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堖前半夜沒有睡著,頭腦裏麵一直想如何報仇?他想,現在已經是巡撫了,就應該找當地官員,給甄龍施壓,斷其財路,讓甄龍寸步難行。
哼哼,到哪時,甄龍就會來求他。
想到這裏,王堖心裏踏實起來。在後半夜竟然睡得香甜入夢。次日早上醒來,發現官職憑證不見了,心裏頓時慌張,叫隨從到處尋找,都沒有找到。
王堖一心在蓉州尋歡作樂,玩心甚重,沒有及時迴來,以至於遭此劫難。本來想買個巡撫來充實門麵,可是不想上任憑證卻丟了。
同時丟的,還有隨身攜帶的銀兩。
原來,甄龍打聽王堖迴來了,買了雲南巡撫官位,肯定迴來報複,便聚眾商議。巴堒說:若不將王堖除掉,將來後患無窮。”
甄龍問有啥辦法?
梅夡說:“王堖隨從極多,又是官職加身,若硬來,肯定不行,自己要吃虧。不如派人趁其不備,將王堖雲南巡撫憑證偷了去。”
甄龍從其言,遂派甄昌與金應帶人去跟蹤執行。
當晚,王堖本來安排有人輪流值守,但連日來路途勞頓,人都困得不行,值守的人都紛紛睡著了。
甄昌與金應帶人,跟蹤王堖等眾人至破廟,一直無從下手,等到半夜,值守的人睡著了,方得有機會。
當晚,神不知鬼不覺,偷得了憑證後,又見有那麽銀子,便一同偷了去。
王堖見憑證已失,還有那麽多銀子,那是當前的眾人生活費,這些沒有了,咋辦?王堖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轉念一想,母親與妻子可憐,王氏家仇尚未報,還不能死。事情到此,並不是沒有轉機,到葛州府上尋求幫助。
想到此,便將苗穎與殷嫆送迴府上。叫隨從將裏裏外外都打掃一遍,以求暫時安身之處。自己則前往葛州府上而來。
葛州知府鄧慎熱情接待,王堖具告自己是雲南巡撫之職。鄧慎半信半疑,王堖見狀,便說上任憑證,還有隨身銀兩,昨晚俱已丟失,現在身無分文。
鄧慎也不再認真追究,隻真當他是巡撫,便問有何事相幫?
王堖要求懲治甄龍,奪取生意,斷其財路,並借點銀兩討生活。鄧慎覺得懲治甄龍有點難,便想搪塞過去,口上答應了下來。
畢竟官官相護,況且若是王堖真的巡撫,那他就是隔省上司,不好推辭得一幹二淨,便置酒肉相待。
席間,鄧慎答應派人將王府重新修繕。宴畢,又借給了王堖五十兩銀子,以禮送王堖出了門。
王堖想,這個鄧慎考慮問題挺周全,不虧為官場老手。
迴至府上,已經是深夜,隻見苗穎與殷嫆,還有一個叫彩霞的丫環,坐在地上,有氣無力,看樣子是餓得不行了,卻不見了其他眾隨從。
王堖問其他人到哪裏去了?
殷嫆說:“他們遲遲不見你迴來,都跑了!”
