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廷是有什麽大動作麽?


    中書省的臣子,皆是目瞪口呆的看向前方的李善長。


    堂堂中書省左丞相,大明第一公爵的李善長,可謂是權力與尊貴集一身,但時至今日,不過區區月餘,又是再次致仕。


    那這大明朝的官,還怎麽當?


    其實,這也不怪這些臣子們多想。


    自從楊憲那件事開啟起,朝堂何日平靜過?


    不是徹查中書省與禦史台,便是將江南文官集團與浙東黨派連根拔起。


    那現在這些僥幸留下的文武大臣,已經是連連慶幸,但亦是心有悲戚,不知何日朝廷又會開始清算。


    所以,現在朝堂上的大臣,可謂是如履薄冰,不敢踏錯半步,不然,就是死路一條,滿門抄斬。


    但現在,李善長又是退場,那中書省又將出現異常變動,權力的更迭,勢必引來一場大換血,那他們這些官員,還能扛得住?


    甚至,這其中還包括六部官員,眼中皆是有點驚愕的看向李善長。


    “李相國,上次咱不是說過了,不準。”


    朱元璋低下頭,看向李善長輕聲道:“莫不是咱又虧待了李相國?”


    朱元璋一時之間,還真拿不準自家這個老兄弟的心思,究竟是真致仕,還是借此


    畢竟,經過那一晚暢談,這兩兄弟的心結盡去,李善長對於權力的看法,也已經改觀,那為何執意致仕。


    “陛下。”


    “老臣最近幾日,時常覺得力不從心,倦意頗多。”


    “就連上朝時,都會微微打盹,實在扛不住中書省的事務,但中書省乃朝廷重鎮,豈敢疏於職守。”


    李善長沒有猶豫,便是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笑道:“而非陛下之過,陛下待老臣,如奉上賓,豈能言虧待之禮,這不是羞煞老臣。”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從未變過,至少洪武元年至今日洪武三年,朱元璋對於李善長都是倚重的態度,就算是有些事上麵不滿,但始終是自家兄弟。


    特別是李善長還是最早參股朱元璋集團的老臣,那就相當於這座大明的股東,所以,老朱對於李善長,還是有幾分尊重在其中。


    但後期的李善長為什麽會落得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一方麵,便是李善長對於權力,太過於執迷,根本放不下。


    另一方麵,便是李善長太能活了,這簡直到頭了,李善長可是比朱元璋大好多,但精神狀態,卻依舊是精神抖擻。


    而且,那個時候的大明,可沒有皇太子了,隻有皇太孫朱允炆,所以,已經年老的朱元璋,一來覺得朱允炆鎮不住場子。


    二來,便是老朱越看李善長,越像一個人。


    曆史上,這麽能活,還是那麽有才的人,就一個司馬懿,便足以讓老朱心驚膽戰,這要是朱允炆拿捏不住李善長。


    大明帝國豈不是就姓了李?


    所以,李善長必須噶!


    “老丞相心意已決,那咱便同意你致仕。”


    朱元璋微微閉上眼眸,方才輕聲說道。


    十幾年來的君臣之情,終將在此時劃上一個句號,那心中不免傷感許多。


    “老臣叩謝陛下聖恩。”


    李善長的眼眸微動,閃過不知名的感慨,隨即,便是看向朱元璋叩首道。


    “鄉間便不用迴了,你仍然住在京師,時常進宮與咱聊聊。”


    朱元璋方才睜開眼眸,看向李善長,乃至於滿殿文武大臣,輕聲道:“卸任中書省左丞相,那便加封韓國公為太師,韓國公,不可推辭。”


    “謝陛下。”


    李善長又是一叩首道。


    太師沒有實際職權,但卻是榮耀加身,這更是對於李善長的肯定,再加上,這是朱元璋所賜所封,所以,這個太師,李善長不能拒絕。


    “果然是位極人臣之巔。”


    蕭寒看向李善長,眼中閃過一抹感慨,不免想道。


    曆史雖然有了些許偏差,但也不多,曆史上的李善長洪武四年致仕,加封太師,乃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補償,但今日已經洪武三年末,細細算來,此時離開朝堂,正合適不過。


    希望,李善長可以明白朱元璋的苦心,避過胡惟庸之禍。


    畢竟,蕭寒看得出來,朱元璋對於胡惟庸,就像是昔日的楊憲,完全是當作一柄刀。


    估計,就是想用胡惟庸剪除中書省。


    那胡惟庸這個臣子,必死!


