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後是真的有些氣惱了。承平年代,天子出行往往被視為玩樂,勞民傷財,故而鑾駕絕不可輕動。至於去江陵就更加授人以柄,張居正已經是當朝首輔了,難道皇帝還要特意跑一趟他的家鄉,以示恩寵?
至於唐漢,明知不可為,卻非要攛掇著此等大事,究竟又是何居心?
萬曆見勢不妙,輕咳兩聲,瞥了唐漢一眼。後者朗聲道:娘娘明鑒,臣所言並非危言聳聽。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老爺子走得不是時候,張大人又因‘奪情’讓人懷疑其德操,則領袖群倫瞬間就會變成眾矢之的,今後恐將舉步維艱啊!”
李太後不為所動道:“國之宰輔,犧牲個人,份屬應當。”
唐漢抗聲道:“可這於江山社稷不利。當反對聲四起,屆時娘娘若要護著張大人,則必然要懲治出頭者。然而,當年嘉靖爺那場風波,杖斃的那些人,難道真的都該死嗎?”
李太後氣的銀牙暗咬,本想命人先將唐漢亂棍打出,可旋即又想起他是好閨蜜最疼愛的兒子,斷不至於如此狂悖,便按下性子道:“唐漢!說出你的真正用意,否則,本宮決不輕饒!”
唐漢壓低聲音道:“娘娘,臣原本計劃離京,其實有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去江陵保護一位老人。”
李太後不解道:“老人?哪家的老人?為何需要你千裏迢迢地前去保護?”
唐漢喟歎道:“若要觸發‘奪情’,引子是什麽?”
李太後悚然一驚道:“什麽?”隨即又嗬斥道:“唐漢,你別故作驚人之語!縱然有人看不慣張師傅,可又何至於此!”
唐漢堅定地看著太後:“在巔峰權力之爭麵前,什麽人不可犧牲?什麽事做不出來?臣並非為了巴結張大人,但此等風波,本就不單純。尤為令人痛恨的,便是傷及無辜,還算計到了娘娘和皇上身上!”
此時,別說李太後受到觸動,萬曆更是入戲已深,一股“中二”勁頭又發作起來:“朕要命令陸丙帶齊東廠精銳,去把江陵張府圍個水泄不通!”
李太後無語道:“……然後呢?將其抄家?”
萬曆錯愕道:“怎麽會呢?朕是在保護……呃,嗬嗬,那架勢的確像是抄家哈……”
唐漢非常配合地訕笑著,心說如果不是我來了,你以後就真的這麽幹了。
這一打岔之後,李太後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點點頭道:“無論如何,本宮至少可以感受到,唐卿家對朝廷的拳拳之心。嗯,這件事本宮會好生考慮,今日就先到此,準許皇兒免去今日功課。”
萬曆喜逐顏開,愈發覺得唐漢比大伴可愛太多了,真是一員福將!
“漢兒,姨娘今日差人去請你娘親入宮說話,可卻沒找著人。你迴去之後記得和她說一聲,明個兒到宮裏陪陪我。”李太後記著此事,便向唐漢吩咐著。
唐漢自是應允,重新向帝後行禮後,出宮返迴唐宅。
到家中時,王悅溪依然未返,唐漢正覺得有些奇怪時,一名丫鬟匆匆趕到,自言是首輔家人,帶來唐晴和沈美人的口信,今夜將應張靜姝之邀,留宿張府。
丫鬟離開後,眼瞅著夜幕降臨,義母還是不見蹤影,唐漢莫名地有些擔憂起來。就在這時,外頭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當他走出到門口時,隻看見一輛馬車掉頭離去,義母王悅溪正抬眼朝他看來,神情之間,仿佛有些疲憊。
“娘,您這是去哪兒了?”