原來,眾隨從眼見憑證與銀子丟了,巡撫看樣子也保不住,再加上一直沒有吃的,餓著肚子,眾隨從都各走各的,招唿都不打一個。隻有彩霞這個丫環念舊,對主人有感情,死活都舍不得離開。
王堖笑了笑,搖了搖頭,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與淒涼,心裏隻道是:“有權有勢之時,趨之若鶩,無權無勢之際,卻門可羅雀,還是世道炎涼。”
便轉身到上街,給苗穎與殷嫆買來了包子。苗穎與殷嫆餓得奄奄一息,顧不得大家閨秀形象,狼吞虎咽將十來個包子吃得精光。
也許是受了驚嚇,另外營養也沒有跟上,苗穎精神萎縮,一病不起,過不多兩日,嗚唿哀哉,伏維尚饗。
王堖、殷嫆、彩霞三人哭了一場,草草葬下。按照朝廷規定,官員父母死了,都要迴家守墓,去到任不得,這叫丁憂。
原指望去雲南赴任,有了巡撫官位,既有人送銀子,還可以借機找甄龍報仇,沒有想有此意外,這也是王堖的命該如此。
從小到大沒有吃過苦、受過累,整天遊手好閑慣了,要說王堖做生意發大財,他根本不懂,況且銀子被盜,鄧慎借給的銀子還不夠生活費。
像王堖這樣的公子哥,既無本事,又沒有本錢,做生意的念頭也打消了。無計可施,連日幾天,王堖都往葛州府上催問懲治甄龍進度。
鄧慎開始是敷衍,後來看王堖了無根蒂,漸漸怠慢,見到王堖就躲。現在住在破破爛爛的府上,鄧慎說過整治維修,也沒有兌現,看著無限淒涼。
“怎麽辦?”王堖想,“不行,還是得去找鄧慎。”遞貼子上去,見不到鄧慎,王堖便在知府衙門前等候。
直到下午,鄧慎坐著轎子出門。王堖跑到轎子前麵攔著不走。鄧慎故意問:“何人敢攔本官轎子?”
王堖高聲答道:“我是雲南巡撫餘平。”
鄧慎又問:“有何憑據?”
王堖答:“我是有告身的,但被人偷走了!”
鄧慎生氣地說:“既然無憑證,誰知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我也已經借給你銀兩,為何還要再次來纏?必是無賴,本官姑且饒你,不然將你收監。”
左右虞候,見鄧慎發怒,便亂棒打來。
王堖躲閃不及,挨了幾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仍然迴到破敗不堪的府上。就這樣幹耗著,口袋裏麵的銀子,日吃日減,用不得幾時,眼看就花光了。
王堖想出去找工作,但一想到自己好歹也是一名巡撫,卻放不下官架子,況且他受不了別人的氣。
高不成低不就,王堖隻有拿著一個破碗,沿街乞討過日子。
打聽到王堖已經淪為乞丐。
巴堒說:“必須將其斬草除根,打蛇要打死,否則有人煸風點火,將來燃燒起來,必然後患無窮。”
甄龍從其言,派甄昌與金應製造王堖意外死亡的假象,將其殺死。甄昌與金應叫人把王堖騙到飯館裏麵,點了一大桌子大魚大肉,還有美酒。
王堖餓了好些天,肚子正好缺油水,哪裏見過這些酒肉,遂放開肚子大吃大喝,沒有想到竟然被撐死了。
卻說甄龍長子,叫甄屾。
甄屾未及第時,與同學外出遊玩,來到一座祠中。
見祠中捧印女子塑像,端麗可愛,甄屾居然心旌搖蕩,戲將手帕係在女子臂上,以為定媒。
等甄屾遊玩之後,迴到舍中即患病不起。同舍中人都以為是甄屾得罪了神靈,勸甄屾強起,備酒牲到祠中祭奠謝罪。
祭奠完畢,同學們都先迴去了。
甄屾一人在後,迷失了道路。恍惚之中見一道白氣橫空,正當馬首。直到天色將曉,才迴到家中。
因疲困已極,便欲就寢。
忽然,聽到門外一片喧鬧之聲。
甄屾跑出去一看,隻見一頂花轎,來到門前。從轎中走下一位絕色美女,上堂來向薑母行禮,並說她與甄屾有嘉約,願得一見。
鬧得薑母不知所措。
甄屾聞言,頓時百病全消,從床上躍起,欣然相迎。
其妻蕭珍見狀,心中納悶,正欲躲避,卻被此女勸住,說:“請莫走!我已久棄人間之事,不可因我而疏遠了你們夫妻之間感情。”
甄龍問郭琴姓甚名誰?
郭琴答:“我叫郭琴,特來與甄少爺成親。”
於是,這位郭琴就在薑家住下。與薑妻相處如姊妹。侍奉公婆也甚是恭謹有禮,且作得手好針線。
鄰裏人都叫她“仙姑”。
過了不久,郭琴忽然對薑母說將有大厄難,請求暫到他處躲避。乃施禮再拜,出門而去。瞬間已失蹤影。
甄屾一家,大為驚駭,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果然來一道士,問甄屾道:“君麵不祥,奇禍將至,何為而然?”
