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胡荃安那邊,對於狄海闊的怒火采用了無視態度,根本不予迴應。
得知狄海闊竟還敢重迴邊境之事後,胡荃安很是發了一陣脾氣。
冷靜下來,他果斷下令封鎖大營,嚴禁將領私下與狄海闊聯絡。
同時,把臨近梧州、桐州的天虎關與靖南關兩大關隘守將,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自即日起,嚴查來往客商,任何可疑人員都不得通關,先扣押再說。
不得不說,胡荃安領兵無能,但對於朝中鬥爭的手段還是非常敏銳的。
他並不怕如此行事會被人抓住痛腳,在朝中奏他一本。
因為梁帝也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至此,狄海闊手上的力量,便隻有他帶迴來的那支殘敗孤軍,縱是精銳,也不可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而他無人可及的戰功與威望,現在都無法發揮作用。
不過胡荃安也知道,這些辦法隻是緩兵之計,時間拖長了,狄海闊必有辦法破局。
“狄海闊讓我交權?我還要讓他交出兵權呢!”
胡荃安把自己的親信將領皆召集起來。
他早已下達禁令,軍中喁語者誅!
如此,軍中反對他的將領便無法串聯,不可能給狄海闊有力的支持。
“本以為狄海闊吃了敗仗,自己顏麵無光,乖乖退迴他的老巢,老實安分些時日才是出路,沒想到……哼,他是自尋死路啊!”
當著親信的麵兒,胡荃安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殺意了。
手下大將陳永安微微皺眉,大著膽子開口道:“大人先莫動氣,狄海闊雖然可惡,但畢竟是我大梁名將……”
“咱們剛剛吃了個悶虧,又麵臨北方大莽鐵騎的壓力,此時先誅國中大將,似乎……不大好吧?”
“對呀,咱們這邊兵力不足,萬一大虞又翻臉了咋辦?段章也算虎將,其子段風更是詭詐百出,靠咱們這些個,怕是……”
後麵的話著,實是滅自己威風,而且重重得罪胡荃安,便是他們這些親信也不敢直白的說出來了。
胡荃安臉色沉了一下,很快又恢複了泰然自若的神情。
“諸位不必憂心,我大梁國力強盛,難道離了區區一個狄海闊便無法應對大莽了嗎?”
“他用兵真那麽神,又豈會敗於小小的大虞之手?”
眾將交換了個眼色,皆是暗自點頭。
對於任何一位“名將”而言,他最虛弱的時候,並不是他喪失兵權之時,而是他剛剛吃了場大敗仗的時候。
太傅大人急著把他們召集過來,就是要趁著現在虎落平陽之時,做定“大事”。
等到生米煮成熟飯,狄海闊人頭落地,軍中那些支持他的勢力再想鬧事,也為時已晚。
難道他們還有膽子為了一個“死人”造反不成?
胡荃安不愧是梁帝的親信之臣,最是知道什麽時候為陛下去除心腹大患,才能讓陛下受到的壓力最小。
“大虞與我們已經和議,未來幾年斷不至於主動挑釁,我等正可趁此機會,為陛下牢牢掌握朝中兵權。”
“此事若辦得漂亮,爾等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再無需擔憂了!”
胡荃安最後的話,徹底壓死了眾將心中最後的一絲良知和顧忌。
隻要辦妥此事,便能得到太傅與陛下的青睞,以後加官進爵成為封疆大吏,皆可期待。
況且,又有哪一個軍將,不對軍權垂涎三尺的?
胡荃安讓眾將私下準備,挑選完全信得過的將士,許以重利,以備非常之時。
把他們送出門去,胡荃安直接招過了自己的親衛。
“給那邊傳個消息,若他們夠膽子,就主動來此見我,共商大計!”
明麵上,胡荃安是被狄海闊徹底激怒,終於忍不住讓手下將領準備動手。
但是,要除掉狄海闊這樣的人物,隻能靠暗中手段,豈能真的動用軍中的將士?
哪怕真成了,此事也難以壓住消息。
憑著狄海闊的威望與功績,便是梁帝也難以交待,必須要給天下,給軍方一個交待。
胡荃安怎可能讓自己成為那個平息民憤的犧牲品?
所以此事,必須假借“他人”之手,縱然有人緊咬不放,想要追查真相,也會發現,他胡荃安隻是做了些“自保”的手段而已。
他還沒“來得及”對狄海闊動手,人家自己就死了,怨得何人來哉?
