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廟大局已定,一切自有簡烈來妥善收尾。
雲渺峰山底的局勢,也基本在韓正帆的掌握之中。
雖然有龍清剛和蘇入海這一小股勢力僥幸逃脫,但是絲毫不會影響大局。
韓正帆堅信簡勇有足夠的能力將他們一網打盡。
眼下,韓正帆最擔心的,隻剩下掌控京師這一件大事了。
留守東武城的副丞相畢英,儼然成了左右當前南淵國政局最關鍵的人物。
因此,韓正帆在處理完雲渺峰山底之事後,即刻寫下一封親筆書信,而後迅速派人快馬加鞭送至東武城,交給副丞相畢英。
他渴望畢英能盡快控製京師,提前為自己返迴京師清除障礙,確保自身安全無虞。
隻見送信之人,策馬如飛,疾馳而去。
韓正帆則佇立在原地,目送著輕騎漸行漸遠,眼神中滿是期待。
他抿了抿嘴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轉過身去,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入帳中,安然落座於正席之上,身體微微向後靠。
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閉目養神,思緒不覺飄迴到數個時辰之前,同樣是在這裏。
那會,山下祭天儀式剛剛結束,趙順全一行人歇息片刻後,旋即出發,計劃登上雲渺峰,以完成最後的祭天大典。
而他則與其他一眾官員一同進入這營帳中稍作休息。
韓正帆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當時的場景。
他仿佛看到了趙順全等人離去的背影,以及自己和一眾官員在帳中休息的畫麵。
按照南淵國祭天儀式的慣例:每兩年便會舉行一次小祭,每十年則是舉行一次大祭。
在小祭儀式上,國王將親自登上雲渺峰天神廟,向天神敬獻祭品,以表達對天神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而大祭儀式則更為莊重盛大,需要國王、大王子以及朝廷各部正職官員代表朝廷,先在雲渺峰山底進行一次初祭。
在初祭儀式上,他們將向天神敬獻豐盛的祭品,以展示對天神的虔誠敬意。
隨後,國王和大王子將代表王室,登上雲渺峰山頂,進入天神廟內,進行終祭儀式。
在終祭儀式上,他們將向天神敬獻最珍貴的祭品,並進行虔誠的祈禱,祈求天神護佑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幸福安康。
這些祭天儀式不僅是南淵國的重要傳統,也是南淵國人民對天神信仰的體現。
在這些儀式中,人們表達了對天神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時也祈求著天神能庇佑自己與家人平安順遂、幸福美滿。
韓正帆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感慨的神情。
他想起了那些曾經參加過的祭天儀式,心中充滿了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彼時,韓正帆隻能屈居次席,即便他心中萬般不甘,卻也隻能默默隱忍。
麵對眾多大臣,他侃侃而談,表麵看似雲淡風輕,內心實則分外不安。
他一直記掛著雲渺峰山頂的情況。雖然一切已然勝券在握,但是誰又能斷定中途不會發生意外呢?
此刻,他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坐上這正席之位了,盡情享受著無上至尊的喜悅。
隻是,短暫的欣喜過後,他再度陷入到忐忑不安之中,開始焦急地等待京師的最新消息。
送信的士兵快馬加鞭,一路疾馳,揚起滾滾塵土。
一抵達東武城,他便馬不停蹄地趕到畢府門前。
士兵向門衛通報後,門衛趕忙入府稟告管家。
半晌後,管家匆匆而出,領著士兵快步走進府中。
送信士兵神色恭敬,雙手將書信呈上。
祭天大典之前,在韓正帆的建議下,趙順全已經將朝廷事宜交由畢英暫時處理,京師軍隊也讓他一同掌管。
畢英雙手微微顫抖,小心翼翼地接過信件,徐徐拆開,迅速掃視了一遍,瞬間喜上眉梢。
剛才,他還一邊審閱奏折,一邊擔憂前方。看過此信,他焦慮的心情一掃而光。
因為過於高興,畢英竟然順手賞了士兵十兩銀子,還讓管家派人好生招待,讓他安心歇息。
尋思著趁熱打鐵,有道是軍情如火,兵貴神速,他當即吩咐下人為他更衣,火速入宮。
進了皇宮,他又趕緊命人敲鍾鳴響。
宏大的鍾聲響徹整個東武城。
東武城上空,陽光漸漸暗淡,烏雲慢慢聚攏。
朗乾殿上,聽到鍾聲匆忙趕來的大臣們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他們臉上寫滿了茫然和惶恐,完全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麽大事。
就在這時,畢英帶著三百名禁衛軍昂首闊步地走進大殿。
他的眼神冷峻如冰,透露著堅定和決絕。
禁衛軍如黑雲一般迅速將殿上的群臣包圍起來,現場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畢英緩緩走上禦台,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上迴蕩,每一步都好像踩在群臣的心尖上。
站定身形後,他鄭重其事地宣布:“今日,國主在雲渺峰駕崩了,王子墜崖,下落不明。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丞相勞苦功高,德才兼備,理應繼位大統!諸位應當齊心協力,效忠丞相!”
