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武城的風雨逐漸停歇,然而雲渺峰的餘波卻未止息。
龍清剛和蘇入海領著兩百個霹靂死士在山間疾馳,他們神色焦急,目光四處搜尋著趙興成的下落。
簡勇則率領著一千名飛羽騎兵,迅速追趕而來,馬蹄聲響徹整個山間,仿佛大地都在顫抖。
震耳欲聾的馬蹄聲,讓龍清剛眉頭緊蹙,他敏銳地察覺到情況不妙。
“真是冤家路窄,狹路相逢啊!哎,看來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了。”龍清剛心中默默念,臉上露出堅毅的神情。
緊接著,他滿懷憂慮地對著蘇入海說道:“我聽到一陣強烈的馬蹄聲,正離我們越來越近,應該是有一路騎兵在快速追來。今日身處險境,已是九死一生。吾等性命輕微,死則死矣,隻是國主知遇之恩,還未報答。國主懷抱光複王權之誌,奈何壯誌未酬身先死。韓賊篡位之心昭然若揭,王權未複,王位又將旁落,實在令人痛心啊!”
說到動情處,龍清剛不禁感傷慨歎,扼腕歎惜。
理了理思緒後,他繼續說道,“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到失蹤的王子,然後逃離此處。這周邊的大部分地方,我們都已經搜尋過了,隻剩前方一處尚未查看。可惜大敵當前,時間緊迫。如今之計,唯有兵分兩路了。你帶領五十人抓緊前行,尋找王子下落。找到後,隱藏起來,借機逃跑。我則留下,和剩餘死士盡力阻擋追兵。”
蘇入海十分不舍地說道:“大哥,還是我留下吧!我定當拚盡全力,攔下追兵。你比我強,若尋得王子,你定能助他登上王位。”
龍清剛聽罷,雙目圓睜,生氣地說道:“不行,現在最重要的是度過眼下難關!敵兵將至,快走!再拖延下去,我們都將葬身此處,那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蘇入海無奈點頭答應,龍清剛立即為他挑選出五十名年輕力壯的霹靂死士,並催促他們趕快前行。
蘇入海淚別龍清剛,策馬狂奔,五十騎緊隨其後,揚起一片塵土。
千騎奔騰,來勢洶洶。簡勇一馬當先,看到龍清剛後,興奮異常,他高舉手中長劍,大唿一聲:“小賊,往哪裏跑,看我如何誅殺擒拿你們!”
龍清剛眼神堅毅,毫無畏懼之色!
他對著身後百餘名霹靂死士慷慨激昂地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終有一死!死有大小之分,但求死得轟轟烈烈!王權勢弱百餘年,國主率我等反擊,可惜功敗垂成。身為死士,現在便是我們證明自己的時候了!若少主得存,他日登上王位,我等就是功臣先驅,死得其所!假若蒼天不憫,趙氏凋零,我等亦可成為後世忠義之典範,名垂青史!霹靂死士,隨我衝鋒!”
龍清剛身後的死士們,聽聞此豪言壯語,個個士氣高昂。
一百四十八騎緊跟龍清剛,抱著必死的決心,迎頭衝向簡勇軍中。
短兵相接,霹靂死士殺紅了眼,飛羽騎兵接連為霹靂刀所傷,墜馬而亡。
霹靂死士勢頭正盛,飛羽騎兵嚇得不輕,亂作一團。駿馬嘶鳴,士兵膽顫!
簡勇禦服戰馬,提高嗓音,高聲鼓勵飛羽騎兵道:“大家莫慌!我們人多勢眾,他們勢單力薄,已是強弩之末。穩住陣腳,他們支撐不了多久的。”
飛羽騎兵逐漸冷靜下來,勉強擋住了霹靂死士的淩厲衝鋒。
在簡勇的沉著指揮下,飛羽騎兵憑借人數優勢,開始有序地將霹靂死士逐一分割包圍絞殺。一時間,霹靂死士死傷過半。
龍清剛見狀,眉頭緊鎖,心中暗叫不妙。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盡量拖住簡勇的大軍,為蘇入海尋找趙興成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
於是,他果斷斬殺包圍自己的飛羽騎兵,隨後策馬衝鋒狂砍,慢慢拯救出了其他霹靂死士。
隨後,他集中兵力,再度朝著飛羽騎兵衝殺過去。
飛羽騎兵的氣勢被壓了下去,簡勇大怒,駕馬奔來,與龍清剛對決。二人交戰,你來我往,劍影閃爍,金屬碰撞的聲音不絕於耳。
簡勇扼製住了龍清剛的進攻勢頭,霹靂死士的氣勢稍減。飛羽騎兵依仗人數優勢,愈戰愈勇。霹靂死士頑強抗爭,終究寡不敵眾,紛紛倒下,最後僅剩龍清剛一人!