甄屾便將事情原委全部說出。
道士說要替甄屾祛邪除妖,令於淨室設榻。
明日複來,使甄屾就榻堅臥,誡家人須正午乃啟門。
久之,寒氣逼人,刀劍擊戛之聲不絕。
忽若一物墜榻下。
日午啟門,道士已至,甄屾出迎,笑說:“亡慮矣”。
令視墜物,乃一骷髏,如五鬥大,出篋中刀、圭藥滲之,悉化為水。
道士對甄屾說:“此女原為劍仙,特來害他。我因與此女有宿契,故來出力相救。”
時甄龍打敗王氏商團,甄屾徑入王府。被守門兩家丁擋住,說:“甄總有言在先,未經其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內。”
甄屾說:“我是甄龍長子,有啥不可以進去的?”家丁方應允。甄屾入內,見兩個女人,坐於廳堂中央,相抱而哭,感歎命運不濟。
甄屾問:“你們是何人?敢在此哭泣。”
其中一個女人答:“我是丫環彩霞。”
甄屾指另外婦女問。“此女是誰?”
彩霞答道:“她是少奶奶,叫殷嫆。”甄屾至近前,將殷嫆頭抬起,見蓬頭垢麵,以手沾水拂其臉而觀之。
殷嫆長得齒白唇紅,模樣俊俏端正,頗有幾分姿色,心中就有些喜歡。甄屾說。“不必害怕,我是甄龍長子,不會傷之。”
這時,甄龍到王府門口,問:“剛才是誰進去的。”
守門者答:“甄大少爺在內。”
甄龍喚出斥責:“大膽,不征得我許可,就擅自闖入。”欲罰之。
殷嫆出外,迎接,參拜,說:“大少爺是好人,不要罰他。我願意為大少爺端茶遞水服侍。”
甄龍一看殷嫆,長得挺漂亮,說:“這是我兒媳。”就叫甄屾娶了殷嫆為妾。
聞王翽已死,前往墓前,甄龍祭拜,哭聲甚淒涼。
甄龍對眾人說:“以前我與王翽,建立商盟,想起那時無話不談,相見恨晚。以前之事,恍如昨天。可是後來,彼此之間,鬥爭來,爭鬥去,他不幸身亡,確實可惜。我不能不為其悲傷也!”
眾皆感歎時運。
且說甄龍有了銀子,逢年過節、婚嫁喪葬、生辰壽誕、敬神祭祖、迎來送往、接待賓朋、官場應酬、洽談生意、集會結社,多設宴會。
然而,有些銀子來路不正,比如煤礦,榨取礦工血液,常使甄龍從夢中驚醒。甄龍想到贖罪辦法,那就是做善事。
以錢財興辦公益之事。凡修橋梁平道路浚溝壑,皆獨任其勞,猶其小焉者。
凡鄰裏婚嫁喪葬無力者,無不磬囊相助;凡遇自然災害,糧食欠收之年景,甄龍亦會無償拿出錢糧給予救濟。
某日,甄龍至鄰縣談事,路過華銀山,有一處險道,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常使人墜落,死亡人數不計其數,當地人稱為“閻王路”。
見之,甄龍當即拿出數千金,安排甄安負責鑿山開路,便利百姓安全行走,再也沒有出現過墜人事故。當地人嘉其行誼,遂稱此路為“甄氏路”。
另外,宗祠毀壞,捐金營葺;文社廢馳,輸田振興;還有建石橋道路,以濟人行;置義田、設義屋,以資貧者吃住之困;創義祭、修義塚,以待貧苦而無葬地祭祀者。
某年,踵州因特大旱災,災民批離,甄龍先出囊金安定之,共捐銀百餘兩。隨後運米數千石往給,設八個公廠煮粥賑。
再後來不夠吃,又從蓉州運穀數萬石,使得哺以待麥稔,是舉存活九萬餘人。
辦義塾、修書院。除了贖罪心理之外,還考慮到,宗族興盛,培養後人有文化,同時商人社會地位較低,以讀書鑽營仕途。
踵州分為城南與城北。地域分異日趨明顯,城鎮經濟呈現出多元消費結構。城北是老城,城南是新城。
城北多居世家,窮人較多,但讀書人也多,長街深巷,青瓦白牆,街道房屋都很破舊。
由於城北地處窪地,地域有限,每年洪水季節,經常被渠水暴洪所淹,於是一些富商大賈有錢了,就把住宅往南麵拓展。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城南。那格局,殷商世族,高樓宅第,通路夾道,鱗次櫛比,比城北氣派多了。
一次,一位京官來到踵州,甄龍剛好接待陪同。這位京官對踵州非常了解,就甄龍問:“你是踵州人,踵州有城北、城南,你居住在哪裏?”
