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禮製稅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聽高拱大聲對其他內閣輔臣說道:“諸位,李文貴提議的廢人頭稅,改為禮製稅,本官以為,實乃利國利民之策,又秉承太祖皇帝旨意,可謂一舉多得。”
“百姓不用交稅,又沒有了丁役,自然不用隱匿,我們大明朝的人口,便能在隆慶朝突增,人丁興旺,便是中興之相!”
“以後凡有大修大建,百姓有錢,則百姓不會畏之如虎,難得賺錢,百姓又能富足,便能有盛世之基也!”
“如今禮法形同廢棄,上下尊卑無序,有錢人家,奢侈無度,風氣影響極差,最為典型的,便是揚州鹽商。征收禮製稅,可殺此等風氣,又為朝廷增收,一舉兩得!”
“是故,本官讚成用禮製稅代替人頭稅,誰讚成,誰反對?”
高拱說到這裏,掃視他的同僚,那雙眼睛瞪著,猶如虎視眈眈一般,誰要是不同意,他估計隨時能開噴。
其他內閣輔臣,本來就是讚成這個稅製革新的,因此,自然沒人會反對。
事實上,他們這些大明朝的最高級官員,其實是受惠的。
朱元璋當初規定的禮製,是按照品級來的。而在場的這些內閣輔臣,都是官場最高品級的官員之一了。嚴格禮製,並不會影響他們,甚至可以說,對他們有好處,尊卑分明。
後世的人人平等觀念,在這個時代是不存在的。
此時,高拱見沒人反對,便立刻和其他內閣輔臣一起,開始商議具體的禮製稅。
等到快散衙的時候,初稿就出來了。
之所以簡單,是因為他們隻需要根據太祖皇帝規定的禮製,一條條商議該收多少稅為好便可以了。
高拱拿著這份初稿,對其他內閣輔臣說道:“本官先走一步,去找李文貴看看。這事是他想出來的,說不定看了這禮製稅之後,他還有什麽好提議!”
其他人聽了,都是讚成。甚至張居正聽了之後,便開口表示,他想陪同高拱一起去。
其他人是不願意和高拱相處的,因為那嘴太臭了。張居正要湊過去,他們才不會跟。
高拱對張居正這個得力助手,倒是挺滿意的,自然不會有意見。
於是,他們兩個人,便提前散衙,前往皇城根下的李府那邊去了。
這會兒,李文貴正陪同媳婦在說話,聽他媳婦從大姐那邊聽來的一些孕婦心得,以及一些宮廷八卦,聽到高拱和張居正一起過來求見,他就猜出來,大概和他今天在內閣說的那些話有關。
對於他們,他當然不會怠慢,就直接安排會客廳見麵了。
高拱在會客廳門口遇到李文貴時,也不管李文貴是不是有事在忙,方不方便之類的,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文貴啊,你且看看,內閣已經定下了禮製稅,你要是有什麽其他想法,不妨說出來!”
說著話呢,就把一個奏本遞了過去。
李文貴見了,便也不客套,一邊請他們入會客廳入座,一邊接過那本奏本,先看了起來。
內閣商議出來的禮製稅,內容並不是很多。李文貴很快看完,抬起頭看去,發現高拱和張居正都在看著他,便開口說道:“確實有一些想法,我說出來,供兩位大人參考。”
高拱一聽,一下來了興致,當即笑著說道:“果然沒白來,你且說說,看你的想法是否有用!”
張居正隻是微微一笑,並不說話。
李文貴聽了,看向他們兩人,認真地說道:“我一直有在想,王朝更替,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每次的興衰,就是百姓的苦難史。如果能減少更替,則便是造福百姓。而我所想到的,王朝更替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聽到他說話的開頭,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是一下嚴肅了起來。
真正的儒家子弟,以修身齊家平天下為己任,願意為萬世開太平。李文貴的開頭,就非常符合他們的理想。
“……分配出了問題,導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富人奢侈無度,窮人饑寒交迫而在生死線上掙紮,如此,便是亂世到來,打破這等不平,錢財物資的重新分配,而後往複始終!”
“基於這樣的情況,我認為,禮製稅方麵,應該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定製,收稅!”
“廢除人頭稅,是提高了百姓生活的下限,讓他們能活得更好一些,這個很好。禮製稅這個,是對有錢人的製約,想要活得更好,就要交更多的稅,這一點,確實也是體現出來了。不過我覺得,分級還不夠明顯,可以用階梯製收稅,就是想住得更奢華,就收更重的稅。過稍微好一點的日子,可以不需要收稅或者收很少的稅,總之,就如同階梯一樣的收稅法會更好!”
李文貴說到這裏,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這個禮製稅中,還漏了一類人,就是如同兩位大人這樣的,以及那些勳貴,如果財富往他們手中集中,而他們又不需要交稅的話,一樣會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等到一定程度,便又是王朝末世了!”
高拱等人商議出來的禮製稅中,還真沒有想過這一塊,此時一聽,他們兩人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表情都有些嚴肅。
他們都是聰明人,心中很清楚,李文貴所說,並不是危言聳聽。但是,同時他們又知道,李文貴最後說的這些要想實施的話,難度比起之前的那些禮製稅,就要大多了!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退縮,能實施之前的禮製稅,就已經差不多了。
但是,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卻又不是那種怕事之人,就算知道要把官僚群體和勳貴都納入禮製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們兩人,卻是不會畏懼的。
此時,就聽高拱對李文貴說道:“文貴,對於這方麵的收稅,你有什麽想法,且說來聽聽。”
張居正這邊,跟著補充說道:“文貴放心,你隻說給我們兩人聽而已,外麵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百姓不用交稅,又沒有了丁役,自然不用隱匿,我們大明朝的人口,便能在隆慶朝突增,人丁興旺,便是中興之相!”
