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習劍課程依舊在外院,顧原正在樹下打坐,待人到的差不多,站起身,麵色淡淡道:
“你們如今年齡尚小,因而習劍便隻用木劍。我教給你們一套基礎的劍法,你們記住了,以後照著練。”
說完,還不待眾人反應,便行雲流水地揮舞了一套劍法。
劍尖騰轉挪移,劍光寒影,執劍人身姿如鬆,躍如飛燕,耍得瀟灑至極。
一眾人看得呆了。
顧原展示一遍後,就不再作聲,重新坐迴樹下打坐。
劉章和張巡從震撼中迴神,彼此相視一眼,苦笑一聲,也沒敢再去打擾顧原,親自領著一幫孩子從第一招開始練。
葉昭瑜抱著半人高的木劍遲遲沒有迴過神,她在剛才那一刻終於相信了自己來這是要修道成仙的。
那柄劍剛才就像是有了意識一般,漂浮旋轉,周身一圈仙氣繚繞。
舞劍的顧原出劍時如猛虎撲人般兇狠,飛起時又如燕鳥般輕盈,與平時的氣質卓然不同。
這便是真正的仙家手段嗎?
七歲的葉昭瑜心中既震撼又向往。
然而顧原的劍舞得再好,也和她們不相關。
張巡在一旁看著一眾七扭八歪的小孩不由搖頭。
有了顧原的激勵,一群小孩們即便學得再四不像,也興致高昂地練了一下午。
兩個時辰匆匆過去,今天沒有被罰晚膳的隻有顧祁陽和蕭策祈。
一群人練了一下午的劍,此時都是饑腸轆轆,個個眼含嫉恨地盯著顧祁陽和蕭策祈去往公廚的背影。
葉昭瑜和齊霜則練完就迴了住處,出了一身的汗,還是早早洗漱了清爽。
葉昭瑜躺在床上,一天下來的身體已經很疲憊,正要迷迷糊糊地睡過去,齊霜忽然披著大氅推門進來了。
齊霜二話不說,徑直脫了鞋,和葉昭瑜一起肩並肩地躺在床上。
兩人盯著屋頂,都沒有出聲。
過了許久,齊霜打破了平靜:“我好餓。”
葉昭瑜雙手交叉,放在肚上,歎了口氣:“我本來都要睡著了,你偏要提醒我。”
齊霜驚地瞪大眼睛:“你竟然還能睡著?我在房裏餓得翻來又覆去。”
葉昭瑜笑了一聲,末了才有些遺憾道:“現在才懂了當初沈先生說的不可夜內偷食是什麽意思了。”
提到沈先生,齊霜一下就沉默了,片刻,才幽幽道:
“沈先生雖然是國師府的人,卻還是在俗塵中,她那麽厲害,當初在書院的三年裏都沒有入道嗎?”
葉昭瑜不作聲,她和沈先生並不熟悉,所以也不知道她的厲害是什麽程度。
齊霜翻過身,正對著葉昭瑜小聲問道:“你說,我們這些人能有幾個可以成功入道呢?”
這話葉昭瑜更不知該如何迴答,想了一會兒才輕聲道:
“我祖母在世時曾對我說:世事變化無常。我們能做的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剩下的就看天命吧。”
齊霜聽聞頓時樂不可支:“你這句話還真有點像昨天的那個黃老頭說的。”
葉昭瑜抽抽鼻子道:“快睡吧,今天挺累了。”
黑暗的屋裏很快響起兩個女孩均勻的唿吸聲。
興許是睡的早,又或許是實在餓了。
第二天清晨,兩人早早地就爬起來洗漱完,吃了早膳,然後往朝暉堂走去。
今天站立在朝暉堂門口的是兩位青色道袍的中年女修,麵容柔和,都是和善的模樣。
帶教的師長則是一個自稱是明陣師的老嬤嬤,很是慈祥,看著下麵的一幫弟子們一直笑眯眯的。
葉昭瑜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打坐就輕車熟路了。
雖然覺得有點像寺裏的和尚,也還是平心靜氣,認真打坐。
一個時辰有兩個鍾頭,屋裏的一些小孩坐了一會兒就不太能忍耐了,直接趴在桌子上睡地天昏地暗,也沒有人管他們。
打坐的時間結束,再跟著明陣師和她的兩個徒弟到外院鍛體。
明陣師不是顧原,所以弟子們過的也不煎熬,隻是正常學習打拳。
飯後,休息了一會兒,就又被領著去了一處新院子。
這院子大概和朝暉堂那麽大,卻沒有朝暉堂的莊嚴,進去裏麵,隨處可見的花草和木頭,十分地順應自然。
