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生坐在後院那幾棵高大的梧桐樹蔭下,伸著纖細的手指把玩著從枯枝敗葉間投下來的陽光。歪頭錯開枝葉,明晃晃的冬陽暖暖地照耀著整個莊園。
故事裏講的老地主夫婦自刎於梧桐樹下,那時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呢?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一時間讓人陷在時空交錯的混沌裏出不來。
恍惚間,以為自己在幻想一個有古人出沒的場景,腦海裏卻出現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她坐在“四海旅社”的門凳上,看著老街熙來攘往的人流,眼前是一幅欣欣向榮的人間煙火的版圖,原來這就是此時此刻自己最留念
的時光,一去不迴的舊時光,原來自己的童年也已成為了曆史。
光陰荏苒,古今更遞,不過彈指一揮間,所有人和事都將湮沒在曆史的長河裏,可一輩子的人生,慢慢品嚐個中滋味,卻為何那般難以煎熬?
母親說今年廟裏的齋飯比往年更豐盛,自己吃了這麽多年齋飯了,今年這一頓是最好吃的一頓,早知道說什麽都要帶著靈生一起去的。
母親還說今早去得早的老姐妹們碰到了一件神秘的稀奇事兒。
早上最早進山神廟的兩位婦人發現了一位容貌美麗的少婦躺在山神爺側邊的草堆上酣睡。因為心中有神佛的人對有些超乎尋常的現象總是第一時間懷有敬畏心理的,故兩位婦人沒有敢輕舉妄動擾那神秘出現在此的少婦清夢。
她們隻是屏聲斂息地焚香拜神,心思卻不由自主地比平日裏虔誠了不知好多倍。
此時,在她們意識裏,那個在山神爺腳下安睡的少婦是神女般的存在。
可終究神女還是醒來了,她張著惺忪的睡眼,驚惶地望著正在焚香念佛的兩位婦人,慌亂起身欲要速速離去。
婦人們驚愕地發現那少婦身懷六甲,身形笨拙,行動處頗顯艱難。饒是這樣也難掩少婦那高挑端莊的身姿,秀美的臉蛋兒,還有那雙顧盼間流露出些許憂鬱的美目。
大半輩子以來還未曾在盆山鎮見過這樣美貌的女子呢。
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裏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神廟裏,那必定有一番來頭。一時間分不清眼前的究竟是一個普通的凡間女子,還是神國仙女。
一時覺得這樣盯著神女看甚是不妥當,唯恐冒犯了神女。兩位婦人趕緊低頭合掌,閉目念佛。待得聽不見任何動靜,小心翼翼睜開眼時,神女已然無蹤無影。
大年初一,當地百姓家家都在廟裏燒香祈福,吃齋飯,可謂是人山人海。山神廟裏出現神女,還懷著神子,早已在人眾中傳播開來。將信將疑之間,難免又把這件事情添油加醋地加以神化,很快就出了各種版本的故事來。
真相究竟是什麽?隻有那兩個婦人心裏明白吧。亦或是她們也是說不明白的,隻以為自己當真見了真神。
靈生自是不相信這無稽的神女之談,那不過是善男信女中的哪位,也去拜山神爺,可能是累了借神佛之側的草堆歇息片刻罷了。傳得那麽神乎其神,居然還有人說那神女最後倏然化為一團白煙消散了。
切!可真能扯。
年初三那天,見母親精神有所好轉,自己的生活也能安排的明白了,靈生放心了許多。
她原本打算接了母親去縣城住一陣子,自己可以親自照顧她,奈何母親拒絕得很幹脆。
理由是自己還能經營“四海旅社”,又不是無業遊民,老頭子走了,他的家業還需要自己來守護,隻要自己活著一天就會把旅社經營著,絕不會關門歇業,任老頭子辛苦打下的江山在自己手裏荒廢敗落。
四海旅社的生意是蕭條的,沒有了昔日的繁華,但終歸還有著來往的賓客。母親依然是兢兢業業地經營著父親留給她的事業,毫不含糊。
靈生聽她說的這般在情在理,也不勉強。隻是自己要迴去,文文要補課,需要為她打點打點。
再說了,趁這個機會逮著高星做最後的談判,給他最後一個機會,也給自己的家庭一線生機。
大過年的,那個狐媚子也要迴家過年,總不能還在鬆林鎮守候著別人的老公去陪她吧?
