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禦駕親征火車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李文貴竟然是支持隆慶帝去坐火車的。
就聽李文貴對高拱等人說道:“毫不意外地說,蒸汽火車的出現,必然會極大地改變幾千年來不變的過日子方式。方方麵麵的改變,我姐夫是大明的皇帝,多少也是要知道,將來的大明,會是什麽樣的!他親自去體驗一次,確實是很有必要的。”
高拱聽了,很是頭疼,想了一會之後,他隻能正色對李文貴說道:“就怕陛下出去之後,舍不得迴宮!”
隆慶帝是他的學生,打了那麽久的交道,高拱多少是了解隆慶帝的。
一旦隆慶帝猶如出籠的鳥,不肯迴京師的話,那麻煩就會大了!
張居正在邊上,也跟著補充說道:“陛下出巡,哪怕是坐火車,安全也是個問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方方麵麵,涉及事情眾多啊!”
李文貴聽了他們的話,感覺也有道理,想了一會之後,便對高拱和張居正等人說道:“那我陪我姐夫一起,肯定能把他勸迴來,其他事情,還是要你們安排!”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補充說道:“我還是那個意見,蒸汽火車的出現,會帶來太多改變,大明皇帝,最好是有個親身體驗,才能對未來巨大的改變,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數!”
高拱和張居正看出李文貴的態度確實堅決,又想到隆慶帝的態度也很堅決,他們就沒辦法了。
迴去內閣商議之後,最終還是妥協了。不過高拱再三確認,隆慶帝答應到濟南之後馬上返迴京師,雙方才算達成了共識。甚至隆慶帝還表示,此次出去,絕不擾民,產生的費用,都由宮內承擔。
跟著李文貴賺錢,已經財大氣粗的隆慶帝,有這個實力說這話。
於是,皇帝要坐火車出巡濟南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底下的人,開始忙碌了起來。
消息傳開,所有百姓都為之振奮和期待。
隆慶三年十一月中旬,京師的街巷被如刀般的北風肆意橫掃,寒意刺骨,可這凜冽的冷意,卻無法冷卻京師百姓心中的熱情。因為,這一天,就是皇帝首坐蒸汽火車的日子。
天剛破曉,京師的宵禁一解除,百姓就有開始上街了,很多人,甚至有些人,連早餐都不吃,就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向城外的火車站。五城兵馬司的人馬,也是第一時間部署到位,普通人等,是進不了火車站,隻能在外圍圍觀。
隆慶帝朱載坖,向來在宮中對朝政之事能躲則躲,沉迷於酒色之間,樂得逍遙自在。但是,在坐蒸汽火車到來的這一天,卻是格外上心,都不用催,就吩咐宮女內侍,早早地服侍他準備停當。
根據蒸汽機作坊的說法,京師到濟南要十一個時辰左右。因此,定下的啟程時間是當日午後,在火車上睡一夜,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到達濟南,然後用過中膳之後,就返迴京師。
張皇後和李彩鳳,是隆慶帝身邊身份最尊貴的女人,她們其實也非常想隨隆慶帝一起出去。但是,隆慶帝怕多事,怕內閣那邊聽說還要帶皇後貴妃的,就連他都不讓去了,因此,他直接拒絕了帶任何人一起去。
等待就是煎熬,哪怕出發時辰早已定下,隆慶帝還是沒多久問下時辰,或者問下李文貴幹啥去了,啥啥啥的,總之,他那急切之心,任何人都能感覺出來。
內閣這邊,商議的結果,是高拱留在京師,留在內閣,內閣這邊,張居正陪同皇帝出巡,六部九卿中,挑選了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隨駕。
時辰一到,李文貴和隨駕的文武官員一起,前去迎接隆慶帝,然後,在京營中的三千營騎軍的護送下,一起騎馬出城,前往火車站。
沿途的百姓,看皇帝是個稀奇,看皇帝坐火車,更是稀奇。
火車站可不是在室內,蒸汽火車停在那裏,圍觀的百姓,看到那麽大的一個龐然大物停在那不動,就很是難以置信。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閑到每天都來火車站看動靜的,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真正見到蒸汽火車的。
隆慶帝也不例外,雖然他已經聽說了很多次,蒸汽火車如何如何,但是,這一次,他也是第一次見到蒸汽火車!
