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檢測報告摘要
樣本編號:x-
檢測日期:2024年1月6日
檢測結果
1. 構成分析:
樣本99%的dna成分與人類dna高度一致,明確來源於人類細胞。
剩餘1%dna成分中包含魚類、節肢動物等多種水生生物的基因片段。這些生物基因片段的整合方式極為複雜。
2. dna存儲容量:
樣本的dna具有驚人的物理信息存儲密度,整個基因組的容量達150gb,遠超天然dna的已知極限。
特征分析:
樣本dna的結構和信息存儲方式表現出三種高度異常的特征:
1. 多態化信息編碼**
- dna鏈條采用多層次折疊結構,通過化學修飾儲存大量分層信息。
- 不同層次的信息彼此獨立,展現出高度優化的分子信息組織模式。
2. 納米級分子壓縮算法*
- 通過未曾見過的超高效分子壓縮方式,樣本dna中存儲的信息量超出天然生物的理論上限。
3. 分子量子態存儲
- 樣本的dna分子表現出量子物理學特性,疑似利用分子量子態進行數據編碼與存儲。
- 這種存儲方法從未在已知地球生命中發現,其分子穩定性極低。
報告的構成分析部分,長穀川還能看懂,但越往下越讓他摸不著頭腦。
他皺眉翻了翻報告,忍不住問道:“魚鱗的基因組容量遠超天然dna已知極限,這點我能理解,但這裏寫的150gb……真的是我理解的那個硬盤容量嗎?”
誌麻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從桌上的酒精燈和燒瓶中開始忙活起來。
她往燒瓶裏倒了些水,點燃酒精燈,竟然嫻熟地用實驗室器具煮起了咖啡。
“長穀川,要來一杯嗎?”她抬眼問道。
“謝謝”長穀川點點頭,目光短暫從報告上移開。
不多時,熱騰騰的咖啡香氣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她將煮好的咖啡倒入兩隻實驗室用的燒杯裏,遞了一杯給長穀川。
長穀川接過,抿了一口:“咖啡服務之餘,能不能附贈一些生物學講義嗎。”
誌麻輕笑一聲,終於正麵迴答起他的問題:“沒錯,報告上說的150gb就是你理解的硬盤容量。dna由堿基(a、t、c、g)組成,每個堿基可以看作一個信息單元。每個堿基對可以存儲2比特(bit)的信息。”
長穀川點點頭:“這一點我懂。”
誌麻繼續說道:“人類的基因組約有30億(3 x 10?)個堿基對,這是單倍體基因組的大小。人體細胞的dna是雙倍體,因此每個體細胞中的dna約有60億(6 x 10?)個堿基對。每個堿基對存儲2比特信息。”
她翻開報告中的一頁,指著數據圖說:“這麽算下來,人類單倍體基因組的信息容量是750 mb,雙倍體基因組的信息容量就是1.5 gb。”
“那人類是不是地球上dna信息容量最大的生物了?”
誌麻抬起眼角,帶著幾分戲謔的笑意:“別自戀了,比如植物界的小麥,它的基因組容量就有4.25 gb。”
“動物呢?”
“比如大斑蝶蛾,它的基因組容量可能達到10gb以上。”誌麻放下燒杯,繼續說道。
“昆蟲的基因組容量這麽大,大概是因為它們要從幼蟲完全變態成成蟲,兩種形態完全不同,需要額外的信息儲存吧。”長穀川猜測道。
“yes。誌麻反問,“但你要知道,脊椎動物中的肺魚,它的基因組容量可是高達32.5 gb。”
長穀川忍不住感歎:“這也太厲害了,比人類還複雜啊。”
誌麻搖了搖頭,解釋道:“倒也不是這樣。許多生物的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非編碼序列,比如重複序列或者調控區域。這些區域占據了大部分容量。而人類的基因組高度精簡,編碼的有效基因占比相對較小。”
“那自然界中有沒有像報告中說的150gb容量的生物存在呢?”長穀川問。
“沒有。”誌麻一臉篤定地搖頭,“據我所知,沒有。而且,你也看到了報告,其分子穩定性極低,也就是說這些遺傳物質大多是冗餘的,會導致頻繁的變異。”
“這麽說來,我們之前‘人類變異成怪物’的假說,從科學上也可以解釋了?”