    但這與蕭寒有什麽關係,胡惟庸現在既然已經飄了,那這個後果,就得胡惟庸自己去承擔。


    隻不過,蕭寒得將淮西勳貴,還有藍玉等諸將扳迴正軌,不能被胡惟庸帶跑偏,不然,也是難逃一死。


    “李先生,既然你已經致仕,那咱想問伱,誰可堪大用,誰可為中書省左丞相?”


    朱元璋微微思索,便是看向李善長,輕聲問道。


    若是李善長還明白什麽叫做君臣相知,那應該就明白他朱元璋的問題,究竟是什麽意思。


    從內心而講,胡惟庸已經上了朱元璋的必殺名單,畢竟,光是結黨營私這一條罪狀,胡惟庸便跑不掉,而曆代皇帝,都絕不姑息結黨營私的臣子!


    所以,朱元璋希望李善長能從胡惟庸那個坑裏,脫離出來。


    那這個舉薦左丞相,就有了三分味道。


    “啟奏陛下。”


    “老陳舉薦肅寧侯為中書省左丞相。”


    人老成精的李善長,豈能不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心中便是歎了口氣,隨即,便是看向朱元璋再次躬身道。


    朱元璋先前看向胡惟庸的眼神,那從中閃過陰寒,怎麽可能逃得過李善長的眼睛,所以,胡惟庸肯定會是左丞相。


    但是這個左丞相,可不能由他李善長來舉薦,那不然就是辜負了朱元璋的一番苦心。


    可滿朝文武,還能舉薦誰為中書省左丞相?


    總不可能舉薦汪廣洋吧?


    那徐達還不得跟他李善長急眼?


    所以,李善長方才選擇了肅寧侯蕭寒,畢竟,蕭寒體弱多病,現在還是患病的狀態,根本不能勝任中書省,那蕭寒必然會拒絕。


    屆時,朱元璋就不會問李善長了,而是詢問蕭寒或者朱標,從而將這個問題引出去,但要確保胡惟庸登上中書省左丞相。


    但後麵的胡惟庸,卻是愣在了當場,為什麽恩師舉薦的人不是自己?


    可仔細想來,胡惟庸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笑容,並未動身。


    這可能就是官場,李善長最先舉薦絕不能是胡惟庸,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引起皇帝猜忌。


    畢竟,蕭寒重病,任誰都能看得出來,更別提心思縝密,城府極深的胡惟庸。


    所以,這個中書省左丞相,還是胡惟庸的囊中之物。


    “大都督,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先是讚賞的看了一眼李善長,隨即,便是看向蕭寒,輕聲詢問道。


    但老朱的心中,也是微微一歎,蕭寒絕對可以勝任中書省左丞相。


    但奈何自家的這個孩子,不能作為中書省左丞相,畢竟,現在的蕭寒,當務之急是養病。


    “啟奏陛下。”


    “臣願意!”


    蕭寒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隨即,便是起身,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道。


    既然,這個左丞相你敢給我蕭風雪,那我蕭風雪便接了!


    頓時,整座朝堂寂靜無聲。


    所有的大臣,頭頂閃過一個大大的問號。


    蕭寒的這個迴答,讓他們尬在了當場。


    李善長與胡惟庸,更是瞪大了眼睛,這個蕭寒,今日怎麽不按套路出牌?


    不拒絕?


    直接答應了下來?


    這是什麽操作?


    堂堂皇親貴胄,大明侯爵,什麽時候都開始惦記起中書省這一畝三分地?


    這也不像是蕭寒的性格?


    就連上方的朱元璋都是瞪大了眼睛,還有一旁的朱標,眼中都是閃過一抹錯愕。


    老兄,你就是走個過場。


    但你直接要了中書省左丞相一職,這是想幹嘛?


