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墨香居,已經是傍晚。
鍾伯鍾嬸跟張濤已經安排好飯食,跟他們一起忙活的,還有一個十歲上下長相清秀的男孩。
“這孩子叫柱子,父母沒了。跟叔嬸過活,叔嬸也有自己的孩子,顧不上他,養得瘦弱,但人聰明肯幹。我就帶迴來了,小姐跟小公子看看,合意就讓他留下來照顧小公子;不合意,明兒再去找。”鍾伯跟何樰幾個介紹那男孩。男孩趕緊過來拜見主子,態度謙卑,動作利落。
小寶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哥哥,眼巴巴的看向何樰,想求她留下柱子,但又不敢開口。
何樰自己也喜歡這孩子,她看出小寶的心思,笑著答應了。小寶高興得拉住柱子的手傻樂。
又多了一個朋友,他怎能不開心。
何樰也跟鍾伯他們介紹了楊老先生跟楊嫣兒。
鍾伯鍾嬸喜不自勝,府裏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公子,還請了先生。
他們把激動化成動力,又進廚房一陣搗鼓,添了幾樣好菜。
一眾人吃完晚膳,鍾伯鍾嬸又忙著把西廂房收拾出來,給楊老先生帶孫女住進去。
柱子跟宋安他們一樣,自己住一個小間。
等安頓好,何樰帶著小寶來到楊大人的房間。
“楊老先生,今日太匆忙。沒來得及讓小寶行拜師禮,這會補上。可行?”何樰問道。
楊大人秒變嚴肅認真,點點頭:“學業端正,須從拜師禮開始,如此甚好。”說完,正了正衣冠,便端正扳直的坐在太師椅上,等候學生行禮。
何樰一喜,迴頭催促小寶向前行拜師禮。她剛才可教了他好一會才過來的。
小寶懂事的跪在地上,雙手奉上束修。
楊老先生雙手接過,放在桌上。
小寶嘴裏說道:“尊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說完,納頭便拜。
三拜後,再敬茶。
楊老先生一一受了。
伸手將小寶扶起,幫他正衣冠,嘴裏勉勵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雖才疏學淺,卻也有幾分學識,唯有將畢生所學,傾注於學生,方不辜負你我緣分。願學生日行夜修,行萬裏,破萬卷,積土成山,納水為海,不驕不縱,不極不滿。當誌存高遠,君子自強。登高望遠時自省,沉寂蟄伏時自勵,君子也。”
何樰聽了大喜:“先生大愛,願傾囊相授,是我家小寶的福氣?小寶,快快磕頭謝恩師。”
小寶再拜。
楊老先生嘴裏說道:“學生不必多禮。既如此,明日起,每日卯時便起床授課,一旦開課,不可一日荒廢。學生可願?”