誌麻微微一笑,抬起燒杯與長穀川碰了碰:“正是這個意思,cheers。”
喝完咖啡後,誌麻轉身從恆溫培養箱中取出一個培養皿,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
“這是從魚鱗上取樣的線蟲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她解釋道。
長穀川低頭注視著培養皿。透過透明的容器,他看見一條約一毫米長、細長的半透明生物,正緩慢地扭動著身體。
這種無緣無故的活動顯得異常,尤其是在完全密閉的環境中,更是讓長穀川不禁皺起了眉頭。
“我記得在海蝕洞裏看到的那些線蟲可沒這麽小啊?”他問。
“我也不清楚,孵化出來就是這個樣子。”誌麻聳了聳肩。
她拿起一根玻璃針,將培養皿中的線蟲幼蟲轉移到載玻片上,然後固定到顯微鏡的載物台上。“現在應該能看得更清楚了。”
長穀川將眼睛湊到顯微鏡的目鏡上,仔細觀察起來。顯微鏡中,一條細長的、半透明的生物正不停地蠕動著。
“采取到的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存活率很低。”誌麻一邊記錄一邊說道,“更奇怪的是,各種營養物質似乎都不能被它們吸收。”
“最後你用了什麽讓它們活下來的?”長穀川問。
“人血。”誌麻平靜地說道。
長穀川愣了一下,過了幾秒才反應過來:“……人血?”
“是的,”誌麻繼續說道,語氣裏沒有一絲波動,“而且這些小東西還挺挑剔的。普通的人血對它們根本沒用,我試了好幾個樣本,最後還是用我的血才能讓它們正常成長。”
長穀川聞言有些語塞。他轉而問道:“這些線蟲的dna檢測過了嗎?”
“當然檢測過,不過報告不在我手上,結果我可以直接告訴你。”
“它們的dna也像魚鱗那樣,擁有巨量的信息嗎?”
“倒沒有,線蟲的基因組和普通線蟲差不多。但檢測中發現了一種未知的酶。”
“未知的酶?”
“是的,不過線蟲體內發現新種類的酶並不算太罕見。你知道,人類對線蟲的了解其實少得可憐。”
聽到這兒,長穀川似乎想到了什麽,從錢包裏抽出幾張諭吉遞過去:“這些檢測也需要鑒定費用吧。”
誌麻擺擺手,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不用了。我悄悄地把樣本混進實驗室本來就要檢測的線蟲樣本裏,替你省錢了哦。”
“真是太謝謝了。”
誌麻笑道:“要謝就謝赤牟大學的經費吧。”
“你真賢惠,誰要是娶到你,真是福氣。”
樣本編號:x-
檢測日期:2024年1月6日
檢測結果
1. 構成分析:
樣本99%的dna成分與人類dna高度一致,明確來源於人類細胞。
剩餘1%dna成分中包含魚類、節肢動物等多種水生生物的基因片段。這些生物基因片段的整合方式極為複雜。
2. dna存儲容量:
樣本的dna具有驚人的物理信息存儲密度,整個基因組的容量達150gb,遠超天然dna的已知極限。
特征分析:
樣本dna的結構和信息存儲方式表現出三種高度異常的特征:
1. 多態化信息編碼**
- dna鏈條采用多層次折疊結構,通過化學修飾儲存大量分層信息。
- 不同層次的信息彼此獨立,展現出高度優化的分子信息組織模式。
2. 納米級分子壓縮算法*
- 通過未曾見過的超高效分子壓縮方式,樣本dna中存儲的信息量超出天然生物的理論上限。
3. 分子量子態存儲
- 樣本的dna分子表現出量子物理學特性,疑似利用分子量子態進行數據編碼與存儲。
- 這種存儲方法從未在已知地球生命中發現,其分子穩定性極低。
報告的構成分析部分,長穀川還能看懂,但越往下越讓他摸不著頭腦。
他皺眉翻了翻報告,忍不住問道:“魚鱗的基因組容量遠超天然dna已知極限,這點我能理解,但這裏寫的150gb……真的是我理解的那個硬盤容量嗎?”
誌麻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從桌上的酒精燈和燒瓶中開始忙活起來。
她往燒瓶裏倒了些水,點燃酒精燈,竟然嫻熟地用實驗室器具煮起了咖啡。
“長穀川,要來一杯嗎?”她抬眼問道。
“謝謝”長穀川點點頭,目光短暫從報告上移開。
不多時,熱騰騰的咖啡香氣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她將煮好的咖啡倒入兩隻實驗室用的燒杯裏,遞了一杯給長穀川。
長穀川接過,抿了一口:“咖啡服務之餘,能不能附贈一些生物學講義嗎。”
誌麻輕笑一聲,終於正麵迴答起他的問題:“沒錯,報告上說的150gb就是你理解的硬盤容量。dna由堿基(a、t、c、g)組成,每個堿基可以看作一個信息單元。每個堿基對可以存儲2比特(bit)的信息。”
長穀川點點頭:“這一點我懂。”
誌麻繼續說道:“人類的基因組約有30億(3 x 10?)個堿基對,這是單倍體基因組的大小。人體細胞的dna是雙倍體,因此每個體細胞中的dna約有60億(6 x 10?)個堿基對。每個堿基對存儲2比特信息。”
她翻開報告中的一頁,指著數據圖說:“這麽算下來,人類單倍體基因組的信息容量是750 mb,雙倍體基因組的信息容量就是1.5 gb。”
“那人類是不是地球上dna信息容量最大的生物了?”
