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國際收購聯合體,大坑
人在民國,從工業開始崛起 作者:菠蘿沒有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不想上街乞討,所以沒有想法。”
了解了詳情,盛愛怡更是恨鐵不成鋼。
說話也毫不客氣。
就不明白,這麽大一個窟窿,之前盛承澤怎麽就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最可氣的是,外麵一點風聲都沒有,這明顯不對勁兒。
盛承澤好麵子,不會對外講借款的事兒,她清楚。
但東瀛人這麽大手筆,也是藏著掖著,明顯就是不懷好意。
真是被人賣了,還在替人數錢!
不過這話雖然難聽,這時候盛老四卻沒不敢再開口。
風華特種鋼的事兒,是他最後寄托的一點翻盤希望。
之前也確實聯係過範中旭。
隻是並沒有談論過技術轉讓的事情。
現在林易自承股東身份,有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算是把他最後的一點希望,都給覆滅了。
事情沒轉機,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盛愛怡出麵給他擺平麻煩。
這個時候是真的不敢多嘴一句。
至於說打官司爭家產這事兒……先不說能不能打贏,時間上他就拖不起。
這麽大一筆借款,每天的利息就能要人命。
林易見他默不作聲,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這才開口:“如果盛先生沒別的想法,那這事兒就好辦。”
說著,林易仔細詢問起來。
從漢冶萍幾家廠礦的股權構成,再到各個股東彼此間的合作條款。
以及近兩個億借款的大致用途。
能想到的,都仔細做了詢問。
這次盛老四沒在端著,一股腦交代了一個清楚。
認真說起來,這事兒的根子,還要往前追溯二十多年。
當時漢陽鐵廠連年虧損,從朝廷官辦,改製成了官督商辦。
盛杏蓀投入巨資,一舉成了漢陽鐵廠的最大股東。
然後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技術引進。
而引進的技術,正是東瀛三井製鐵提供的。
一筆錢,外加技術。
三井製鐵一舉拿到了漢陽鐵廠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而當時簽署的協議,除了入股之外,還有各種優先權以及管理權。
生產銷售,全部掌握在了東瀛人的手裏。
又正好趕上了第一次歐戰。
漢陽鐵廠也因此一度興盛,產能一擴再擴。
盛家之後又投資了大冶鐵廠,連帶著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以及萍鄉煤礦,成立了漢冶萍公司。
年產量一度達到生鐵十八萬噸,鋼四萬噸。
隻是歐戰結束之後,出口市場快速萎靡。
而華夏國內也是征戰不斷,各種建設嚴重滯後,導致內需不振。
再加上大冶鐵礦的礦石,品位不高。
以及冶煉技術的老舊,很快就轉入了虧損。
關爐減產,裁員等等一通降本連招下來,依舊是入不敷出。
然後就是技改。
鑒於之前的優先權,還有現實狀況,隻能繼續引進東瀛技術。
這些年斷斷續續,一直在投入。
但結束迭代是一方麵。
歐洲鋼鐵產能的快速恢複,讓國際市場價連續下挫是另一個方麵。
兩廂夾擊之下,一筆接一筆投進去的錢,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這是祖業,父親當年付諸了大量心血,我身為人子,總不能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份產業,徹底敗在我手上吧?”
說著,盛老四一臉委屈的看了一眼盛愛怡。
這麽些年了,誰知道自己的不容易?
盡管借的那些錢,他也揮霍了一些,但畢竟隻是少數。
還不到十分之一。
盛愛怡這時也不好說什麽,隻能看著林易問道:“怎麽辦?”
“當然是賣股權了。”
林易笑了一聲:“不過呢,不能按現在的價格賣。”
“不說整個漢冶萍,單單就是兩座鐵廠的規模,隻要準確估價,再算上產能拉滿之後的溢價,就足夠把這個窟窿填平。”
“可是負責管理的是東瀛人,他們又拿著各種優先權。”
“現在不說漢陽鐵廠,大冶鐵廠也都是半死不活。”
“要是讓東瀛人估價,他們怎麽可能給溢價?”
盛愛怡一臉愁容。
就單單一個優先權,上一次歐戰的時候,雖然漢冶萍也賺了錢,但利潤的大頭卻落在了東瀛人的手裏。
現在又涉及到了股權這樣的根本,他們怎麽可能吃虧?