在此之前,可以說古代人壓根沒有見過鋼鐵巨獸,如今,蒸汽火車,便是他們能見到的第一頭鋼鐵巨獸。
隆慶帝第一次見到這蒸汽火車,說實話,他是有點失望的,就這蒸汽火車的外觀,遠沒有想象中的精致。
不過雖不是豪華精致的類型,但也絕非粗製濫造。火車整體呈沉穩的黑色,表麵的油漆均勻平整,雖不耀眼,卻透著一股紮實的質感。車身兩側樸實無華,沒有繁雜的花紋,隻在關鍵部位有簡單的加固處理,凸顯其堅固耐用。
車頭是整個火車最為引人注目的部分,巨大的煙囪筆直地立在頂端,穩固而堅實。煙囪下方的鍋爐,外殼由厚實且質地均勻的鐵板打造,上麵的鉚釘排列整齊,每一顆都牢牢地固定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
車頭下方,左右各有一組巨大的驅動輪,每個輪子直徑差不多有一個小孩身高,輪子表麵的紋路刻製得規整而清晰。這些紋路與鐵軌完美契合,能夠穩穩地承載火車的重量,確保火車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與安全。
驅動輪通過巨大的連杆與蒸汽機相連,連杆的連接處緊密牢固……
隆慶帝到達火車站之後,隻是遠望了下火車的整體,便迫不及待地湊近看了起來。
張居正雖然不是皇帝,不是一直待在皇宮,卻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拉人的鋼鐵巨獸。他在李文貴的描述之後,更是清楚這蒸汽火車會帶來什麽,因此,他心中也是非常好奇,跟在皇帝身後,同樣觀察著這種拉人的鋼鐵巨獸,特別是明顯不一樣的車廂。
警戒線外的人群,看到皇帝等人在打量蒸汽火車,他們也都興奮地議論了起來,紛紛猜測這個鋼鐵巨獸動起來會是什麽樣的?
蒸汽火車的車廂,一共掛了十節,前後兩節,是護駕的錦衣衛校尉所坐。隆慶皇帝單獨一節車廂,李文貴陪同。其他車廂便是張居正和隨駕官員的。
隆慶帝在看過蒸汽火車的外觀之後,不急著去自己的車廂,而是先視察了其他車廂。
這些火車的車廂,是鋼鐵和木材打造,窗戶則是玻璃窗戶。一排排的座椅,中間有一條過道,還有單獨一節車廂,則是洗手間。
在隆慶帝的身邊,自然是李文貴給他介紹,隆慶帝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點頭,臉上始終帶著新奇之色。
等到最後,隆慶帝才去參觀為他準備的車廂。
他的這個車廂,是專門改造的,裏麵有桌椅,還有床,洗手間也是單獨的,和皇帝的行宮當然沒法比,但是,不管如何,也是類似一室一廳一衛的那種。
車裏有這麽一個房間,隆慶帝絲毫不為車裏的簡陋感到不滿意,反而非常興奮,點頭稱讚之。甚至他都有點迫不及待的感覺,問李文貴道:“什麽時候開車?”
李文貴聽得有點無語,對隆慶帝說道:“姐夫,還有一個儀式呢,畫龍點睛,您給蒸汽火車頭上用朱筆點下眼睛。”
隆慶帝一聽,有點尷尬地拍了下自己的腦門,然後笑著說道:“瞧瞧,這記性,朕給忘記了!”
實際上,早上出宮之前,行程的安排就已經呈送禦前,隆慶帝都是看過的。隻是他著急坐火車,把這事給忘記了。
於是,一行人又下了火車,開始點睛儀式。
隨著隆慶帝用朱筆點睛,圍觀的人群看到之後,氣氛頓時到了一個新高度。
“沒錯,這可是鐵龍,需要萬歲爺點睛之後,便能活過來了!”
“什麽鐵龍,不好聽,應該叫鋼鐵巨龍才好!”
“沒錯,就是鋼鐵巨龍,萬歲爺給點活了,估計馬上就能動起來了!”
“也不知道價格多少,要是合適的話,就算沒事,好歹也要坐一次試試!”