“學生願意。”小寶眼神堅定,目光灼灼。
楊老先生非常滿意。
“父親的書房已經備好筆墨紙硯,裏麵存書萬卷,還有很多孤本,都是父親在世時,從各個地方收羅迴來的。日後,書房便是先生的課堂,先生可隨意出入。”何樰將書房鑰匙放在桌上。
何樰說到藏書萬卷時,楊老先生跟小寶都驚喜的望著她。
楊老先生萬萬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江淮,竟有人藏書萬卷,這在京都也不多見,就算他自己以前的藏書閣,也沒有這麽多。他頓時感覺自己不再孤單。
小寶心裏想的是,再也不怕無書可讀了。
拜師禮結束,何樰帶著小寶迴去休息。
楊老先生將束修打開,發現除了蜜餞果脯,竟還有一張一千兩的銀票。他不由得驚歎自己碰到了貴人。
一個縣學的學堂主管,每個月也不過十兩銀子,一年下來一百二十兩,還不管吃住。普通先生,也沒有超出五兩銀子月銀的。
如今,自己帶著孫女吃住在府裏,何樰一下子拿出千兩銀子做酬勞,讓他暗暗吃驚,又覺得受之有愧。
翌日卯時,何樰早早起床,到書房門外一看,書房燈火通明,楊老先生已經領著小寶開始認字讀書,先生字正腔圓,學生讀書朗朗。
窗外,站著鍾伯鍾嬸,兩人已經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才是一個大宅院該有的氣象,若老爺還在,得有多開心。
“鍾伯,鍾嬸。”何樰輕輕喊住他們:“準備些吃食茶水,放在書房裏,讓先生潤潤喉。以後每日都這麽備著,莫讓先生覺得我們何府失禮。”
兩人偷偷往書房張望,被何樰撞見,都不好意思的拭了拭眼角的淚水,嘴裏應著,迴廚房準備去了。
自那日起,每天卯時,楊老先生到書房,就發現學生已經正襟危坐,溫習功課。而茶案上,蜜餞果脯、時新水果、冒熱氣的茶水,準備得滿滿當當。
而每次日上三竿,早課結束,迴到屋裏,飯桌上也擺上了熱乎乎的飯食,而打扮漂亮的小孫女,正等著他迴來吃早膳。
何樰沒讓楊老先生同她們一起吃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讓楊老先生有足夠的自由。
於是,府裏便有了三個吃飯的地方,一個是何樰姐弟的主屋,一個是鍾伯宋安他們的側屋,還有一個就是楊老先生的西廂房。
楊老先生授課非常嚴謹,早課一個時辰,上午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風雨不改。
讓楊老先生驚訝的是,這個學生不但聰明,還刻苦,恨不得不眠不休,都在讀書。最厲害之處,就是他過目不忘的本領,讓楊老先生驚豔。而讓師生兩人最滿意的,就是那滿滿一屋子海一樣的書卷。
於是,在墨香居,所有人都知道,經過書房,必須輕手輕腳,不能大聲喧嘩,必須畢恭畢敬。因為,在裏麵,幾乎是無時無刻,都有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或者是讀書,或者是看書。
鍾伯鍾嬸跟張濤已經安排好飯食,跟他們一起忙活的,還有一個十歲上下長相清秀的男孩。
“這孩子叫柱子,父母沒了。跟叔嬸過活,叔嬸也有自己的孩子,顧不上他,養得瘦弱,但人聰明肯幹。我就帶迴來了,小姐跟小公子看看,合意就讓他留下來照顧小公子;不合意,明兒再去找。”鍾伯跟何樰幾個介紹那男孩。男孩趕緊過來拜見主子,態度謙卑,動作利落。
小寶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哥哥,眼巴巴的看向何樰,想求她留下柱子,但又不敢開口。
何樰自己也喜歡這孩子,她看出小寶的心思,笑著答應了。小寶高興得拉住柱子的手傻樂。
又多了一個朋友,他怎能不開心。
何樰也跟鍾伯他們介紹了楊老先生跟楊嫣兒。
鍾伯鍾嬸喜不自勝,府裏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公子,還請了先生。
他們把激動化成動力,又進廚房一陣搗鼓,添了幾樣好菜。
一眾人吃完晚膳,鍾伯鍾嬸又忙著把西廂房收拾出來,給楊老先生帶孫女住進去。
柱子跟宋安他們一樣,自己住一個小間。
等安頓好,何樰帶著小寶來到楊大人的房間。
“楊老先生,今日太匆忙。沒來得及讓小寶行拜師禮,這會補上。可行?”何樰問道。
楊大人秒變嚴肅認真,點點頭:“學業端正,須從拜師禮開始,如此甚好。”說完,正了正衣冠,便端正扳直的坐在太師椅上,等候學生行禮。
何樰一喜,迴頭催促小寶向前行拜師禮。她剛才可教了他好一會才過來的。
小寶懂事的跪在地上,雙手奉上束修。
楊老先生雙手接過,放在桌上。
小寶嘴裏說道:“尊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說完,納頭便拜。
三拜後,再敬茶。
楊老先生一一受了。
伸手將小寶扶起,幫他正衣冠,嘴裏勉勵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雖才疏學淺,卻也有幾分學識,唯有將畢生所學,傾注於學生,方不辜負你我緣分。願學生日行夜修,行萬裏,破萬卷,積土成山,納水為海,不驕不縱,不極不滿。當誌存高遠,君子自強。登高望遠時自省,沉寂蟄伏時自勵,君子也。”
何樰聽了大喜:“先生大愛,願傾囊相授,是我家小寶的福氣?小寶,快快磕頭謝恩師。”
小寶再拜。
楊老先生嘴裏說道:“學生不必多禮。既如此,明日起,每日卯時便起床授課,一旦開課,不可一日荒廢。學生可願?”