甄龍雖然是住在城南,但他聽出了這位官員問話的意思,敷衍說道:“我住在城北.”
這位京官誇獎道:“城北好,城北多是讀書人。”言下之意,換句話說,城南住的大多數是一些富家商人。
在世人眼裏,商人基本上是不讀書的,是爾虞我詐的代名詞;而城北就不同,書香氣味濃厚一些。這位京官在不經意間,從骨子裏流露出了瞧不起商人。
甄龍修建叢書樓,藏書十萬餘冊。能夠進出叢書樓,對踵州學者、詩人、書畫家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慰藉。
許多文人墨客也都慢慢地往城南搬遷,皆是因為“叢書樓”之故。
“叢書樓”成了文人們常聚之所,以至於後來城南形成了一個匯聚的特別文化區域,造成半是新城半是舊城,城北人口越來越少,甚至寥落少人行。
從中看出來,人是屬於文化的動物,哪裏有文化,哪裏就聚焦的人群就多,但是文化永遠是離不開經濟的支撐。
踵州書院,是甄龍捐銀數千兩修建的。如今成為遠近聞名之學府。大商人甄龍對文化發展貢獻功不可滅。
且說昔日範明博學,詩書曲畫,樣樣精通。卻因家境貧寒,未能聘娶。平素以為人作書繪畫,得些許報酬,奉養老母。
範明家對麵,有一座空宅,也有母女二人,租居於此。
此母女生活,過得更為艱難。
範明常常接濟。
女子叫彭姞,年約十八、九歲,也不時來顧家,照料範明母親。
範明之母,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卻無錢娶親,整日為此唉聲歎氣。
彭姞看出範母心事,平日與範明,也是兩相情好,主動與範明交歡。
範明與彭姞言嫁娶之事,彭姞卻始終不許。
一日,歡畢。彭姞臨去時,囑咐:“苟且之行,不可以屢。當來我自來,不當來相強無益。”
雖然如此,但範彭兩家,相需以沫,情誼如舊。
數月之後,彭姞母親去世,範明又幫彭姞,料理後事。
後來,彭姞竟為範明,生了一個孩子,取名範波。
三日之後,彭姞對範明說:“你的大恩大德,我無從報答,為你生育此兒,也算我報了恩。不敢讓別人知曉。等今夜無人之時,可來將孩兒抱去。”
範明應允,將孩子抱迴。
範母撿得孫子範波,喜不自勝。
更數夕,夜將半,範明正在床上歇息。彭姞忽推門而入,手提一個皮革之囊,笑著對範明說:“大事已了,請從此別。”
範明急問其故。
彭姞說:“養母之德,刻刻不去於懷。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報不在床第也。為君貧不能婚,將為君延一線之續。今君德即酬,我誌已遂,無憾矣!”
範明問:“囊中何物?”