“這想法好,和我想一塊去了!”
“……”
在熱議聲中,隆慶帝完成了點睛儀式,鞭炮聲隨之響起,隆慶帝開始正式登上火車車廂。隨後,錦衣衛校尉,還有其他隨駕人員,也各自跟著進了相應的車廂。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靜待這頭鋼鐵巨龍的啟動。
“嘀……”
伴隨著長長的汽笛聲,煙囪中噴出滾滾白色蒸汽,蒸汽升騰而起,彌漫在空氣中,給火車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
伴隨著蒸汽的噴出,火車傳出一陣低沉而平穩的金屬摩擦聲,緊接著,巨大的驅動輪開始有條不紊地轉動。
蒸汽火車,終於開動了起來。
圍觀的人群,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官員鄉紳,看到這巨大的鋼鐵長龍動起來的時候,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哇”的驚歎聲。
這麽龐大的車子,竟然能動起來,如果要用馬拉的話,都不知道要多少馬才行!
也不知道裝了這麽多人之後,這個鋼鐵巨龍能遊多快?
與此同時,車廂裏的隆慶帝,感覺到了火車動起來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振奮。他轉頭看向身邊的李文貴說道:“文貴,真得動了,這麽龐大的車子,動起來了!”
他本來就坐在窗邊,說完之後,甚至都來不及等李文貴的迴答,立刻轉頭看向窗外,看著外麵的人、物等緩緩地後退,眼神中充滿了新奇與興奮。
“文貴啊,這火車應該還會再快吧?”
“文貴,朕感覺到了,車子真得加快了,還在加快!”
“哈哈,文貴,你肯定不知道朕此時的心情如何!”
“……”
李文貴壓根不迴答,隻是轉頭看了一眼隨駕而來的小弟李文進。就見他這個小弟,同樣充滿了新奇,不過畢竟職責在身,他可沒有像隆慶帝那樣放鬆,反而湊近李文貴,低聲問道:“二哥,真得沒事吧?”
李文貴聽了,笑著低聲迴答道:“能有什麽事?前麵還有一個火車頭在行駛開路,這火車的兩側,有一千三千營的騎軍跟著火車騎行護甲,火車上也還有錦衣衛校尉,再安全不過了!”
內閣給出的安全方案,李文貴也有給提議,各方麵都有想到。
畢竟是皇帝出巡,前麵一個火車頭開路,保證鐵路沒有問題;兩側有一支騎軍護甲,在這平原地帶,如果還能對皇帝造成威脅的話,那就隻能是精銳之軍,一般的毛賊,反賊等等,都不可能造成絲毫威脅。
而敵對的精銳之軍,就如今而言,也隻有俺答汗的精銳手下才算。但是,俺答汗已經在去年臣服,並且一直在互市,如果俺答汗有什麽異動,派去草原的人早就會傳迴消息。
更不用說,如今的北疆,是譚綸、戚繼光等名將在坐鎮。就算俺答汗真要圖謀不軌,也要先過了他們這一關才行。
此時,李文進聽到李文貴的解釋,便放心了不少,也開始看起外麵的風景。
三千營的騎軍,不會那麽掃興,擋住火車的車廂,就隆慶帝的車窗看出去,隻要不是伸出車窗外,那是看不到騎軍蹤跡的。
此時的火車,已經緩緩駛離京師,沿途的風景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在隆慶帝眼前緩緩向後掠過。
從外出過京師的他,此時猶如貪婪的小孩,眼睛睜得大大地,就盯著外麵,一眨都不眨。
此時正值冬季,寒風凜冽,雖然沒有下雪,卻從枯黃的大地上,搖擺的樹木中能看出一二。不過車廂裏,因為密封性很好,又有火炭擺在四角,卻也感受不到寒意。
一望無垠的田野中,沿著鐵路線的兩側,遠遠地能看到不少百姓在那觀看火車。不少人看到火車,還在那歡唿雀躍,甚至伸手招唿。
隆慶帝看了不知道多久之後,或許是因為車窗外是華北平原,冬日裏看來看去,也就是那樣,終於看麻木了,他才收迴目光,轉頭看向李文貴,笑著說道:“嘿嘿,朕還真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離開京師,看看外麵的世界!文貴,這還真是托你之福啊,哈哈!”