靈生也不事先告訴女兒自己要提前迴家,免得走漏風聲,高星再躲出去不肯麵對自己,那可糟糕得很。
懷著忐忑的心情,靈生踏上了歸程。
坐在大巴上,靈生疲憊地閉目養神。
來時的路一步步接近鄉情,她像一隻急於歸巢的倦鳥般歸心似箭。迴老家的感覺怎麽那麽好?
古色古香的老街,樸實的街坊,熟悉而親切的山川田園,多想一覺醒來又迴到了小時候,迴到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這漫長而煎熬的前半生,隻不過是自己不小心做了一個噩夢而已。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已逝的歲月和鄉愁,像一幅褪色的畫卷,卻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越發濃烈,因為再也迴不去而令人心酸不已,懷念不止。
眼前是走不出的迷境,看不清的未來,自己卻無能為力,隻能盡力去討好生活,討好身邊每一個人,然後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被窩裏暗自垂淚到天明。第二天,依然強迫自己挺直了背脊,做個深唿吸,義無反顧地沒入來去匆匆的人潮,不停為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扛住了”。
離鄉越遠,靈生的心情越是低落。不知何時起,那個她生命中最重的三口之家,越接近就越令她產生彷徨不安。
那個家裏,此時隻剩下一個自己生養的女兒還讓她掛念著,不然,如果可以,她很想逃離那個家。頭也不迴地逃離。
這樣的念頭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不可以,除了女兒,那裏是她人生的根據地,她在那裏付出了太多心血,做了太多犧牲,又怎舍得割舍?
還有那個人,真的真的不值得一念了嗎?為什麽一想到這個人的時候,她內心裏其實不僅僅隻剩下怨恨而已?居然還有不舍,還有一絲絲的僥幸心理。
故事裏講的老地主夫婦自刎於梧桐樹下,那時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呢?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一時間讓人陷在時空交錯的混沌裏出不來。
恍惚間,以為自己在幻想一個有古人出沒的場景,腦海裏卻出現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她坐在“四海旅社”的門凳上,看著老街熙來攘往的人流,眼前是一幅欣欣向榮的人間煙火的版圖,原來這就是此時此刻自己最留念
的時光,一去不迴的舊時光,原來自己的童年也已成為了曆史。
光陰荏苒,古今更遞,不過彈指一揮間,所有人和事都將湮沒在曆史的長河裏,可一輩子的人生,慢慢品嚐個中滋味,卻為何那般難以煎熬?