他的聲音如同雷鳴一般在殿內迴響。
群臣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得目瞪口呆,一個個呆若木雞。
現場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過了許久,一位老臣顫抖著聲音打破了沉默:“這……這怎麽可以?丞相雖然功績卓著,但……但他並非王族血脈,怎能繼承王位?”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丞相此舉有違祖製,恐怕難以服眾啊!”
群臣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向來擁護韓正帆者,甚是歡喜,自是同意。
平素看不慣韓正帆作風者,則直斥他們是亂臣賊子,強烈反對。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爭到激烈處,更是拳腳相向,扭打到一塊。
眼見場麵即將失控,畢英十分生氣。
他臉色陰沉,清了清嗓子,大聲喝斥道:“肅靜!肅靜!丞相已穩定雲渺峰局勢,京城亦在我掌控之中。值此動蕩之時,國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來主持大局。丞相英明睿智,有勇有謀,最適合不過了。”
畢英邊說邊掃視群臣,想要看看他們的反應。
為了進一步震懾眾人,他又加重了語氣說道:“誰敢反對,就是與國家為敵!丞相有令,臣服者重重有賞!要是膽敢反抗,你們周圍的禁衛軍可是不會手下留情哦!”
頃刻間,殿下無比安靜。
畢英的話如同一把利劍,刺入了群臣的心中,讓他們不敢再輕易開口。
群臣麵麵相覷,眼中流露出猶豫和不安的神色。
他們知道,此刻的局勢已經容不得他們有過多的選擇,他們必須在忠於國王和忠於丞相之間做出抉擇。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一些大臣開始動搖。
他們想到韓正帆的權勢和手段,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恐懼。他們意識到,如果不服從韓正帆,恐怕會招來殺身之禍。
於是,他們紛紛低下了頭,表示願意效忠韓正帆。
與此同時,又有一些鐵骨錚錚、對趙順全忠心耿耿的大臣,破口大罵韓正帆一幹人等。
不可避免,禁衛軍出手,血濺朝堂。
那些猶豫不決的人,一看到如此血腥的場麵,頓時嚇得直哆嗦,連忙表示願意臣服。
曆經一番威逼利誘和無情屠殺,朗乾殿的局麵總算穩定下來。
看到大臣們已經屈服,畢英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已然成功掌控大局。
畢英如釋重負,當即著人收拾大殿,並叮囑群臣留下待命。
三百名禁衛軍有序退出大殿,把守住大殿門口,將朗乾殿守得嚴嚴實實。
緊接著,畢英派人去畢府叫來那位傳信的士兵,口述機要,讓他返迴雲渺峰向韓正帆複命,告訴他們可以啟程返迴了。
最後,畢英召集了五百名禁衛軍,開始奔赴皇宮各處,正式大肆搜捕皇親國戚。
麗澤宮內,當畢英命人敲鍾鳴響的時候,王後郭秀夢正在專心致誌地繡花。
聽到那沉悶的鍾鳴聲,她的心中湧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她立馬叫來兩名婢女,讓她們前去朗乾殿打聽消息。
兩名婢女匆匆離去,郭秀夢的心情愈發沉重。
她的手指緊緊地捏住繡布,仿佛要從那細微的紋理中尋找到一絲安慰。
不久,兩名婢女帶迴了消息。