就聽李文貴對高拱等人說道:“毫不意外地說,蒸汽火車的出現,必然會極大地改變幾千年來不變的過日子方式。方方麵麵的改變,我姐夫是大明的皇帝,多少也是要知道,將來的大明,會是什麽樣的!他親自去體驗一次,確實是很有必要的。”
高拱聽了,很是頭疼,想了一會之後,他隻能正色對李文貴說道:“就怕陛下出去之後,舍不得迴宮!”
隆慶帝是他的學生,打了那麽久的交道,高拱多少是了解隆慶帝的。
一旦隆慶帝猶如出籠的鳥,不肯迴京師的話,那麻煩就會大了!
張居正在邊上,也跟著補充說道:“陛下出巡,哪怕是坐火車,安全也是個問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方方麵麵,涉及事情眾多啊!”
李文貴聽了他們的話,感覺也有道理,想了一會之後,便對高拱和張居正等人說道:“那我陪我姐夫一起,肯定能把他勸迴來,其他事情,還是要你們安排!”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又補充說道:“我還是那個意見,蒸汽火車的出現,會帶來太多改變,大明皇帝,最好是有個親身體驗,才能對未來巨大的改變,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數!”
高拱和張居正看出李文貴的態度確實堅決,又想到隆慶帝的態度也很堅決,他們就沒辦法了。
迴去內閣商議之後,最終還是妥協了。不過高拱再三確認,隆慶帝答應到濟南之後馬上返迴京師,雙方才算達成了共識。甚至隆慶帝還表示,此次出去,絕不擾民,產生的費用,都由宮內承擔。
跟著李文貴賺錢,已經財大氣粗的隆慶帝,有這個實力說這話。
於是,皇帝要坐火車出巡濟南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底下的人,開始忙碌了起來。
消息傳開,所有百姓都為之振奮和期待。
隆慶三年十一月中旬,京師的街巷被如刀般的北風肆意橫掃,寒意刺骨,可這凜冽的冷意,卻無法冷卻京師百姓心中的熱情。因為,這一天,就是皇帝首坐蒸汽火車的日子。
天剛破曉,京師的宵禁一解除,百姓就有開始上街了,很多人,甚至有些人,連早餐都不吃,就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向城外的火車站。五城兵馬司的人馬,也是第一時間部署到位,普通人等,是進不了火車站,隻能在外圍圍觀。
隆慶帝朱載坖,向來在宮中對朝政之事能躲則躲,沉迷於酒色之間,樂得逍遙自在。但是,在坐蒸汽火車到來的這一天,卻是格外上心,都不用催,就吩咐宮女內侍,早早地服侍他準備停當。
根據蒸汽機作坊的說法,京師到濟南要十一個時辰左右。因此,定下的啟程時間是當日午後,在火車上睡一夜,第二天快中午的時候,到達濟南,然後用過中膳之後,就返迴京師。
張皇後和李彩鳳,是隆慶帝身邊身份最尊貴的女人,她們其實也非常想隨隆慶帝一起出去。但是,隆慶帝怕多事,怕內閣那邊聽說還要帶皇後貴妃的,就連他都不讓去了,因此,他直接拒絕了帶任何人一起去。
等待就是煎熬,哪怕出發時辰早已定下,隆慶帝還是沒多久問下時辰,或者問下李文貴幹啥去了,啥啥啥的,總之,他那急切之心,任何人都能感覺出來。
內閣這邊,商議的結果,是高拱留在京師,留在內閣,內閣這邊,張居正陪同皇帝出巡,六部九卿中,挑選了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隨駕。
時辰一到,李文貴和隨駕的文武官員一起,前去迎接隆慶帝,然後,在京營中的三千營騎軍的護送下,一起騎馬出城,前往火車站。
沿途的百姓,看皇帝是個稀奇,看皇帝坐火車,更是稀奇。
火車站可不是在室內,蒸汽火車停在那裏,圍觀的百姓,看到那麽大的一個龐然大物停在那不動,就很是難以置信。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閑到每天都來火車站看動靜的,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真正見到蒸汽火車的。
隆慶帝也不例外,雖然他已經聽說了很多次,蒸汽火車如何如何,但是,這一次,他也是第一次見到蒸汽火車!