誌麻抬起眼角,帶著幾分戲謔的笑意:“別自戀了,比如植物界的小麥,它的基因組容量就有4.25 gb。”
“動物呢?”
“比如大斑蝶蛾,它的基因組容量可能達到10gb以上。”誌麻放下燒杯,繼續說道。
“昆蟲的基因組容量這麽大,大概是因為它們要從幼蟲完全變態成成蟲,兩種形態完全不同,需要額外的信息儲存吧。”長穀川猜測道。
“yes。誌麻反問,“但你要知道,脊椎動物中的肺魚,它的基因組容量可是高達32.5 gb。”
長穀川忍不住感歎:“這也太厲害了,比人類還複雜啊。”
誌麻搖了搖頭,解釋道:“倒也不是這樣。許多生物的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非編碼序列,比如重複序列或者調控區域。這些區域占據了大部分容量。而人類的基因組高度精簡,編碼的有效基因占比相對較小。”
“那自然界中有沒有像報告中說的150gb容量的生物存在呢?”長穀川問。
“沒有。”誌麻一臉篤定地搖頭,“據我所知,沒有。而且,你也看到了報告,其分子穩定性極低,也就是說這些遺傳物質大多是冗餘的,會導致頻繁的變異。”
“這麽說來,我們之前‘人類變異成怪物’的假說,從科學上也可以解釋了?”
誌麻微微一笑,抬起燒杯與長穀川碰了碰:“正是這個意思,cheers。”
喝完咖啡後,誌麻轉身從恆溫培養箱中取出一個培養皿,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
“這是從魚鱗上取樣的線蟲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她解釋道。
長穀川低頭注視著培養皿。透過透明的容器,他看見一條約一毫米長、細長的半透明生物,正緩慢地扭動著身體。
這種無緣無故的活動顯得異常,尤其是在完全密閉的環境中,更是讓長穀川不禁皺起了眉頭。
“我記得在海蝕洞裏看到的那些線蟲可沒這麽小啊?”他問。
“我也不清楚,孵化出來就是這個樣子。”誌麻聳了聳肩。
她拿起一根玻璃針,將培養皿中的線蟲幼蟲轉移到載玻片上,然後固定到顯微鏡的載物台上。“現在應該能看得更清楚了。”
長穀川將眼睛湊到顯微鏡的目鏡上,仔細觀察起來。顯微鏡中,一條細長的、半透明的生物正不停地蠕動著。
“采取到的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存活率很低。”誌麻一邊記錄一邊說道,“更奇怪的是,各種營養物質似乎都不能被它們吸收。”
“最後你用了什麽讓它們活下來的?”長穀川問。
“人血。”誌麻平靜地說道。
長穀川愣了一下,過了幾秒才反應過來:“……人血?”
“是的,”誌麻繼續說道,語氣裏沒有一絲波動,“而且這些小東西還挺挑剔的。普通的人血對它們根本沒用,我試了好幾個樣本,最後還是用我的血才能讓它們正常成長。”
長穀川聞言有些語塞。他轉而問道:“這些線蟲的dna檢測過了嗎?”
“當然檢測過,不過報告不在我手上,結果我可以直接告訴你。”
“它們的dna也像魚鱗那樣,擁有巨量的信息嗎?”
“倒沒有,線蟲的基因組和普通線蟲差不多。但檢測中發現了一種未知的酶。”
“未知的酶?”
“是的,不過線蟲體內發現新種類的酶並不算太罕見。你知道,人類對線蟲的了解其實少得可憐。”
聽到這兒,長穀川似乎想到了什麽,從錢包裏抽出幾張諭吉遞過去:“這些檢測也需要鑒定費用吧。”
誌麻擺擺手,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不用了。我悄悄地把樣本混進實驗室本來就要檢測的線蟲樣本裏,替你省錢了哦。”
“真是太謝謝了。”
誌麻笑道:“要謝就謝赤牟大學的經費吧。”
“你真賢惠,誰要是娶到你,真是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