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借力
人在民國,從工業開始崛起 作者:菠蘿沒有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姓林的這家夥什麽來頭?”
車子剛剛駛離林公館,盛老四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說著話,還扭頭看了一眼身後林公館的大門。
老母親過世分家之後,他一夜輸了兩條街,最近幾年都不怎麽在滬城活動。
幾次迴來,也都是糾纏家產的事情。
是真不知道,滬城竟然還冒出了林易這麽一號人物。
竟然能攢動一幫勢力龐大的外國人,和東瀛人對著幹。
盡管這事兒還沒有辦,但是看林易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基本能斷定,這家夥不是在吹牛。
因為這事兒真的是太難了,連他都不敢吹!
“沒什麽來頭。”
盛愛怡不鹹不淡說了一句,心情多少有些抑鬱。
如果不是意識到事情太嚴重,已經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她是真不願意麻煩林易。
就忽然感覺,兩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利益交換。
“這還沒什麽來頭?”
盛老四瞥了她一眼,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他應該還沒結婚吧?”
盛愛怡沒搭理他,扭頭看向了車窗外。
“這人呢看著是不錯,也是個有本事的。”
“佳婿難尋,得抓抓緊啊。”
“停車!”
汽車緩緩停下,盛老四一臉不解:“怎麽了?”
“下去!”
“不是,我說盛愛怡,你這……”
他話還沒說完,盛愛怡已經推門走了下去。
徑直上了後一輛車。
看著車子遠去,盛老四反倒是嘿嘿笑了起來。
看來,自己猜得沒錯……
剛剛歸國,林易也是忙的一塌糊塗。
先給米國去了電報。
晚上的時候,就約了吳榮生和張敬德兩位副會長見麵。
半年多不見,兩人再見她倒是愈發的恭敬了。
不為別的,就因為林易在米國,打開了國產成品布的銷路。
兩人身為副會長,近水樓台先得月。
自然是先緊著自家的布匹出口。
雖然利潤率稍稍有點低,但是市場長期看好,隨著銷量越來越大,低利潤也能發大財。
而就因為這事兒,眼下的紡織聯合協會,在商界聲譽日隆。
兩人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尤其是那些之前沒有加入協會的紡織企業,至今也是一窩蜂的紮到滬城,謀求入會。
“現在最著急的就是東瀛人。”
“眼看著米國市場被我們一點點蠶食,那真的是急到上躥下跳。”
“有消息,他們已經請動了外務省出麵,向金陵方麵施加壓力,希望國府能提高成品布的出口關稅。”
坐在謐靜的茶室裏,吳榮生介紹著協會的近況。
他話音落下,一旁的張敬德就接口道:“會長,我和榮生兄商議過,這件事兒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金陵方麵畏東瀛人如虎,中間又少不了孔庸之之流作怪,他們是真有可能同意漲稅的。”
“一旦到了這一步,咱們可就被動了。”
聽著兩人這話,林易並沒有急著做定論。
反倒是放下茶盞問道:“之前的輿論準備怎麽樣了?”
這是他去米國之前就安排好的事情。
一步步深入,引導輿論,抨擊國府之前對,紡織原料和成品布進口的相關關稅。
隻等著什麽時候聲勢浩蕩,迫使金陵方麵受不住輿論非議,坐到談判桌前,重新議定關稅。
“一直在搞,也有不少知名學者發了文章聲援我們。”
“不過金陵方麵唾麵自幹,一直不做理會。”
吳榮生一臉的無奈。
張敬德卻搖了搖頭:“也不算不做理會,最近搞出的那個什麽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可著實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總之,風頭一時無兩,不少之前為我們唿籲的學者,最近都轉而討論這件事兒。”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林易有些好奇。
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事兒。
“對,促進農業,發展工業。”
“國府最近正在征求各界意見,就連我們協會也收到了邀請,讓我們建言獻策。”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
吳榮生解釋著,苦笑道:“和這事兒一比,我們協會的訴求,就有點不值一提的意思了。”
林易摸著下巴,倒是想起了一些。
這個名字他有點印象。
但是時間卻有點對不上,他依稀記得應該是三五年的時候,國府才提出了這項建設運動。
按照曆史資料上的記載,經濟建設隻是表象,結合當時的局勢,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建設軍事。
為戰爭做準備。
所以其中加大礦產開發,發展鋼鐵冶煉是重點。
也確實發揮了一些效果。
但隨著兩年後戰爭爆發,這場救急式的建設運動戛然而止。
現在忽然提前了兩年,林易也猜不準,到底是不是這件事兒。
想著,他問道:“有文件嗎?”