在此之前,可以說古代人壓根沒有見過鋼鐵巨獸,如今,蒸汽火車,便是他們能見到的第一頭鋼鐵巨獸。
隆慶帝第一次見到這蒸汽火車,說實話,他是有點失望的,就這蒸汽火車的外觀,遠沒有想象中的精致。
不過雖不是豪華精致的類型,但也絕非粗製濫造。火車整體呈沉穩的黑色,表麵的油漆均勻平整,雖不耀眼,卻透著一股紮實的質感。車身兩側樸實無華,沒有繁雜的花紋,隻在關鍵部位有簡單的加固處理,凸顯其堅固耐用。
車頭是整個火車最為引人注目的部分,巨大的煙囪筆直地立在頂端,穩固而堅實。煙囪下方的鍋爐,外殼由厚實且質地均勻的鐵板打造,上麵的鉚釘排列整齊,每一顆都牢牢地固定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
車頭下方,左右各有一組巨大的驅動輪,每個輪子直徑差不多有一個小孩身高,輪子表麵的紋路刻製得規整而清晰。這些紋路與鐵軌完美契合,能夠穩穩地承載火車的重量,確保火車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與安全。
驅動輪通過巨大的連杆與蒸汽機相連,連杆的連接處緊密牢固……
隆慶帝到達火車站之後,隻是遠望了下火車的整體,便迫不及待地湊近看了起來。
張居正雖然不是皇帝,不是一直待在皇宮,卻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拉人的鋼鐵巨獸。他在李文貴的描述之後,更是清楚這蒸汽火車會帶來什麽,因此,他心中也是非常好奇,跟在皇帝身後,同樣觀察著這種拉人的鋼鐵巨獸,特別是明顯不一樣的車廂。
警戒線外的人群,看到皇帝等人在打量蒸汽火車,他們也都興奮地議論了起來,紛紛猜測這個鋼鐵巨獸動起來會是什麽樣的?
蒸汽火車的車廂,一共掛了十節,前後兩節,是護駕的錦衣衛校尉所坐。隆慶皇帝單獨一節車廂,李文貴陪同。其他車廂便是張居正和隨駕官員的。
隆慶帝在看過蒸汽火車的外觀之後,不急著去自己的車廂,而是先視察了其他車廂。
這些火車的車廂,是鋼鐵和木材打造,窗戶則是玻璃窗戶。一排排的座椅,中間有一條過道,還有單獨一節車廂,則是洗手間。
在隆慶帝的身邊,自然是李文貴給他介紹,隆慶帝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點頭,臉上始終帶著新奇之色。
等到最後,隆慶帝才去參觀為他準備的車廂。
他的這個車廂,是專門改造的,裏麵有桌椅,還有床,洗手間也是單獨的,和皇帝的行宮當然沒法比,但是,不管如何,也是類似一室一廳一衛的那種。
車裏有這麽一個房間,隆慶帝絲毫不為車裏的簡陋感到不滿意,反而非常興奮,點頭稱讚之。甚至他都有點迫不及待的感覺,問李文貴道:“什麽時候開車?”
李文貴聽得有點無語,對隆慶帝說道:“姐夫,還有一個儀式呢,畫龍點睛,您給蒸汽火車頭上用朱筆點下眼睛。”
隆慶帝一聽,有點尷尬地拍了下自己的腦門,然後笑著說道:“瞧瞧,這記性,朕給忘記了!”
實際上,早上出宮之前,行程的安排就已經呈送禦前,隆慶帝都是看過的。隻是他著急坐火車,把這事給忘記了。
於是,一行人又下了火車,開始點睛儀式。
隨著隆慶帝用朱筆點睛,圍觀的人群看到之後,氣氛頓時到了一個新高度。
“沒錯,這可是鐵龍,需要萬歲爺點睛之後,便能活過來了!”
“什麽鐵龍,不好聽,應該叫鋼鐵巨龍才好!”
“沒錯,就是鋼鐵巨龍,萬歲爺給點活了,估計馬上就能動起來了!”
“也不知道價格多少,要是合適的話,就算沒事,好歹也要坐一次試試!”
“這想法好,和我想一塊去了!”