    真覺得活著挺可惜,非得跟閻王對著幹?


    你這身體情況,能扛得住左丞相的重擔?


    “啟奏陛下。”


    “兒臣覺得不妥!”


    “大都督久病不愈,如何能擔任中書省左丞相一職。”


    朱標更是直接一步踏出,看向上方的朱元璋,微微躬身道。


    “嗯”


    朱元璋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最終難得露出一抹苦笑之色。


    現在的朱元璋是點頭也不對,搖頭也不對,畢竟,他還嘴賤的問了一嘴蕭寒,而且,蕭寒嘴賤的同意了。


    況且,這裏不是太和殿,也不是坤寧宮,老朱還能出爾反爾一下。


    這裏可是奉天殿,老朱如何出爾反爾?


    那不是將朝廷的顏麵,扔在地上踩兩腳?


    “大都督,你決定了麽?”


    隨即,朱元璋抬起眼眸,看向蕭寒沉聲道。


    “啟奏陛下,臣暫領大都督一職。”


    “今日奏請陛下撤銷微臣暫領大都督一職,改用賢能。”


    “至於微臣,今日毛遂自薦。”


    蕭寒抬起頭,看向朱元璋拱手作揖道:“出任中書省左丞相一職。”


    蕭寒話音落下,胡惟庸便是渾身一震,整個人覺得天旋地轉。


    要是蕭寒真想爭左丞相一職,那他胡惟庸還是愛幹嘛,就去幹嘛吧。


    畢竟,大明王朝,唯一公認的少年謀臣,便是眼前的肅寧侯蕭寒。


    更別提蕭寒還能在所有事上,壓過他胡惟庸一頭,而且。蕭寒還如此肯定的看向朱元璋,決定出任中書省左丞相。


    那誰能爭得過蕭寒?


    “你覺得誰可為大都督?”


    朱元璋微微思索,便是看向蕭寒問道。


    “曹國公李文忠。”


    蕭寒想都沒想,便是將朱元璋的大外甥推了出來道。


    “我?”


    所有大臣的目光投向了李文忠,李文忠便是指了指自己,有點難以置信道。


    “準。”


    朱元璋又是思索片刻,方才點了點頭道:“即日起,李文忠領大都督一職,總攬大都督府。”


    “至於,肅寧侯領中書省左丞相一職,總領中書省以及六部。”


    朱元璋的眼眸,又是看向蕭寒,微微點頭道。


    現在朝廷的顏麵,已經架在了空中,朱元璋不能反悔,所以,必須先行任命蕭寒為中書省左丞相,但等過個幾日,蕭寒辭去中書省左丞相一職,胡惟庸就還是中書省的一把手。


    反正,等到了坤寧宮,朱元璋都不用開口,馬皇後都能罵死蕭寒。


    “謝陛下聖恩。”


    “微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蕭寒與李文忠同時躬身領旨謝恩道。


    “陛下聖明。”


    胡惟庸的拳頭緊緊攥起,但卻不得不看向朱元璋祝賀道。


    那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得出來,胡惟庸比楊憲要強很多,至少不會蠢到出來找蕭寒的事。


    “陛下,老臣有奏。”


    一直沒有開口的魏國公徐達,卻是自李善長的身邊走過,看向龍椅上的朱元璋拱手道。


    朱元璋有點詫異的看了一眼徐達,便是擺了擺手。


    “奏。”


    王景弘當即高聲道。


    “啟稟陛下,臣欲請辭中書省右丞相一職,還請陛下恩準。”


    徐達不卑不亢的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徐達話音落下,朝臣們又是齊齊看向徐達,人已經麻了,這是想幹嘛?


    今日,難不成想來一場大換血?


    要不然,先是李善長,後又是徐達?


    這是商量好的?


    那你直接宣讀聖旨啊?


    還非得出來商議一下?


    “天德,你又出來湊什麽熱鬧,難不成,你也老邁,不能處理國事?”


    朱元璋倒是沒好氣的看向徐達道。


    徐達與朱元璋年紀相仿,差不了幾歲,更是正值壯年,不想著發光發熱,隻想摸魚,朱元璋怎麽可能願意?


