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朱元璋一人坐在龍椅上,看向眼前空曠的宮殿,眼中閃過一抹孤寂之色。


    “李先生,希望你明白,別讓咱為難”


    隨即,朱元璋又是輕輕歎了口氣,看向眼前的莊嚴宮門,又是出聲喃喃道。


    十幾年來的君臣情誼。


    仍然記得,那一年李善長四十歲,朱元璋二十六歲。


    “陛下,深夜了。”


    一旁的太監王景弘躬身看向朱元璋道:“該迴宮了。”


    “臣,中書省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求見陛下!”


    朱元璋並未點頭,隻是仍然出神的看向宮門,但久久不見動靜,隨即,滿心失望,準備離開時,蒼老卻溫和的聲音響起。


    隨即,便是見李善長大踏步走進奉天殿,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


    朱元璋頓了頓身子,便是轉過頭,隨即,微微一愣,眼中便是釋然,還是一如那年,初見朱元璋之時的粗布麻衣。


    這一晚,君臣徹夜暢談,笑聲傳遍整座奉天殿。


    “太子殿下。”


    “侯爺。”


    “李相國連夜入宮,入宮時,馬車送至皇城,李相國步行而入,身上所穿乃是一件麻衣。”


    太子東宮之中,童章舜看向朱標與蕭寒,微微躬身道。


    “李先生,想明白了。”


    朱標轉頭看向蕭寒,隨即,又是微微一歎道:“隻不過,用盡了十幾年來長輩情誼,是否值得?”


    “但為天下,便是值得。”


    蕭寒眼中泛起一陣陣幽光,隨即,同樣抬起頭,看向朱標笑道:“況且,先是李先生做錯,我隻是撥亂反正,若是他不明白,今日結果,便是負了這一場君臣情誼,那這長輩情誼,也會漸行漸遠,所以,為何不值得?”


    “嗯。”


    “李先生的心中,仍有錦繡,這便足以。”


    朱標微微點頭,便不在多說什麽。


    “淮西那邊,還得你到場。”


    蕭寒又是抬起眼眸,看向朱標輕聲道:“雖有李先生相助,但淮西那邊,還是得盡力安撫,以免衝撞聖駕。”


    “嗯。”


    “隻不過,先前未誅的那些官員九族,又該如何處理?”


    朱標先是點頭,隨即,又是看向蕭寒輕聲問道:“總不可能,讓朝廷一直將他們養在大牢之中吧?”


    “江南與浙東的滅亡,奠定了朝廷局勢,就連朝廷朝財政也能緩衝很久,是不是?”


    蕭寒微微思索,方才看向朱標問道。


    “嗯。”


    “很多家產充公,朝廷也能挺起腰杆了。”


    朱標笑著點了點頭道。


    果然,朝廷想弄銀子,還是抄家滅族來得快,不僅田畝可以收迴,就連國庫都能得以豐富,還真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這讓一向窮怕了的朱標,都升起了不小的心動。


    “那你想過這個寒冬過後,佃戶該如何度日?”


    蕭寒又是抬起頭,看向朱標問道。


    “伱的意思,先讓朝廷掛牌出租,讓佃戶先行耕種?”


    朱標微微思索,方道。


    “不僅僅是耕種的問題。”


    “還有糧食的稻種,又該從何處出?”


    “你總不可能指望那群佃戶,能拿得出稻種吧?”


    “況且,你也不想想,豪紳士族對於百姓的壓榨,那高昂的租子,能三餐溫飽,都是那些家夥發善心。”


    蕭寒看向朱標,微微點頭道:“所以,想改變這一現狀,你就必須實現全麵抓緊,不能有一分鬆懈。”


    “全麵抓緊。”


    “就是掌控全局的大勢。”


    “首先,江南與浙東的覆滅,使得朝廷的財政預算,得到了大幅度的寬裕。”


    “不僅可以應對明年對外的戰爭,甚至,國內的基礎建設,也得跟進。”


    “那催動經濟的主要源頭,便是田畝糧食。”


    “所以,拿出一筆銀子,建立農建司,總攬田畝的管理,還有對於佃戶的登記造冊,還有定期收取租子。”