“這種事兒怎麽可能讓他們估價?”
“當然,我們也不行,國府那一關就過不去。”
“現在他們可受不住東瀛人的威脅。”
林易嗬嗬笑著:“所以想要破局,隻能借力打力,依靠西方人。”
“優先權隻是優先權,自古做生意都是價高者得。”
“隻要西方人插手,估價就能抬起來。”
聽著林易這麽說,盛老四反倒是搖起了頭:“林老弟,三井製鐵在東瀛很有影響力的。”
“到時候東瀛政府肯定會出麵,這不是那些尋常的外商,能隨便插手的事情。”
“再者,西方人也不蠢,不可能替咱們抬轎子。”
“簡單,那就找不尋常的外商。”
有羅希爾家族在,攢一個國際收購聯合體,他還是有把握的。
就問幾個列強結盟,東瀛人是敢動還是感動?
“至於溢價,當然不會太高,但我們最終目的,本來就隻是要把這筆賬填平。”
“漢冶萍兩廠一礦的控股權,還是值這個價的。”
“兩廠兩礦吧?還有鐵路公司。”
盛老四提醒了一句。
“鐵礦不賣……也不對,鐵礦和鐵路公司的股份我要了,會給盛先生一個滿意的價格。”
攢這麽大一個局,他總得拿點好處吧?
渠縣的鋼廠已經建成。
但主要用來冶煉特種鋼,生產武器。
下一步他的汽車廠投產,那就需要普通鋼材。
所以在川省再建一座鐵廠勢在必行。
而且為了省事,他計劃直接入股劉元甫在平都鐵廠。
到時候擴大規模就好。
大冶鐵礦這種成熟的礦場,正好把原料這一環補上。
主打一個效率。
甚至這件事兒最好的結果,就是兩座鐵廠依舊落入東瀛人手裏。
到時候他把鐵礦石一斷,看看東瀛人怎麽應對!
直接關停,那就是嚴重虧損。
可如果再從別的地方運鐵礦石來,成本這一塊雖然不至於要命,但絕對肉疼。
尤其是這些年兩廠冶煉的生鐵,大部分都銷往了東瀛。
原料市場銷售市場都不挨邊,這麽一座大坑,掉進去可是能要半條命的……
了解了詳情,盛愛怡更是恨鐵不成鋼。
說話也毫不客氣。
就不明白,這麽大一個窟窿,之前盛承澤怎麽就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最可氣的是,外麵一點風聲都沒有,這明顯不對勁兒。
盛承澤好麵子,不會對外講借款的事兒,她清楚。
但東瀛人這麽大手筆,也是藏著掖著,明顯就是不懷好意。
真是被人賣了,還在替人數錢!
不過這話雖然難聽,這時候盛老四卻沒不敢再開口。
風華特種鋼的事兒,是他最後寄托的一點翻盤希望。
之前也確實聯係過範中旭。
隻是並沒有談論過技術轉讓的事情。
現在林易自承股東身份,有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算是把他最後的一點希望,都給覆滅了。
事情沒轉機,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盛愛怡出麵給他擺平麻煩。
這個時候是真的不敢多嘴一句。
至於說打官司爭家產這事兒……先不說能不能打贏,時間上他就拖不起。
這麽大一筆借款,每天的利息就能要人命。
林易見他默不作聲,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這才開口:“如果盛先生沒別的想法,那這事兒就好辦。”
說著,林易仔細詢問起來。
從漢冶萍幾家廠礦的股權構成,再到各個股東彼此間的合作條款。
以及近兩個億借款的大致用途。
能想到的,都仔細做了詢問。
這次盛老四沒在端著,一股腦交代了一個清楚。
認真說起來,這事兒的根子,還要往前追溯二十多年。
當時漢陽鐵廠連年虧損,從朝廷官辦,改製成了官督商辦。
盛杏蓀投入巨資,一舉成了漢陽鐵廠的最大股東。
然後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技術引進。
而引進的技術,正是東瀛三井製鐵提供的。
一筆錢,外加技術。
三井製鐵一舉拿到了漢陽鐵廠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而當時簽署的協議,除了入股之外,還有各種優先權以及管理權。
生產銷售,全部掌握在了東瀛人的手裏。
又正好趕上了第一次歐戰。
漢陽鐵廠也因此一度興盛,產能一擴再擴。
盛家之後又投資了大冶鐵廠,連帶著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以及萍鄉煤礦,成立了漢冶萍公司。
年產量一度達到生鐵十八萬噸,鋼四萬噸。
隻是歐戰結束之後,出口市場快速萎靡。
而華夏國內也是征戰不斷,各種建設嚴重滯後,導致內需不振。
再加上大冶鐵礦的礦石,品位不高。
以及冶煉技術的老舊,很快就轉入了虧損。
關爐減產,裁員等等一通降本連招下來,依舊是入不敷出。
然後就是技改。
鑒於之前的優先權,還有現實狀況,隻能繼續引進東瀛技術。
這些年斷斷續續,一直在投入。
但結束迭代是一方麵。
歐洲鋼鐵產能的快速恢複,讓國際市場價連續下挫是另一個方麵。
兩廂夾擊之下,一筆接一筆投進去的錢,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這是祖業,父親當年付諸了大量心血,我身為人子,總不能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份產業,徹底敗在我手上吧?”