彭姞答:“仇人之頭。”
範明撿而窺之,須發交而血模糊也,嚇得臉色發白。
彭姞又說:“以前不對你說,以機事不密,懼有宣泄。今過八事已成,不妨相告。”
原來,彭姞之父,官至司馬之職。後被仇人陷害而死。
彭姞負老母而出,隱姓名,埋頭項,已三年。
所以不即報者,徒以老母在。
母已經死去,一塊肉又累腹中,因而遲之又久。冀夜出非他,道路門戶未穩,恐有訛誤耳。
言已。一閃如電,瞥爾問遂不複見。
哼哼,到哪時,甄龍就會來求他。
想到這裏,王堖心裏踏實起來。在後半夜竟然睡得香甜入夢。次日早上醒來,發現官職憑證不見了,心裏頓時慌張,叫隨從到處尋找,都沒有找到。
王堖一心在蓉州尋歡作樂,玩心甚重,沒有及時迴來,以至於遭此劫難。本來想買個巡撫來充實門麵,可是不想上任憑證卻丟了。
同時丟的,還有隨身攜帶的銀兩。
原來,甄龍打聽王堖迴來了,買了雲南巡撫官位,肯定迴來報複,便聚眾商議。巴堒說:若不將王堖除掉,將來後患無窮。”
甄龍問有啥辦法?
梅夡說:“王堖隨從極多,又是官職加身,若硬來,肯定不行,自己要吃虧。不如派人趁其不備,將王堖雲南巡撫憑證偷了去。”
甄龍從其言,遂派甄昌與金應帶人去跟蹤執行。
當晚,王堖本來安排有人輪流值守,但連日來路途勞頓,人都困得不行,值守的人都紛紛睡著了。
甄昌與金應帶人,跟蹤王堖等眾人至破廟,一直無從下手,等到半夜,值守的人睡著了,方得有機會。
當晚,神不知鬼不覺,偷得了憑證後,又見有那麽銀子,便一同偷了去。
王堖見憑證已失,還有那麽多銀子,那是當前的眾人生活費,這些沒有了,咋辦?王堖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轉念一想,母親與妻子可憐,王氏家仇尚未報,還不能死。事情到此,並不是沒有轉機,到葛州府上尋求幫助。
想到此,便將苗穎與殷嫆送迴府上。叫隨從將裏裏外外都打掃一遍,以求暫時安身之處。自己則前往葛州府上而來。
葛州知府鄧慎熱情接待,王堖具告自己是雲南巡撫之職。鄧慎半信半疑,王堖見狀,便說上任憑證,還有隨身銀兩,昨晚俱已丟失,現在身無分文。
鄧慎也不再認真追究,隻真當他是巡撫,便問有何事相幫?
王堖要求懲治甄龍,奪取生意,斷其財路,並借點銀兩討生活。鄧慎覺得懲治甄龍有點難,便想搪塞過去,口上答應了下來。
畢竟官官相護,況且若是王堖真的巡撫,那他就是隔省上司,不好推辭得一幹二淨,便置酒肉相待。
席間,鄧慎答應派人將王府重新修繕。宴畢,又借給了王堖五十兩銀子,以禮送王堖出了門。
王堖想,這個鄧慎考慮問題挺周全,不虧為官場老手。
迴至府上,已經是深夜,隻見苗穎與殷嫆,還有一個叫彩霞的丫環,坐在地上,有氣無力,看樣子是餓得不行了,卻不見了其他眾隨從。
王堖問其他人到哪裏去了?
殷嫆說:“他們遲遲不見你迴來,都跑了!”