    “當然,第一年的朝廷,需要大力扶持佃戶種植糧食,不管是稻種,還是吃穿用度,朝廷都必須提前支付。”


    “但記住,這不是朝廷賑災,佃戶需要還給朝廷,但隻需要歸還本該朝廷的稻種,以及對他們的扶持,絕對沒有額外付出。”


    “這一點,凡是在農建司登記造冊的佃戶,都可以憑借家中的條件,申請朝廷的扶持。”


    蕭寒看向有些迷茫的朱標,便是沒有絲毫停頓,直接一口氣將農建司的計劃,全盤托出。


    “農建司,獨立於朝廷六部之外,還是歸納與戶部?”


    朱標微微思索,又是劍指核心的看向蕭寒道。


    確實,對於現在的大明,農建司的創建,對於佃戶的扶持,那自然是極為不錯。


    但也有弊端,那就是一時之間,建立這麽多陌生的部門,朝廷的運轉,一定會出問題,而這便是朱標的擔心。


    再者說來,對於田畝,了解這一方麵情況的官員,全部都在戶部,若是臨時調整,戶部必然遭受衝擊,那對於朝廷才是一場危機。


    “嗯。”


    “想想,農建司的確要歸納於戶部。”


    “畢竟,主管收迴田畝的工作,還有日常的佃戶分配,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戶部足以應對。”


    “這樣吧,對於農建司的官員任命,全全交於呂昶,他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肯定能解決明白。”


    “再者,便是如何挑選這一方麵的官員,還是以應天府為試點.”


    蕭寒話還沒說完,便是微微停頓,隨即,又是看向朱標搖頭道:“江南與浙東的覆滅,會使的很多佃戶沒有生計,所以,不能以應天府為試點。”


    “以江南與浙東為試點?”


    朱標眉頭一挑,便是看向蕭寒道。


    “嗯。”


    “前期的試點,便是選擇江南與浙東,畢竟,恢複民生是最重點。”


    “至於官員,便是從各大行省調集,在不影響其餘行省運轉的情況下,調集一批官員,穩住農建司的主職運轉。”


    “同時,再從各地舉薦與選拔賢才,分別送往農建司,交易管理司,讓他們多看多學。”


    “後期,直接將他們調往各大行省,主持農建政務,交易管理政務。”


    蕭寒又是一口氣說完,便是接過童章舜遞過來的茶盞,直接一飲而盡,這才緩解了喉嚨的幹澀。


    但這一席話,可謂是直接鎮住了朱標。


    蕭寒的腦子,有點太好使了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三言兩語便是解釋的明明白白,當真是有點不可置信!


    “國家處於多事之秋,哪有時間讓他們適應,所以,火線提幹,便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有道是實踐出真知。”


    “而要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倒不如讓他們迴去種地,省的餓死在朝廷。”


    蕭寒看向仍然有點猶豫的朱標,便是沒好氣的開口道:“放心,機會擺在眼前,若是自己不努力,那就怪不得別人,再加上,還有錦衣衛,那對於各大行省的情況,你絕對是了如指掌,屆時,對於官員的任用,適當做出調整,那便是大勢在手!”


    “幹了!”


    “我即可讓吏部整理出一份名單,還有對於農建司的官職定品。”


    朱標想都沒想,便是點了點頭,隨即,轉身看向李恆道:“去吏部傳旨,讓吏部尚書張明善來一趟東宮。”


    “遵命。”


    李恆的眼中,閃過一抹無奈,朱標這傳旨,真是喊得越來越6了!


    “老兄,這都深夜了,你讓吏部尚書來幹嘛?”


    一旁的蕭寒直接揮了揮手,讓李恆停下,隨即,翻了翻白眼的看向朱標道:“還是明日吧,別半夜折騰他們了,況且,再過幾個點,那幾位都要上朝,不急於一時。”


    “嗯。”


    朱標這才擺了擺手,示意李恆退下。


    “至於江南文官與浙東先生的九族,多麽好的勞動力?”


