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英國是美食的荒漠,其實德國的食物也並不豐富。德國菜的口味比英國菜強多了,但德國人保守的性格,讓他們在食物創新上顯得格外謹慎。比如直到十九世紀,還有不少德國人堅信吃番茄會喪命,因此堅決抵製番茄。這源於一種與現代番茄極為相似的野生茄曾在歐洲大陸廣泛生長,食用後極易引發腹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脫水死亡。於是,在那個年代,許多歐洲人都對番茄避之不及,直到可食用的番茄被發現並大規模培育,人類才真正擁有了如今餐桌上常見的番茄。


    當意大利人已經開始在麵條中加入番茄,盡情享受這種美味時,德國人還在高唿“拒吃番茄,從我做起”。這種極為保守的態度,讓他們在對待食物上顯得格外謹慎。然而,德國人在某些食物上卻又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大膽。比如,他們將生的豬絞肉混合洋蔥碎、黑胡椒和鹽,直接塗抹在麵包片上當作早餐。這種“生豬肉麵包”是德國人最愛的早餐之一,但這種吃法卻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張天浩,當他得知德國人居然把這種東西當作早餐時,他第一個表示無法接受。生魚肉、生牛肉還能勉強說服自己,畢竟牛肉和深海魚寄生蟲較少,但生豬肉……那可是有豬肉絛蟲的啊!怎麽敢生吃呢?


    德國人就是這樣,既保守又大膽,這種兩麵性極為突出。就像人們對德國的刻板印象:保守、理性、教條主義,仿佛德國是一個穿著條紋西裝、板著臉不苟言笑的男人,永遠正經嚴肅。但看看後世德國人自己拍攝的一些影片,口味之重,令人咋舌。沒點心理準備,根本不敢點開觀看。德國就是這樣一個兩麵性都很突出的國家。


    全世界最薄的兩本書,一本是英國菜譜,另一本是德國笑話集。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民族,為什麽會對中國的美食如此癡迷呢?因為在一場小吃節上,張天浩可是派出了大量的東北代表隊!


    德國人和蘇聯人對中國菜的接受度最高的是什麽菜呢?答案是東北菜!東北名菜鍋包肉,當年就是哈爾濱的大廚為了迎合沙俄時代在哈爾濱做生意的俄羅斯人的口味而發明的。不過那些俄羅斯人隻知吃,卻不懂學,也沒有將其帶迴國內。如今,德國人和蘇聯人終於體會到了他們祖先曾經享受過的美味。


    製作鍋包肉的楊師傅的小攤,成了小吃節上最忙碌的攤位之一。鍋包肉的製作過程相當繁瑣,切肉隻是第一步,還要掛糊油炸,炸完後還得調製酸甜汁,整個過程費時費力。但當德國人開始宣傳這種酸甜可口的鍋包肉後,楊師傅的攤位前就排起了長隊,因為凡是吃過的德國人都讚不絕口。


    “這鍋包肉真是太好吃了!酸甜適口,肉質鮮嫩,太棒了!”一位德國顧客一邊嚼著鍋包肉,一邊豎起大拇指。


    “是啊,我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另一位顧客也忍不住附和道。


    今天是星期天,威廉休息。他聽工友說,這個中國小吃節的食物特別好吃,於是趁著休息日,他來到了小吃節。作為一名單身漢,他的雙休日實在沒什麽太多的事情可做,除了和朋友們玩牌、釣魚,好像就隻剩下睡大覺了。來小吃節吃點好吃的東西,把自己吃得飽飽的,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當威廉來到小吃節時,這裏已經人頭攢動了,他感覺好像有幾萬人在這裏一樣(其實並沒有)。“請排隊入場,不要擁擠。”大喇叭在循環廣播著。東德的警察正在現場維持秩序。小吃節所在的那個小廣場被警戒線圍了起來,劃分出了專門的出口和入口,以免引起逆流人群的踩踏。


    威廉和其他柏林市民一樣,按照要求排隊入場,他很好奇裏麵到底有什麽。因為光是從外麵聞到的味道就讓他開始食指大動了。當威廉隨著人流緩緩進入小吃節的廣場時,他被眼前許許多多從未見過的食物給震住了。


    “這是什麽?”威廉擠入一個人頭攢動的小攤。他看見了一個和漢堡很像的東西,它的名字叫“肉夾饃”。炭爐裏烘烤的焦香四溢的白饃用刀從中間切開,然後加上一大勺燉得香氣十足、肉汁橫流的鹵豬肉。威廉看著小吃攤的師傅將大塊大塊的豬肉剁成細細的肉末,然後夾在白饃之中,他忍不住吞咽口水。因為這味道實在太香了,周圍的柏林市民吃起來都特別過癮。酥脆的白饃配合濕潤有味的鹵肉,這能不好吃嗎?哢嚓——有人在旁邊咬開肉夾饃,光是聽聲音,威廉就覺得很棒。


