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修習劍法與醫道
劍魔獨孤傳:我的光輝一生 作者:無為子陳知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06修習劍法與醫道
獨孤氏家傳劍譜“獨孤一劍”,其實也並沒有多少複雜的劍招,相反卻盡都是些普通的劍招,甚至可以說,是平平無奇。
然而,這劍法招式上的前一招與後一招的銜接與過渡之處,卻是極少見的,而且許多劍招的轉接之處,幾乎令人難以揣摩。
可獨孤修文練習得還是有模有樣。
一來,是因為獨孤修文的資質、天賦極佳;二來,是因為他個人對於劍術劍法的執著追求。
江湖中的名家大派,有的是,多的是。就是在那些有著眾多名師高手傳授的劍術世家的弟子兒女之中,也很難找出幾個,比獨孤修文練劍還努力的。
不是說,江湖之中沒有人,每天練劍的時間,超過獨孤修文。
武林江湖之中,名門大派的每日功課,都十分嚴格,甚至可以說到了苛刻的地步。
偌大的一個江湖,光練習兵器的時間,每日在七八個時辰的門派,也是大有人在的,然而,卻真的很少有同齡人,能達到目前獨孤修文的地步。
與同階段、同齡人相比,獨孤修文確實具有幾處,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他對劍術的愛好,是他由衷而生,他對劍的愛惜,是他自懂事起,便埋藏於心的。這一點,是許多江湖子弟,所遠遠不具備的。
第二,他遠離父母親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把自己練習劍法,當作了對父母親人的一種懷念。
第三,他有數位先生一直在教導他,關於人生境界的追求。他們教給了他努力、奮鬥、專注、執著、上進、不懈等眾多優良的好品性。
然而,他的劍術,終究還是大有弊端的:
一者,他並沒有得名家指點,楊傑隻是教導了他一些基本的使劍之法。同江湖中人所說的“禦劍之法”,還差得很遠。
二者,他家傳的劍譜,並沒有什麽心法要訣,隻有一些支言片語的注釋,殊不知“獨孤一劍”,是還有過一步的口授過程。
三者,他並沒有江湖中人所說的“以氣運劍”,他並沒有修習內功。
雖然隻有這三點問題,但要是將這幾個問題,放到武林之中,那就等於他一輩子白費了。
然而,獨孤修文的練劍,並不同於一般江湖中人的態度。江湖中人習武練劍,多為追名逐利,又或光耀門楣,又或應付功課,又或上行下效,又或強體健身等等,諸如此類。
這一日,獨孤修文獨自習劍之後,他獨自盤腿,趺坐在那初學洞中打坐吐呐。
幾年來,他已經將楊傑所傳授的“八段錦”、隨性所傳授的“止觀心法”與“明相神功”融會貫通。
修習這些功法,基本都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課。他每日幾乎都是在修習這些功法的打坐中熟睡的。
楊傑所傳授的“八段錦”,是道家的養生之法。隨性所傳授的“止觀心法”與“明相神功”是佛家的參悟修定法門.