母親說今年廟裏的齋飯比往年更豐盛,自己吃了這麽多年齋飯了,今年這一頓是最好吃的一頓,早知道說什麽都要帶著靈生一起去的。
母親還說今早去得早的老姐妹們碰到了一件神秘的稀奇事兒。
早上最早進山神廟的兩位婦人發現了一位容貌美麗的少婦躺在山神爺側邊的草堆上酣睡。因為心中有神佛的人對有些超乎尋常的現象總是第一時間懷有敬畏心理的,故兩位婦人沒有敢輕舉妄動擾那神秘出現在此的少婦清夢。
她們隻是屏聲斂息地焚香拜神,心思卻不由自主地比平日裏虔誠了不知好多倍。
此時,在她們意識裏,那個在山神爺腳下安睡的少婦是神女般的存在。
可終究神女還是醒來了,她張著惺忪的睡眼,驚惶地望著正在焚香念佛的兩位婦人,慌亂起身欲要速速離去。
婦人們驚愕地發現那少婦身懷六甲,身形笨拙,行動處頗顯艱難。饒是這樣也難掩少婦那高挑端莊的身姿,秀美的臉蛋兒,還有那雙顧盼間流露出些許憂鬱的美目。
大半輩子以來還未曾在盆山鎮見過這樣美貌的女子呢。
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裏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神廟裏,那必定有一番來頭。一時間分不清眼前的究竟是一個普通的凡間女子,還是神國仙女。
一時覺得這樣盯著神女看甚是不妥當,唯恐冒犯了神女。兩位婦人趕緊低頭合掌,閉目念佛。待得聽不見任何動靜,小心翼翼睜開眼時,神女已然無蹤無影。
大年初一,當地百姓家家都在廟裏燒香祈福,吃齋飯,可謂是人山人海。山神廟裏出現神女,還懷著神子,早已在人眾中傳播開來。將信將疑之間,難免又把這件事情添油加醋地加以神化,很快就出了各種版本的故事來。
真相究竟是什麽?隻有那兩個婦人心裏明白吧。亦或是她們也是說不明白的,隻以為自己當真見了真神。
靈生自是不相信這無稽的神女之談,那不過是善男信女中的哪位,也去拜山神爺,可能是累了借神佛之側的草堆歇息片刻罷了。傳得那麽神乎其神,居然還有人說那神女最後倏然化為一團白煙消散了。
切!可真能扯。
年初三那天,見母親精神有所好轉,自己的生活也能安排的明白了,靈生放心了許多。
她原本打算接了母親去縣城住一陣子,自己可以親自照顧她,奈何母親拒絕得很幹脆。
理由是自己還能經營“四海旅社”,又不是無業遊民,老頭子走了,他的家業還需要自己來守護,隻要自己活著一天就會把旅社經營著,絕不會關門歇業,任老頭子辛苦打下的江山在自己手裏荒廢敗落。
四海旅社的生意是蕭條的,沒有了昔日的繁華,但終歸還有著來往的賓客。母親依然是兢兢業業地經營著父親留給她的事業,毫不含糊。
靈生聽她說的這般在情在理,也不勉強。隻是自己要迴去,文文要補課,需要為她打點打點。
再說了,趁這個機會逮著高星做最後的談判,給他最後一個機會,也給自己的家庭一線生機。
大過年的,那個狐媚子也要迴家過年,總不能還在鬆林鎮守候著別人的老公去陪她吧?
靈生也不事先告訴女兒自己要提前迴家,免得走漏風聲,高星再躲出去不肯麵對自己,那可糟糕得很。
懷著忐忑的心情,靈生踏上了歸程。
坐在大巴上,靈生疲憊地閉目養神。
來時的路一步步接近鄉情,她像一隻急於歸巢的倦鳥般歸心似箭。迴老家的感覺怎麽那麽好?
古色古香的老街,樸實的街坊,熟悉而親切的山川田園,多想一覺醒來又迴到了小時候,迴到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這漫長而煎熬的前半生,隻不過是自己不小心做了一個噩夢而已。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已逝的歲月和鄉愁,像一幅褪色的畫卷,卻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越發濃烈,因為再也迴不去而令人心酸不已,懷念不止。
眼前是走不出的迷境,看不清的未來,自己卻無能為力,隻能盡力去討好生活,討好身邊每一個人,然後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被窩裏暗自垂淚到天明。第二天,依然強迫自己挺直了背脊,做個深唿吸,義無反顧地沒入來去匆匆的人潮,不停為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扛住了”。
離鄉越遠,靈生的心情越是低落。不知何時起,那個她生命中最重的三口之家,越接近就越令她產生彷徨不安。
那個家裏,此時隻剩下一個自己生養的女兒還讓她掛念著,不然,如果可以,她很想逃離那個家。頭也不迴地逃離。
這樣的念頭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不可以,除了女兒,那裏是她人生的根據地,她在那裏付出了太多心血,做了太多犧牲,又怎舍得割舍?
還有那個人,真的真的不值得一念了嗎?為什麽一想到這個人的時候,她內心裏其實不僅僅隻剩下怨恨而已?居然還有不舍,還有一絲絲的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