龍清剛雖然精疲力盡,但是他緊咬牙關,對戰簡勇依舊不落下風,甚至大有斬落簡勇之勢。簡勇立刻招唿飛羽騎兵前來相助。
十餘名飛羽騎兵聞聲而至,飛劍齊出,刺遍龍清剛身軀。
龍清剛痛苦萬分,口中噴出一股鮮血,身體搖晃了幾下,但仍死戰不退。他那淩厲的眼神,震懾得飛羽騎兵不敢輕易上前。簡勇厲聲嗬斥飛羽騎兵再戰。
那十餘人隨即拔出長劍,龍清剛血流不止,強忍著傷痛。
簡勇眼疾手快,抓住時機,一柄長劍狠狠刺向龍清剛胸口,龍清剛墜馬而亡!
戰後,簡勇令人清點人數,發現還有五十名霹靂死士在逃,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立刻命令飛羽騎兵翻身上馬,加速追趕。
就在龍清剛大戰簡勇之時,傳信士兵已匆匆趕至雲渺峰山底。他一路小跑著進入韓正帆的帳中,然後神情嚴肅地向韓正帆轉述畢英的口信。
韓正帆聽完後,臉上頓時露出大喜過望的表情。他興奮地搓了搓手,當即派人上雲渺峰告知簡烈,讓他處理完山頂事宜後,即刻下山,隨他進京。
雲渺峰頂,簡烈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護衛軍收拾死屍。他眉頭緊皺,一臉嚴肅地看著眼前地一切。接著,他又指揮著眾人伐木堆草焚燒屍體。至於趙順全的遺體,他則單獨安置於天神廟內。
烈火熊熊燃燒,濃煙滾滾升騰。
簡烈靜靜走到雲渺峰崖邊,他微微仰頭,放眼望去,隻見層雲疊嶂。
遠處的東武城在他眼中顯得無比渺小,就如同一個掌上玩物一般。
在他的腳下,是陡峭的山峰和幽深的山穀,雲霧繚繞,給人一種神秘而又危險的感覺。
這時,傳信之人終於趕到,他氣喘籲籲地傳達了韓正帆的指令。
簡烈聽完,立馬毫不猶豫地吩咐五十名護衛軍留守天神廟,其餘人則跟他一同下山進京!
簡烈在前,護衛軍在後,一行人沿著石階緩緩下山。
沿途駐守的護衛軍,看到簡烈後,也被他招唿著一起撤退下山。
因此,整個隊伍越來越長。
幾個時辰之前,趙順全和趙興成正是踏著腳下這些石階,領著三百名雜役,朝著雲渺峰山頂,緩緩挺進。
那時,簡烈和一千名護衛軍負責墊後,護衛國王父子安全。
如今,他已帶著一支嶄新的護衛軍下山,準備護衛新主,入主京師!
簡烈的護衛軍浩浩蕩蕩自山上而來,韓正帆率領臣府的一眾官員前來迎接。
韓正帆看到簡烈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連忙迎上前去。
簡烈看到韓正帆後,也很是感動,他大步向前走去。
韓正帆命人服侍簡烈等人飲食歇息。半個時辰後,他大手一揮,拔帳啟程。
坐在先前國王獨享的豪華馬車之上,韓正帆意氣風發,他得意地揚起下巴,徐徐掀起窗簾,望向窗外。
此時,天空湛藍如寶石,潔白的雲朵像一樣飄浮在空中。陽光灑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金黃。
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他們的前行歡唿。
時光交織,上午的迴憶浮過眼前。
剛剛抵達此處不久,韓正帆命令士兵安營紮寨。片刻後,仆役們就將祭天用品擺放妥當。
趙順全父子和眾多官員,整齊排列,一同跪下,向天焚香禱告。他們個個神情莊重,口中念念有詞:“願上天保佑我南淵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蜿蜒數百米的人群,如流水般向前。
與來時一般,簡烈仍舊走在隊伍最前方,他英姿颯爽地騎著一匹高大的白色駿馬,領著三千驍騎,雄赳赳,氣昂昂,負責開路。
韓正帆的坐騎,一匹棕色駿馬,此刻則由驍騎牽緊前行。
韓正帆的馬車前後左右,兩千名侍衛層層守護。
馬車後麵,朝廷各大部門正職官員騎馬緊隨。經過韓正帆的一番血洗,損失大半,不複來時氣勢。
一千名步兵左右簇擁護衛。
喬裝成五百個雜役的霹靂死士已經葬身雲渺峰。
來時裝滿祭天用品的馬車,而今空空如也。
原本墊後的一千名精銳步兵,不得不擔責起牽引馬車返城的任務。
在這漫長的隊伍中,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心情和使命,向著未知的未來前進。
數千人的隊伍,如一條蜿蜒地長龍,漸漸遠離雲渺峰,他們沿著山間小道不緊不慢地行進著。
愈往前走,道路愈發寬闊。
直到後來,一條寬敞平坦的大道赫然出現在眼前像是一條通向未來的光明之路,直通東武城!
