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鴨是江蘇南京的著名特產,也是金陵菜的代表菜品之一,更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曆史文化


    南京養鴨食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據《吳地記》記載,當時南京就有“築地養鴨”的傳統。南京以喜鴨聞名,其鴨肉品種多、數量大、傳播廣,有“金陵鴨肴甲天下”的美譽。


    早在六朝時期,南京已有鴨饌製作,鹽水鴨在當時就頗具盛名。最早記載南京鴨肴的文獻包括六朝時期的《陳書》《南史》和《齊春秋》。《陳書》中就有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從而士氣大振、以少勝多的故事。


    到了宋代,南京城流行用鴨配菜,有著“無鴨不成席”的說法。明代初年,“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的民謠在南京流傳,同時金陵烤鴨也聞名遐邇,成為明代宮廷宴席必不可少的名菜,後來烤鴨的烹飪技藝傳至北京,演變成如今的北京烤鴨。明代的《客座贅語》中介紹了板鴨的製作方法。清代的《隨園食單》和《金陵瑣誌》等也有關於板鴨、掛爐烤鴨以及其他鴨肴的記載。


    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後,鴨饌業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眾多專門經營鴨肴的店鋪,如濮恆興、劉天興、馬恆興、韓複興等新的鹽水鴨八大家,其中馬恆興菜館的鴨饌美人肝和韓複興板鴨店的板鴨尤其出名。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南京的鴨饌在各方麵都超越了曆史最好記錄,全市每年鴨子的銷量超過 3000 萬隻。


    風味特點


    鹽水鴨是獨特的低溫畜禽產品,與傳統醃臘製品有明顯區別。它具有鹹甜清香、口感滑嫩的特點,肉質玉白、油潤光亮,皮肥骨香,鮮嫩異常,鹹鮮可口。


    其製作講究,選用優質原料,工藝精湛。“炒鹽醃、清鹵複”的步驟增加了鴨肉的香醇,精心炒製減少了脂肪,使肉質更加緊實,再經足夠時間煮製,達到嫩香的口感。每年中秋前後,桂花盛開之時製作的鹽水鴨色味最佳,也被稱為桂花鴨,特色是皮白肉紅油潤,桂花飄香時鴨肥美,鹹香味醇。


    烹製工藝


    傳統工藝:鹽水鴨的製作過程包括宰殺、醃製、烘幹、煮熟等步驟,因醃漬期較短,需現做現吃。製作時火候的控製至關重要,南京名廚製作的鹽水鴨脯形狀講究,可呈菱花狀或葵花狀。其講究“熟鹽搓、老鹵複、吹得幹、煮得足”,炒鹽可增強穿透力和風味,老鹵則是使用複鹵和幹醃結合的醃製方法,隨著複鹵次數增加,鹵汁中可溶性物質增多,賦予產品獨特鮮美味道。


    現代工藝:主要工藝流程包括原料驗質、清洗、炒鹽、醃製、熬鹵、煮製、冷卻、包裝和殺菌等。選用無淤血、黑斑且毛淨度高的優質鴨,清洗幹淨後炒鹽,按比例加入食鹽、花椒、大料等。醃製時確保每千克原料均勻用鹽,炒鹽用量適宜,時間數小時。熬鹵和複鹵時使用新老鹵配料,包括炒鹽、薑、蔥、香辛料等,複鹵數小時後冷藏數十小時。煮製時調料與鴨子同時入鍋,煮數十分鍾,溫度控製在 95~100c。最後進行真空包裝,經蒸氣殺菌處理後冷卻入庫。


    主要種類


    桂花鹽鴨:這是南京鹽水鴨的典型代表,具有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的特點,因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而得名桂花鴨。


    金陵鹽鴨:以鮮活仔鴨為主料,搭配精鹽、蔥結、生薑、花椒、八角等調料。經過宰殺、清洗、醃製、烹煮等步驟製作而成,最後將鴨肉切塊裝盤即可。


    質量標準


    感官指標上,鹽水鴨的色澤為白色或略有黃色,肉質細嫩、切麵緊密,具有該產品獨特的鹹香味,無異味,無肉眼可見的外來雜質。


    理化指標方麵,水分含量需≤70%,蛋白質含量≥15%,亞硝酸鹽含量≤30mg\/kg,鉛、鎘、總汞、無機砷的含量也有相應限製,同時要求菌落總數≤500cfu\/g,大腸菌數≤30mpn\/100g,且致病菌不得檢出。


    營養成分


    鹽水鴨蛋白質含量較高,為 16%~25%,脂肪含量為 6%~7.5%,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多種氨基酸,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va、vd、ve 等,對人體有益。它適合身體虛弱疲乏者食用,可補血,食療效果明顯,其鴨湯能起到養生潤燥、和胃生津等作用。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 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 e 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此外,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對心髒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菜品榮譽


    2007 年、2008 年,南京桂花鴨“桂花”商標榮獲“中國十大優秀特許加盟品牌”。


    2009 年,南京桂花鴨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農產品,並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為“綠色食品”。


    2018 年 9 月 10 日,“金陵鹽水鴨”被評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2020 年 7 月 20 日,南京鹽水鴨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產地環境


    南京地處長江下遊中部富庶地區,江蘇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標為北緯 31°14′—32°37′,東經 118°22′~119°14′。這裏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 117 天,平均降雨量 1106.5 毫米,相對濕度 76%,無霜期 237 天。全市湖泊、水庫棋布,河流網織,水域麵積達 11%以上,極適合鴨子生長。製作鹽水鴨的鴨子通常是春孵夏長,散養於山水之間,吃水草螺蚌魚蝦長大,並通過不斷運動,使鴨子皮厚肉緊。宰殺前還會用稻穀催肥。


    鹽水鴨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南京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以其獨特的風味、精湛的製作工藝和深厚的曆史底蘊,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是在當地的餐館還是普通家庭的餐桌上,鹽水鴨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遊客們品嚐南京美食的必選之一。不同的廚師和店家可能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變化,但總體上都保持著鹽水鴨的特色和品質。如果有機會品嚐這道美食,一定能讓人感受到南京的獨特魅力。以下是一種常見的鹽水鴨製作方法:


    桂花鹽鴨做法


    食材:淨鴨1隻(約1500克),花椒12粒,八角2個,生薑5克,蔥段2根,精鹽85克。


    步驟:


    1. 將仔淨鴨去掉小翅和腳掌,在右翅肋下開一個6厘米長的小口,取出內髒,拉出食管和氣管,疏通肛門,用清水浸泡洗淨瀝幹;


    2. 炒鍋上火,放入精鹽、花椒粒炒香後倒出待用;


    3. 將鴨子放在案板上,取50克椒粒鹽從刀口處塞入鴨腹內晃勻。另取25克椒粒鹽擦遍鴨身,再將剩餘的椒粒鹽從刀口和鴨嘴內塞入,放入缸中醃製(夏天1-2小時,冬天4小時),取出後放入清鹵內醃漬(夏天2小時,冬天4小時),然後掛在通風的地方晾幹,用6厘米長的竹管插於鴨肛門內,取生薑2克、蔥1根、八角1個從右翅刀口處塞入鴨腹內;


    4. 湯鍋加清水、生薑3克、蔥1根、八角1個燒開,將鴨頭朝下放入湯鍋內,使鴨全部淹沒在湯內,燒至鍋邊起小泡,用小火焐20分鍾,將鴨撈出控淨腹內湯汁後,再入鍋中焐15分鍾,取出瀝幹,抽出竹管,晾涼後切條裝盤即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典奶茶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典奶茶家並收藏發現不一樣的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