    “啟奏陛下。”


    “老臣之女與肅寧侯有一紙婚約,所以,老臣不便擔任中書省右丞相一職。”


    徐達卻是有理有據的看向朱元璋道。


    那這話一出口,朝臣基本就都明白了徐達的意思。


    那就是兩家之間有姻親,那徐達更是蕭寒的老嶽父,那這相當於父子把持中書省。


    所以,為了避免老朱猜忌,徐達才主動請辭中書省右丞相。


    “嗯。”


    “天德,那你準備舉薦誰?”


    朱元璋眉頭一挑的看向徐達,方才輕聲道。


    徐達的話,十分能有一分真,那就不錯了,畢竟,徐達早就不想幹這個右丞相了,而且,這是人盡皆知之事,隻不過是現在找出了個理由,要不然,徐達還得憋迴去,想要請辭,哪有那麽容易?


    你以為是在市場上買菜不成,還能商量著來?


    這不得按照朝廷局勢,從大局考慮?


    可朱元璋又是想了想,徐達或許做的沒錯,畢竟,李善長的時代已經落幕,中書省新人換舊人,這就已經相當於朝廷大洗牌,所以,再將徐達留在中書省,便是有點不合適了,那倒不如隨了徐達的意思,讓他退了吧,免得日後又整出來幺蛾子。


    但是有句老話說的好,想退可以,你得給咱找個人頂上來,要不然,中書省一旦癱瘓,那朝廷絕對會掀起一場動蕩,所以,哪怕是六步出了問題,中書省都不能出問題,至少現在不能。


    “啟稟陛下,老臣覺得,不管是左丞胡惟庸,還是右丞汪廣洋,都可以作為中書省右丞相,但究竟是誰,還請陛下聖裁。”


    徐達想都沒想,便是指向了胡惟庸和汪廣洋,同時,看向朱元璋說道。


    做了這麽多年的兄弟,你這個老小子的心思,咱徐天德看的那叫一個門清,所以,決定權還在你手上,剩下的事,咱徐天德可管不過來。


    所以,究竟是胡惟庸為相,還是汪廣洋為相,都在老朱的一念之間。


    畢竟,右丞相,那也是丞相!


    果不其然,徐達話音落下,胡惟庸與汪廣洋的眼中,皆是閃過一抹神采,畢竟,若是沒有蕭寒的插足,中書省的左右丞相,未來就是他們二人,雖然右丞相的權力,始終是不及左丞相,但也聊勝於無。


    反正,隻要能登上丞相之位,日後中書省作出調整,右丞相調任左丞相,也不是沒有之事。


    但這兩位皆是心思縝密之輩,雖然論及城府,汪廣洋差了胡惟庸不止一籌,可始終也是文臣之中的佼佼者,自然不會出來爭奪,畢竟,前車之鑒的楊憲,可是誅盡九族,就隻有一條血脈,留存於世,而他們可不想步了楊憲的後塵。


    “禦史中丞,咱想問問你的意見。”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胡惟庸與汪廣洋,便是看向了一旁的禦史中丞陳寧,輕聲問道:“拿個主意出來。”


    “啟稟陛下。”


    禦史中丞陳寧走出隊列,看向胡惟庸和汪廣洋,微微思索片刻後,便是看向朱元璋道:“不管是左丞胡惟庸,還是右丞汪廣洋,都可以勝任中書省右丞相。”


    這話說的滴水不漏,既不得罪人,也沒有參與中書省的變革,畢竟,陳寧身為禦史台的禦史中丞,本就與中書省乃是製衡之勢,陳寧也不是傻子,在這種事上,絕對不能犯傻,能別說話,就盡量別說話。


    就算是老朱問起,陳寧也隻能兩不相幫,不然,中書省與禦史台,絕對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老小子還挺聰明。”


    蕭寒也是高看了一眼陳寧,隨即,又是搖了搖頭。


    畢竟,胡惟庸與陳寧勾結在一起,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他們以為能瞞過朱元璋,孰不知,僅僅是自以為是。


    求推薦票,求月票,跪謝兄弟們!仍然在努力爆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