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宗鎮磊進停車場停車時,李如慧跑去買了永祚寺門票。
永祚寺的寺院在隆起的高台上,售票處位於高台下。
李如慧從售票處出來,見宗鎮磊拎著她的相機包已經等在進寺院的階梯下,朝他嫣然一笑,接過自己的照相包,拉他一起走上了永祚寺的台階。
剛到最上層平台,李如慧想“偷襲”一下,突然對宗鎮磊考問:“不許迴頭,剛走過多少級台階?”
“這種問題也能難住人?”宗鎮磊笑笑說:“顯而易見有兩層,下層十八級,上層是十六。”
“好吧,算你觀察得仔細!”李如慧朝旁一甩頭發:“再來一問,這麽些台階數有什麽說法嗎?”
“當然有!”宗鎮磊在永祚寺門前停下腳步,這迴認真起來:“十八這個數字在佛教道教都有特殊的含義。從佛教來看,十八界即根、塵、識界,六根六塵六識;對於修行者而言,隻有把未修行前對於十八界的認識視為空,心中才不再有妄想、執著、貪戀,才能超越自我。”
宗鎮磊迴頭看了李如慧一眼,可能發現她沒說話像在認真聽,便接著說:“所以這裏的十八級台階可以是一個提醒,暗示識得它的內涵才可解脫煩惱獲得身心自由。至於十六這個數字,不知道是否與兩塔相距十六丈的含意有關……不過這個階梯像是現代的,與明代建築無關。”
李如慧沒反應其實是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這麽說來,邁上十六級台階也就象征提示參修者,入法門需要經曆十六道觀想?”
宗鎮磊笑了:“好學生,很會舉一反三!”
李如慧說道:“考試結束,看來有的同學沒有白混日子,這些年讀了不少書,可以加朵小紅花。”她嘴裏說著,緊走前幾步到了寺院大門檢票處,顯然不想跟他繼續較勁。
兩人進了寺院大門。
永祚寺分寺院和塔院,屬於明代的建築在寺院的第三進院以及塔院的兩座塔。
按照在車上說好的分工,李如慧的任務是拍攝客堂、禪房的磚雕,宗鎮磊拍攝方丈室、大雄殿、以及大雄殿樓上三聖閣的磚雕,兩人拍完寺院再一起去塔院。
四月下旬天正是永祚寺牡丹花開時節,盛開牡丹花的院裏人流攘攘,完全出乎李如慧意料。剛才去購票時,李如慧見購票的人不多,還在竊喜,覺得可以有個清靜的拍攝環境;現在才發現,喜得過早了。
李如慧幹起活來曆來快手快腳,不一會兒她的拍攝任務已經大致完成;她想盡快完成然後叫上宗鎮磊轉去塔院,那裏地麵寬敞,人不會這麽擁擠。
李如慧一邊拍著,一邊想起了四人的研究團隊成立時視頻會的情景。
會上,李教授宣布課題研究團隊由他、李如慧、宗鎮磊三人組成,由新加坡資助人洪錫泰和李教授共同負責進度;在李教授將李如慧和宗鎮磊向資助人分別介紹後,資助人洪錫泰用南方口音普通話也作了自我介紹;他是一位退休的香水調香師,現在京城有一間工作室,資助這個課題是為了完成先父的托付。
會後,宗鎮磊跟李如慧說,他特別留意到,洪錫泰得知宗鎮磊正在研究的課題與戰爭年代的日本皇室有關,很感興趣,還問了幾個有關日本皇室的問題;他對資助人這種好學和尊重研究者的態度很有好感。
李如慧拍完了客堂,來到禪房前。她覺得這兩周的時間過得真快,效率還蠻高:課題研究團隊成立後,第二天她和宗鎮磊就到了永祚寺,在開過第一次課題進展匯報視頻會後,宗鎮磊去了福建出差,她則利用此時間修改畢業論文;昨晚宗鎮磊迴來,今天他倆即來到永祚寺開展第二次進寺觀察。
李如慧站在禪房旁的花池邊,隻見一朵儀態雍容的牡丹花映入眼簾,便情不自禁蹲了下來,準備給眼前的“紫霞仙”拍張仰拍;工作時順手留下景物的一二藝術照,是自己的小愛好。
忽然,她在牡丹縫隙間,覺察到一副冰冷的目光直對自己,好似陽光下的一股寒流,一種完全的另類。
她抬頭再看,卻什麽都沒有發現;又環顧左右,隻見人流熙攘,並不見關注她的人。
李如慧揉揉眼,看了一下周邊,沒發現什麽異樣。她深唿吸了一口,又掃了一眼周邊,隻有遊人們自顧自地觀覽。她覺得或許是自己走眼了,調整了一下情緒,又端起了相機。
剛才在拍攝建築時,李如慧注意到,大雄殿、禪堂、客堂的外牆柱子須彌座上,均有九瓣蓮花的花瓣;她想起宗鎮磊說的“九蓮觀音”話題,以及他認可了她說此寺院‘涉皇’的說法,並進而推測此處建築像是與李太後有關。
那是他倆上次在塔院時,宗鎮磊與李如慧“論劍”此寺與皇室是否有關之後,他說:“不如這樣,既然你說這寺有‘涉皇’的可能,咱們一起來找找,看這裏其它地方有沒有‘涉皇’的標識,這樣可以佐證你的推測。”
李如慧早有準備,開心地將手一揚,指著“宣文佛塔”幾個字說:“這‘宣文’算吧?我記得咱們中學時還討論過李太後那個很長的的尊號,‘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裏麵就有宣文兩字”。
“李太後是萬曆神宗的母親,當然算皇室的人,還有嗎?”