“在協會。”
“迴頭讓人送到我家。”
他吩咐一句,隨著又把話題扯了迴來。
“關稅的輿論準備還得繼續,至於東瀛外務省給國府施壓的事情,暫時不做例會。”
“如果最後真的被他們得逞,對我們而言反倒是一個契機。”
“兩件事一塊辦。”
“會長,一旦真的增加了出口關稅,萬一談不妥怎麽辦?”
聽著吳榮生提出的問題,林易嗬嗬一笑:“單純靠我們當然不行,所以要借力。”
說罷,他詳細的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核心就是現在成品布出口繼續降價,直接把預期降低的關稅計算到價格中去。
靠著這點,足夠把東瀛紡織品的利潤空間全部擠壓掉。
所以,一旦出口關稅增加,吃到甜頭的米國人第一個不答應。
東瀛人可以依靠他們的外務省施加壓力,米國人當然也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影響國府。
實質上,還是一場價格戰。
具體到華夏紡織行業本身,同樣也要吃一些虧。
但這個虧,比起將來拿到的市場規模,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正好進一步蠶食東瀛紡織品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他把自己的理解講了出來,吳榮生和張敬德倒是表示認同。
總之,有規模,那就一定有利潤。
再不濟,隻要掌握了大部分的市場,對上有市場的原料議價,都能把利潤擠壓出來。
“這件事兒,我們這些大廠要做表率,協會也得發揮作用。”
“對那些小廠,該給補助的要給補助,該給支持的也要給支持。”
“總之,隻要我們團結,市場就一定是我們的!”
車子剛剛駛離林公館,盛老四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說著話,還扭頭看了一眼身後林公館的大門。
老母親過世分家之後,他一夜輸了兩條街,最近幾年都不怎麽在滬城活動。
幾次迴來,也都是糾纏家產的事情。
是真不知道,滬城竟然還冒出了林易這麽一號人物。
竟然能攢動一幫勢力龐大的外國人,和東瀛人對著幹。
盡管這事兒還沒有辦,但是看林易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基本能斷定,這家夥不是在吹牛。
因為這事兒真的是太難了,連他都不敢吹!
“沒什麽來頭。”
盛愛怡不鹹不淡說了一句,心情多少有些抑鬱。
如果不是意識到事情太嚴重,已經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她是真不願意麻煩林易。
就忽然感覺,兩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利益交換。
“這還沒什麽來頭?”
盛老四瞥了她一眼,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他應該還沒結婚吧?”
盛愛怡沒搭理他,扭頭看向了車窗外。
“這人呢看著是不錯,也是個有本事的。”
“佳婿難尋,得抓抓緊啊。”
“停車!”
汽車緩緩停下,盛老四一臉不解:“怎麽了?”
“下去!”