    “這肉夾饃真是太棒了!又脆又香,肉末也很入味。”旁邊一位顧客忍不住讚歎道。


    “是啊,我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另一位顧客也附和道。


    但他並沒有打算買,因為這裏攤位這麽多,而他的胃是有限的。他要先看看,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食物。


    繼續往裏麵走,一個表演糖畫的攤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個中國老者坐在攤位前,手上拿著一勺融化的麥芽糖作畫。伴隨著他手腕的運動,一條由麥芽糖製作的金魚糖畫完成了。他取了下來,交到他麵前的一個小朋友手上。小朋友早就饞得不行,直接開舔了。他家的大人在一旁笑嗬嗬地摸了摸小朋友的頭,而在他身後還有很多排隊的小朋友。


    糖畫攤位前有一個轉盤,轉盤上有十幾種不同的圖案。0.2馬克轉一次,轉到什麽就能讓師傅做什麽。威廉觀察了一會兒,金魚算是不錯的一個選擇,因為它很好看。如果轉到糖餅,雖然糖是一樣多的,但糖餅就太醜了。裏麵威廉覺得最好看的是一個中國龍和一個自行車的造型。


    “我要轉一個中國龍!”一個小男孩興奮地喊道,眼睛裏滿是期待。


    “好嘞!”老者微笑著,手腕一抖,一條栩栩如生的中國龍就出現在了轉盤上。


    看了師傅做了五個糖畫後,威廉轉身離開。因為這東西感覺是給小朋友吃的,雖然新奇好玩,但並不吸引他。他覺得自己看看就行了。


    繼續往前,威廉看見了一個他覺得非常有意思的小攤位。攤位上賣的是一種油煎的食品,牌子上寫的是“鍋盔”的拚音。威廉拚了好幾次,勉強掌握了它的讀法。他之所以覺得好奇,是因為這種看上去簡單的油煎餅,除了裏麵有肉餡外,它的餅皮居然是開酥的,就像法國的可頌麵包一樣。


    出於對可頌麵包的喜愛,威廉花了0.5馬克買了一份鍋盔。酥脆的麵餅層次分明,對威廉來說,就像開酥很好的可頌麵包一樣。而裏麵的豬肉大蔥餡料則太符合德國人喜歡吃豬肉的口味了。他三兩口就吃完了這份鍋盔。


    “哇哦,這鍋盔真是太好吃了!酥脆的麵餅配上豬肉大蔥餡,簡直是絕配!”威廉忍不住讚歎道。


    在他旁邊有一對情侶忍不住讚歎道:“哇哦,中國人是把可頌油煎著吃嗎?還加了肉餡,感覺更好吃了。”


    “是啊,這種創意真是太棒了!”情侶中的女孩也忍不住點頭。


    吃完鍋盔,威廉微微覺得有一絲絲的膩。接下來,他將碰到他和一眾德國人的最愛。


    “酸菜白肉粉條湯,請排隊購買,每人最多購買兩份。酸菜白肉粉條湯……”


    一個長長的隊伍攔住了威廉的去路。這裏在賣正宗的東北菜——酸菜白肉粉條湯。大鐵鍋內,酸菜、粉條、白肉湯冒著熱氣,咕嘟咕嘟地冒著泡。酸香味和豬肉油脂的香味不斷溢出,勾動著路過人的味蕾。德國人不自覺地開始流口水,因為這酸菜白肉的味道,太符合他們的胃口了。德國人也是愛吃酸菜的,而且德國酸菜的味道和東北酸菜有七成相似,可以說不仔細區別的話,根本吃不出什麽差別。


    威廉也忍不住排隊買了一份。人家給他一個小碗,並且告訴他哪有座位。當他端著小碗找到座位坐下後,他對麵的一個上了年紀的德國人喝著酸菜湯,忍不住突然說道:“這簡直就和我媽媽做的酸菜湯味道一模一樣。我還以為我這輩子吃不到了。”


    “真的嗎?我也嚐嚐。”威廉聽到這話,也拿勺子舀了一勺嚐嚐味道。這酸菜白肉粉條湯的味道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這湯真是太好喝了!酸菜的味道很正,白肉也很鮮嫩,粉條吸滿了湯汁,太棒了!”威廉忍不住讚歎道。


    對麵的德國老人點了點頭,微笑著說:“是啊,這種味道讓我想起了小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