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軋鋼廠的反擊2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副主編張海洋很開心的收下了李革命的稿子。
在迴去北大的路上,張學長顯得比李革命還開心。“學長,你蹦蹦跳跳的幹啥呢?”李革命不太理解。
“嗨,你不知道。我之前也給《今朝》投稿了,不光是我,還有班裏的同學他們也寫了。但是都被退迴來了。”
“啊?為啥啊?”
“嗨,編輯社說寫的太不接地氣了。讓我們好好練練。”張學長一攤手,無奈的說道。
也許每個理科男心中都有一顆文學浪漫的心,隻是沒法堅固罷了。“你的文章投稿過了,到時候我們辯論的時候就拿你的文章啪啪的抽夏一平他們的臉。他們總覺得自己天天在報紙上發豆腐塊的文章多了不起。”
“還拿著稿費夏天請女學生吃冰棍兒,冬天請人吃爆肚!真的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啊!”
對於張學長來說,也許其他都是虛假的。
但是拿著稿費請女學生吃冰棍兒和爆肚兒這件事是真的難忍。
沒辦法,相比較來說,文科生一般都比較騷。
理科生一般要含蓄很多。
所以在求偶這件事上,很多理科男輸給文科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家又寫詩,又彈吉他,還背誦《羅密歐與朱麗葉》,那個女生不心動?
理科男很多人可不會這樣的技能,他們自我展示總不能對女生說:“走,我給表演一個切除青蛙卵管。”
你看人罵不罵你變態就是了。
“我要讓那些文科生知道,咱們理工男那也是能文能理!寫文也行!做科研也行!”
李革命笑了笑,對於張學長這樣的豪言壯語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因為他根本就不是很在乎進步學社內文理小組對於《今朝》的辯論問題。
在他看來不過是大家閑的發慌罷了。
如果沒人都來五百道數學題,他們也就沒這麽無聊了。
要不然等稿費下來,自己去印些試卷送給同學們?
多印點,讓大家每天寫個一百道,那就不會那麽無聊了!
李革命想著做好人好事。
而文理小組的辯論在進步學社內也算是一件大事吧。
正如李革命所言,很多學生是真的閑得蛋疼,或者說就是喜歡湊熱鬧。
學生永遠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這在所有年代都一樣。
所以辯論當天,不僅有進步學社的學生,還有北大清華的其他同學一起來觀摩。
好幾百人擠在小禮堂,李革命都快伸展不開身體了。
而這一次辯論的議題其實是《文學要繁瑣講述,還是要簡單直白》。
這標題其實已經不是針對《今朝》了,而是一個更寬泛的議題。
甚至有一些人觸及到了文學改革的苗頭了。
這年頭的大學生中,有的人的格局還是有的。
夏一平和張凱兩人能當進步學社文理組長,就證明他們的能力是不錯的。
所以在開始辯論前的好幾天,他們就商談過。最好不要把《今朝》列入標題。
第一,這樣進行辯論會顯得我們格局很小。
第二,辯論的議題應該以文學的發展為主,而不是討論一個雜誌。
文理小組的組員們都同意了。
“學長,我現在真想在圖書館做題。”李革命快被旁邊一名清華的學生擠的喘不過氣了。
“你說你要湊熱鬧,你非要拉著我幹嘛啊?”張學長被擠在牆邊,臉有些扭曲的說道:“鬼知道今天迴來這麽多人啊!誒誒誒!有點素質,能不能別擠了!”
“張學長,前麵那人是誰啊。怎麽還有單獨一個座位?”
“我瞅瞅?還真是。哦,我想起來了,是文科小組的一個組員,名叫廖海的親戚,說是在天津一家報館工作。說是來采訪我們這次辯論的。”
李革命被擠得五官扭曲:“津門的記者跑來四九城采訪我們學校內學習小組的內部辯論會,他圖什麽啊。”
“誰知道呢,也許有銷量?”李革命覺得怪怪的。
而這名叫聶東海的記者手上端著相機,眉頭卻皺起來了。
因為不是說好了北大要辯論《今朝》的好壞嗎?