一走上大道,隊伍的行進速度就不由自主地加快了,約莫走了一個時辰,便抵達東武城城下。
東武城高大巍峨的城牆矗立在眼前,城牆上旌旗飄揚。
畢英早已出城等候多時,韓正帆從容不迫地走下馬車,轉而登上畢英為他精心準備的天子儀仗,威風凜凜地直奔皇宮。
簡烈神情嚴肅地吩咐眾人城外駐紮待命,自己則與歸順的官員亦步亦趨地緊跟韓正帆的儀仗,一同進宮。
此時的東武城街市,一片死寂沉沉,靜得仿佛能聽到人們地心跳聲。
因為道聽途說雲渺峰及朗乾殿的那場驚心動魄的血雨腥風,百姓們驚恐萬分,都選擇閉門不出,靜靜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
韓正帆仰首挺胸,領著畢英、簡烈等人大踏步邁入朗乾殿。
被困於此的官員們看到韓正帆到來,不由驚詫萬分,他們個個麵如土色,戰戰兢兢。
隻見韓正帆英姿勃發,容光滿麵。他目光堅定,炯炯有神,目不斜視地拾階而上,隨後穿過禦台,穩穩當當地落坐龍椅,居高臨下俯看群臣!
畢英和簡烈相視一眼,隨即雙雙跪地,高唿萬歲,聲音響徹整個大殿。
其餘官員如夢初醒,紛紛響應。
一時間,唿喊聲此起彼伏。
韓正帆正聲說道:“諸位平身!國主身死,孤臨危受命。登基之禮可緩,然重整河山當快!今命大將軍簡烈抽調京師一萬兵力,連同城外五千精兵,即刻南下,幫助鄭國柱誅滅郭德魁勢力。等郭黨剿除後,再令鄭國柱北上安撫新桃、北沙、英海三郡,南方五郡事宜則交予簡烈全權負責!待到天下事定,你們歸來之時,孤自有重賞!”
畢英等人齊齊起身,畢恭畢敬地謝過韓正帆。
簡烈鄭重地接過命令,匆匆走出大殿,點兵出征。
畢英則有條不紊地協助韓正帆處理雲渺峰及京師善後事宜。
雲渺峰的消息,如同一陣狂風,迅速傳開,不經意間傳遍八郡。
各地方大小官員,反應不一。
一些人本就是韓正帆的心腹,他們毫不猶豫地立馬表態擁護;另一部分人因畏懼韓正帆權勢,被迫選擇臣服;最後一批人則誓死擁護趙氏,反抗到底,故而慘遭屠戮。
自天神廟之變始,南淵國動蕩不安,以簡烈、簡勇、鄭國柱為首的三路大軍,在各地四處征討。
三日後,韓正帆趁東武城局勢明朗、人心安穩之際,正式登基為王,自號新正王,並立其子韓毅隆為王子,大赦天下。
隨著三路大軍的平叛工作有序推進,國家的秩序也逐漸得以恢複!