原來,眾隨從眼見憑證與銀子丟了,巡撫看樣子也保不住,再加上一直沒有吃的,餓著肚子,眾隨從都各走各的,招唿都不打一個。隻有彩霞這個丫環念舊,對主人有感情,死活都舍不得離開。
王堖笑了笑,搖了搖頭,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與淒涼,心裏隻道是:“有權有勢之時,趨之若鶩,無權無勢之際,卻門可羅雀,還是世道炎涼。”
便轉身到上街,給苗穎與殷嫆買來了包子。苗穎與殷嫆餓得奄奄一息,顧不得大家閨秀形象,狼吞虎咽將十來個包子吃得精光。
也許是受了驚嚇,另外營養也沒有跟上,苗穎精神萎縮,一病不起,過不多兩日,嗚唿哀哉,伏維尚饗。
王堖、殷嫆、彩霞三人哭了一場,草草葬下。按照朝廷規定,官員父母死了,都要迴家守墓,去到任不得,這叫丁憂。
原指望去雲南赴任,有了巡撫官位,既有人送銀子,還可以借機找甄龍報仇,沒有想有此意外,這也是王堖的命該如此。
從小到大沒有吃過苦、受過累,整天遊手好閑慣了,要說王堖做生意發大財,他根本不懂,況且銀子被盜,鄧慎借給的銀子還不夠生活費。
像王堖這樣的公子哥,既無本事,又沒有本錢,做生意的念頭也打消了。無計可施,連日幾天,王堖都往葛州府上催問懲治甄龍進度。
鄧慎開始是敷衍,後來看王堖了無根蒂,漸漸怠慢,見到王堖就躲。現在住在破破爛爛的府上,鄧慎說過整治維修,也沒有兌現,看著無限淒涼。
“怎麽辦?”王堖想,“不行,還是得去找鄧慎。”遞貼子上去,見不到鄧慎,王堖便在知府衙門前等候。
直到下午,鄧慎坐著轎子出門。王堖跑到轎子前麵攔著不走。鄧慎故意問:“何人敢攔本官轎子?”
王堖高聲答道:“我是雲南巡撫餘平。”
鄧慎又問:“有何憑據?”
王堖答:“我是有告身的,但被人偷走了!”
鄧慎生氣地說:“既然無憑證,誰知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我也已經借給你銀兩,為何還要再次來纏?必是無賴,本官姑且饒你,不然將你收監。”
左右虞候,見鄧慎發怒,便亂棒打來。
王堖躲閃不及,挨了幾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仍然迴到破敗不堪的府上。就這樣幹耗著,口袋裏麵的銀子,日吃日減,用不得幾時,眼看就花光了。
王堖想出去找工作,但一想到自己好歹也是一名巡撫,卻放不下官架子,況且他受不了別人的氣。
高不成低不就,王堖隻有拿著一個破碗,沿街乞討過日子。
打聽到王堖已經淪為乞丐。
巴堒說:“必須將其斬草除根,打蛇要打死,否則有人煸風點火,將來燃燒起來,必然後患無窮。”
甄龍從其言,派甄昌與金應製造王堖意外死亡的假象,將其殺死。甄昌與金應叫人把王堖騙到飯館裏麵,點了一大桌子大魚大肉,還有美酒。
王堖餓了好些天,肚子正好缺油水,哪裏見過這些酒肉,遂放開肚子大吃大喝,沒有想到竟然被撐死了。
卻說甄龍長子,叫甄屾。
甄屾未及第時,與同學外出遊玩,來到一座祠中。
見祠中捧印女子塑像,端麗可愛,甄屾居然心旌搖蕩,戲將手帕係在女子臂上,以為定媒。
等甄屾遊玩之後,迴到舍中即患病不起。同舍中人都以為是甄屾得罪了神靈,勸甄屾強起,備酒牲到祠中祭奠謝罪。
祭奠完畢,同學們都先迴去了。
甄屾一人在後,迷失了道路。恍惚之中見一道白氣橫空,正當馬首。直到天色將曉,才迴到家中。
因疲困已極,便欲就寢。
忽然,聽到門外一片喧鬧之聲。
甄屾跑出去一看,隻見一頂花轎,來到門前。從轎中走下一位絕色美女,上堂來向薑母行禮,並說她與甄屾有嘉約,願得一見。
鬧得薑母不知所措。
甄屾聞言,頓時百病全消,從床上躍起,欣然相迎。
其妻蕭珍見狀,心中納悶,正欲躲避,卻被此女勸住,說:“請莫走!我已久棄人間之事,不可因我而疏遠了你們夫妻之間感情。”
甄龍問郭琴姓甚名誰?
郭琴答:“我叫郭琴,特來與甄少爺成親。”
於是,這位郭琴就在薑家住下。與薑妻相處如姊妹。侍奉公婆也甚是恭謹有禮,且作得手好針線。
鄰裏人都叫她“仙姑”。
過了不久,郭琴忽然對薑母說將有大厄難,請求暫到他處躲避。乃施禮再拜,出門而去。瞬間已失蹤影。
甄屾一家,大為驚駭,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果然來一道士,問甄屾道:“君麵不祥,奇禍將至,何為而然?”