怎麽改成了文學辯論了?
自己汙蔑……啊不,是批判《今朝》的報道怎麽寫啊?聶勤有些苦惱。
不過記者這個行業嘛,是擁有靈活的道德底線和職業操守的。
沒關係,你們改
而張天浩很早就考慮過一個計劃,那就是利用動漫行業搞出華夏的動漫文化,講屬於中國的故事。
倒不是說中國自己發展的小人書連環畫就不好。
其實相對來說,連環畫的藝術性是很不錯的。
創作連環畫的畫家們都是工筆畫的大師,每一幅畫麵都很漂亮。
如果是沾上青花料畫在瓷器上,那多半都是屬於重工重器,極具收藏價值的好物件。
但是連環畫有個比較大的問題,
那就是連環畫的本質是「看圖講故事」。
故事是用文字推進的,光看畫麵是很難猜測推進故事的。
可以說畫麵是為文字服務的。
而漫畫是相反的一種東西,好的漫畫即便是沒有文字。
僅僅看畫麵都可以推測到故事的進展。
也可以通過畫麵直觀的反映故事裏人物的喜怒哀樂。
因為其直觀易懂,所以更受大家歡迎。
動漫在年輕人群體中的衝擊力可遠比文學文字要強的多。
既然在這方麵有這樣的人才,李銳也不吝嗇於培養他們。對展現出自己天賦的人,李銳也讓他們好好的係統學習漫畫的製作。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漫畫需要的犀利的鏡頭感。
雖然軋鋼廠有印刷廠可是印製的都是玩具的附屬品,一直也沒有在國內銷售,可是能將所有的文化知識配上動畫發放就可以直接解決識字的困難。
張天浩讓他們模仿後世的漫畫,畫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在內部讓他們多嚐試多畫。
差不多三年的訓練,這些年輕的漫畫家們還很稚嫩,但是已經可以畫一些東西了。
可以把華夏上下五千年和詩詞、故事、名人名事可以通過漫畫使其大家看的懂。
在迴去北大的路上,張學長顯得比李革命還開心。“學長,你蹦蹦跳跳的幹啥呢?”李革命不太理解。
“嗨,你不知道。我之前也給《今朝》投稿了,不光是我,還有班裏的同學他們也寫了。但是都被退迴來了。”
“啊?為啥啊?”
“嗨,編輯社說寫的太不接地氣了。讓我們好好練練。”張學長一攤手,無奈的說道。
也許每個理科男心中都有一顆文學浪漫的心,隻是沒法堅固罷了。“你的文章投稿過了,到時候我們辯論的時候就拿你的文章啪啪的抽夏一平他們的臉。他們總覺得自己天天在報紙上發豆腐塊的文章多了不起。”
“還拿著稿費夏天請女學生吃冰棍兒,冬天請人吃爆肚!真的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啊!”
對於張學長來說,也許其他都是虛假的。
但是拿著稿費請女學生吃冰棍兒和爆肚兒這件事是真的難忍。
沒辦法,相比較來說,文科生一般都比較騷。
理科生一般要含蓄很多。
所以在求偶這件事上,很多理科男輸給文科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家又寫詩,又彈吉他,還背誦《羅密歐與朱麗葉》,那個女生不心動?
理科男很多人可不會這樣的技能,他們自我展示總不能對女生說:“走,我給表演一個切除青蛙卵管。”
你看人罵不罵你變態就是了。
“我要讓那些文科生知道,咱們理工男那也是能文能理!寫文也行!做科研也行!”
李革命笑了笑,對於張學長這樣的豪言壯語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因為他根本就不是很在乎進步學社內文理小組對於《今朝》的辯論問題。
在他看來不過是大家閑的發慌罷了。
如果沒人都來五百道數學題,他們也就沒這麽無聊了。
要不然等稿費下來,自己去印些試卷送給同學們?
多印點,讓大家每天寫個一百道,那就不會那麽無聊了!