加之楊傑是佛道雙修,對獨孤修文多加指點,獨孤修文對這三樣法門,可謂進步神速。
沒過得多久,待獨孤修文學習了《易經》之後,對這各種修習功夫,又有了新的見地。
那聖醫妙手章濟,關於醫道的講解,令獨孤修文在人體穴脈方麵大有收獲。什麽“奇經八脈”、“十二經穴”,他都一一記憶。醫道中所授的經脈、經穴與傳統武學上的經脈、經穴,基本上大同小異:譬如,在武學中主要是講點穴、解穴,在醫道中主要是講針灸、按摩。
那“奇經八脈”,主要是指人體的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衝脈,任脈,督脈,帶脈一共八脈。所以醫道當中,有此說法: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剛維也。
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
任督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
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
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
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
督主身後之陽,任、衝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
本來,章濟關於這八脈的講解,已經足夠清楚,獨孤修文也已經完全理解。但隻是那些講注後麵的什麽“乾坤”、“東西”、“南北”、“六合”這類東西,他如何也理解不透。
待到後來,獨孤修文從隨意道長處學習了《易經》相關知識,他才對這些生僻的文字言意,有了深一步了解。那《易經》一書,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之源,曆代以來,都是不可輕傳之秘,可謂博大精深,潔靜精微。
昔年,孔子述《易經》,作《春秋》,刪《詩》、《書》,訂《禮》、《樂》,統稱六經。尤對這《易經》一書,大為推崇,冠以群經之首,可見一斑。真正精通易理者,一通則百通。僅於此處而言,這易學與天下其他各類學問,卻有天壤之別。
章濟在傳授他《內經》、《素問》與針灸之法之時,傳授他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十五胳脈等各種經絡學識。
那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八脈的總稱;十二經脈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另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所出之絡,外加脾絡總稱十五胳脈。
章濟說道:“人身十二經,凡三百六十五穴,遍布周身,是合周天之數。人身大穴一百零八,小穴二百五十七。人身之氣血,沿經絡循環一周,氣血經行一度,其經行以十二時為準。”
說完這些,章濟取了兩冊書出來。修文見那兩本書的封麵上,分別寫道《髒腑圖說》和《針法要指》。
章濟說道:“這兩本書,是我父親迪公當年的遺留之物。他一生鑽研醫道,晚年總結家傳醫道,將高祖羽公、祖父緒公的醫術歸納成集,作成了這兩本書。今天我要傳授給你。”
修文看著章濟,說道:“伯父,我聽焦先生說,你還有一個兒子的。這兩本書,是你家傳的東西。我知道,是不可輕易傳給外人的,你還是把它傳給章權哥哥吧?”
章濟聽了,開心地笑道:“你那焦炳伯父,就是愛胡說八道,始終改不了的毛病。我早已將這些東西,傳給我權兒了。他二三十歲的人了,難道自己不會去自學?還要人來教他?”
修文道:“伯父,我知道,你已經離家很多年了。這些年,你為什麽不迴家呢?”
獨孤氏家傳劍譜“獨孤一劍”,其實也並沒有多少複雜的劍招,相反卻盡都是些普通的劍招,甚至可以說,是平平無奇。
然而,這劍法招式上的前一招與後一招的銜接與過渡之處,卻是極少見的,而且許多劍招的轉接之處,幾乎令人難以揣摩。
可獨孤修文練習得還是有模有樣。
一來,是因為獨孤修文的資質、天賦極佳;二來,是因為他個人對於劍術劍法的執著追求。
江湖中的名家大派,有的是,多的是。就是在那些有著眾多名師高手傳授的劍術世家的弟子兒女之中,也很難找出幾個,比獨孤修文練劍還努力的。
不是說,江湖之中沒有人,每天練劍的時間,超過獨孤修文。
武林江湖之中,名門大派的每日功課,都十分嚴格,甚至可以說到了苛刻的地步。
偌大的一個江湖,光練習兵器的時間,每日在七八個時辰的門派,也是大有人在的,然而,卻真的很少有同齡人,能達到目前獨孤修文的地步。
與同階段、同齡人相比,獨孤修文確實具有幾處,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他對劍術的愛好,是他由衷而生,他對劍的愛惜,是他自懂事起,便埋藏於心的。這一點,是許多江湖子弟,所遠遠不具備的。
第二,他遠離父母親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把自己練習劍法,當作了對父母親人的一種懷念。
第三,他有數位先生一直在教導他,關於人生境界的追求。他們教給了他努力、奮鬥、專注、執著、上進、不懈等眾多優良的好品性。
然而,他的劍術,終究還是大有弊端的:
一者,他並沒有得名家指點,楊傑隻是教導了他一些基本的使劍之法。同江湖中人所說的“禦劍之法”,還差得很遠。
二者,他家傳的劍譜,並沒有什麽心法要訣,隻有一些支言片語的注釋,殊不知“獨孤一劍”,是還有過一步的口授過程。
三者,他並沒有江湖中人所說的“以氣運劍”,他並沒有修習內功。
雖然隻有這三點問題,但要是將這幾個問題,放到武林之中,那就等於他一輩子白費了。
然而,獨孤修文的練劍,並不同於一般江湖中人的態度。江湖中人習武練劍,多為追名逐利,又或光耀門楣,又或應付功課,又或上行下效,又或強體健身等等,諸如此類。
這一日,獨孤修文獨自習劍之後,他獨自盤腿,趺坐在那初學洞中打坐吐呐。
幾年來,他已經將楊傑所傳授的“八段錦”、隨性所傳授的“止觀心法”與“明相神功”融會貫通。
修習這些功法,基本都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課。他每日幾乎都是在修習這些功法的打坐中熟睡的。
楊傑所傳授的“八段錦”,是道家的養生之法。隨性所傳授的“止觀心法”與“明相神功”是佛家的參悟修定法門.