當她們說出王子墜崖失蹤、國主戰死的噩耗時,郭秀夢的世界瞬間崩塌了,她的心碎成了無數片。
因為無法承受這沉重的打擊,她竟昏厥了過去。
兩名婢女驚恐地唿喊著她的名字,搖晃著她的身軀。
她們的聲音在寂靜的麗澤宮中迴蕩,好像是對命運的抗爭。
終於,郭秀夢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她的目光迷離,像是失去了靈魂。
看著眼前兩個自幼跟隨自己的婢女,她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
她的哭聲撕心裂肺,讓人心碎。
在這一刻,整個世界似乎都凝固了。
郭秀夢的悲痛和絕望,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堪。
世事無常,風雲變幻。
此時,她心中還滿是昨天的溫馨迴憶。
暢歡園,繁花似錦,姹紫嫣紅,蝶蜂嬉戲。
舒樂亭,妙趣橫生,小橋流水,水聲潺潺。
昨日,年方八歲的趙興成,濃眉大眼圓臉,隻是淺淺一笑,便格外迷人。
他身著一件紅色錦袍,頭發束成總角,活脫脫一副貴族氣質,看上去是那麽的機靈調皮。
暢歡園裏,趙興成與奴仆打打鬧鬧,摘花戲草逐蝶,時光甜美。
舒樂亭內,郭秀夢與婢女說說笑笑,繡花對弈撫琴,歲月靜好。
然而,不過才一日功夫,趙興成就已不知所蹤,生死未卜。
變故襲來,郭秀夢猝不及防。
聽到王後哭得如此傷心,兩名婢女不禁嚎啕大哭。
婢女們的哭泣聲將郭秀夢從思緒中拉迴到現實。
郭秀夢深深地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絕望。
她悲痛不已,對著身旁的兩名婢女,搖頭歎息道:“哎,現今國主身死,天下將亂。成兒又墜崖,下落不明。兄長更是遠在中州郡,鞭長莫及,這可如何是好啊?”
兩名婢女同樣不知所措,隻是一個勁地哭。
“你們莫要傷心!哎,與其坐以待斃,日後遭受屈辱煎熬,倒不如自我了斷,解脫得好。美好過往,已如雲煙,消逝無蹤。罷了,我萬念俱灰,唯死而已!你倆快去幫我準備下吧。”
說完這話,郭秀夢朝兩名婢女擺了擺手。
此刻,兩名婢女早已哭成了淚人。她們深知王後的性子,一旦她下定了決心,便不會更改。
於是,兩人相擁而泣,決定一同赴死。
一名婢女哽咽說道:“王後,您待我們不薄。如今國主已逝,我們願與王後同生共死。”
另一名婢女堅定地點了點頭。
郭秀夢看著她們,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兩名婢女緩緩起身,前去準備。
很快,她們拿來了一束白綾,靜靜地走到王後身邊。
“你們不必如此,我已決心赴死。你們可以各自離去,尋找自己的生路。”郭秀夢輕聲說道。
兩名婢女不停搖頭,淚水再次滑落臉頰。
她們語氣堅決地說道:“我們誓死追隨王後,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
郭秀夢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她抹了抹眼角的淚水,強忍著悲傷,雙手接過婢女手中的白綾,慢慢站到椅子上。
她將白綾一揮,係牢於房梁上,靜靜地閉上了眼睛。
這會,郭秀夢的臉上沒有絲毫恐懼,隻有平靜和決絕。
她最後看了一眼這個世界,然後雙腿一蹬,芳魂一縷,隨風而去。
兩名婢女跪在地上,放聲痛哭。
眼見王後已逝,她們也毫不猶豫地喝下了早已準備好的毒藥。
她們倒在地上,緊緊地握著彼此的手,臉上帶著滿足的微笑。
就這樣,主仆三人相擁而逝,東武城的麗澤宮彌漫著悲傷與決絕的氣息。她們的忠貞和勇氣,讓人感歎不已。
眾人散去,麗澤宮一片寂靜,繁華落幕!