“以後凡有大修大建,百姓有錢,則百姓不會畏之如虎,難得賺錢,百姓又能富足,便能有盛世之基也!”
“如今禮法形同廢棄,上下尊卑無序,有錢人家,奢侈無度,風氣影響極差,最為典型的,便是揚州鹽商。征收禮製稅,可殺此等風氣,又為朝廷增收,一舉兩得!”
“是故,本官讚成用禮製稅代替人頭稅,誰讚成,誰反對?”
高拱說到這裏,掃視他的同僚,那雙眼睛瞪著,猶如虎視眈眈一般,誰要是不同意,他估計隨時能開噴。
其他內閣輔臣,本來就是讚成這個稅製革新的,因此,自然沒人會反對。
事實上,他們這些大明朝的最高級官員,其實是受惠的。
朱元璋當初規定的禮製,是按照品級來的。而在場的這些內閣輔臣,都是官場最高品級的官員之一了。嚴格禮製,並不會影響他們,甚至可以說,對他們有好處,尊卑分明。
後世的人人平等觀念,在這個時代是不存在的。
此時,高拱見沒人反對,便立刻和其他內閣輔臣一起,開始商議具體的禮製稅。
等到快散衙的時候,初稿就出來了。
之所以簡單,是因為他們隻需要根據太祖皇帝規定的禮製,一條條商議該收多少稅為好便可以了。
高拱拿著這份初稿,對其他內閣輔臣說道:“本官先走一步,去找李文貴看看。這事是他想出來的,說不定看了這禮製稅之後,他還有什麽好提議!”
其他人聽了,都是讚成。甚至張居正聽了之後,便開口表示,他想陪同高拱一起去。
其他人是不願意和高拱相處的,因為那嘴太臭了。張居正要湊過去,他們才不會跟。
高拱對張居正這個得力助手,倒是挺滿意的,自然不會有意見。
於是,他們兩個人,便提前散衙,前往皇城根下的李府那邊去了。
這會兒,李文貴正陪同媳婦在說話,聽他媳婦從大姐那邊聽來的一些孕婦心得,以及一些宮廷八卦,聽到高拱和張居正一起過來求見,他就猜出來,大概和他今天在內閣說的那些話有關。
對於他們,他當然不會怠慢,就直接安排會客廳見麵了。
高拱在會客廳門口遇到李文貴時,也不管李文貴是不是有事在忙,方不方便之類的,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文貴啊,你且看看,內閣已經定下了禮製稅,你要是有什麽其他想法,不妨說出來!”
說著話呢,就把一個奏本遞了過去。
李文貴見了,便也不客套,一邊請他們入會客廳入座,一邊接過那本奏本,先看了起來。
內閣商議出來的禮製稅,內容並不是很多。李文貴很快看完,抬起頭看去,發現高拱和張居正都在看著他,便開口說道:“確實有一些想法,我說出來,供兩位大人參考。”
高拱一聽,一下來了興致,當即笑著說道:“果然沒白來,你且說說,看你的想法是否有用!”
張居正隻是微微一笑,並不說話。
李文貴聽了,看向他們兩人,認真地說道:“我一直有在想,王朝更替,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每次的興衰,就是百姓的苦難史。如果能減少更替,則便是造福百姓。而我所想到的,王朝更替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聽到他說話的開頭,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是一下嚴肅了起來。
真正的儒家子弟,以修身齊家平天下為己任,願意為萬世開太平。李文貴的開頭,就非常符合他們的理想。
“……分配出了問題,導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富人奢侈無度,窮人饑寒交迫而在生死線上掙紮,如此,便是亂世到來,打破這等不平,錢財物資的重新分配,而後往複始終!”
“基於這樣的情況,我認為,禮製稅方麵,應該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定製,收稅!”
“廢除人頭稅,是提高了百姓生活的下限,讓他們能活得更好一些,這個很好。禮製稅這個,是對有錢人的製約,想要活得更好,就要交更多的稅,這一點,確實也是體現出來了。不過我覺得,分級還不夠明顯,可以用階梯製收稅,就是想住得更奢華,就收更重的稅。過稍微好一點的日子,可以不需要收稅或者收很少的稅,總之,就如同階梯一樣的收稅法會更好!”
李文貴說到這裏,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這個禮製稅中,還漏了一類人,就是如同兩位大人這樣的,以及那些勳貴,如果財富往他們手中集中,而他們又不需要交稅的話,一樣會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等到一定程度,便又是王朝末世了!”
高拱等人商議出來的禮製稅中,還真沒有想過這一塊,此時一聽,他們兩人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表情都有些嚴肅。
他們都是聰明人,心中很清楚,李文貴所說,並不是危言聳聽。但是,同時他們又知道,李文貴最後說的這些要想實施的話,難度比起之前的那些禮製稅,就要大多了!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退縮,能實施之前的禮製稅,就已經差不多了。
但是,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卻又不是那種怕事之人,就算知道要把官僚群體和勳貴都納入禮製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們兩人,卻是不會畏懼的。
此時,就聽高拱對李文貴說道:“文貴,對於這方麵的收稅,你有什麽想法,且說來聽聽。”
張居正這邊,跟著補充說道:“文貴放心,你隻說給我們兩人聽而已,外麵的人,是不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