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姓人口也不多,隻有十幾萬。但是裘姓的故事還相當精彩,請各位稍等下,先敘述來源,再講故事。


    裘姓公認的出自子姓。


    春秋時候的宋國,有個叫仇牧的,是宋國貴族,在宋國是大夫的職位。


    還是宋湣公在位時候,因為跟魯國打架失敗,又是賠錢又是送禮,總算將被魯國俘虜的將軍南宮長萬贖了迴來。


    按說敗軍之將應該收斂一點臭脾氣,但是南宮長萬卻跟國君宋湣公較上了勁。


    事情的起因是宋湣公帶著一幫人打獵,和南宮長萬同時看到了一頭鹿,倆人幾乎同時開弓放箭。


    那時候大多數人的箭法都不錯,準頭也挺好。但是等大家找到中了箭的鹿時,卻發現隻有一支箭。


    按說南宮長萬不該跟國君爭,這要是聰明點的呢,再用馬屁恭維幾句,大家皆大歡喜豈不是很好。


    但是南宮長萬卻公開跟宋湣公爭,說這個鹿是自己射殺的。


    宋湣公大怒,道:‘’以前看在你武藝高強,有點力氣才敬重能。現在你被人家魯國抓了俘虜,還有什麽臉麵在寡人跟前裝大尾巴狼!‘’


    南宮長萬大臉憋的通紅,一句話說不出來。但卻由此懷恨在心,可就有了想法。


    不久南宮長萬殺了宋湣公,立公子遊為國君,史稱宋廢公。隨後力大無窮的南宮長萬又殺了仇牧和華父都,算是掌握了宋國大權。


    這麽一亂,宋國很多公子以及仇牧的兒子仇仲,就跑到了蕭國。


    不久反攻清算,南宮長萬逃跑到了陳國。宋國繼位的公子禦說,給陳國送了個大禮包。陳國先把南宮長萬灌醉,捆了個結結實實,引渡迴宋國。宋國還能饒了他呀,劈裏啪啦剁成了餃子餡。


    這件事雖然結束了,但是仇仲卻沒再迴宋國。他估計覺得這個仇字不好聽,就換成了同音字的裘。


    裘仲不願意做官,就隱居在今天的河南沁陽。


    出自姬姓的還有一支,衛國有個大夫叫姬食,食邑在今天的河南夏邑,當時叫裘邑,他的後人就有以封地為姓的。


    周朝有個官位叫司裘,專業負責皮革製品,就是天天吆喝著我家皮革廠倒閉了,老板跑路了的那個職業。從事這個職業的,就有以裘為姓的。


    前文陳姓時候介紹過義門陳氏,大幾千口了,才不得不在宋朝奉旨分家。


    而裘氏義門,則比陳姓更誇張,曆九百多年同吃同住同勞動,可謂是世界之最。


    裘氏義門分為唐義門和宋義門,唐義門人數少一些,大概一萬多不到兩萬。而宋義門則有十萬之眾,像他們這樣如果再不分家,估計做飯的都得累死。


    在江蘇徐州,有一塊非常有名的石碑,這塊碑,就是為了紀念清朝時候在徐州做官的裘安邦。


    裘安邦小時候家裏很窮,隻能跑地主家打工。


    這位地主可不是周扒皮那種人,而是看著裘安邦將來必定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俗之輩,就對裘安邦進行重點培養。


    裘安邦也非常爭氣,不但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後來以武進士進入官場,還喜歡舞文弄墨,寫的詩詞頗有水平。


    在徐州訓練士兵時候,出現了著名的鼓噪一詞。


    說的是裘安邦對士兵的訓練非常嚴格,導致有些士兵覺得受了孽待,就大聲喧嘩,表示抗議。


    裘安邦向上級領導匯報,打算懲治不守紀律的士兵。報告的理由,就是鼓噪。


    問題是參與者比較多,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帶的頭,當官的比較為難。而裘安邦認為隻有嚴明軍紀,才能提高戰鬥力。這樣一來,兩下裏就杠上了。


    恰巧兩江總督孫玉庭到徐州視察工作,兩邊就把情況向孫玉庭匯報,請大人裁決。


    孫玉庭為了不影響大局,采取和稀泥的方法。問裘安邦道:‘’他們隻是大聲喧嘩,有沒有擊鼓?‘’


    答曰沒有。


    孫玉庭說,沒有擊鼓,算什麽鼓噪啊!


    這事就這麽被壓了下來。


    裘安邦在徐州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在裘安邦死後,老百姓自發為他刻碑立傳,每年都有人來祭祀。


    無獨有偶,在湖北襄陽,也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石碑,叫墮淚碑。隻不過這個是為了紀念羊祜的,所以徐州那塊,就不能再叫墮淚碑了。


    裘姓人口少,名人自然也不多,所以關於裘姓的話題,隻能到此為止。


    ******


    繆姓。


    繆姓更是一個很少見的姓氏,在我印象中,裘姓還有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裏的裘千仞和裘千丈哥倆。而繆姓在生活中,幾乎沒遇到過,文學作品裏,也看不到。


    以前在新疆烏魯木齊,有位做生意的老板朋友,江蘇南通人,姓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繆姓在北方非常少見,隻是在南方還有零星分布,而江蘇繆姓又占了很大比例。


    其實繆姓人口還真不算太少,有七十餘萬人。


    關於繆姓的起源,也存在著很大爭議。有說秦穆公的,有說鄭穆公的,還有說是魯穆公的。


    因為在古文裏,繆讀作(mu木),所以穆和繆混淆,也很正常。


    此外繆姓還是嬴姓的十四氏之一。百家姓寫到現在,跟讀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先秦時候姓是姓,氏是氏,不能混淆。


    嫡長子,也就是有權力繼承爵位的,才能用老爹的姓。而庶出子孫,則大多以居住地為氏。到了秦朝,才算是把姓氏擱一塊,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姓。


    您知道關於鼓吹一詞的來曆嗎?


    對了,鼓吹一詞,就是繆家人發明的。


    時間得迴到三國時候,曹操已經是魏王。他手下有個不太出名的文化人,叫繆襲。


    後來曹操死後,兒子曹丕上位,不再滿足做臣子,就逼著皇帝禪位,他做了皇帝,國號大魏。


    這時候文人就有拍馬屁的,繆襲的《魏鼓吹曲》,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魏鼓吹曲共有十二首,就是給曹操和曹丕歌功頌德。也就是從這之後,人們把那些不顧事實的吹捧,叫做鼓吹。


    清末有位學術大家繆荃孫,可以說是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鼻祖。並且繆荃孫飽讀詩書,學問非常高,在科學界,也有很高的地位。


    繆姓到這裏,告一段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