當畢英和五百名禁衛軍趕到麗澤宮,看到這一主兩仆的壯舉後,不由一驚,既敬其風骨,又哀其不幸。
畢英歎了歎口氣,留下兩人守護麗澤宮。
隨後,他領著剩下的禁衛軍奔赴其餘各大宮殿,抓拿皇親國戚,將他們一一逮捕,送入大牢。
東武城烏雲蓋頂,電閃雷鳴。瞬間,大雨傾盆,風吹不止……
雲渺峰山底的局勢,也基本在韓正帆的掌握之中。
雖然有龍清剛和蘇入海這一小股勢力僥幸逃脫,但是絲毫不會影響大局。
韓正帆堅信簡勇有足夠的能力將他們一網打盡。
眼下,韓正帆最擔心的,隻剩下掌控京師這一件大事了。
留守東武城的副丞相畢英,儼然成了左右當前南淵國政局最關鍵的人物。
因此,韓正帆在處理完雲渺峰山底之事後,即刻寫下一封親筆書信,而後迅速派人快馬加鞭送至東武城,交給副丞相畢英。
他渴望畢英能盡快控製京師,提前為自己返迴京師清除障礙,確保自身安全無虞。
隻見送信之人,策馬如飛,疾馳而去。
韓正帆則佇立在原地,目送著輕騎漸行漸遠,眼神中滿是期待。
他抿了抿嘴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轉過身去,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入帳中,安然落座於正席之上,身體微微向後靠。
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閉目養神,思緒不覺飄迴到數個時辰之前,同樣是在這裏。
那會,山下祭天儀式剛剛結束,趙順全一行人歇息片刻後,旋即出發,計劃登上雲渺峰,以完成最後的祭天大典。
而他則與其他一眾官員一同進入這營帳中稍作休息。
韓正帆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當時的場景。
他仿佛看到了趙順全等人離去的背影,以及自己和一眾官員在帳中休息的畫麵。
按照南淵國祭天儀式的慣例:每兩年便會舉行一次小祭,每十年則是舉行一次大祭。
在小祭儀式上,國王將親自登上雲渺峰天神廟,向天神敬獻祭品,以表達對天神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而大祭儀式則更為莊重盛大,需要國王、大王子以及朝廷各部正職官員代表朝廷,先在雲渺峰山底進行一次初祭。
在初祭儀式上,他們將向天神敬獻豐盛的祭品,以展示對天神的虔誠敬意。
隨後,國王和大王子將代表王室,登上雲渺峰山頂,進入天神廟內,進行終祭儀式。
在終祭儀式上,他們將向天神敬獻最珍貴的祭品,並進行虔誠的祈禱,祈求天神護佑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幸福安康。
這些祭天儀式不僅是南淵國的重要傳統,也是南淵國人民對天神信仰的體現。
在這些儀式中,人們表達了對天神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時也祈求著天神能庇佑自己與家人平安順遂、幸福美滿。
韓正帆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感慨的神情。
他想起了那些曾經參加過的祭天儀式,心中充滿了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彼時,韓正帆隻能屈居次席,即便他心中萬般不甘,卻也隻能默默隱忍。
麵對眾多大臣,他侃侃而談,表麵看似雲淡風輕,內心實則分外不安。
他一直記掛著雲渺峰山頂的情況。雖然一切已然勝券在握,但是誰又能斷定中途不會發生意外呢?
此刻,他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坐上這正席之位了,盡情享受著無上至尊的喜悅。
隻是,短暫的欣喜過後,他再度陷入到忐忑不安之中,開始焦急地等待京師的最新消息。
送信的士兵快馬加鞭,一路疾馳,揚起滾滾塵土。
一抵達東武城,他便馬不停蹄地趕到畢府門前。
士兵向門衛通報後,門衛趕忙入府稟告管家。
半晌後,管家匆匆而出,領著士兵快步走進府中。
送信士兵神色恭敬,雙手將書信呈上。
祭天大典之前,在韓正帆的建議下,趙順全已經將朝廷事宜交由畢英暫時處理,京師軍隊也讓他一同掌管。
畢英雙手微微顫抖,小心翼翼地接過信件,徐徐拆開,迅速掃視了一遍,瞬間喜上眉梢。
剛才,他還一邊審閱奏折,一邊擔憂前方。看過此信,他焦慮的心情一掃而光。
因為過於高興,畢英竟然順手賞了士兵十兩銀子,還讓管家派人好生招待,讓他安心歇息。
尋思著趁熱打鐵,有道是軍情如火,兵貴神速,他當即吩咐下人為他更衣,火速入宮。
進了皇宮,他又趕緊命人敲鍾鳴響。
宏大的鍾聲響徹整個東武城。
東武城上空,陽光漸漸暗淡,烏雲慢慢聚攏。
朗乾殿上,聽到鍾聲匆忙趕來的大臣們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他們臉上寫滿了茫然和惶恐,完全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麽大事。
就在這時,畢英帶著三百名禁衛軍昂首闊步地走進大殿。
他的眼神冷峻如冰,透露著堅定和決絕。
禁衛軍如黑雲一般迅速將殿上的群臣包圍起來,現場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畢英緩緩走上禦台,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上迴蕩,每一步都好像踩在群臣的心尖上。
站定身形後,他鄭重其事地宣布:“今日,國主在雲渺峰駕崩了,王子墜崖,下落不明。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丞相勞苦功高,德才兼備,理應繼位大統!諸位應當齊心協力,效忠丞相!”