“……”
在熱議聲中,隆慶帝完成了點睛儀式,鞭炮聲隨之響起,隆慶帝開始正式登上火車車廂。隨後,錦衣衛校尉,還有其他隨駕人員,也各自跟著進了相應的車廂。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靜待這頭鋼鐵巨龍的啟動。
“嘀……”
伴隨著長長的汽笛聲,煙囪中噴出滾滾白色蒸汽,蒸汽升騰而起,彌漫在空氣中,給火車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
伴隨著蒸汽的噴出,火車傳出一陣低沉而平穩的金屬摩擦聲,緊接著,巨大的驅動輪開始有條不紊地轉動。
蒸汽火車,終於開動了起來。
圍觀的人群,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官員鄉紳,看到這巨大的鋼鐵長龍動起來的時候,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哇”的驚歎聲。
這麽龐大的車子,竟然能動起來,如果要用馬拉的話,都不知道要多少馬才行!
也不知道裝了這麽多人之後,這個鋼鐵巨龍能遊多快?
與此同時,車廂裏的隆慶帝,感覺到了火車動起來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振奮。他轉頭看向身邊的李文貴說道:“文貴,真得動了,這麽龐大的車子,動起來了!”
他本來就坐在窗邊,說完之後,甚至都來不及等李文貴的迴答,立刻轉頭看向窗外,看著外麵的人、物等緩緩地後退,眼神中充滿了新奇與興奮。
“文貴啊,這火車應該還會再快吧?”
“文貴,朕感覺到了,車子真得加快了,還在加快!”
“哈哈,文貴,你肯定不知道朕此時的心情如何!”
“……”
李文貴壓根不迴答,隻是轉頭看了一眼隨駕而來的小弟李文進。就見他這個小弟,同樣充滿了新奇,不過畢竟職責在身,他可沒有像隆慶帝那樣放鬆,反而湊近李文貴,低聲問道:“二哥,真得沒事吧?”
李文貴聽了,笑著低聲迴答道:“能有什麽事?前麵還有一個火車頭在行駛開路,這火車的兩側,有一千三千營的騎軍跟著火車騎行護甲,火車上也還有錦衣衛校尉,再安全不過了!”
內閣給出的安全方案,李文貴也有給提議,各方麵都有想到。
畢竟是皇帝出巡,前麵一個火車頭開路,保證鐵路沒有問題;兩側有一支騎軍護甲,在這平原地帶,如果還能對皇帝造成威脅的話,那就隻能是精銳之軍,一般的毛賊,反賊等等,都不可能造成絲毫威脅。
而敵對的精銳之軍,就如今而言,也隻有俺答汗的精銳手下才算。但是,俺答汗已經在去年臣服,並且一直在互市,如果俺答汗有什麽異動,派去草原的人早就會傳迴消息。
更不用說,如今的北疆,是譚綸、戚繼光等名將在坐鎮。就算俺答汗真要圖謀不軌,也要先過了他們這一關才行。
此時,李文進聽到李文貴的解釋,便放心了不少,也開始看起外麵的風景。
三千營的騎軍,不會那麽掃興,擋住火車的車廂,就隆慶帝的車窗看出去,隻要不是伸出車窗外,那是看不到騎軍蹤跡的。
此時的火車,已經緩緩駛離京師,沿途的風景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在隆慶帝眼前緩緩向後掠過。
從外出過京師的他,此時猶如貪婪的小孩,眼睛睜得大大地,就盯著外麵,一眨都不眨。
此時正值冬季,寒風凜冽,雖然沒有下雪,卻從枯黃的大地上,搖擺的樹木中能看出一二。不過車廂裏,因為密封性很好,又有火炭擺在四角,卻也感受不到寒意。
一望無垠的田野中,沿著鐵路線的兩側,遠遠地能看到不少百姓在那觀看火車。不少人看到火車,還在那歡唿雀躍,甚至伸手招唿。
隆慶帝看了不知道多久之後,或許是因為車窗外是華北平原,冬日裏看來看去,也就是那樣,終於看麻木了,他才收迴目光,轉頭看向李文貴,笑著說道:“嘿嘿,朕還真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離開京師,看看外麵的世界!文貴,這還真是托你之福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