等親衛離開,胡荃安想到得意處,不禁仰頭大笑。
跟狄海闊鬥了這麽多年,終於被自己找到了一擊致命的機會。
所以說嘛,能領軍打仗又如何?
隻有通曉權勢鬥爭之道,能得到陛下的歡心與支持者,才能笑到最後啊!
……
大虞皇朝,酈陽都城郊外。
“拜見四世子殿下!”
一眾身穿江湖勁裝的大漢,整齊劃一地對段祿行禮。
段祿神色從容地示意免禮,同時看向另外一邊的兩人。
二人皆是世家公子打扮,自帶一股嬌貴之氣。
等那些江湖大漢起身退至一邊,二人也走上前來見禮。
“劉淞拜見世子。”
“平陽江氏江百聞,拜見鎮陽王四世子殿下。”
“世子殿下助父守城,力戰強敵,保境安民,江氏一族上下皆感佩萬分,此為江氏的一點見麵禮,還請世子殿下笑納。”
外間所傳,都隻知道鎮陽王父子協力守城,除了三世子可能有些丟人之事,其他幾位世子,皆有大功於社稷。
六世子固然最為出色,但其他幾位也各有功勞。
隻有軍中核心將領以及段壽等少數人,才知道真相。
段祿聽著他的奉承,竟也坦然而受之,臉皮之厚,也著實無敵。
他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直接扶起江百聞,笑著看向另一邊的劉淞。
“這位江家公子,真是一表人才,小淞你真是好舉薦啊,本世子記你一功!”
劉淞早就成為了段祿的跟班,與他熟得不能再熟了。
段祿很早就刻意結交各個世家的年輕一輩,哪怕是他們沒有公開站到自己一邊,他也不以為嫌,依然下大力氣籠絡之。
因此,京城各個世家的子弟,從來不缺少他的狐朋狗友。
大哥等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各頂尖世家,朝中手掌實權的大臣身上,卻忽略了這些京城紈絝子弟們所蘊含的政治能量。
而且,動用他們這些力量,更加隱蔽,更不易被有心人察覺。
這些年輕一輩世家子弟的人脈網,此時,終於發揮出段祿所期望的作用了。
得知狄海闊竟還敢重迴邊境之事後,胡荃安很是發了一陣脾氣。
冷靜下來,他果斷下令封鎖大營,嚴禁將領私下與狄海闊聯絡。
同時,把臨近梧州、桐州的天虎關與靖南關兩大關隘守將,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自即日起,嚴查來往客商,任何可疑人員都不得通關,先扣押再說。
不得不說,胡荃安領兵無能,但對於朝中鬥爭的手段還是非常敏銳的。
他並不怕如此行事會被人抓住痛腳,在朝中奏他一本。
因為梁帝也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至此,狄海闊手上的力量,便隻有他帶迴來的那支殘敗孤軍,縱是精銳,也不可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而他無人可及的戰功與威望,現在都無法發揮作用。
不過胡荃安也知道,這些辦法隻是緩兵之計,時間拖長了,狄海闊必有辦法破局。
“狄海闊讓我交權?我還要讓他交出兵權呢!”
胡荃安把自己的親信將領皆召集起來。
他早已下達禁令,軍中喁語者誅!
如此,軍中反對他的將領便無法串聯,不可能給狄海闊有力的支持。
“本以為狄海闊吃了敗仗,自己顏麵無光,乖乖退迴他的老巢,老實安分些時日才是出路,沒想到……哼,他是自尋死路啊!”
當著親信的麵兒,胡荃安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殺意了。
手下大將陳永安微微皺眉,大著膽子開口道:“大人先莫動氣,狄海闊雖然可惡,但畢竟是我大梁名將……”
“咱們剛剛吃了個悶虧,又麵臨北方大莽鐵騎的壓力,此時先誅國中大將,似乎……不大好吧?”
“對呀,咱們這邊兵力不足,萬一大虞又翻臉了咋辦?段章也算虎將,其子段風更是詭詐百出,靠咱們這些個,怕是……”
後麵的話著,實是滅自己威風,而且重重得罪胡荃安,便是他們這些親信也不敢直白的說出來了。
胡荃安臉色沉了一下,很快又恢複了泰然自若的神情。
“諸位不必憂心,我大梁國力強盛,難道離了區區一個狄海闊便無法應對大莽了嗎?”