他的聲音如同雷鳴一般在殿內迴響。
群臣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得目瞪口呆,一個個呆若木雞。
現場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過了許久,一位老臣顫抖著聲音打破了沉默:“這……這怎麽可以?丞相雖然功績卓著,但……但他並非王族血脈,怎能繼承王位?”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丞相此舉有違祖製,恐怕難以服眾啊!”
群臣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向來擁護韓正帆者,甚是歡喜,自是同意。
平素看不慣韓正帆作風者,則直斥他們是亂臣賊子,強烈反對。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爭到激烈處,更是拳腳相向,扭打到一塊。
眼見場麵即將失控,畢英十分生氣。
他臉色陰沉,清了清嗓子,大聲喝斥道:“肅靜!肅靜!丞相已穩定雲渺峰局勢,京城亦在我掌控之中。值此動蕩之時,國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來主持大局。丞相英明睿智,有勇有謀,最適合不過了。”
畢英邊說邊掃視群臣,想要看看他們的反應。
為了進一步震懾眾人,他又加重了語氣說道:“誰敢反對,就是與國家為敵!丞相有令,臣服者重重有賞!要是膽敢反抗,你們周圍的禁衛軍可是不會手下留情哦!”
頃刻間,殿下無比安靜。
畢英的話如同一把利劍,刺入了群臣的心中,讓他們不敢再輕易開口。
群臣麵麵相覷,眼中流露出猶豫和不安的神色。
他們知道,此刻的局勢已經容不得他們有過多的選擇,他們必須在忠於國王和忠於丞相之間做出抉擇。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一些大臣開始動搖。
他們想到韓正帆的權勢和手段,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恐懼。他們意識到,如果不服從韓正帆,恐怕會招來殺身之禍。
於是,他們紛紛低下了頭,表示願意效忠韓正帆。
與此同時,又有一些鐵骨錚錚、對趙順全忠心耿耿的大臣,破口大罵韓正帆一幹人等。
不可避免,禁衛軍出手,血濺朝堂。
那些猶豫不決的人,一看到如此血腥的場麵,頓時嚇得直哆嗦,連忙表示願意臣服。
曆經一番威逼利誘和無情屠殺,朗乾殿的局麵總算穩定下來。
看到大臣們已經屈服,畢英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已然成功掌控大局。
畢英如釋重負,當即著人收拾大殿,並叮囑群臣留下待命。
三百名禁衛軍有序退出大殿,把守住大殿門口,將朗乾殿守得嚴嚴實實。
緊接著,畢英派人去畢府叫來那位傳信的士兵,口述機要,讓他返迴雲渺峰向韓正帆複命,告訴他們可以啟程返迴了。
最後,畢英召集了五百名禁衛軍,開始奔赴皇宮各處,正式大肆搜捕皇親國戚。
麗澤宮內,當畢英命人敲鍾鳴響的時候,王後郭秀夢正在專心致誌地繡花。
聽到那沉悶的鍾鳴聲,她的心中湧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她立馬叫來兩名婢女,讓她們前去朗乾殿打聽消息。
兩名婢女匆匆離去,郭秀夢的心情愈發沉重。
她的手指緊緊地捏住繡布,仿佛要從那細微的紋理中尋找到一絲安慰。
不久,兩名婢女帶迴了消息。
當她們說出王子墜崖失蹤、國主戰死的噩耗時,郭秀夢的世界瞬間崩塌了,她的心碎成了無數片。
因為無法承受這沉重的打擊,她竟昏厥了過去。
兩名婢女驚恐地唿喊著她的名字,搖晃著她的身軀。
她們的聲音在寂靜的麗澤宮中迴蕩,好像是對命運的抗爭。
