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曾遠航在莫斯科搞中國食品展的時候從國內運過去了十幾種膨化食品,基本上這些膨化食品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土豆。


    張天浩從空間電腦找來各種資料,以技術支持讓現在這年代的中國盡可能仿製出來的這些膨化食品一經推出就在蘇聯大受歡迎。


    不僅僅是蘇聯,還有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他們都對這些膨化食品表現出了狂熱的喜愛。


    如蘇聯這種國家已經過了民眾隻追求吃飽的年代了。


    他們需要更多的副食品來滿足蘇聯人民日遺增長的胃口。


    蘇聯人現在的土豆隻能拿來喂牲口養豬養牛。


    但是在華夏人手上卻可以變成更加美味的東西。


    在食品展上,蘇聯高層領導,號稱掌管著蘇聯人廚房的米高揚也來了。


    他嚐過各種土豆製作的膨化食品後,他讚不絕口。


    薯條、薯片、薯餅、椒鹽馬鈴薯球等等,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附和蘇聯人的胃了。


    米高揚當即找到了曾遠航。


    當時他們已經在和蘇聯商務部的同誌談汽水原漿引進。


    然後在莫斯科合作建廠灌裝的協議。


    米高揚表示,希望將這些膨化食品也列入合作辦廠的項目。


    曾遠航表示可以。


    不過米高揚手下的人算了一筆賬,華夏人給這些膨化食品定的價格不高,甚至對於蘇聯人來說是屬於很低的水平。


    如果在蘇聯開廠,聘用蘇聯工人,再加上蘇聯的各種稅收政策、蘇聯式運輸、蘇聯式倉儲。


    最後可能造成的結果是,在蘇聯開辦這個工廠的生產成本會很高。


    甚至算上運費都不如直接從中國人手上買成品核算。


    既然造不如買,那就買吧。於是靠著曾遠航三寸不爛之舌,他硬生生的是從蘇聯人手上要來了大量的生產線和原物料,將原本爾濱第一食品廠不斷擴充。


    因為曾遠航得到過一些信息的。


    上層希望能在東北籌辦一個大型食品廠。


    曾遠航再去蘇聯時就開了三天的會議,現在全部按照當時的會議流程在完善,主動和蘇聯簽了長達三年的馬鈴薯包銷協議。


    蘇聯遠東農場的負責人們樂的鼻涕泡都要出來了。


    因為他們地裏就是土豆最多。


    這些東西在蘇聯,除了一部分拿來供應市場外。


    更多的是被用作飼料。


    現在能從華夏那邊換成膨化食品,他們賺到了。


    華夏人得到大量的土豆,蘇聯人得到大量薯片。


    還真是秦始皇帶他爹吃麻辣火鍋,兩邊都贏麻了。


    按照蘇聯的土豆數量能使全國人民連續吃三個月。


    爾濱火車站貨運站台,一列列車皮裏運送的土豆都被快速裝運上汽車、馬車甚至是大板車。


    然後如流水線一般送去爾濱第一食品廠。


    爾濱第一食品廠廠長張西北看著這些如流水一般運來的土豆,他既興奮又緊張。


    他搓了搓手,對著旁邊兩位年輕人開口說道:“孫同誌、方同誌。我們現在的原材料是不缺了。蘇聯別的不說,隻要你給錢,他們土豆管夠。”


    “現在機器也調試的差不多了,我們是不是要搞一搞了?”張西北笑著說。


    他是真的看不透眼前兩個年輕人,他們一個叫張一山,一個叫夏雨。


    年紀很輕,但是保密級別很高。


    兩人身邊永遠跟著兩名解放軍戰士。


    他們是上麵派來的技術專家,但是這技術專家年輕的不像話。


    第一天他們來的時候張西北還想盡一下地主之誼,請兩人去爾濱比較好的飯店吃一頓便飯。


    但是兩人直接拒絕,就讓人去職工食堂打了兩份飯迴來吃。


    吃完就住在上級安排的招待所裏,也不出來。


    平日裏也就隻在工廠和招待所兩邊跑。


    一點想要趁著休息的時間去爾濱轉轉的想法都沒有。


    這行事作風到完全不像是兩個年輕人,反而像是兩個老頭子一樣。


    不過雖然感覺到奇怪,但是兩個年輕人的技術是真的沒的說。


    各種機器調試,工藝指導,他們都門清。


    指點著爾濱第一食品廠快速生產。


    不管是蘇聯人要的薯片薯條還是其他什麽食品,他們都能指導食品廠很快生產出來。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藝問題他們也能很快的給出解決方案。


    這讓張西北如獲至寶。


    不過最近,他們指揮著工人對幾條蘇聯人送來的生產線進行改造。


    而且他倆不適的從隨身箱子裏拿出文件


    一直到張一山和夏雨變魔術一樣的拿出幾件食品後,一眾人等才明白便攜式軍糧是什麽。


    當時孫騰宇和方然拿出了幾種食品。


    第一種是名為壓縮餅幹的食物。


    第二種是方便土豆粉絲。


    第三種是方便麵。


    第四種是土豆澱粉餅幹。


    當時工廠的幾位領導人嚐過之後都驚為天人。


    其中最不好吃的是土豆澱粉餅幹。


    這種餅幹沒有一般餅幹的酥脆,口感偏硬,難嚼。


    口味隻有淡淡的鹹味,是不好吃的一種食物。


    壓縮餅幹這種食物就顯得要好很多。


    雖然口感也是偏硬的,而且吃起來很幹。


    但是調味很不錯,裏麵感覺混合了大量的糖和油脂。


    而方便麵和土豆粉絲是最受大家推崇的。


    因為這兩種方便食品可不是現在生產的。


    而是張天浩通過空間電腦複印出來的,挑選了好幾種。


    最後決定先生產兩個。


    一個是白象的湯好喝係列的幾款方便麵,


    一個是重慶本地品牌生產的酸辣粉絲。


    後世這種複水食品,尤其是方便麵和方便粉絲已經是經曆過堪稱方便食品大逃殺時代的洗禮。


    還能活下來的哪一個不是身懷絕技。


    從調味到口感,它們已經達到了一個60年代時空的人難以想象的高度。


    當張西北第一次嚐到湯好喝係列的老母雞湯麵時,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這味道太好吃了!”張西北雙眼瞪大,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的這碗麵。


    他可是親眼看見張一山和夏雨把一袋沒有印刷包裝的方便麵放進碗裏,然後倒入看起來是調味料的東西。


    然後再用開水衝泡,等待三分鍾就給眾人端上來。


    全程沒有看見張一山施展任何廚藝。


    就是衝開水而已,誰不會衝開水啊。


    但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過程,居然就給眾人做出如此非凡的一碗麵。


    張西北幾乎失聲道:“這味道……簡直比爾濱大街小巷裏眾多麵館的味道好太多了!”


    最為奇怪的就是廠裏也沒有提報告買母雞啊,這母雞湯。


    他不是誇張,而是陳述一個事實。


    後世方便麵的調味經過重重改良,已經達到了60年代的人難以想象的一個高度。


    別說後世的方便麵了,就算是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麵也要等到1958年才會麵世。


    這種衝個熱水就能喝到熱湯麵的食物對現在人來說就和變魔術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