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軋鋼廠在國內的影響5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抗日點點頭,讓李老四坐下。
然後又點名道:“李福貴,你站起來說一下,你去年的收成。”
李福貴看著也沒比李老四壯多少,但是整個人精神頭卻好得多。
他一臉驕傲的說道:“我家也是三口人,和彭老四一樣,算是半水澆地。也種了麥子,每畝地收了二百八十斤麥子!”
李福貴得意的曝出這個數,村裏其他一些種麥子的人眼睛都直了。
“李福貴,你怎麽種到的?”
“這也行啊?”
“割麥割麥,不過三百。李福貴,你是頂著天了啊!”眾人又是羨慕又是欽佩。
李抗日笑道:“李福貴我來問你,你是比別人多用化肥了?”
“沒有。我哪有錢多買化肥啊。”
“那你是偷撿人家的牛糞了?”
“村支書,你這人就喜歡瞎說。誰偷人家牛糞啊!”李福貴哈哈的笑著。
“那李福貴你是怎麽種的比人家好的?”李貴笑著說道:“我去請教縣裏的技術員了唄!人家比我們會種地,我按照他教我的法子伺候耕地,就是比從前能多來。他還給了我本小冊子呢,我就按照他的小冊子種的。”
李福貴是村裏少數願意識字的成年人,一年下來跟著李抗日這裏也學了五百多個常用字。
這本農業小冊子裏的字他差不多能認識一多半,少部分不認識的通過上下句也能猜出來。
猜不出來的就請教李抗日。
村裏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開始議論。
“還有這事啊?”
“這小冊子我不識字,也看不懂啊。”
“每畝地多八十斤小麥啊!九畝地就是多……多……多好多麥子啊!”掰著指頭也沒能算清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村民隻能這麽感慨。
而這還沒完,李抗日又點名另一人:“李梅花,把你養的長毛兔給大夥看看。”
早就打過招唿的李梅花興衝衝的把自己家養的六隻長毛兔帶了過來。
這兔子一拿出來大家就發現不對。
“這兔子怎麽長得毛比我們家長那麽多啊。”
“是啊,看著也精神。我們那個到了冬天就蔫了吧唧的。”
“這兔子養得好啊。”
李抗日對李梅花說道:“你介紹一下你怎麽養兔子的吧。”
李梅花展顏一笑:“好,支書。其實我也是養兔子前去了縣裏的農技站,問了農技站的工作人員怎麽養兔子的。然後我自己也觀察,這兔子怎麽養才好養。”
“我按照農技站工作人員給我的養殖手冊來養,然後注意通風。適當的給兔子活動的空間,它們就長得又快又好了。”
李梅花臉上紅紅的,顯得很激動。
李抗日帶頭鼓掌:“好!李福貴和李梅花種的糧食,養的兔子好不好?”
“好!”村民們迴應。
但是又有人說道:“村長,那我現在跟你學識字來得及不?”
“時間不夠吧,要學多久啊。”
“哎,我真蠢,怎麽就沒想著去農技站問一問呢?”
“你哪裏敢去,你看人家是管家單位,去的都不敢去吧。”
“你敢,我怎麽沒見你去啊!”
“你是要找打是吧!”村民裏有人差點吵起來動手,還好被周圍人及時製止了。
李抗日也對兩人進行了批評,然後對村民們說:“各位,各位,想學字什麽時候都不晚。”
“我給李二蛋他們安排互助組的時候就在想,我們為什麽不能搞個更大的互助組呢。
我看人家工廠裏都能搞分件生產。
做車床的做車床,
做鉗工的做鉗工。為什麽我們不行呢?”
立刻用從《文件》裏看來的故事,和他自己領悟的道理開始了一場粗獷但是在新華夏曆史上極具意義的改革。
他現在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會對後續的中國產生多大的影響和變化。
“工人可以分工,為什麽農民不可以?”李抗日叉著腰說道:“就比如說種田好了,有人會種,有人不會種。都是一樣的田,都是一樣的化肥,憑什麽有人就多收糧食呢?你們不想多收糧食?”
“想!”村民們齊齊迴答。
“養兔子也是,人家收購站說了,兔毛越長越多越值錢。你們不想多賣點兔毛給家裏人扯兩塊布,過年做新衣裳穿?”
“想!”村民們叫的更大聲了。
李抗日叉著腰:“想,那就要做。**說了,我們要共同富裕。城市要富裕,農村也要富裕!我就想著,我們去年沒餓死人了。
但是這不夠,這就是個及格線,這不是我李抗日的作風。我在部隊裏打仗都是衝在第一線的,打最硬的仗的!”