“塔簷算不算?宣文佛塔的是孔雀藍色琉璃瓦的,顯得華貴莊重;而文峰塔的塔簷是磚的,和宣文佛塔的塔簷不同。”
“這塔是佛教建築,用孔雀藍色琉璃瓦顯然是與佛教相配,因為早先佛教中的琉璃顏色都是藍色的,另外,藍色象征天空的顏色,所以也有祭天的含意;我覺得單從孔雀藍色琉璃瓦塔簷來看,隻能說明造價高,不好判斷與皇家是否有關,你想想京城那些皇家建築的琉璃瓦顏色就知道。”
“那我再找找!”
“我也觀察到了一些標識,你看,這個宣文佛塔的首層塔簷下,有八個垂柱,每根垂柱下有一朵蓮花做為柱托,另外,在這層塔簷下八個麵的磚雕中,都有荷葉,唯有正門上方,除了荷葉,還有一朵蓮花,這樣算來,首層塔簷下共有九朵蓮花。”
“九朵蓮花代表什麽意思?”
“還記得咱們在中學時討論過的那位九蓮觀音嗎?”
“記得!九蓮觀音不就是李太後嗎?”
“說得對!這‘宣文’二字和九蓮都指向了同一人,就是李太後;你再看,剛才咱們看過那個三聖閣,那裏是不是有介紹說,以前那閣的名稱是觀音閣?”
“對。”
“你從宣文佛塔往觀音閣看,可以看到閣的南麵和東麵,你數數那閣簷下的垂柱,有多少根?”
“十根,怎麽啦?”
“你把頭尾兩個轉角的半根合起當作一根看,是不是九根?”
“是哦!”
“你注意到垂柱下的蓮花柱托沒有?”
“蓮花柱托……啊,一共算九朵蓮花!”
“九蓮,加上這閣的以前名稱……”
“以前名稱是觀音閣!我知道了,九蓮觀音!”
“從這邊看是九個蓮花柱托,我估計從西北方看,也就是從城裏看,也能看出是九個。”
“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剛才看那個觀音閣內裏時,我注意過,主殿穹頂的下邊緣有八根垂柱,每根柱上有一朵托蓮,再有,那個穹頂就像一個覆蓮倒扣,與龍門石窟蓮花洞頂那朵浮雕大蓮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麽看來,也有九朵蓮花呢!啊哈,這裏的磚雕太神妙了,原來有這麽多和李太後有關的標識……我再找找這塔院裏還有沒有其它的標識。”
說起“九蓮觀音”,李如慧記得最初是在高中閱讀小組裏了解到,李太後是如何被稱作“九蓮觀音”的。
當時閱讀小組的同學注意到明朝萬曆初年垂簾聽政的李太後身世,大家先是對她究竟是山西人還是京城人爭論不休;通過查資料才知道,她十二歲時跟隨泥瓦匠父親李偉,由山西臨汾翼城老家去到京城通州漷縣,至此有了統一認識,爭論結束。搞清了籍貫問題後,大家又對李彩鳳的上位曆史發生了興趣;通過讀史,知道了她十五歲進入裕王朱載坖的王府,成為丫鬟;十六歲被朱載坖臨幸,十七歲時生下朱翊鈞。四年後朱載坖即位明穆宗,李彩鳳被封為貴妃。又過了六年,朱載坖駕崩,朱翊鈞登基為明神宗,當時年僅十歲,立年號萬曆;由此,二十七歲的李彩鳳成為了皇太後。
閱讀小組裏有同學提出,這位李太後太厲害了,十六歲前隨父由山西輾轉流離至京城,應該沒機會讀過多少書;她十六歲跟了朱載坖,至二十七歲夫君去逝,開始扶持小皇帝垂簾聽政,在短短幾年裏,是怎麽學會統領天下的?