“不是,我說盛愛怡,你這……”
他話還沒說完,盛愛怡已經推門走了下去。
徑直上了後一輛車。
看著車子遠去,盛老四反倒是嘿嘿笑了起來。
看來,自己猜得沒錯……
剛剛歸國,林易也是忙的一塌糊塗。
先給米國去了電報。
晚上的時候,就約了吳榮生和張敬德兩位副會長見麵。
半年多不見,兩人再見她倒是愈發的恭敬了。
不為別的,就因為林易在米國,打開了國產成品布的銷路。
兩人身為副會長,近水樓台先得月。
自然是先緊著自家的布匹出口。
雖然利潤率稍稍有點低,但是市場長期看好,隨著銷量越來越大,低利潤也能發大財。
而就因為這事兒,眼下的紡織聯合協會,在商界聲譽日隆。
兩人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尤其是那些之前沒有加入協會的紡織企業,至今也是一窩蜂的紮到滬城,謀求入會。
“現在最著急的就是東瀛人。”
“眼看著米國市場被我們一點點蠶食,那真的是急到上躥下跳。”
“有消息,他們已經請動了外務省出麵,向金陵方麵施加壓力,希望國府能提高成品布的出口關稅。”
坐在謐靜的茶室裏,吳榮生介紹著協會的近況。
他話音落下,一旁的張敬德就接口道:“會長,我和榮生兄商議過,這件事兒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金陵方麵畏東瀛人如虎,中間又少不了孔庸之之流作怪,他們是真有可能同意漲稅的。”
“一旦到了這一步,咱們可就被動了。”
聽著兩人這話,林易並沒有急著做定論。
反倒是放下茶盞問道:“之前的輿論準備怎麽樣了?”
這是他去米國之前就安排好的事情。
一步步深入,引導輿論,抨擊國府之前對,紡織原料和成品布進口的相關關稅。
隻等著什麽時候聲勢浩蕩,迫使金陵方麵受不住輿論非議,坐到談判桌前,重新議定關稅。
“一直在搞,也有不少知名學者發了文章聲援我們。”
“不過金陵方麵唾麵自幹,一直不做理會。”
吳榮生一臉的無奈。
張敬德卻搖了搖頭:“也不算不做理會,最近搞出的那個什麽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可著實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總之,風頭一時無兩,不少之前為我們唿籲的學者,最近都轉而討論這件事兒。”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林易有些好奇。
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事兒。
“對,促進農業,發展工業。”
“國府最近正在征求各界意見,就連我們協會也收到了邀請,讓我們建言獻策。”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
吳榮生解釋著,苦笑道:“和這事兒一比,我們協會的訴求,就有點不值一提的意思了。”
林易摸著下巴,倒是想起了一些。
這個名字他有點印象。
但是時間卻有點對不上,他依稀記得應該是三五年的時候,國府才提出了這項建設運動。
按照曆史資料上的記載,經濟建設隻是表象,結合當時的局勢,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建設軍事。
為戰爭做準備。
所以其中加大礦產開發,發展鋼鐵冶煉是重點。
也確實發揮了一些效果。
但隨著兩年後戰爭爆發,這場救急式的建設運動戛然而止。
現在忽然提前了兩年,林易也猜不準,到底是不是這件事兒。
想著,他問道:“有文件嗎?”
“在協會。”
“迴頭讓人送到我家。”
他吩咐一句,隨著又把話題扯了迴來。
“關稅的輿論準備還得繼續,至於東瀛外務省給國府施壓的事情,暫時不做例會。”
“如果最後真的被他們得逞,對我們而言反倒是一個契機。”
“兩件事一塊辦。”
“會長,一旦真的增加了出口關稅,萬一談不妥怎麽辦?”
聽著吳榮生提出的問題,林易嗬嗬一笑:“單純靠我們當然不行,所以要借力。”
說罷,他詳細的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核心就是現在成品布出口繼續降價,直接把預期降低的關稅計算到價格中去。
靠著這點,足夠把東瀛紡織品的利潤空間全部擠壓掉。
所以,一旦出口關稅增加,吃到甜頭的米國人第一個不答應。
東瀛人可以依靠他們的外務省施加壓力,米國人當然也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影響國府。
實質上,還是一場價格戰。
具體到華夏紡織行業本身,同樣也要吃一些虧。
但這個虧,比起將來拿到的市場規模,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正好進一步蠶食東瀛紡織品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他把自己的理解講了出來,吳榮生和張敬德倒是表示認同。
總之,有規模,那就一定有利潤。
再不濟,隻要掌握了大部分的市場,對上有市場的原料議價,都能把利潤擠壓出來。
“這件事兒,我們這些大廠要做表率,協會也得發揮作用。”
“對那些小廠,該給補助的要給補助,該給支持的也要給支持。”
“總之,隻要我們團結,市場就一定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