院中央擺了二十幾張木桌,每張都放著些東西。
明陣師在一張木桌前站定,慈藹地笑著:“今天是第三天,大家要跟著我感悟刻陣。”
“原本陣不分在哪刻,但既然要大家體悟其中奧義,就在木頭上刻吧。
這三年,你若是選了這門課,我們也隻要刻一個陣。這個陣說來是最簡單的,對你們卻又難以刻成。往往刻出來看似是的,實則無用。”
“老身並不強求,學得便學,學不得也可。希望你們自己也不要強求,一切看天意。”
說著便開始拿起一塊光滑的木頭,開始刻陣。
她刻陣時很專注,不言一字,也沒有要停下來教導的意思,仿佛全副身心都給了那塊木頭。
下麵弟子們無法,隻得拿起木頭,照葫蘆畫瓢般的開始雕刻。
葉昭瑜也跟著刻了一會兒,沒過多久手指邊緣就被磨破了皮,隻能停下,看著著齊霜刻。
齊霜也沒有正經在刻,她看不懂那套已經刻好的陣法,隻囫圄學了一會兒,便開始在木頭上任意發揮。
葉昭瑜看見她木頭上刻的胖兔子,有些想笑。
下午的兩個時辰很快就結束,晚膳,迴院,洗漱,睡覺。
三天過去,摹符,習劍,刻陣三門都體會過了,便要做出選擇。
葉昭瑜沒有猶豫,她要選擇習劍。
或許是為了顧原翩若驚鴻的一劍,又或許是摹符和刻陣實在摸不著頭腦。
葉昭瑜考慮的很現實,她不想在平山書院平白地浪費三年。
倘若自己真的沒有仙緣,學了劍術日後也有自保之力。
雖然當尼姑聽上去似乎沒什麽危險,但未來的事誰又知道呢?
齊霜選的自然和葉昭瑜一樣。
她本就活潑好動,每天一動不動地打坐一個時辰已經快熬死她了,更別說摹符與刻陣要坐一下午。
學童三十餘人,選擇習劍的竟然隻有七個人,女孩更是隻有她們兩個。
公子哥的想法自然容易猜,本就是來混日子的,何必給自己找苦吃呢?
至於剩下的人,大概第一天顧原嚴苛的樣子實在嚇人,也不太願意選習劍。
七個人裏,那天背出口訣的顧祁陽和蕭策祈也在,剩下的三人,就不知道名字了。
“你們如今年齡尚小,因而習劍便隻用木劍。我教給你們一套基礎的劍法,你們記住了,以後照著練。”
說完,還不待眾人反應,便行雲流水地揮舞了一套劍法。
劍尖騰轉挪移,劍光寒影,執劍人身姿如鬆,躍如飛燕,耍得瀟灑至極。
一眾人看得呆了。
顧原展示一遍後,就不再作聲,重新坐迴樹下打坐。
劉章和張巡從震撼中迴神,彼此相視一眼,苦笑一聲,也沒敢再去打擾顧原,親自領著一幫孩子從第一招開始練。
葉昭瑜抱著半人高的木劍遲遲沒有迴過神,她在剛才那一刻終於相信了自己來這是要修道成仙的。
那柄劍剛才就像是有了意識一般,漂浮旋轉,周身一圈仙氣繚繞。
舞劍的顧原出劍時如猛虎撲人般兇狠,飛起時又如燕鳥般輕盈,與平時的氣質卓然不同。
這便是真正的仙家手段嗎?
七歲的葉昭瑜心中既震撼又向往。
然而顧原的劍舞得再好,也和她們不相關。
張巡在一旁看著一眾七扭八歪的小孩不由搖頭。
有了顧原的激勵,一群小孩們即便學得再四不像,也興致高昂地練了一下午。
兩個時辰匆匆過去,今天沒有被罰晚膳的隻有顧祁陽和蕭策祈。
一群人練了一下午的劍,此時都是饑腸轆轆,個個眼含嫉恨地盯著顧祁陽和蕭策祈去往公廚的背影。
葉昭瑜和齊霜則練完就迴了住處,出了一身的汗,還是早早洗漱了清爽。
葉昭瑜躺在床上,一天下來的身體已經很疲憊,正要迷迷糊糊地睡過去,齊霜忽然披著大氅推門進來了。
齊霜二話不說,徑直脫了鞋,和葉昭瑜一起肩並肩地躺在床上。
兩人盯著屋頂,都沒有出聲。
過了許久,齊霜打破了平靜:“我好餓。”
葉昭瑜雙手交叉,放在肚上,歎了口氣:“我本來都要睡著了,你偏要提醒我。”
齊霜驚地瞪大眼睛:“你竟然還能睡著?我在房裏餓得翻來又覆去。”
葉昭瑜笑了一聲,末了才有些遺憾道:“現在才懂了當初沈先生說的不可夜內偷食是什麽意思了。”
提到沈先生,齊霜一下就沉默了,片刻,才幽幽道:
“沈先生雖然是國師府的人,卻還是在俗塵中,她那麽厲害,當初在書院的三年裏都沒有入道嗎?”