另一同學以他知道的曆史進行了解釋,他說到了“九蓮觀音”的起因:李太後扶持小皇帝神宗即位不久,某日晨起,稱自己夢中得到九蓮菩薩授經,隨即通篇誦讀《九蓮菩薩經》,之後又命當時的內閣大學士申時行、許國、王錫爵三位分別撰賦詠蓮花之辭;李太後令將“詠蓮賦”合刻在《敕賜慈壽寺內瑞蓮賦碑》上,並以“禦製”刻在《九蓮菩薩碑》之後,置於慈壽寺永安萬壽塔旁;慈壽寺位於京城八裏莊,是李太後為了祭奠自己丈夫穆宗朱載坖建的。自此,李太後被尊為九蓮觀音菩薩化身。
至於李太後為什麽這樣做,那位同學引述學者的分析是,她除了自己信佛之外,還有通過自封菩薩抬高自己身價,以應付施政的需要。事實上,她的夫君明穆宗朱載坖過世後,她通過垂簾聽政,並利用自己的佛教信仰,與宮中信佛大臣結成政治聯盟,強化自己的宮廷勢力,確保了十歲即位的神宗和她自己的宮廷地位。
李如慧想起了宗鎮磊在那之後的視頻匯報中,說到對永祚寺的初步觀察後,發現這座寺與九蓮觀音李太後有關聯跡象,不過,他是以他特有的“發揮”式發言說明的。
“發揮”這詞是李如慧為宗鎮磊喜歡假設推理而命名的。依照宗鎮磊說法,有時“發揮”一下也有好處,因為這種方式,可以預估大致局勢,然後再作求證。
她邊想著他倆對這個“發揮”不同理解進行的爭論,邊舉起相機,準備多拍幾張牡丹花。
</p>
宗鎮磊進停車場停車時,李如慧跑去買了永祚寺門票。
永祚寺的寺院在隆起的高台上,售票處位於高台下。
李如慧從售票處出來,見宗鎮磊拎著她的相機包已經等在進寺院的階梯下,朝他嫣然一笑,接過自己的照相包,拉他一起走上了永祚寺的台階。
剛到最上層平台,李如慧想“偷襲”一下,突然對宗鎮磊考問:“不許迴頭,剛走過多少級台階?”
“這種問題也能難住人?”宗鎮磊笑笑說:“顯而易見有兩層,下層十八級,上層是十六。”
“好吧,算你觀察得仔細!”李如慧朝旁一甩頭發:“再來一問,這麽些台階數有什麽說法嗎?”
“當然有!”宗鎮磊在永祚寺門前停下腳步,這迴認真起來:“十八這個數字在佛教道教都有特殊的含義。從佛教來看,十八界即根、塵、識界,六根六塵六識;對於修行者而言,隻有把未修行前對於十八界的認識視為空,心中才不再有妄想、執著、貪戀,才能超越自我。”
宗鎮磊迴頭看了李如慧一眼,可能發現她沒說話像在認真聽,便接著說:“所以這裏的十八級台階可以是一個提醒,暗示識得它的內涵才可解脫煩惱獲得身心自由。至於十六這個數字,不知道是否與兩塔相距十六丈的含意有關……不過這個階梯像是現代的,與明代建築無關。”
李如慧沒反應其實是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這麽說來,邁上十六級台階也就象征提示參修者,入法門需要經曆十六道觀想?”
宗鎮磊笑了:“好學生,很會舉一反三!”