至於那位王子趙興成的下落,卻無人知曉確切答案,眾說紛紜。
有人說,他已墜崖身亡,被豺狼吞食;有人說,他已被新正王擒獲,秘密處死;更有荒誕不經的傳聞說,他為某路神仙所救,遁隱而去。
這些說法越傳越離譜,然而終究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笑之語。久而久之,此事便慢慢淡出了南淵國人的視野。
龍清剛和蘇入海領著兩百個霹靂死士在山間疾馳,他們神色焦急,目光四處搜尋著趙興成的下落。
簡勇則率領著一千名飛羽騎兵,迅速追趕而來,馬蹄聲響徹整個山間,仿佛大地都在顫抖。
震耳欲聾的馬蹄聲,讓龍清剛眉頭緊蹙,他敏銳地察覺到情況不妙。
“真是冤家路窄,狹路相逢啊!哎,看來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了。”龍清剛心中默默念,臉上露出堅毅的神情。
緊接著,他滿懷憂慮地對著蘇入海說道:“我聽到一陣強烈的馬蹄聲,正離我們越來越近,應該是有一路騎兵在快速追來。今日身處險境,已是九死一生。吾等性命輕微,死則死矣,隻是國主知遇之恩,還未報答。國主懷抱光複王權之誌,奈何壯誌未酬身先死。韓賊篡位之心昭然若揭,王權未複,王位又將旁落,實在令人痛心啊!”
說到動情處,龍清剛不禁感傷慨歎,扼腕歎惜。
理了理思緒後,他繼續說道,“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到失蹤的王子,然後逃離此處。這周邊的大部分地方,我們都已經搜尋過了,隻剩前方一處尚未查看。可惜大敵當前,時間緊迫。如今之計,唯有兵分兩路了。你帶領五十人抓緊前行,尋找王子下落。找到後,隱藏起來,借機逃跑。我則留下,和剩餘死士盡力阻擋追兵。”
蘇入海十分不舍地說道:“大哥,還是我留下吧!我定當拚盡全力,攔下追兵。你比我強,若尋得王子,你定能助他登上王位。”
龍清剛聽罷,雙目圓睜,生氣地說道:“不行,現在最重要的是度過眼下難關!敵兵將至,快走!再拖延下去,我們都將葬身此處,那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蘇入海無奈點頭答應,龍清剛立即為他挑選出五十名年輕力壯的霹靂死士,並催促他們趕快前行。
蘇入海淚別龍清剛,策馬狂奔,五十騎緊隨其後,揚起一片塵土。
千騎奔騰,來勢洶洶。簡勇一馬當先,看到龍清剛後,興奮異常,他高舉手中長劍,大唿一聲:“小賊,往哪裏跑,看我如何誅殺擒拿你們!”
龍清剛眼神堅毅,毫無畏懼之色!
他對著身後百餘名霹靂死士慷慨激昂地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終有一死!死有大小之分,但求死得轟轟烈烈!王權勢弱百餘年,國主率我等反擊,可惜功敗垂成。身為死士,現在便是我們證明自己的時候了!若少主得存,他日登上王位,我等就是功臣先驅,死得其所!假若蒼天不憫,趙氏凋零,我等亦可成為後世忠義之典範,名垂青史!霹靂死士,隨我衝鋒!”
龍清剛身後的死士們,聽聞此豪言壯語,個個士氣高昂。
一百四十八騎緊跟龍清剛,抱著必死的決心,迎頭衝向簡勇軍中。
短兵相接,霹靂死士殺紅了眼,飛羽騎兵接連為霹靂刀所傷,墜馬而亡。
霹靂死士勢頭正盛,飛羽騎兵嚇得不輕,亂作一團。駿馬嘶鳴,士兵膽顫!
簡勇禦服戰馬,提高嗓音,高聲鼓勵飛羽騎兵道:“大家莫慌!我們人多勢眾,他們勢單力薄,已是強弩之末。穩住陣腳,他們支撐不了多久的。”
飛羽騎兵逐漸冷靜下來,勉強擋住了霹靂死士的淩厲衝鋒。
在簡勇的沉著指揮下,飛羽騎兵憑借人數優勢,開始有序地將霹靂死士逐一分割包圍絞殺。一時間,霹靂死士死傷過半。
龍清剛見狀,眉頭緊鎖,心中暗叫不妙。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盡量拖住簡勇的大軍,為蘇入海尋找趙興成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
於是,他果斷斬殺包圍自己的飛羽騎兵,隨後策馬衝鋒狂砍,慢慢拯救出了其他霹靂死士。
隨後,他集中兵力,再度朝著飛羽騎兵衝殺過去。
飛羽騎兵的氣勢被壓了下去,簡勇大怒,駕馬奔來,與龍清剛對決。二人交戰,你來我往,劍影閃爍,金屬碰撞的聲音不絕於耳。
簡勇扼製住了龍清剛的進攻勢頭,霹靂死士的氣勢稍減。飛羽騎兵依仗人數優勢,愈戰愈勇。霹靂死士頑強抗爭,終究寡不敵眾,紛紛倒下,最後僅剩龍清剛一人!