“他用兵真那麽神,又豈會敗於小小的大虞之手?”
眾將交換了個眼色,皆是暗自點頭。
對於任何一位“名將”而言,他最虛弱的時候,並不是他喪失兵權之時,而是他剛剛吃了場大敗仗的時候。
太傅大人急著把他們召集過來,就是要趁著現在虎落平陽之時,做定“大事”。
等到生米煮成熟飯,狄海闊人頭落地,軍中那些支持他的勢力再想鬧事,也為時已晚。
難道他們還有膽子為了一個“死人”造反不成?
胡荃安不愧是梁帝的親信之臣,最是知道什麽時候為陛下去除心腹大患,才能讓陛下受到的壓力最小。
“大虞與我們已經和議,未來幾年斷不至於主動挑釁,我等正可趁此機會,為陛下牢牢掌握朝中兵權。”
“此事若辦得漂亮,爾等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再無需擔憂了!”
胡荃安最後的話,徹底壓死了眾將心中最後的一絲良知和顧忌。
隻要辦妥此事,便能得到太傅與陛下的青睞,以後加官進爵成為封疆大吏,皆可期待。
況且,又有哪一個軍將,不對軍權垂涎三尺的?
胡荃安讓眾將私下準備,挑選完全信得過的將士,許以重利,以備非常之時。
把他們送出門去,胡荃安直接招過了自己的親衛。
“給那邊傳個消息,若他們夠膽子,就主動來此見我,共商大計!”
明麵上,胡荃安是被狄海闊徹底激怒,終於忍不住讓手下將領準備動手。
但是,要除掉狄海闊這樣的人物,隻能靠暗中手段,豈能真的動用軍中的將士?
哪怕真成了,此事也難以壓住消息。
憑著狄海闊的威望與功績,便是梁帝也難以交待,必須要給天下,給軍方一個交待。
胡荃安怎可能讓自己成為那個平息民憤的犧牲品?
所以此事,必須假借“他人”之手,縱然有人緊咬不放,想要追查真相,也會發現,他胡荃安隻是做了些“自保”的手段而已。
他還沒“來得及”對狄海闊動手,人家自己就死了,怨得何人來哉?
等親衛離開,胡荃安想到得意處,不禁仰頭大笑。
跟狄海闊鬥了這麽多年,終於被自己找到了一擊致命的機會。
所以說嘛,能領軍打仗又如何?
隻有通曉權勢鬥爭之道,能得到陛下的歡心與支持者,才能笑到最後啊!
……
大虞皇朝,酈陽都城郊外。
“拜見四世子殿下!”
一眾身穿江湖勁裝的大漢,整齊劃一地對段祿行禮。
段祿神色從容地示意免禮,同時看向另外一邊的兩人。
二人皆是世家公子打扮,自帶一股嬌貴之氣。
等那些江湖大漢起身退至一邊,二人也走上前來見禮。
“劉淞拜見世子。”
“平陽江氏江百聞,拜見鎮陽王四世子殿下。”
“世子殿下助父守城,力戰強敵,保境安民,江氏一族上下皆感佩萬分,此為江氏的一點見麵禮,還請世子殿下笑納。”
外間所傳,都隻知道鎮陽王父子協力守城,除了三世子可能有些丟人之事,其他幾位世子,皆有大功於社稷。
六世子固然最為出色,但其他幾位也各有功勞。
隻有軍中核心將領以及段壽等少數人,才知道真相。
段祿聽著他的奉承,竟也坦然而受之,臉皮之厚,也著實無敵。
他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直接扶起江百聞,笑著看向另一邊的劉淞。
“這位江家公子,真是一表人才,小淞你真是好舉薦啊,本世子記你一功!”
劉淞早就成為了段祿的跟班,與他熟得不能再熟了。
段祿很早就刻意結交各個世家的年輕一輩,哪怕是他們沒有公開站到自己一邊,他也不以為嫌,依然下大力氣籠絡之。
因此,京城各個世家的子弟,從來不缺少他的狐朋狗友。
大哥等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各頂尖世家,朝中手掌實權的大臣身上,卻忽略了這些京城紈絝子弟們所蘊含的政治能量。
而且,動用他們這些力量,更加隱蔽,更不易被有心人察覺。
這些年輕一輩世家子弟的人脈網,此時,終於發揮出段祿所期望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