甄屾便將事情原委全部說出。
道士說要替甄屾祛邪除妖,令於淨室設榻。
明日複來,使甄屾就榻堅臥,誡家人須正午乃啟門。
久之,寒氣逼人,刀劍擊戛之聲不絕。
忽若一物墜榻下。
日午啟門,道士已至,甄屾出迎,笑說:“亡慮矣”。
令視墜物,乃一骷髏,如五鬥大,出篋中刀、圭藥滲之,悉化為水。
道士對甄屾說:“此女原為劍仙,特來害他。我因與此女有宿契,故來出力相救。”
時甄龍打敗王氏商團,甄屾徑入王府。被守門兩家丁擋住,說:“甄總有言在先,未經其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內。”
甄屾說:“我是甄龍長子,有啥不可以進去的?”家丁方應允。甄屾入內,見兩個女人,坐於廳堂中央,相抱而哭,感歎命運不濟。
甄屾問:“你們是何人?敢在此哭泣。”
其中一個女人答:“我是丫環彩霞。”
甄屾指另外婦女問。“此女是誰?”
彩霞答道:“她是少奶奶,叫殷嫆。”甄屾至近前,將殷嫆頭抬起,見蓬頭垢麵,以手沾水拂其臉而觀之。
殷嫆長得齒白唇紅,模樣俊俏端正,頗有幾分姿色,心中就有些喜歡。甄屾說。“不必害怕,我是甄龍長子,不會傷之。”
這時,甄龍到王府門口,問:“剛才是誰進去的。”
守門者答:“甄大少爺在內。”
甄龍喚出斥責:“大膽,不征得我許可,就擅自闖入。”欲罰之。
殷嫆出外,迎接,參拜,說:“大少爺是好人,不要罰他。我願意為大少爺端茶遞水服侍。”
甄龍一看殷嫆,長得挺漂亮,說:“這是我兒媳。”就叫甄屾娶了殷嫆為妾。
聞王翽已死,前往墓前,甄龍祭拜,哭聲甚淒涼。
甄龍對眾人說:“以前我與王翽,建立商盟,想起那時無話不談,相見恨晚。以前之事,恍如昨天。可是後來,彼此之間,鬥爭來,爭鬥去,他不幸身亡,確實可惜。我不能不為其悲傷也!”
眾皆感歎時運。
且說甄龍有了銀子,逢年過節、婚嫁喪葬、生辰壽誕、敬神祭祖、迎來送往、接待賓朋、官場應酬、洽談生意、集會結社,多設宴會。
然而,有些銀子來路不正,比如煤礦,榨取礦工血液,常使甄龍從夢中驚醒。甄龍想到贖罪辦法,那就是做善事。
以錢財興辦公益之事。凡修橋梁平道路浚溝壑,皆獨任其勞,猶其小焉者。
凡鄰裏婚嫁喪葬無力者,無不磬囊相助;凡遇自然災害,糧食欠收之年景,甄龍亦會無償拿出錢糧給予救濟。
某日,甄龍至鄰縣談事,路過華銀山,有一處險道,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常使人墜落,死亡人數不計其數,當地人稱為“閻王路”。
見之,甄龍當即拿出數千金,安排甄安負責鑿山開路,便利百姓安全行走,再也沒有出現過墜人事故。當地人嘉其行誼,遂稱此路為“甄氏路”。
另外,宗祠毀壞,捐金營葺;文社廢馳,輸田振興;還有建石橋道路,以濟人行;置義田、設義屋,以資貧者吃住之困;創義祭、修義塚,以待貧苦而無葬地祭祀者。
某年,踵州因特大旱災,災民批離,甄龍先出囊金安定之,共捐銀百餘兩。隨後運米數千石往給,設八個公廠煮粥賑。
再後來不夠吃,又從蓉州運穀數萬石,使得哺以待麥稔,是舉存活九萬餘人。
辦義塾、修書院。除了贖罪心理之外,還考慮到,宗族興盛,培養後人有文化,同時商人社會地位較低,以讀書鑽營仕途。
踵州分為城南與城北。地域分異日趨明顯,城鎮經濟呈現出多元消費結構。城北是老城,城南是新城。
城北多居世家,窮人較多,但讀書人也多,長街深巷,青瓦白牆,街道房屋都很破舊。
由於城北地處窪地,地域有限,每年洪水季節,經常被渠水暴洪所淹,於是一些富商大賈有錢了,就把住宅往南麵拓展。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城南。那格局,殷商世族,高樓宅第,通路夾道,鱗次櫛比,比城北氣派多了。
一次,一位京官來到踵州,甄龍剛好接待陪同。這位京官對踵州非常了解,就甄龍問:“你是踵州人,踵州有城北、城南,你居住在哪裏?”