李如慧說道:“考試結束,看來有的同學沒有白混日子,這些年讀了不少書,可以加朵小紅花。”她嘴裏說著,緊走前幾步到了寺院大門檢票處,顯然不想跟他繼續較勁。
兩人進了寺院大門。
永祚寺分寺院和塔院,屬於明代的建築在寺院的第三進院以及塔院的兩座塔。
按照在車上說好的分工,李如慧的任務是拍攝客堂、禪房的磚雕,宗鎮磊拍攝方丈室、大雄殿、以及大雄殿樓上三聖閣的磚雕,兩人拍完寺院再一起去塔院。
四月下旬天正是永祚寺牡丹花開時節,盛開牡丹花的院裏人流攘攘,完全出乎李如慧意料。剛才去購票時,李如慧見購票的人不多,還在竊喜,覺得可以有個清靜的拍攝環境;現在才發現,喜得過早了。
李如慧幹起活來曆來快手快腳,不一會兒她的拍攝任務已經大致完成;她想盡快完成然後叫上宗鎮磊轉去塔院,那裏地麵寬敞,人不會這麽擁擠。
李如慧一邊拍著,一邊想起了四人的研究團隊成立時視頻會的情景。
會上,李教授宣布課題研究團隊由他、李如慧、宗鎮磊三人組成,由新加坡資助人洪錫泰和李教授共同負責進度;在李教授將李如慧和宗鎮磊向資助人分別介紹後,資助人洪錫泰用南方口音普通話也作了自我介紹;他是一位退休的香水調香師,現在京城有一間工作室,資助這個課題是為了完成先父的托付。
會後,宗鎮磊跟李如慧說,他特別留意到,洪錫泰得知宗鎮磊正在研究的課題與戰爭年代的日本皇室有關,很感興趣,還問了幾個有關日本皇室的問題;他對資助人這種好學和尊重研究者的態度很有好感。
李如慧拍完了客堂,來到禪房前。她覺得這兩周的時間過得真快,效率還蠻高:課題研究團隊成立後,第二天她和宗鎮磊就到了永祚寺,在開過第一次課題進展匯報視頻會後,宗鎮磊去了福建出差,她則利用此時間修改畢業論文;昨晚宗鎮磊迴來,今天他倆即來到永祚寺開展第二次進寺觀察。
李如慧站在禪房旁的花池邊,隻見一朵儀態雍容的牡丹花映入眼簾,便情不自禁蹲了下來,準備給眼前的“紫霞仙”拍張仰拍;工作時順手留下景物的一二藝術照,是自己的小愛好。
忽然,她在牡丹縫隙間,覺察到一副冰冷的目光直對自己,好似陽光下的一股寒流,一種完全的另類。
她抬頭再看,卻什麽都沒有發現;又環顧左右,隻見人流熙攘,並不見關注她的人。
李如慧揉揉眼,看了一下周邊,沒發現什麽異樣。她深唿吸了一口,又掃了一眼周邊,隻有遊人們自顧自地觀覽。她覺得或許是自己走眼了,調整了一下情緒,又端起了相機。
剛才在拍攝建築時,李如慧注意到,大雄殿、禪堂、客堂的外牆柱子須彌座上,均有九瓣蓮花的花瓣;她想起宗鎮磊說的“九蓮觀音”話題,以及他認可了她說此寺院‘涉皇’的說法,並進而推測此處建築像是與李太後有關。
那是他倆上次在塔院時,宗鎮磊與李如慧“論劍”此寺與皇室是否有關之後,他說:“不如這樣,既然你說這寺有‘涉皇’的可能,咱們一起來找找,看這裏其它地方有沒有‘涉皇’的標識,這樣可以佐證你的推測。”
李如慧早有準備,開心地將手一揚,指著“宣文佛塔”幾個字說:“這‘宣文’算吧?我記得咱們中學時還討論過李太後那個很長的的尊號,‘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裏麵就有宣文兩字”。
“李太後是萬曆神宗的母親,當然算皇室的人,還有嗎?”
“塔簷算不算?宣文佛塔的是孔雀藍色琉璃瓦的,顯得華貴莊重;而文峰塔的塔簷是磚的,和宣文佛塔的塔簷不同。”
“這塔是佛教建築,用孔雀藍色琉璃瓦顯然是與佛教相配,因為早先佛教中的琉璃顏色都是藍色的,另外,藍色象征天空的顏色,所以也有祭天的含意;我覺得單從孔雀藍色琉璃瓦塔簷來看,隻能說明造價高,不好判斷與皇家是否有關,你想想京城那些皇家建築的琉璃瓦顏色就知道。”
“那我再找找!”
“我也觀察到了一些標識,你看,這個宣文佛塔的首層塔簷下,有八個垂柱,每根垂柱下有一朵蓮花做為柱托,另外,在這層塔簷下八個麵的磚雕中,都有荷葉,唯有正門上方,除了荷葉,還有一朵蓮花,這樣算來,首層塔簷下共有九朵蓮花。”
“九朵蓮花代表什麽意思?”