“我們縣是豫省最窮的縣,我們村是我們縣裏最窮的村。除了餓不死人,我們一無是處!我就問你你們,有多少人家的孩子說不上媳婦?聽見我們李家村就跑了?”
村民們低下頭,李抗日的話戳到大家的肺管子了。
“我們為什麽窮?我們憑什麽窮?我們比其他人是少了個腦子還是多了個瘤子啊?”
“我們村裏是沒餓死人,可是我們村連頭年豬都沒養,為什麽?養不起唄!今年過年,富裕的村裏殺了年豬,大家有肉吃。我們村裏沒餓死人,但是肉味是一點都聞不見!”
“我就問大家夥,想不想吃肉?!”
“想!”村民們的叫聲如山唿海嘯。
“那大家願不願意聽我出的主意?”李抗日大聲的喊道。
“支書,你是軍人,打過鬼子打過偽軍。我們村裏都是你帶著戰士來解放的,我們不聽你的聽誰的?”
李梅花欽佩的看著李抗日道。
她的話也引起了其他村民的讚同:“對,我們不聽支書的,聽誰的?!”
“好,那要聽我的,我這裏有個法子。把全村的壯勞力都集中起來,會種田的跟著李福貴學種田。讓家家戶戶都跟著多收麥子。”
“但是種田不需要那麽多人手,看著我們村後山那個水池了嗎?我記得那還是前清那會兒修的。
壞了三十多年了吧。集中人手在去修起來,那樣我們村裏另外的一半地也能成水澆地。”
“而且由李福貴帶領的農業組種地,修水池的也不用擔心家裏的地撂荒。
所有的地在村裏統一管理統一分配。
不會讓誰家吃虧,誰家多占。”
“老娘們和李梅花學著養兔子。把兔子集中起來養,著小冊子裏寫了,集中養殖更容易有規模效應。就是要防病,要用藥。我趕明兒就去縣裏問問兔子要多少錢。”
“你一家兩家養兔子才能賺多少錢啊,集中起來一起養。婦女可以上山去打兔子愛吃的野菜野草來喂。人集中起來一起做,才能養的多!”
“還有我們村還有很多荒廢的地,多年撂荒,完全可以再次開墾起來。開墾出來的是村裏的公田,但是田裏產出的糧食都歸大家所有……”
李抗日提出了一個非常粗糙但是卻有開創建設性的組織概念。
然後又點名道:“李福貴,你站起來說一下,你去年的收成。”
李福貴看著也沒比李老四壯多少,但是整個人精神頭卻好得多。
他一臉驕傲的說道:“我家也是三口人,和彭老四一樣,算是半水澆地。也種了麥子,每畝地收了二百八十斤麥子!”
李福貴得意的曝出這個數,村裏其他一些種麥子的人眼睛都直了。
“李福貴,你怎麽種到的?”
“這也行啊?”
“割麥割麥,不過三百。李福貴,你是頂著天了啊!”眾人又是羨慕又是欽佩。
李抗日笑道:“李福貴我來問你,你是比別人多用化肥了?”
“沒有。我哪有錢多買化肥啊。”
“那你是偷撿人家的牛糞了?”
“村支書,你這人就喜歡瞎說。誰偷人家牛糞啊!”李福貴哈哈的笑著。
“那李福貴你是怎麽種的比人家好的?”李貴笑著說道:“我去請教縣裏的技術員了唄!人家比我們會種地,我按照他教我的法子伺候耕地,就是比從前能多來。他還給了我本小冊子呢,我就按照他的小冊子種的。”
李福貴是村裏少數願意識字的成年人,一年下來跟著李抗日這裏也學了五百多個常用字。
這本農業小冊子裏的字他差不多能認識一多半,少部分不認識的通過上下句也能猜出來。
猜不出來的就請教李抗日。
村裏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開始議論。
“還有這事啊?”
“這小冊子我不識字,也看不懂啊。”
“每畝地多八十斤小麥啊!九畝地就是多……多……多好多麥子啊!”掰著指頭也沒能算清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村民隻能這麽感慨。
而這還沒完,李抗日又點名另一人:“李梅花,把你養的長毛兔給大夥看看。”
早就打過招唿的李梅花興衝衝的把自己家養的六隻長毛兔帶了過來。
這兔子一拿出來大家就發現不對。
“這兔子怎麽長得毛比我們家長那麽多啊。”
“是啊,看著也精神。我們那個到了冬天就蔫了吧唧的。”
“這兔子養得好啊。”
李抗日對李梅花說道:“你介紹一下你怎麽養兔子的吧。”
李梅花展顏一笑:“好,支書。其實我也是養兔子前去了縣裏的農技站,問了農技站的工作人員怎麽養兔子的。然後我自己也觀察,這兔子怎麽養才好養。”
“我按照農技站工作人員給我的養殖手冊來養,然後注意通風。適當的給兔子活動的空間,它們就長得又快又好了。”
李梅花臉上紅紅的,顯得很激動。
李抗日帶頭鼓掌:“好!李福貴和李梅花種的糧食,養的兔子好不好?”