說著,盛老四一臉委屈的看了一眼盛愛怡。
這麽些年了,誰知道自己的不容易?
盡管借的那些錢,他也揮霍了一些,但畢竟隻是少數。
還不到十分之一。
盛愛怡這時也不好說什麽,隻能看著林易問道:“怎麽辦?”
“當然是賣股權了。”
林易笑了一聲:“不過呢,不能按現在的價格賣。”
“不說整個漢冶萍,單單就是兩座鐵廠的規模,隻要準確估價,再算上產能拉滿之後的溢價,就足夠把這個窟窿填平。”
“可是負責管理的是東瀛人,他們又拿著各種優先權。”
“現在不說漢陽鐵廠,大冶鐵廠也都是半死不活。”
“要是讓東瀛人估價,他們怎麽可能給溢價?”
盛愛怡一臉愁容。
就單單一個優先權,上一次歐戰的時候,雖然漢冶萍也賺了錢,但利潤的大頭卻落在了東瀛人的手裏。
現在又涉及到了股權這樣的根本,他們怎麽可能吃虧?
“這種事兒怎麽可能讓他們估價?”
“當然,我們也不行,國府那一關就過不去。”
“現在他們可受不住東瀛人的威脅。”
林易嗬嗬笑著:“所以想要破局,隻能借力打力,依靠西方人。”
“優先權隻是優先權,自古做生意都是價高者得。”
“隻要西方人插手,估價就能抬起來。”
聽著林易這麽說,盛老四反倒是搖起了頭:“林老弟,三井製鐵在東瀛很有影響力的。”
“到時候東瀛政府肯定會出麵,這不是那些尋常的外商,能隨便插手的事情。”
“再者,西方人也不蠢,不可能替咱們抬轎子。”
“簡單,那就找不尋常的外商。”
有羅希爾家族在,攢一個國際收購聯合體,他還是有把握的。
就問幾個列強結盟,東瀛人是敢動還是感動?
“至於溢價,當然不會太高,但我們最終目的,本來就隻是要把這筆賬填平。”
“漢冶萍兩廠一礦的控股權,還是值這個價的。”
“兩廠兩礦吧?還有鐵路公司。”
盛老四提醒了一句。
“鐵礦不賣……也不對,鐵礦和鐵路公司的股份我要了,會給盛先生一個滿意的價格。”
攢這麽大一個局,他總得拿點好處吧?
渠縣的鋼廠已經建成。
但主要用來冶煉特種鋼,生產武器。
下一步他的汽車廠投產,那就需要普通鋼材。
所以在川省再建一座鐵廠勢在必行。
而且為了省事,他計劃直接入股劉元甫在平都鐵廠。
到時候擴大規模就好。
大冶鐵礦這種成熟的礦場,正好把原料這一環補上。
主打一個效率。
甚至這件事兒最好的結果,就是兩座鐵廠依舊落入東瀛人手裏。
到時候他把鐵礦石一斷,看看東瀛人怎麽應對!
直接關停,那就是嚴重虧損。
可如果再從別的地方運鐵礦石來,成本這一塊雖然不至於要命,但絕對肉疼。
尤其是這些年兩廠冶煉的生鐵,大部分都銷往了東瀛。
原料市場銷售市場都不挨邊,這麽一座大坑,掉進去可是能要半條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