加之楊傑是佛道雙修,對獨孤修文多加指點,獨孤修文對這三樣法門,可謂進步神速。
沒過得多久,待獨孤修文學習了《易經》之後,對這各種修習功夫,又有了新的見地。
那聖醫妙手章濟,關於醫道的講解,令獨孤修文在人體穴脈方麵大有收獲。什麽“奇經八脈”、“十二經穴”,他都一一記憶。醫道中所授的經脈、經穴與傳統武學上的經脈、經穴,基本上大同小異:譬如,在武學中主要是講點穴、解穴,在醫道中主要是講針灸、按摩。
那“奇經八脈”,主要是指人體的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衝脈,任脈,督脈,帶脈一共八脈。所以醫道當中,有此說法: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剛維也。
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
任督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
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
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
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
督主身後之陽,任、衝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
本來,章濟關於這八脈的講解,已經足夠清楚,獨孤修文也已經完全理解。但隻是那些講注後麵的什麽“乾坤”、“東西”、“南北”、“六合”這類東西,他如何也理解不透。
待到後來,獨孤修文從隨意道長處學習了《易經》相關知識,他才對這些生僻的文字言意,有了深一步了解。那《易經》一書,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之源,曆代以來,都是不可輕傳之秘,可謂博大精深,潔靜精微。
昔年,孔子述《易經》,作《春秋》,刪《詩》、《書》,訂《禮》、《樂》,統稱六經。尤對這《易經》一書,大為推崇,冠以群經之首,可見一斑。真正精通易理者,一通則百通。僅於此處而言,這易學與天下其他各類學問,卻有天壤之別。
章濟在傳授他《內經》、《素問》與針灸之法之時,傳授他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十五胳脈等各種經絡學識。
那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八脈的總稱;十二經脈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另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所出之絡,外加脾絡總稱十五胳脈。
章濟說道:“人身十二經,凡三百六十五穴,遍布周身,是合周天之數。人身大穴一百零八,小穴二百五十七。人身之氣血,沿經絡循環一周,氣血經行一度,其經行以十二時為準。”
說完這些,章濟取了兩冊書出來。修文見那兩本書的封麵上,分別寫道《髒腑圖說》和《針法要指》。
章濟說道:“這兩本書,是我父親迪公當年的遺留之物。他一生鑽研醫道,晚年總結家傳醫道,將高祖羽公、祖父緒公的醫術歸納成集,作成了這兩本書。今天我要傳授給你。”
修文看著章濟,說道:“伯父,我聽焦先生說,你還有一個兒子的。這兩本書,是你家傳的東西。我知道,是不可輕易傳給外人的,你還是把它傳給章權哥哥吧?”
章濟聽了,開心地笑道:“你那焦炳伯父,就是愛胡說八道,始終改不了的毛病。我早已將這些東西,傳給我權兒了。他二三十歲的人了,難道自己不會去自學?還要人來教他?”
修文道:“伯父,我知道,你已經離家很多年了。這些年,你為什麽不迴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