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北極熊攻略2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大漢的臉上,汗水與笑容交織。在這個年代,人們習慣於將未知的事物歸咎於神秘的東方力量,那些古老的華夏秘技,傳男不傳女,徒弟三年如奴隸般勞作,這些都是西方國家難以接受的曆史遺跡。
“先來十萬瓶可樂和綠茶,葡萄和橙子的各五萬瓶。”李大漢飲盡杯中酒後,將杯子重重放下,聲音洪亮地說道。
曾遠航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他的迴答簡潔而明了:“目前我們隻有十萬瓶可樂,其他的因原材料短缺需要一些時間。”
“那麽,你認為價格應該如何定?”李大漢問道。
曾遠航語速平穩,言辭通俗易懂,但內心卻暗自得意。他知道蘇聯對華夏深加工產品的排斥,卻也清楚他們的無奈。
李大漢心中清楚,1959年莫斯科美國博覽會上的一幕趣事。在百事國際業務負責人肯德爾的巧妙安排下,美國副總統尼克鬆故意引導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品嚐百事可樂。赫魯曉夫雖然驚訝,但還是暢飲了幾杯。
實際上,尼克鬆巧妙地戲弄了赫魯曉夫,在激烈的“廚房辯論”後,他讓赫魯曉夫嚐試兩種百事可樂:一種是美國製造,另一種聲稱是蘇聯製造(實際上隻是美國濃縮液在莫斯科稍作稀釋)。赫魯曉夫不疑有他,宣稱蘇聯製造的味道更勝一籌。
第二天,赫魯曉夫手持百事可樂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版,如同病毒般迅速傳播。照片旁的標題是:“赫魯曉夫也喜歡交際”,而當時百事在美國的廣告語正是“想交際,喝百事”。
第三天,赫魯曉夫無意中為百事可樂做了免費廣告,這正是百事公司夢寐以求的效果。然而,百事可樂仍未能在蘇聯建立工廠。
直到13年後,百事可樂才得以進入蘇聯市場。盡管勃列日涅夫厭惡西方的一切頹廢事物,但他仍需一些東西來提振蘇聯人民的士氣。
1972年,經過漫長的談判,百事可樂的濃縮液和設備終於抵達黑海岸邊的新羅西斯克。兩年後,百事在蘇聯的第一家工廠正式投產,每班能生產16萬瓶百事可樂。
“我們有一套非常漂亮的製服,就像醫生的白大褂,衣服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我們為這份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在這裏工作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新羅西斯克的百事蘇聯員工迴憶起當年,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新羅西斯克百事工廠僅用11個月就建成,後來成為百事公司ceo的肯德爾稱讚其為“全世界最好和最現代化的百事工廠”。從此,百事可樂為蘇聯境內未來的10個瓶裝廠提供濃縮液,然後再稀釋、瓶裝、銷售。
蘇聯人到黑海度假時,又多了一項活動——暢飲百事可樂。百事可樂在蘇聯的成功,無疑給了可口可樂沉重一擊。
於是,可口可樂也效仿百事,通過上層路線,ceo奧斯丁與卡特總統合作,直接與蘇聯高層打交道。終於在1979年,橙色的芬達出現在莫斯科、基輔和塔林的街頭,蘇聯人對可樂的喜愛可見一斑。
曾經,百事公司與蘇聯簽訂了一筆曆史性的交易,用價值3億美元的濃縮液換取10艘蘇聯油輪和貨船。這就是蘇聯可樂的曆史。
李大漢相信,如果現在將華夏可樂引入蘇聯,必定能夠引起轟動。
李大漢家族作為蘇聯的中層,對一些秘聞略知一二。
“你們的商定價格是多少?”問題再次被提了出來。
由於與華夏有著多年的交道,甚至華夏的大部分領導層都曾到蘇聯留學和考察,雖然現在兩國關係緊張,但生意往來並未中斷。
曾遠航也了解一些政治文章,所以在來之前專門去請教了張天浩,大家都知道這是張天浩除了工業部外第二個合作的部委。
因為可樂的事,二人在房間聊了將近一天。曾遠航離開時,帶著一個皮箱子,由一個班的戰士護送。箱子裏的文件一直未曾解密,而華夏在參與他國合作、貿易往來時,都會打開箱子重讀一遍。
曾遠航報價:“1盧布一瓶。”
“出廠價嗎?”李大漢問道。
“對。”曾遠航迴答。
“不行,太貴了,二十戈比。”
“不行,最低八十戈比。”
經過一番來迴談判,兩人最終將交易價格定為五十戈比,相當於當時華夏的五毛錢。在當時華夏人均每月最低五元的生活標準下,這已是相當低廉的價格。
李大漢也很果斷,直接購買了十萬瓶,每瓶330毫升。
恰好有一批東北出口到蘇聯的皮貨要走西伯利亞鐵路線去蘇聯。這批可樂剛好乘坐著這條貨運線,朝著莫斯科前進。
沒有人知道,這批來自社會主義華夏生產的小甜水會在莫斯科,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引發怎樣一場關於飲料需求的海嘯。