    “全部拉去開墾荒地。”


    “就從江南開始,一點一點的為我大明開墾荒地,開拓田畝。”


    蕭寒又是轉頭看向朱標,輕聲笑道:“反正,我一直堅信,隻要糧食的產量跟得上,天下就會越來越繁榮。”


    “嗯。”


    “那就明日一起辦,還有工部尚書單安仁,明日都叫過來。”


    朱標讚同的點了點頭,隨即,便是說道:“衙門的督辦,一定得盡快,明年開春之時,府衙班子就必須搭建起來。”


    “嗯。”


    “今晚就睡在你的東宮了。”


    蕭寒有點困倦的看了一眼朱標,便是直接轉身,躺在了榻上,隨即,又是擺了擺手道:“明日早朝,基本沒我的事,就別叫我了,讓我安穩的睡一覺。”


    “嗯。”


    朱標躺在了另一邊,隨即,點了點頭,又是有點感慨的笑道:“曆代王朝,從不參與農業,咱大明算不算開了先河?”


    “當然。”


    “最多三年,佃戶這個詞,就應該從曆史的長河中消亡。”


    “我大明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蕭寒閉上眼眸,嘴角卻是勾起一抹笑容。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當真是千古絕唱。”


    朱標又是轉頭看向蕭寒,輕聲笑道:“隻不過,怎麽與你的性格,有點大不相同?”


    但蕭寒卻是一動不動,沒有任何迴答,而要不是那平穩的唿吸聲,朱標還以為蕭寒涼了。


    看來,蕭寒應該是困了,要不然,怎麽可能入睡的這般快。


    隨後,朱標又是搖了搖頭,便也是自顧自的閉上了眼睛,畢竟,明日的早朝,身為太子的他,自然不能錯過。


    至於蕭寒,第二日的正午,才從床榻上爬起來。


    “侯爺,您醒了。”


    蕭寒睡眼朦朧的起身,一旁伺候的東宮侍女,便是連忙走了過來,隨即,看向蕭寒微微躬身道。


    “嗯。”


    “去整點熱水過來。”


    蕭寒揉了揉有點痛的頭,便是微微擺手。


    “遵命。”


    那侍女快步走到桌子旁,為蕭寒倒了一杯熱茶,便是連忙端了過來道:“侯爺,茶。”


    “嗯。”


    蕭寒接過茶水,輕輕抿了一口,嗓子頓時舒服了不少,方才看向侍女問道:“太子殿下還沒迴東宮?”


    “太子殿下還未迴宮,但卻是派人迴來,讓侯爺醒了以後,直接前往太和殿,太子殿下在那裏等您。”


    那侍女接過蕭寒手上的茶盞,便又是微微躬身道。


    “嗯。”


    蕭寒點頭,隨即,起身洗漱完,便是直接去了太和殿。


    “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陛下,聖躬安。”


    不多時,蕭寒便是踏入了太和殿,隨即,便是看向上手的朱元璋,還有一旁的朱標,微微躬身。


    “朕安。”


    朱元璋微微擺手。


    “臭小子,你是沒看見我們哥倆?”


    等蕭寒見完禮,一旁常遇春的聲音,卻是響起,語氣之中,還有絲絲的不滿。


    “哪能啊,常伯伯,徐伯伯。”


    蕭寒轉過頭,頭皮都有點發麻的看向常遇春與徐達,訕訕一笑道:“小侄這不得先拜見陛下嘛。”


    “哼!”


    徐達倒是無所謂的笑了笑,而常遇春依舊冷著臉,仿佛蕭寒欠了他千八百萬似的。


    “呃呃.”


    蕭寒見狀,唯有尷尬的笑了笑,現在看來,常茂與藍玉,這兩個嘴上沒把門的玩意,已經將揚州之事,告訴常遇春了,不然,常遇春今日怎麽可能是這個反應。


    “行了,伯伯也不是小氣的人,病如何了。”


    但也沒有多久,常遇春的臉色,便是有些好轉,但卻依舊沒好氣的看向蕭寒問道。


    “有勞常伯伯掛念了,風雪還挺得住。”


    蕭寒這才鬆了一口氣,幸虧常遇春不是不明事理的主,要不然,今日可能得搭半條命。


    不過,正兒八經的講道理,常清靈本來就是蕭寒未過門的媳婦,別說隻是躺了一張床,就算真的幹了點啥,常遇春又能如何?


