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聽此,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鋪墊了一個晚上,他可總算是問到這了。


    這一晚上,他故意在崔文子麵前,一瘸一拐的走路,就是為了能讓崔文子主動提出殘腿的問題。


    李涵故作落寞,下意識摸著自己那條殘腿,輕聲道:“一年多以前,有奸惡之人貪圖我家傳之物,我不願交出,就落得如此下場。”


    之後也曾四處求醫問藥,卻始終無法恢複如初,隻能如此了。”


    “好在如今,雖然走得慢了些,但還不至於寸步難行。”


    崔文子哦了一聲,沒再說話。


    李涵看出他眼中的疲憊,心知此事不能著急,也是沒說什麽,二人騎上馬,便朝著水井村而去。


    路上,崔文子向李涵介紹了一下關於水井村的情況。


    這個村子原本有幾十戶人家,百十來口人。


    但一日,當地官府突然接到通報,說這裏爆發了瘟疫。


    死傷無數。


    官府當即搭建了許多隔離的棚子,供此地來碭縣的人暫時停留,不得隨意進出。


    而後這些人,便無一例外,皆是死在了棚中,再也沒有出來過。


    崔文子聽說有這一迴事,想要去查清楚這瘟疫的來源,所以才有了昨夜的破廟經曆。


    水井村距離破廟不過數裏,很快二人便是到了這水井村的村口。


    崔文子正想進入,就被李涵勸阻住。


    “崔先生,此地既有瘟疫,我們還是應該小心一點。”


    言罷,李涵取來一塊麻布,將自己的口鼻嚴嚴實實地封住。


    崔文子臉上閃過不解,但並未多問,隻是照葫蘆畫瓢,照做。


    待一切妥當,李涵才開口道:“依我先前的經驗,瘟疫多是通過水源,空氣傳播。”


    “我們如此封好口鼻,自是安全不少。”


    崔文子點了點頭。


    二人朝著村子走去。


    村中闃然無聲,杳無人跡,就連動物的叫聲,都是沒有。


    崔文子指了指旁邊的一戶農家小院,說道:“不如我們先從此處著手調查吧。”


    李涵卻搖了搖頭,沉默不語,佇立原地,若有所思。


    憑借前世的學識,他深知,瘟疫無非是一種病毒的傳播。


    所以,先找到傳播源,才是最為重要的。


    這種瘟疫,在短期內便可迅速席卷整個村子,想必一定是通過平日裏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東西傳播。


    李涵思及此處,連忙問道:“崔先生,您昨日來時,可曾察看過村中的水井?”


    崔文子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見此,李涵對於自己的猜想,更是確定了幾分。


    這個時代的水井多是公用的,一般都位於村子的中心。


    供與每戶人家使用。


    等二人到了這水井旁,這才發現,才發現此時的水井,已然被一塊青石板壓住。


    從石板縫隙中,傳出一股似有若無的惡臭,縈繞其間。


    李涵見狀笑道:“崔先生,幸得您昨日為我緩解劇毒,讓我得以恢複些許體力。”


    “若不然,今日這石板,我怕是無能為力了。”


    崔文子點了點頭,“一飲一啄,自有天意。”


    李涵不再言語,隻是揮了揮手,讓崔文子站得遠些,而後隻身站在了青石板前。


    這青石板厚度約有三寸(秦朝時,一寸等於2.31厘米),極為厚重。


    李涵深吸一口氣,雙手抱住石板的邊緣,大喝一聲,這百斤重的青石板,竟是應聲而動。


    伴隨著哢哢的摩擦井沿的聲音,青石板被緩緩移開。


    井口被移開的瞬間,李涵隻覺得眼前一花,一股惡臭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從水井底部噴湧而出。


    這股惡臭,極難用言語形容。


    其惡心程度比起前世室友夏季一個月沒洗的襪子,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縱使李涵已用麻布封上嘴鼻,仍那股惡臭仍如蛆蟲一般,無孔不入,直鑽心肺,令人作嘔。


    李涵連忙朝著遠處背風口走去,他隻感覺此時的速度已是來到秦朝之後,最為迅捷的一次。


    崔文子雖然沒有移動身子,但眉毛卻也是緊緊的皺在一起。


    二人對視一眼,無需多言,此時已經明白,這瘟疫的來源,必定來自這水井之中。


    等了一會,許是冬日的寒風太過凜冽,亦或是他們的鼻子已經開始習慣,那股惡臭的味道淡了許多。


    李涵走到水井邊上,隨手取來放在旁邊的水桶,轉動轆轤,打了一桶水上來。


    這水顏色倒是沒什麽變化,依舊清澈,但李涵卻總感覺,這水中似乎漂浮著某種毛發。


    崔文子用勺子舀了一勺水,放在鼻尖,輕嗅,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這井水已被汙染,裏麵有種屍體的腐臭味。”


    李涵點了點頭,說道:“看來,這井水便是瘟疫的罪魁禍首。”


    原因既已明了,崔文子當即就要離開,準備迴到碭縣,將此間情形稟報縣令。


    臨行之際,卻被李涵攔住了腳步。


    他在一戶農家,找了個裝水的葫蘆交給崔文子,語氣凝重;“崔先生,還是取一些井水帶走吧。”


    “如此,也可告誡世人,引以為戒。”


    崔文子想了一下,點頭應道:“說的也是,屆時將這井水交予縣令,倒也是一個憑證。”


    說罷,他從井中打了一葫蘆水,收入懷中。


    二人一路策馬疾馳,直奔碭郡。


    崔文子希望李涵與他一同去拜見此地縣令,李涵卻婉言拒絕。


    他再也不想和這些當官的有所交集。


    於是說道還在廟中等他。


    見李涵如此執意,崔文子也不再強求。


    不過,他並未讓李涵繼續留在破廟,而是將他帶迴了自己在碭郡的家。


    崔文子的家,位於此地的一片竹林之中,兩間竹屋,一個小院,宛如世外桃源。


    風聲吹動竹葉,沙沙作響。


    院門口的牌匾上,用秦篆書寫著“幽林居”三個大字,門口有一條溪流,蜿蜒曲折,不知通向何方,看上去甚是雅致。


    李涵欣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衷心誇讚道:“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時若是有酒,那必然是人間一大樂事。”


    “崔先生,不知此地有酒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之我在大秦忽悠眾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也在江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也在江湖並收藏神話之我在大秦忽悠眾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