“學生願意。”小寶眼神堅定,目光灼灼。
楊老先生非常滿意。
“父親的書房已經備好筆墨紙硯,裏麵存書萬卷,還有很多孤本,都是父親在世時,從各個地方收羅迴來的。日後,書房便是先生的課堂,先生可隨意出入。”何樰將書房鑰匙放在桌上。
何樰說到藏書萬卷時,楊老先生跟小寶都驚喜的望著她。
楊老先生萬萬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江淮,竟有人藏書萬卷,這在京都也不多見,就算他自己以前的藏書閣,也沒有這麽多。他頓時感覺自己不再孤單。
小寶心裏想的是,再也不怕無書可讀了。
拜師禮結束,何樰帶著小寶迴去休息。
楊老先生將束修打開,發現除了蜜餞果脯,竟還有一張一千兩的銀票。他不由得驚歎自己碰到了貴人。
一個縣學的學堂主管,每個月也不過十兩銀子,一年下來一百二十兩,還不管吃住。普通先生,也沒有超出五兩銀子月銀的。
如今,自己帶著孫女吃住在府裏,何樰一下子拿出千兩銀子做酬勞,讓他暗暗吃驚,又覺得受之有愧。
翌日卯時,何樰早早起床,到書房門外一看,書房燈火通明,楊老先生已經領著小寶開始認字讀書,先生字正腔圓,學生讀書朗朗。
窗外,站著鍾伯鍾嬸,兩人已經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才是一個大宅院該有的氣象,若老爺還在,得有多開心。
“鍾伯,鍾嬸。”何樰輕輕喊住他們:“準備些吃食茶水,放在書房裏,讓先生潤潤喉。以後每日都這麽備著,莫讓先生覺得我們何府失禮。”
兩人偷偷往書房張望,被何樰撞見,都不好意思的拭了拭眼角的淚水,嘴裏應著,迴廚房準備去了。
自那日起,每天卯時,楊老先生到書房,就發現學生已經正襟危坐,溫習功課。而茶案上,蜜餞果脯、時新水果、冒熱氣的茶水,準備得滿滿當當。
而每次日上三竿,早課結束,迴到屋裏,飯桌上也擺上了熱乎乎的飯食,而打扮漂亮的小孫女,正等著他迴來吃早膳。
何樰沒讓楊老先生同她們一起吃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讓楊老先生有足夠的自由。
於是,府裏便有了三個吃飯的地方,一個是何樰姐弟的主屋,一個是鍾伯宋安他們的側屋,還有一個就是楊老先生的西廂房。
楊老先生授課非常嚴謹,早課一個時辰,上午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風雨不改。
讓楊老先生驚訝的是,這個學生不但聰明,還刻苦,恨不得不眠不休,都在讀書。最厲害之處,就是他過目不忘的本領,讓楊老先生驚豔。而讓師生兩人最滿意的,就是那滿滿一屋子海一樣的書卷。
於是,在墨香居,所有人都知道,經過書房,必須輕手輕腳,不能大聲喧嘩,必須畢恭畢敬。因為,在裏麵,幾乎是無時無刻,都有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或者是讀書,或者是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