    但是這些話,想想歸想想,蕭寒可不敢說出來,畢竟,這個時間段,還是封建王朝,女子貞潔,自然不容褻瀆。


    而且,常遇春絕對會炸鍋,那得罪了這個潑皮,日後可沒有什麽好日子,可以過了。


    “行了,你們翁婿之間的事,咱不關心。”


    “今日請你們過來,是有事要商量。”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也是擺了擺手,開口笑道:“至於李相國,還有中書省的左右丞,不打緊,到時候吩咐一聲,就可以了。”


    “遵旨。”


    常遇春與徐達,對視了一眼,便是齊齊躬身。


    “不知上位,想要商量什麽事?”


    隨即,徐達便是抬起頭,看向朱元璋道。


    “太子,你來說吧。”


    朱元璋輕輕擺了擺手,便是示意朱標開口。


    畢竟,他現在這個皇帝,完全就是來造勢。


    反正,能看得清形勢的大臣,都明白,現在的朱標,才算是大明朝的皇帝,至於老朱,太上皇吧。


    “遵旨。”


    朱標看向自家如同甩手掌櫃的老爹,無奈的搖了搖頭,便是看向常遇春與徐達,微微拱手道:“兩位伯伯,江南與浙東之事,致使朝廷元氣大傷,官員調遣不足,所以,孤想讓兩位伯父,推薦一些人才,補全朝廷空缺。”


    “啥玩意?”


    “不是,太子殿下,你跟俺哥倆開玩笑呢?”


    “俺哥倆可從來不和文官打交道,哪能認識什麽人才,況且,這又不是軍中打仗,推薦將領領兵作戰,我哥倆哪有這本事。”


    朱標話音落下,常遇春便是瞪大眼睛開口道。


    這他娘的不還是逼張飛繡花?


    老朱家的這些崽,真是想一出,就能幹一出。


    你讓倆大老粗推薦文官,協助朝政?


    你這不有病嘛!


    “兩位伯父,就是推薦軍中將領,出任地方知府,以及地方上的官員。”


    蕭寒瞥了一眼常遇春,便是開口道。


    “推薦軍中將領?”


    “他們還有這本事?”


    常遇春依舊瞪大眼睛,隨即,更是沒好氣道:“還有,就說知府,雖然隻是一個五品官,但那可是一方的父母官,所以,不管是從哪一方麵出發,軍中將領都不合適,畢竟,你讓一群大老粗去拿筆杆子,你還不如殺了他們。”


    “況且,明年上位一邊要北伐,一邊還要覆滅夏政權,這本就是相當於長期大規模作戰,那對於軍中將領,就是隻能多,不能少,不然,全局都會動蕩。”


    徐達也是站了出來,看向朱標與蕭寒,搖了搖頭道。


    常遇春與徐達說的也是實話,治理一府之地,雖然,品級不高,但好歹也是一方主政的父母官,那就要對百姓負責,對於局勢的掌控,更是不能有半點馬虎,但是打仗不同,沙場對決,衝鋒陷陣,隻需要遵照軍令,便可以取勝。


    這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行當,而且,相互之間,更是分工明確,但你現在將這倆摻合在一起,讓這群打仗的好手,去地方上當官,這不腦子有病?


    再者說來,你讓一群拿槍杆子的兵,去做拿筆杆子的文官,能不能治理好地方,我們暫且不談,就光說軍中,明年一邊北伐,一邊覆滅夏政權,這都是長期大規模作戰,要是軍中將領青黃不接,損失的不還是大明?


    當然,徐達和常遇春是軍人,他們隻考慮軍人該做的事,而非朝廷政務,所以,他們的目光,要放長遠一點。


    畢竟,大明要統一內部,還要對外發動戰爭,那軍隊中的將領,就是重中之重,不然,無人可用,如何才能保證凱旋?


    求推薦票,求月票,跪謝兄弟們!仍然在努力爆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