斬殺敵軍數千人,繳獲大量軍械物資,挫了劉邦軍銳氣。
阮道得勝迴朝,王倫親率群臣出城相迎,犒賞三軍。在慶功宴上,王倫舉杯對阮道說道:“阮將軍此役,立下赫赫戰功,為我小燕揚威,孤敬你一杯!” 阮道惶恐起身,舉杯迴應:“小王謬讚,此乃將士們拚死奮戰之功,末將不過略施小計,當為小燕肝腦塗地,再赴疆場!” 眾臣紛紛舉杯,歡聲笑語迴蕩在大殿之中。
然而,王倫並未被這場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劉邦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於是,他召集智囊團,商議下一步戰略。朱升進言道:“小王,如今我軍雖初戰告捷,但敵軍主力尚存,且劉邦定會增兵反撲。我們當一麵加固城防,憑借墨翟先生所製機關器械堅守;一麵整軍練武,提升將士戰鬥力,同時,可派使者前往周邊諸侯,陳說利害,尋求盟友,共抗劉邦。”
王倫深以為然,當即選派能言善辯之士,分赴各方諸侯領地。而在國內,王倫親自巡視軍營,鼓舞士氣,觀看新兵操練。在一處校場上,新兵們精神抖擻,喊殺聲震天,王倫見此,心中湧起豪情萬丈,對身旁將領說道:“我小燕兒郎,皆有虎狼之姿,隻要上下一心,何懼劉邦百萬雄師!”
此時,句麗境內形勢卻又生變數。那原本被小燕扶持的親燕勢力,內部因權力紛爭出現分裂,一部分人暗中與劉邦勾結,意圖擺脫小燕控製。羅得仁得知消息,迅速調集薊西軍一部,趕赴句麗平叛。抵達句麗後,他明察暗訪,揪出了叛黨首領,果斷處置,以雷霆手段穩定局勢。為防再生變故,羅得仁對句麗政務進行重新梳理,設立監督機製,選拔賢能之士參與治理,加強小燕對句麗的掌控力度。
數月後,派往諸侯處的使者陸續歸來,有幾家諸侯有感於小燕誠意與實力,願結為盟友,出兵相助。王倫大喜過望,整合各方兵力,籌備一場與劉邦的決戰。決戰之日,晴空萬裏,王倫親率大軍列陣於邊境平原,旗下良將如雲,賢才簇擁。劉邦軍亦是氣勢洶洶,鋪天蓋地而來。雙方擂鼓鳴金,戰旗飄揚,隨著一聲號角長鳴,廝殺聲響徹雲霄,刀光劍影閃爍,馬蹄揚起漫天塵土。
小燕軍憑借著高昂士氣、精妙戰術與先進軍備,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上風。蘇文翰隨中軍出謀劃策,調度有方;趙猛率敢死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墨翟的機關器械在防禦與攻擊中發揮巨大作用,弩箭如雨,投石機轟鳴,砸向敵軍陣營。劉邦軍雖拚死抵抗,卻難挽敗局,防線被層層突破,士卒四散逃竄。王倫見狀,拔劍高唿:“將士們,乘勝追擊,今日便是劉邦覆滅之時!” 大軍如洶湧洪流,席卷敵軍,這場大戰,終以小燕的輝煌勝利告終,王倫站在戰場高處,望著滿目瘡痍卻又充滿希望的大地,心中暢想著未來小燕的盛世宏圖,壯誌淩雲,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