踏上中蘇班列的曾培洪並不知道,當他踏上莫斯科大使館的時候,他將要麵對怎樣的一群人。
在蘇聯的某個時期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使用來自中國的商品。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蘇聯的輕工業水平一直比較落後。一直到它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這些獨聯體國家時期,他們的輕工業依舊是落後的。
而在蘇聯時期,輕工業的落後幾乎是體現在全方麵的。因為要和歐美資本主義強國進行競爭,所以蘇聯幾乎是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業的生產研發上,對輕工業的投入比相當低。在1959年中蘇斷交之前,中蘇經濟可以說是緊密的捆綁在了一起。
蘇聯的全部外貿中,華夏占據了百分之二十五。華夏是蘇聯第一大外貿國,也是蘇聯第一大進口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華夏是極少數能為蘇聯提供血包支援的國家。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大多需要從蘇聯身上吸血才能活下去。
赫魯曉夫和華夏的斷交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對大多數蘇聯人最大的影響就是蘇聯人再也無法購買到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了。而在斷交之後第一次大批量的進入商品,還是飲料可樂,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也提前阻攔了百事可樂的進入。
謝爾曼是莫斯科國家大百貨商店的樓層幹事(樓層經理),他負責的這一層是專門賣日用百貨和副食品的。這一層中有大量來自於中國的商品,包括每個人家裏都需要的暖水瓶、搪瓷碗、床單被套、瓷器等等。這些中國商品在蘇聯很受歡迎,因為它們的質量很不錯,價格也便宜,關鍵是它們不需要憑票購買。
當然,如今的蘇聯票證和華夏現在推出的票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華夏的票證是事無巨細,全都需要使用票證才能購買商品。
“先來十萬瓶可樂和綠茶,葡萄和橙子的各五萬瓶。”李大漢飲盡杯中酒後,將杯子重重放下,聲音洪亮地說道。
曾遠航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他的迴答簡潔而明了:“目前我們隻有十萬瓶可樂,其他的因原材料短缺需要一些時間。”
“那麽,你認為價格應該如何定?”李大漢問道。
曾遠航語速平穩,言辭通俗易懂,但內心卻暗自得意。他知道蘇聯對華夏深加工產品的排斥,卻也清楚他們的無奈。
李大漢心中清楚,1959年莫斯科美國博覽會上的一幕趣事。在百事國際業務負責人肯德爾的巧妙安排下,美國副總統尼克鬆故意引導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品嚐百事可樂。赫魯曉夫雖然驚訝,但還是暢飲了幾杯。
實際上,尼克鬆巧妙地戲弄了赫魯曉夫,在激烈的“廚房辯論”後,他讓赫魯曉夫嚐試兩種百事可樂:一種是美國製造,另一種聲稱是蘇聯製造(實際上隻是美國濃縮液在莫斯科稍作稀釋)。赫魯曉夫不疑有他,宣稱蘇聯製造的味道更勝一籌。
第二天,赫魯曉夫手持百事可樂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版,如同病毒般迅速傳播。照片旁的標題是:“赫魯曉夫也喜歡交際”,而當時百事在美國的廣告語正是“想交際,喝百事”。
第三天,赫魯曉夫無意中為百事可樂做了免費廣告,這正是百事公司夢寐以求的效果。然而,百事可樂仍未能在蘇聯建立工廠。
直到13年後,百事可樂才得以進入蘇聯市場。盡管勃列日涅夫厭惡西方的一切頹廢事物,但他仍需一些東西來提振蘇聯人民的士氣。
1972年,經過漫長的談判,百事可樂的濃縮液和設備終於抵達黑海岸邊的新羅西斯克。兩年後,百事在蘇聯的第一家工廠正式投產,每班能生產16萬瓶百事可樂。
“我們有一套非常漂亮的製服,就像醫生的白大褂,衣服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我們為這份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在這裏工作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新羅西斯克的百事蘇聯員工迴憶起當年,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新羅西斯克百事工廠僅用11個月就建成,後來成為百事公司ceo的肯德爾稱讚其為“全世界最好和最現代化的百事工廠”。從此,百事可樂為蘇聯境內未來的10個瓶裝廠提供濃縮液,然後再稀釋、瓶裝、銷售。