龍清剛雖然精疲力盡,但是他緊咬牙關,對戰簡勇依舊不落下風,甚至大有斬落簡勇之勢。簡勇立刻招唿飛羽騎兵前來相助。
十餘名飛羽騎兵聞聲而至,飛劍齊出,刺遍龍清剛身軀。
龍清剛痛苦萬分,口中噴出一股鮮血,身體搖晃了幾下,但仍死戰不退。他那淩厲的眼神,震懾得飛羽騎兵不敢輕易上前。簡勇厲聲嗬斥飛羽騎兵再戰。
那十餘人隨即拔出長劍,龍清剛血流不止,強忍著傷痛。
簡勇眼疾手快,抓住時機,一柄長劍狠狠刺向龍清剛胸口,龍清剛墜馬而亡!
戰後,簡勇令人清點人數,發現還有五十名霹靂死士在逃,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立刻命令飛羽騎兵翻身上馬,加速追趕。
就在龍清剛大戰簡勇之時,傳信士兵已匆匆趕至雲渺峰山底。他一路小跑著進入韓正帆的帳中,然後神情嚴肅地向韓正帆轉述畢英的口信。
韓正帆聽完後,臉上頓時露出大喜過望的表情。他興奮地搓了搓手,當即派人上雲渺峰告知簡烈,讓他處理完山頂事宜後,即刻下山,隨他進京。
雲渺峰頂,簡烈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護衛軍收拾死屍。他眉頭緊皺,一臉嚴肅地看著眼前地一切。接著,他又指揮著眾人伐木堆草焚燒屍體。至於趙順全的遺體,他則單獨安置於天神廟內。
烈火熊熊燃燒,濃煙滾滾升騰。
簡烈靜靜走到雲渺峰崖邊,他微微仰頭,放眼望去,隻見層雲疊嶂。
遠處的東武城在他眼中顯得無比渺小,就如同一個掌上玩物一般。
在他的腳下,是陡峭的山峰和幽深的山穀,雲霧繚繞,給人一種神秘而又危險的感覺。
這時,傳信之人終於趕到,他氣喘籲籲地傳達了韓正帆的指令。
簡烈聽完,立馬毫不猶豫地吩咐五十名護衛軍留守天神廟,其餘人則跟他一同下山進京!
簡烈在前,護衛軍在後,一行人沿著石階緩緩下山。
沿途駐守的護衛軍,看到簡烈後,也被他招唿著一起撤退下山。
因此,整個隊伍越來越長。
幾個時辰之前,趙順全和趙興成正是踏著腳下這些石階,領著三百名雜役,朝著雲渺峰山頂,緩緩挺進。
那時,簡烈和一千名護衛軍負責墊後,護衛國王父子安全。
如今,他已帶著一支嶄新的護衛軍下山,準備護衛新主,入主京師!
簡烈的護衛軍浩浩蕩蕩自山上而來,韓正帆率領臣府的一眾官員前來迎接。
韓正帆看到簡烈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連忙迎上前去。
簡烈看到韓正帆後,也很是感動,他大步向前走去。
韓正帆命人服侍簡烈等人飲食歇息。半個時辰後,他大手一揮,拔帳啟程。
坐在先前國王獨享的豪華馬車之上,韓正帆意氣風發,他得意地揚起下巴,徐徐掀起窗簾,望向窗外。
此時,天空湛藍如寶石,潔白的雲朵像一樣飄浮在空中。陽光灑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金黃。
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他們的前行歡唿。
時光交織,上午的迴憶浮過眼前。
剛剛抵達此處不久,韓正帆命令士兵安營紮寨。片刻後,仆役們就將祭天用品擺放妥當。
趙順全父子和眾多官員,整齊排列,一同跪下,向天焚香禱告。他們個個神情莊重,口中念念有詞:“願上天保佑我南淵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蜿蜒數百米的人群,如流水般向前。
與來時一般,簡烈仍舊走在隊伍最前方,他英姿颯爽地騎著一匹高大的白色駿馬,領著三千驍騎,雄赳赳,氣昂昂,負責開路。
韓正帆的坐騎,一匹棕色駿馬,此刻則由驍騎牽緊前行。
韓正帆的馬車前後左右,兩千名侍衛層層守護。
馬車後麵,朝廷各大部門正職官員騎馬緊隨。經過韓正帆的一番血洗,損失大半,不複來時氣勢。
一千名步兵左右簇擁護衛。
喬裝成五百個雜役的霹靂死士已經葬身雲渺峰。
來時裝滿祭天用品的馬車,而今空空如也。
原本墊後的一千名精銳步兵,不得不擔責起牽引馬車返城的任務。
在這漫長的隊伍中,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心情和使命,向著未知的未來前進。
數千人的隊伍,如一條蜿蜒地長龍,漸漸遠離雲渺峰,他們沿著山間小道不緊不慢地行進著。
愈往前走,道路愈發寬闊。
直到後來,一條寬敞平坦的大道赫然出現在眼前像是一條通向未來的光明之路,直通東武城!