終於,郭秀夢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她的目光迷離,像是失去了靈魂。
看著眼前兩個自幼跟隨自己的婢女,她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
她的哭聲撕心裂肺,讓人心碎。
在這一刻,整個世界似乎都凝固了。
郭秀夢的悲痛和絕望,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堪。
世事無常,風雲變幻。
此時,她心中還滿是昨天的溫馨迴憶。
暢歡園,繁花似錦,姹紫嫣紅,蝶蜂嬉戲。
舒樂亭,妙趣橫生,小橋流水,水聲潺潺。
昨日,年方八歲的趙興成,濃眉大眼圓臉,隻是淺淺一笑,便格外迷人。
他身著一件紅色錦袍,頭發束成總角,活脫脫一副貴族氣質,看上去是那麽的機靈調皮。
暢歡園裏,趙興成與奴仆打打鬧鬧,摘花戲草逐蝶,時光甜美。
舒樂亭內,郭秀夢與婢女說說笑笑,繡花對弈撫琴,歲月靜好。
然而,不過才一日功夫,趙興成就已不知所蹤,生死未卜。
變故襲來,郭秀夢猝不及防。
聽到王後哭得如此傷心,兩名婢女不禁嚎啕大哭。
婢女們的哭泣聲將郭秀夢從思緒中拉迴到現實。
郭秀夢深深地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絕望。
她悲痛不已,對著身旁的兩名婢女,搖頭歎息道:“哎,現今國主身死,天下將亂。成兒又墜崖,下落不明。兄長更是遠在中州郡,鞭長莫及,這可如何是好啊?”
兩名婢女同樣不知所措,隻是一個勁地哭。
“你們莫要傷心!哎,與其坐以待斃,日後遭受屈辱煎熬,倒不如自我了斷,解脫得好。美好過往,已如雲煙,消逝無蹤。罷了,我萬念俱灰,唯死而已!你倆快去幫我準備下吧。”
說完這話,郭秀夢朝兩名婢女擺了擺手。
此刻,兩名婢女早已哭成了淚人。她們深知王後的性子,一旦她下定了決心,便不會更改。
於是,兩人相擁而泣,決定一同赴死。
一名婢女哽咽說道:“王後,您待我們不薄。如今國主已逝,我們願與王後同生共死。”
另一名婢女堅定地點了點頭。
郭秀夢看著她們,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兩名婢女緩緩起身,前去準備。
很快,她們拿來了一束白綾,靜靜地走到王後身邊。
“你們不必如此,我已決心赴死。你們可以各自離去,尋找自己的生路。”郭秀夢輕聲說道。
兩名婢女不停搖頭,淚水再次滑落臉頰。
她們語氣堅決地說道:“我們誓死追隨王後,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
郭秀夢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她抹了抹眼角的淚水,強忍著悲傷,雙手接過婢女手中的白綾,慢慢站到椅子上。
她將白綾一揮,係牢於房梁上,靜靜地閉上了眼睛。
這會,郭秀夢的臉上沒有絲毫恐懼,隻有平靜和決絕。
她最後看了一眼這個世界,然後雙腿一蹬,芳魂一縷,隨風而去。
兩名婢女跪在地上,放聲痛哭。
眼見王後已逝,她們也毫不猶豫地喝下了早已準備好的毒藥。
她們倒在地上,緊緊地握著彼此的手,臉上帶著滿足的微笑。
就這樣,主仆三人相擁而逝,東武城的麗澤宮彌漫著悲傷與決絕的氣息。她們的忠貞和勇氣,讓人感歎不已。
眾人散去,麗澤宮一片寂靜,繁華落幕!
當畢英和五百名禁衛軍趕到麗澤宮,看到這一主兩仆的壯舉後,不由一驚,既敬其風骨,又哀其不幸。
畢英歎了歎口氣,留下兩人守護麗澤宮。
隨後,他領著剩下的禁衛軍奔赴其餘各大宮殿,抓拿皇親國戚,將他們一一逮捕,送入大牢。
東武城烏雲蓋頂,電閃雷鳴。瞬間,大雨傾盆,風吹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