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效的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因為通訊延遲所導致的戰力暴跌的問題,李青鬆心中滿是喜悅。


    尤其是,李青鬆還知道,伴隨著後續自己繼續進行的大規模對抗演習,伴隨著繼續生成的大量作戰數據,戰鬥ai還會更加智能,帶來更大的戰力提升。


    再伴隨著自己芯片技術的繼續發展,超算算力的進一步暴漲,未來,說不定自己的作戰半徑還將進一步擴大,說不定就算雙程通訊延遲高達一小時——這對應30光分,也即5.4億公裏的距離,自己仍舊可以讓艦隊保持較高的戰鬥力。


    到時候,自己就算在地球上,都能遙控指揮位於小行星帶外側的星際戰鬥!


    尤其是,李青鬆此刻還有一個想法。


    有人控製的戰鬥飛船固然有其優勢,就算通訊延遲高達一個小時,自己也總能通過對克隆體的控製,不斷執行一些智能化程序無法做到的事情,像是內部對飛船的維修、高難度的戰術動作、整體上的戰略布局之類。


    無人控製的飛船便沒有這種優勢了。


    但它們具備另外的優勢。


    它們可以造的很小,更加靈活。它們的平均戰力遠遠比不上有人飛船,但它們的數量可以很多,依靠數量去淹沒對手。


    最重要的是,無人作戰設備,譬如無人飛船、武裝衛星之類,自己可以完全交給戰鬥ai去操縱,無需耗費自己一點精力!


    它們固然不夠智能,因為自己無法直接控製它們。但無所謂,隻要數量夠多就行!


    這樣的話,就算自己在地球上,距離地球一百億,乃至一千億公裏的地方,自己都可以部署武裝力量!


    雖然此刻李青鬆還造不出符合要求,具備實戰意義的無人武器,不過不耽誤他此刻便開始進行作戰理論的鋪墊與思考。


    “如此一來,我未來的作戰方式將會是這樣的:


    首先是大規模大範圍布設超算,布設大量的無人作戰設施,讓戰鬥ai全自動操控著它們去戰鬥。


    同時,以我本體為核心,在周邊一定範圍內布設有人飛船組成的艦隊。


    這些艦隊是我整個作戰力量的核心,伴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有人艦隊可以方便的移動。


    如此,有人加無人,ai加我自己的智能,兩層作戰力量相互配合,便能爆發出遠超單一一種控製方式的作戰實力……”


    幾乎在考慮到這種可能性的一瞬間,李青鬆便察覺到,有人加無人,幾乎一定是未來星際作戰的通用方式。


    不僅自己,其餘的文明,也包括即將到來的藍圖克文明,幾乎也必然是這種打法。


    沒辦法,有人加無人,規模化的無人飛船和無人作戰武器,加精銳化的有人戰鬥飛船,兩者相加,優勢太明顯了。


    同時,李青鬆還察覺到了在這種作戰模式下,普通星際文明的優勢與劣勢,還有自己這種特殊存在的優勢劣勢所在。


    自己的優勢很明顯,萬眾一心,沒有內耗,便可以在通訊延遲較低的作戰半徑內,實現有人艦隊戰力的極大提升,同時,無人作戰力量自己也必將遠超同等技術水平的對手。


    因為自己的生產力更高。


    但劣勢在於,在距離自己本體較遠,通訊延遲較高的地方,自己有人艦隊的作戰實力必將低於對手。


    因為對手的有人戰鬥飛船可以由智慧生命個體自主決策,無需指揮官遙控。


    同等技術水平的對手的優勢與劣勢正好與自己相反。


    “明白了優勢和劣勢,未來的作戰戰略與戰術就好安排了,無非是揚長避短而已,盡可能的增加無人作戰力量,同時盡可能避免在延遲較高的地方使用有人艦隊與對手交戰。”


    確定了這一點,李青鬆腦海之中忍不住開始暢想未來自己的作戰模式。


    太陽係之中,眾多相互聯網的超算分別布設在各地,遠至太陽係邊緣的洛神星,敵神星,內太陽係則遍布每一顆大行星與衛星,整個太陽係到處都是戰鬥ai操控的無人作戰力量,自己的核心精銳有人艦隊則在這些無人作戰力量的支持與輔助下,縱橫整個星係……


    戰鬥ai,是李青鬆未來星際作戰的重中之重,地位僅次於自己本體。


    “既然如此,有必要為你起一個專門的名字了。


    東方的神話傳說之中,玉皇主管天庭,所以玉皇是總ai,但東方神話裏似乎沒有一個主管戰鬥與戰爭的存在。


    哪位神話人物與戰鬥最相關?”


    李青鬆思考了片刻,瞬間鎖定了一個人物。


    鬥戰勝佛,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好,以後就叫你悟空了!以後,由你主管一切無人作戰力量,同時,輔助我進行有人作戰!


    現在你還很弱小,也不夠智能,不過沒關係,我會繼續喂養,繼續訓練你的。”


    在李青鬆的命令之下,甲乙兩支艦隊再度升空。


    其中一支由李青鬆直接控製,另一支則由悟空ai控製,雙方在太空之中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便在這激烈的戰鬥之中,源源不斷的數據如同江河入海一般匯聚到了最新建造的這一台超算之中,成為了悟空ai的養料。


    又完成了此刻這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李青鬆仍舊沒有放鬆。


    他的主要注意力立刻轉移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核裂變反應堆小型化!


    在這些年之中,李青鬆始終沒有放鬆對於核裂變電站的升級改造進程。


    他始終明白,能源的獲取方式,才是對於現階段的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自己其餘所有方麵的基礎與支撐。


    就比如悟空ai領導下的無人作戰體係,沒有足夠先進的能量來源,怎麽讓無人飛船和無人武器去戰鬥?


    依靠化學燃料?


    恐怕就算李青鬆把自己的艦隊全都變成燃料運輸艦隊,都供不上無人作戰體係使用。


    同時,沒有足夠高質量的能源供應體係,新式發動機也無從談起,作戰武器的航速也始終會被限製在極低水平。


    此刻,在這十餘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研究之中,李青鬆擁有的核裂變技術終於發生了一次重大突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之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之門並收藏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