一走上大道,隊伍的行進速度就不由自主地加快了,約莫走了一個時辰,便抵達東武城城下。
東武城高大巍峨的城牆矗立在眼前,城牆上旌旗飄揚。
畢英早已出城等候多時,韓正帆從容不迫地走下馬車,轉而登上畢英為他精心準備的天子儀仗,威風凜凜地直奔皇宮。
簡烈神情嚴肅地吩咐眾人城外駐紮待命,自己則與歸順的官員亦步亦趨地緊跟韓正帆的儀仗,一同進宮。
此時的東武城街市,一片死寂沉沉,靜得仿佛能聽到人們地心跳聲。
因為道聽途說雲渺峰及朗乾殿的那場驚心動魄的血雨腥風,百姓們驚恐萬分,都選擇閉門不出,靜靜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
韓正帆仰首挺胸,領著畢英、簡烈等人大踏步邁入朗乾殿。
被困於此的官員們看到韓正帆到來,不由驚詫萬分,他們個個麵如土色,戰戰兢兢。
隻見韓正帆英姿勃發,容光滿麵。他目光堅定,炯炯有神,目不斜視地拾階而上,隨後穿過禦台,穩穩當當地落坐龍椅,居高臨下俯看群臣!
畢英和簡烈相視一眼,隨即雙雙跪地,高唿萬歲,聲音響徹整個大殿。
其餘官員如夢初醒,紛紛響應。
一時間,唿喊聲此起彼伏。
韓正帆正聲說道:“諸位平身!國主身死,孤臨危受命。登基之禮可緩,然重整河山當快!今命大將軍簡烈抽調京師一萬兵力,連同城外五千精兵,即刻南下,幫助鄭國柱誅滅郭德魁勢力。等郭黨剿除後,再令鄭國柱北上安撫新桃、北沙、英海三郡,南方五郡事宜則交予簡烈全權負責!待到天下事定,你們歸來之時,孤自有重賞!”
畢英等人齊齊起身,畢恭畢敬地謝過韓正帆。
簡烈鄭重地接過命令,匆匆走出大殿,點兵出征。
畢英則有條不紊地協助韓正帆處理雲渺峰及京師善後事宜。
雲渺峰的消息,如同一陣狂風,迅速傳開,不經意間傳遍八郡。
各地方大小官員,反應不一。
一些人本就是韓正帆的心腹,他們毫不猶豫地立馬表態擁護;另一部分人因畏懼韓正帆權勢,被迫選擇臣服;最後一批人則誓死擁護趙氏,反抗到底,故而慘遭屠戮。
自天神廟之變始,南淵國動蕩不安,以簡烈、簡勇、鄭國柱為首的三路大軍,在各地四處征討。
三日後,韓正帆趁東武城局勢明朗、人心安穩之際,正式登基為王,自號新正王,並立其子韓毅隆為王子,大赦天下。
隨著三路大軍的平叛工作有序推進,國家的秩序也逐漸得以恢複!
至於那位王子趙興成的下落,卻無人知曉確切答案,眾說紛紜。
有人說,他已墜崖身亡,被豺狼吞食;有人說,他已被新正王擒獲,秘密處死;更有荒誕不經的傳聞說,他為某路神仙所救,遁隱而去。
這些說法越傳越離譜,然而終究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笑之語。久而久之,此事便慢慢淡出了南淵國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