蘇聯人到黑海度假時,又多了一項活動——暢飲百事可樂。百事可樂在蘇聯的成功,無疑給了可口可樂沉重一擊。
於是,可口可樂也效仿百事,通過上層路線,ceo奧斯丁與卡特總統合作,直接與蘇聯高層打交道。終於在1979年,橙色的芬達出現在莫斯科、基輔和塔林的街頭,蘇聯人對可樂的喜愛可見一斑。
曾經,百事公司與蘇聯簽訂了一筆曆史性的交易,用價值3億美元的濃縮液換取10艘蘇聯油輪和貨船。這就是蘇聯可樂的曆史。
李大漢相信,如果現在將華夏可樂引入蘇聯,必定能夠引起轟動。
李大漢家族作為蘇聯的中層,對一些秘聞略知一二。
“你們的商定價格是多少?”問題再次被提了出來。
由於與華夏有著多年的交道,甚至華夏的大部分領導層都曾到蘇聯留學和考察,雖然現在兩國關係緊張,但生意往來並未中斷。
曾遠航也了解一些政治文章,所以在來之前專門去請教了張天浩,大家都知道這是張天浩除了工業部外第二個合作的部委。
因為可樂的事,二人在房間聊了將近一天。曾遠航離開時,帶著一個皮箱子,由一個班的戰士護送。箱子裏的文件一直未曾解密,而華夏在參與他國合作、貿易往來時,都會打開箱子重讀一遍。
曾遠航報價:“1盧布一瓶。”
“出廠價嗎?”李大漢問道。
“對。”曾遠航迴答。
“不行,太貴了,二十戈比。”
“不行,最低八十戈比。”
經過一番來迴談判,兩人最終將交易價格定為五十戈比,相當於當時華夏的五毛錢。在當時華夏人均每月最低五元的生活標準下,這已是相當低廉的價格。
李大漢也很果斷,直接購買了十萬瓶,每瓶330毫升。
恰好有一批東北出口到蘇聯的皮貨要走西伯利亞鐵路線去蘇聯。這批可樂剛好乘坐著這條貨運線,朝著莫斯科前進。
沒有人知道,這批來自社會主義華夏生產的小甜水會在莫斯科,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引發怎樣一場關於飲料需求的海嘯。
踏上中蘇班列的曾培洪並不知道,當他踏上莫斯科大使館的時候,他將要麵對怎樣的一群人。
在蘇聯的某個時期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使用來自中國的商品。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蘇聯的輕工業水平一直比較落後。一直到它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這些獨聯體國家時期,他們的輕工業依舊是落後的。
而在蘇聯時期,輕工業的落後幾乎是體現在全方麵的。因為要和歐美資本主義強國進行競爭,所以蘇聯幾乎是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業的生產研發上,對輕工業的投入比相當低。在1959年中蘇斷交之前,中蘇經濟可以說是緊密的捆綁在了一起。
蘇聯的全部外貿中,華夏占據了百分之二十五。華夏是蘇聯第一大外貿國,也是蘇聯第一大進口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華夏是極少數能為蘇聯提供血包支援的國家。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大多需要從蘇聯身上吸血才能活下去。
赫魯曉夫和華夏的斷交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對大多數蘇聯人最大的影響就是蘇聯人再也無法購買到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了。而在斷交之後第一次大批量的進入商品,還是飲料可樂,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也提前阻攔了百事可樂的進入。
謝爾曼是莫斯科國家大百貨商店的樓層幹事(樓層經理),他負責的這一層是專門賣日用百貨和副食品的。這一層中有大量來自於中國的商品,包括每個人家裏都需要的暖水瓶、搪瓷碗、床單被套、瓷器等等。這些中國商品在蘇聯很受歡迎,因為它們的質量很不錯,價格也便宜,關鍵是它們不需要憑票購買。
當然,如今的蘇聯票證和華夏現在推出的票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華夏的票證是事無巨細,全都需要使用票證才能購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