“還記得咱們在中學時討論過的那位九蓮觀音嗎?”
“記得!九蓮觀音不就是李太後嗎?”
“說得對!這‘宣文’二字和九蓮都指向了同一人,就是李太後;你再看,剛才咱們看過那個三聖閣,那裏是不是有介紹說,以前那閣的名稱是觀音閣?”
“對。”
“你從宣文佛塔往觀音閣看,可以看到閣的南麵和東麵,你數數那閣簷下的垂柱,有多少根?”
“十根,怎麽啦?”
“你把頭尾兩個轉角的半根合起當作一根看,是不是九根?”
“是哦!”
“你注意到垂柱下的蓮花柱托沒有?”
“蓮花柱托……啊,一共算九朵蓮花!”
“九蓮,加上這閣的以前名稱……”
“以前名稱是觀音閣!我知道了,九蓮觀音!”
“從這邊看是九個蓮花柱托,我估計從西北方看,也就是從城裏看,也能看出是九個。”
“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剛才看那個觀音閣內裏時,我注意過,主殿穹頂的下邊緣有八根垂柱,每根柱上有一朵托蓮,再有,那個穹頂就像一個覆蓮倒扣,與龍門石窟蓮花洞頂那朵浮雕大蓮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麽看來,也有九朵蓮花呢!啊哈,這裏的磚雕太神妙了,原來有這麽多和李太後有關的標識……我再找找這塔院裏還有沒有其它的標識。”
說起“九蓮觀音”,李如慧記得最初是在高中閱讀小組裏了解到,李太後是如何被稱作“九蓮觀音”的。
當時閱讀小組的同學注意到明朝萬曆初年垂簾聽政的李太後身世,大家先是對她究竟是山西人還是京城人爭論不休;通過查資料才知道,她十二歲時跟隨泥瓦匠父親李偉,由山西臨汾翼城老家去到京城通州漷縣,至此有了統一認識,爭論結束。搞清了籍貫問題後,大家又對李彩鳳的上位曆史發生了興趣;通過讀史,知道了她十五歲進入裕王朱載坖的王府,成為丫鬟;十六歲被朱載坖臨幸,十七歲時生下朱翊鈞。四年後朱載坖即位明穆宗,李彩鳳被封為貴妃。又過了六年,朱載坖駕崩,朱翊鈞登基為明神宗,當時年僅十歲,立年號萬曆;由此,二十七歲的李彩鳳成為了皇太後。
閱讀小組裏有同學提出,這位李太後太厲害了,十六歲前隨父由山西輾轉流離至京城,應該沒機會讀過多少書;她十六歲跟了朱載坖,至二十七歲夫君去逝,開始扶持小皇帝垂簾聽政,在短短幾年裏,是怎麽學會統領天下的?
另一同學以他知道的曆史進行了解釋,他說到了“九蓮觀音”的起因:李太後扶持小皇帝神宗即位不久,某日晨起,稱自己夢中得到九蓮菩薩授經,隨即通篇誦讀《九蓮菩薩經》,之後又命當時的內閣大學士申時行、許國、王錫爵三位分別撰賦詠蓮花之辭;李太後令將“詠蓮賦”合刻在《敕賜慈壽寺內瑞蓮賦碑》上,並以“禦製”刻在《九蓮菩薩碑》之後,置於慈壽寺永安萬壽塔旁;慈壽寺位於京城八裏莊,是李太後為了祭奠自己丈夫穆宗朱載坖建的。自此,李太後被尊為九蓮觀音菩薩化身。
至於李太後為什麽這樣做,那位同學引述學者的分析是,她除了自己信佛之外,還有通過自封菩薩抬高自己身價,以應付施政的需要。事實上,她的夫君明穆宗朱載坖過世後,她通過垂簾聽政,並利用自己的佛教信仰,與宮中信佛大臣結成政治聯盟,強化自己的宮廷勢力,確保了十歲即位的神宗和她自己的宮廷地位。
李如慧想起了宗鎮磊在那之後的視頻匯報中,說到對永祚寺的初步觀察後,發現這座寺與九蓮觀音李太後有關聯跡象,不過,他是以他特有的“發揮”式發言說明的。
“發揮”這詞是李如慧為宗鎮磊喜歡假設推理而命名的。依照宗鎮磊說法,有時“發揮”一下也有好處,因為這種方式,可以預估大致局勢,然後再作求證。
她邊想著他倆對這個“發揮”不同理解進行的爭論,邊舉起相機,準備多拍幾張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