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長老一迴到家,便將今日的所見所聞凝結成一份詳盡的書麵報告,隨即遞交了上去。報告中不僅記錄了眾多國際案例,還有張天浩那句話如警鍾般在耳畔迴響:“利用他人的資源和娛樂,而非用自己的寬容和無私去試探外人的底線,因為他們沒有底線。隻要能賺錢,你便是他們的上帝。”


    次日,軋鋼廠內氣氛熱烈非凡,各廠長齊聚會議室。劉海中召集了各部門領導,並分發給每位廠長一本厚重的筆記本,頁數多達數百頁。他要求每位分廠廠長領取兩到四本,認真學習,每月輪換一次。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是如此強烈,不怕你不學,隻怕無人教導。在其他廠子裏,這樣的規矩往往被隱藏,生怕別人學去。然而在軋鋼廠,一切都開放透明。如果你詢問研究室的資深員工,他們會毫無保留地與你分享一整天,全是寶貴的經驗。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許多廠長向劉海中提出申請,希望能從原工廠帶來更多的人來學習。劉海中也是個聰明人,直接給每人分配了三個名額。


    閻埠貴帶領一隊人馬開始了全國分廠的整改和撥款工作。他精打細算,不允許從自己手中多流出一分錢。在軋鋼廠,人的惰性、嫉妒和諂媚都不起作用,因為會計團隊隻關注數字。這也是為什麽軋鋼廠的財務人員退休後能直接在大學擔任教授。


    鄰近省份的分廠規劃進展迅速,但在上海卻遇到了難題。


    閻埠貴發現,上海老城區沒有空間建設新廠,而最理想的位置——黃浦江對岸,卻因缺乏橋梁而無法實現。


    因此,上海的分廠計劃被閻埠貴擱置,他派遣其他人前往其他省份,自己則帶著三個人在上海四處考察。


    他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考察,幾乎每天都在黃浦江上乘船往返。


    最終,閻埠貴將考察結果寫成報告,讓人送往四九城交給張天浩。


    張天浩的思維總是出人意料,民間組織部多次猜測都未能準確預測。


    最不可能的往往是他所選擇的,而最有可能的卻常常不是。


    因此,許多人說,軋鋼廠的官位完全取決於張天浩的喜好。


    出乎意料的是,張發財夫婦得到了重用。


    張發財最多隻能算是組長級別,但他的妻子金月卻是主任級別。


    在軋鋼廠,主任級別的人隻有秦淮如,軋鋼廠行政辦公室主任。


    金月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將人口調查得清清楚楚,並結合各分廠廠長和學校的意見,製定了全麵的規劃文件,交給了陳金生。


    在軋鋼廠,大家都知道,雖然都是領導層,但要見張天浩必須通過陳金生,這是規矩。


    盡管如此,大家已習以為常,因為在他們心中,廠長總是對的,不會犯錯。


    除了有些好色之外,廠裏不少人都渴望坐上那個位置。


    隨著廠子的不斷擴大,張天浩也意識到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這不是一個信息公開化的時代。


    按照目前的情況,四九城的信息傳遍天下也需要幾個月,這還是一些官員不小心泄露的。


    通過這次安排學習,張天浩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從那時起,他每天都會到學校傳授知識,培養一些當初挑選的學生。


    但隨著接觸的增多,他發現這批人竟然與各廠長、領導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張天浩心想,算了,你去農村工人群體中挑選人才,一千人中可能會有幾個,但在城市中,百人中可能有近十個,其中還會有幾名高中生。


    於是張天浩決定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張天浩知道,那個動蕩的時期即將到來,他必須加快自己的安排,確保自己的地位穩固,一旦動搖,可能會導致數十萬人挨餓。


    張天浩的信息總是一點一點透露,永遠留有後手。


    張天浩每天巡視工廠,安排事務。


    雖然身後跟著不少秘書,但他們有時也難以理解他的意圖。


    再說,能有這份學業,誰還敢反駁?隻能自己揣摩。


    張天浩在廠裏越來越霸道,但他的霸道從未出錯,這種風格逐漸影響了工廠的工人。


    隻要張天浩在,軋鋼廠的福利和工資就永遠不會晚發。


    閻埠貴的計劃書帶迴來後,張天浩一看便知,沒人是傻子。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


    上海臨近大海,近代被人稱為遠東金融中心,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租界被稱為國中之國,也是近代城市發展的模範之城。


    浦東。


    張天浩點起一根煙,躺在躺椅上,晃悠著,思考著浦東的潛力。


    上海將來可能成為大陸的金融中心,年產值在大陸的開放城市中數一數二。


    但當前國家百廢待興,恐怕沒有足夠的財力去建設浦東大橋,現在的技術也不允許建設跨海大橋。


    但如果能先占據那個地方,掌控浦東鄉下的百姓,按照四九城人的性格培養,那麽將來也不會出現上海人的通病:嫌貧愛富,講究實際,如外國人一樣排外,小市民勢力粗俗。如果你非常有名或對他們有用,他們也會包容你。


    其實,這是國人的一種心態。


    當你在種地學習時,人家已經喝著咖啡學習;


    當你在挑燈夜戰時,人家外灘燈火輝煌;


    當你還在考慮孩子該考哪個學校時,


    人家已經在考慮孩子應該去哪個國家留學。


    張天浩知道,如果在浦東發展,必須有一座大橋連接浦西,那樣浦西的人才能為他所用。


    建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他突然想到,未來的大橋是因為汽車太多,但現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擁有汽車的也隻是單位的。


    那麽,建一個人行通過的大橋也不是不可以。


    後世的大橋最短的也有三千多米。


    如果用幾艘二手的戰艦殼子當做底座,一艘戰艦平均200米,那麽十艘就是兩千米。


    船與船之間可以焊接五十米的平台,那麽一座以艦船為底的平麵橋就算建成。還可以往水裏立水泥墩,用沉樁法,用幾根鐵柱子直接鑽進海底,再用木樁圍上密封直至水麵,把水抽空倒入水泥。


    但這種水泥必須要耐腐,經得起水流的衝擊。看來還是先用船試試,等個十年再建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