甄龍雖然是住在城南,但他聽出了這位官員問話的意思,敷衍說道:“我住在城北.”
這位京官誇獎道:“城北好,城北多是讀書人。”言下之意,換句話說,城南住的大多數是一些富家商人。
在世人眼裏,商人基本上是不讀書的,是爾虞我詐的代名詞;而城北就不同,書香氣味濃厚一些。這位京官在不經意間,從骨子裏流露出了瞧不起商人。
甄龍修建叢書樓,藏書十萬餘冊。能夠進出叢書樓,對踵州學者、詩人、書畫家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慰藉。
許多文人墨客也都慢慢地往城南搬遷,皆是因為“叢書樓”之故。
“叢書樓”成了文人們常聚之所,以至於後來城南形成了一個匯聚的特別文化區域,造成半是新城半是舊城,城北人口越來越少,甚至寥落少人行。
從中看出來,人是屬於文化的動物,哪裏有文化,哪裏就聚焦的人群就多,但是文化永遠是離不開經濟的支撐。
踵州書院,是甄龍捐銀數千兩修建的。如今成為遠近聞名之學府。大商人甄龍對文化發展貢獻功不可滅。
且說昔日範明博學,詩書曲畫,樣樣精通。卻因家境貧寒,未能聘娶。平素以為人作書繪畫,得些許報酬,奉養老母。
範明家對麵,有一座空宅,也有母女二人,租居於此。
此母女生活,過得更為艱難。
範明常常接濟。
女子叫彭姞,年約十八、九歲,也不時來顧家,照料範明母親。
範明之母,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卻無錢娶親,整日為此唉聲歎氣。
彭姞看出範母心事,平日與範明,也是兩相情好,主動與範明交歡。
範明與彭姞言嫁娶之事,彭姞卻始終不許。
一日,歡畢。彭姞臨去時,囑咐:“苟且之行,不可以屢。當來我自來,不當來相強無益。”
雖然如此,但範彭兩家,相需以沫,情誼如舊。
數月之後,彭姞母親去世,範明又幫彭姞,料理後事。
後來,彭姞竟為範明,生了一個孩子,取名範波。
三日之後,彭姞對範明說:“你的大恩大德,我無從報答,為你生育此兒,也算我報了恩。不敢讓別人知曉。等今夜無人之時,可來將孩兒抱去。”
範明應允,將孩子抱迴。
範母撿得孫子範波,喜不自勝。
更數夕,夜將半,範明正在床上歇息。彭姞忽推門而入,手提一個皮革之囊,笑著對範明說:“大事已了,請從此別。”
範明急問其故。
彭姞說:“養母之德,刻刻不去於懷。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報不在床第也。為君貧不能婚,將為君延一線之續。今君德即酬,我誌已遂,無憾矣!”
範明問:“囊中何物?”
彭姞答:“仇人之頭。”
範明撿而窺之,須發交而血模糊也,嚇得臉色發白。
彭姞又說:“以前不對你說,以機事不密,懼有宣泄。今過八事已成,不妨相告。”
原來,彭姞之父,官至司馬之職。後被仇人陷害而死。
彭姞負老母而出,隱姓名,埋頭項,已三年。
所以不即報者,徒以老母在。
母已經死去,一塊肉又累腹中,因而遲之又久。冀夜出非他,道路門戶未穩,恐有訛誤耳。
言已。一閃如電,瞥爾問遂不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