“好!”村民們迴應。
但是又有人說道:“村長,那我現在跟你學識字來得及不?”
“時間不夠吧,要學多久啊。”
“哎,我真蠢,怎麽就沒想著去農技站問一問呢?”
“你哪裏敢去,你看人家是管家單位,去的都不敢去吧。”
“你敢,我怎麽沒見你去啊!”
“你是要找打是吧!”村民裏有人差點吵起來動手,還好被周圍人及時製止了。
李抗日也對兩人進行了批評,然後對村民們說:“各位,各位,想學字什麽時候都不晚。”
“我給李二蛋他們安排互助組的時候就在想,我們為什麽不能搞個更大的互助組呢。
我看人家工廠裏都能搞分件生產。
做車床的做車床,
做鉗工的做鉗工。為什麽我們不行呢?”
立刻用從《文件》裏看來的故事,和他自己領悟的道理開始了一場粗獷但是在新華夏曆史上極具意義的改革。
他現在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會對後續的中國產生多大的影響和變化。
“工人可以分工,為什麽農民不可以?”李抗日叉著腰說道:“就比如說種田好了,有人會種,有人不會種。都是一樣的田,都是一樣的化肥,憑什麽有人就多收糧食呢?你們不想多收糧食?”
“想!”村民們齊齊迴答。
“養兔子也是,人家收購站說了,兔毛越長越多越值錢。你們不想多賣點兔毛給家裏人扯兩塊布,過年做新衣裳穿?”
“想!”村民們叫的更大聲了。
李抗日叉著腰:“想,那就要做。**說了,我們要共同富裕。城市要富裕,農村也要富裕!我就想著,我們去年沒餓死人了。
但是這不夠,這就是個及格線,這不是我李抗日的作風。我在部隊裏打仗都是衝在第一線的,打最硬的仗的!”
“我們縣是豫省最窮的縣,我們村是我們縣裏最窮的村。除了餓不死人,我們一無是處!我就問你你們,有多少人家的孩子說不上媳婦?聽見我們李家村就跑了?”
村民們低下頭,李抗日的話戳到大家的肺管子了。
“我們為什麽窮?我們憑什麽窮?我們比其他人是少了個腦子還是多了個瘤子啊?”
“我們村裏是沒餓死人,可是我們村連頭年豬都沒養,為什麽?養不起唄!今年過年,富裕的村裏殺了年豬,大家有肉吃。我們村裏沒餓死人,但是肉味是一點都聞不見!”
“我就問大家夥,想不想吃肉?!”
“想!”村民們的叫聲如山唿海嘯。
“那大家願不願意聽我出的主意?”李抗日大聲的喊道。
“支書,你是軍人,打過鬼子打過偽軍。我們村裏都是你帶著戰士來解放的,我們不聽你的聽誰的?”
李梅花欽佩的看著李抗日道。
她的話也引起了其他村民的讚同:“對,我們不聽支書的,聽誰的?!”
“好,那要聽我的,我這裏有個法子。把全村的壯勞力都集中起來,會種田的跟著李福貴學種田。讓家家戶戶都跟著多收麥子。”
“但是種田不需要那麽多人手,看著我們村後山那個水池了嗎?我記得那還是前清那會兒修的。
壞了三十多年了吧。集中人手在去修起來,那樣我們村裏另外的一半地也能成水澆地。”
“而且由李福貴帶領的農業組種地,修水池的也不用擔心家裏的地撂荒。
所有的地在村裏統一管理統一分配。
不會讓誰家吃虧,誰家多占。”
“老娘們和李梅花學著養兔子。把兔子集中起來養,著小冊子裏寫了,集中養殖更容易有規模效應。就是要防病,要用藥。我趕明兒就去縣裏問問兔子要多少錢。”
“你一家兩家養兔子才能賺多少錢啊,集中起來一起養。婦女可以上山去打兔子愛吃的野菜野草來喂。人集中起來一起做,才能養的多!”
“還有我們村還有很多荒廢的地,多年撂荒,完全可以再次開墾起來。開墾出來的是村裏的公田,但是田裏產出的糧食都歸大家所有……”
李抗日提出了一個非常粗糙但是卻有開創建設性的組織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