李革命想著做好人好事。
而文理小組的辯論在進步學社內也算是一件大事吧。
正如李革命所言,很多學生是真的閑得蛋疼,或者說就是喜歡湊熱鬧。
學生永遠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這在所有年代都一樣。
所以辯論當天,不僅有進步學社的學生,還有北大清華的其他同學一起來觀摩。
好幾百人擠在小禮堂,李革命都快伸展不開身體了。
而這一次辯論的議題其實是《文學要繁瑣講述,還是要簡單直白》。
這標題其實已經不是針對《今朝》了,而是一個更寬泛的議題。
甚至有一些人觸及到了文學改革的苗頭了。
這年頭的大學生中,有的人的格局還是有的。
夏一平和張凱兩人能當進步學社文理組長,就證明他們的能力是不錯的。
所以在開始辯論前的好幾天,他們就商談過。最好不要把《今朝》列入標題。
第一,這樣進行辯論會顯得我們格局很小。
第二,辯論的議題應該以文學的發展為主,而不是討論一個雜誌。
文理小組的組員們都同意了。
“學長,我現在真想在圖書館做題。”李革命快被旁邊一名清華的學生擠的喘不過氣了。
“你說你要湊熱鬧,你非要拉著我幹嘛啊?”張學長被擠在牆邊,臉有些扭曲的說道:“鬼知道今天迴來這麽多人啊!誒誒誒!有點素質,能不能別擠了!”
“張學長,前麵那人是誰啊。怎麽還有單獨一個座位?”
“我瞅瞅?還真是。哦,我想起來了,是文科小組的一個組員,名叫廖海的親戚,說是在天津一家報館工作。說是來采訪我們這次辯論的。”
李革命被擠得五官扭曲:“津門的記者跑來四九城采訪我們學校內學習小組的內部辯論會,他圖什麽啊。”
“誰知道呢,也許有銷量?”李革命覺得怪怪的。
而這名叫聶東海的記者手上端著相機,眉頭卻皺起來了。
因為不是說好了北大要辯論《今朝》的好壞嗎?
怎麽改成了文學辯論了?
自己汙蔑……啊不,是批判《今朝》的報道怎麽寫啊?聶勤有些苦惱。
不過記者這個行業嘛,是擁有靈活的道德底線和職業操守的。
沒關係,你們改
而張天浩很早就考慮過一個計劃,那就是利用動漫行業搞出華夏的動漫文化,講屬於中國的故事。
倒不是說中國自己發展的小人書連環畫就不好。
其實相對來說,連環畫的藝術性是很不錯的。
創作連環畫的畫家們都是工筆畫的大師,每一幅畫麵都很漂亮。
如果是沾上青花料畫在瓷器上,那多半都是屬於重工重器,極具收藏價值的好物件。
但是連環畫有個比較大的問題,
那就是連環畫的本質是「看圖講故事」。
故事是用文字推進的,光看畫麵是很難猜測推進故事的。
可以說畫麵是為文字服務的。
而漫畫是相反的一種東西,好的漫畫即便是沒有文字。
僅僅看畫麵都可以推測到故事的進展。
也可以通過畫麵直觀的反映故事裏人物的喜怒哀樂。
因為其直觀易懂,所以更受大家歡迎。
動漫在年輕人群體中的衝擊力可遠比文學文字要強的多。
既然在這方麵有這樣的人才,李銳也不吝嗇於培養他們。對展現出自己天賦的人,李銳也讓他們好好的係統學習漫畫的製作。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漫畫需要的犀利的鏡頭感。
雖然軋鋼廠有印刷廠可是印製的都是玩具的附屬品,一直也沒有在國內銷售,可是能將所有的文化知識配上動畫發放就可以直接解決識字的困難。
張天浩讓他們模仿後世的漫畫,畫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在內部讓他們多嚐試多畫。
差不多三年的訓練,這些年輕的漫畫家們還很稚嫩,但是已經可以畫一些東西了。
可以把華夏上下五千年和詩詞、故事、名人名事可以通過漫畫使其大家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