葉昭瑜不作聲,她和沈先生並不熟悉,所以也不知道她的厲害是什麽程度。
齊霜翻過身,正對著葉昭瑜小聲問道:“你說,我們這些人能有幾個可以成功入道呢?”
這話葉昭瑜更不知該如何迴答,想了一會兒才輕聲道:
“我祖母在世時曾對我說:世事變化無常。我們能做的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剩下的就看天命吧。”
齊霜聽聞頓時樂不可支:“你這句話還真有點像昨天的那個黃老頭說的。”
葉昭瑜抽抽鼻子道:“快睡吧,今天挺累了。”
黑暗的屋裏很快響起兩個女孩均勻的唿吸聲。
興許是睡的早,又或許是實在餓了。
第二天清晨,兩人早早地就爬起來洗漱完,吃了早膳,然後往朝暉堂走去。
今天站立在朝暉堂門口的是兩位青色道袍的中年女修,麵容柔和,都是和善的模樣。
帶教的師長則是一個自稱是明陣師的老嬤嬤,很是慈祥,看著下麵的一幫弟子們一直笑眯眯的。
葉昭瑜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打坐就輕車熟路了。
雖然覺得有點像寺裏的和尚,也還是平心靜氣,認真打坐。
一個時辰有兩個鍾頭,屋裏的一些小孩坐了一會兒就不太能忍耐了,直接趴在桌子上睡地天昏地暗,也沒有人管他們。
打坐的時間結束,再跟著明陣師和她的兩個徒弟到外院鍛體。
明陣師不是顧原,所以弟子們過的也不煎熬,隻是正常學習打拳。
飯後,休息了一會兒,就又被領著去了一處新院子。
這院子大概和朝暉堂那麽大,卻沒有朝暉堂的莊嚴,進去裏麵,隨處可見的花草和木頭,十分地順應自然。
院中央擺了二十幾張木桌,每張都放著些東西。
明陣師在一張木桌前站定,慈藹地笑著:“今天是第三天,大家要跟著我感悟刻陣。”
“原本陣不分在哪刻,但既然要大家體悟其中奧義,就在木頭上刻吧。
這三年,你若是選了這門課,我們也隻要刻一個陣。這個陣說來是最簡單的,對你們卻又難以刻成。往往刻出來看似是的,實則無用。”
“老身並不強求,學得便學,學不得也可。希望你們自己也不要強求,一切看天意。”
說著便開始拿起一塊光滑的木頭,開始刻陣。
她刻陣時很專注,不言一字,也沒有要停下來教導的意思,仿佛全副身心都給了那塊木頭。
下麵弟子們無法,隻得拿起木頭,照葫蘆畫瓢般的開始雕刻。
葉昭瑜也跟著刻了一會兒,沒過多久手指邊緣就被磨破了皮,隻能停下,看著著齊霜刻。
齊霜也沒有正經在刻,她看不懂那套已經刻好的陣法,隻囫圄學了一會兒,便開始在木頭上任意發揮。
葉昭瑜看見她木頭上刻的胖兔子,有些想笑。
下午的兩個時辰很快就結束,晚膳,迴院,洗漱,睡覺。
三天過去,摹符,習劍,刻陣三門都體會過了,便要做出選擇。
葉昭瑜沒有猶豫,她要選擇習劍。
或許是為了顧原翩若驚鴻的一劍,又或許是摹符和刻陣實在摸不著頭腦。
葉昭瑜考慮的很現實,她不想在平山書院平白地浪費三年。
倘若自己真的沒有仙緣,學了劍術日後也有自保之力。
雖然當尼姑聽上去似乎沒什麽危險,但未來的事誰又知道呢?
齊霜選的自然和葉昭瑜一樣。
她本就活潑好動,每天一動不動地打坐一個時辰已經快熬死她了,更別說摹符與刻陣要坐一下午。
學童三十餘人,選擇習劍的竟然隻有七個人,女孩更是隻有她們兩個。
公子哥的想法自然容易猜,本就是來混日子的,何必給自己找苦吃呢?
至於剩下的人,大概第一天顧原嚴苛的樣子實在嚇人,也不太願意選習劍。
七個人裏,那天背出口訣的顧祁陽和蕭策祈也在,剩下的三人,就不知道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