唐漢趕緊上前想要攙扶義母迴家,王悅溪卻下意識地將身子縮了縮。旋即又瞅見兒子似乎有些錯愕,勉強笑道:“娘親今日有些心神不寧,便到城郊相熟的寺廟求了支簽。住持解簽時聊了許久,這才晚歸。那馬車,是我特意雇來趕路的。”
“娘今日也飲了不少酒吧?還是趕緊迴房歇息,漢兒扶您進去。”唐漢有些心疼地說道。
王悅溪搖了搖頭道:“ 不用,娘自己迴房即可。漢兒,你也早點休息。”
唐漢想起太後的交代,趕緊說道:“娘,太後娘娘下午曾派人前來請您入宮。明日得空時,您記得去一趟。”
王悅溪聞言,身子抖了一抖,點頭說道:“好啊,娘知道了。”
言畢,她繼續往自己房間走去,隻留給唐漢一個稍顯落寞的背影,以及略微有點兒踉蹌的腳步。
唐漢望著這位天底下對自己最好的人,也明白她為何心情不佳。那把作為定情信物的寶劍,義父居然就這麽一聲不吭地拿走了,能不讓人心碎嗎?
破天荒地,唐漢在心中埋怨起了穿越後尚未碰過麵的義父。這麽好的妻,您就一點挽迴的努力都不做嗎?
不過,他也清楚,這是屬於父母之間的積怨,旁人都介入不了。除非當事人自己解開心結,能夠坦然相對,否則,最終這對曾經相濡以沫的佳偶,隻能是一別兩寬,相忘於江湖。
獨自迴到房中的王悅溪,看了一眼銅鏡之中,那個依然美麗的自己,突然伏在床頭,展露出旁人從未見過的柔弱,無聲哭泣起來。
其實,如果認真觀察的話,有些異樣是可以被感知的。比如那輛似曾相識的馬車,白天所停的特殊位置。還有此時穿在王悅溪身上的衣服,並非午餐飲酒時那套,更不怎麽合身。而一向對生活很是講究的她,幾乎不可能如此將就。
然而,唐漢卻將之全數忽略。
這就是“昆侖”消失的後遺症了,如果呂欣還在靈魂裏,定會有所察覺,畢竟這是屬於女性獨有的細心。在此基礎上,她再幫助唐漢,開展進一步的推敲,也許將來的局勢,會是另一番光景。
如今,唐漢隻能在一陣黯然神傷過後,默默地下定決心。自己既然占據了原先那位主人的身體,就務必要履行責任,讓從今往後孤獨無依的義母,過好新的人生。
想通這點後,唐漢的心情平和了許多,便也迴到自己房間,去和趙匡胤商議起了江陵之行與金箔藏血的後續。
他無法預知的是,往往那些被忽略掉的細節,才是勝負的關鍵,甚至還將影響更多的事,更多的人。
至於唐漢,明知不可為,卻非要攛掇著此等大事,究竟又是何居心?
萬曆見勢不妙,輕咳兩聲,瞥了唐漢一眼。後者朗聲道:娘娘明鑒,臣所言並非危言聳聽。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老爺子走得不是時候,張大人又因‘奪情’讓人懷疑其德操,則領袖群倫瞬間就會變成眾矢之的,今後恐將舉步維艱啊!”
李太後不為所動道:“國之宰輔,犧牲個人,份屬應當。”
唐漢抗聲道:“可這於江山社稷不利。當反對聲四起,屆時娘娘若要護著張大人,則必然要懲治出頭者。然而,當年嘉靖爺那場風波,杖斃的那些人,難道真的都該死嗎?”
李太後氣的銀牙暗咬,本想命人先將唐漢亂棍打出,可旋即又想起他是好閨蜜最疼愛的兒子,斷不至於如此狂悖,便按下性子道:“唐漢!說出你的真正用意,否則,本宮決不輕饒!”
唐漢壓低聲音道:“娘娘,臣原本計劃離京,其實有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去江陵保護一位老人。”
李太後不解道:“老人?哪家的老人?為何需要你千裏迢迢地前去保護?”
唐漢喟歎道:“若要觸發‘奪情’,引子是什麽?”
李太後悚然一驚道:“什麽?”隨即又嗬斥道:“唐漢,你別故作驚人之語!縱然有人看不慣張師傅,可又何至於此!”
唐漢堅定地看著太後:“在巔峰權力之爭麵前,什麽人不可犧牲?什麽事做不出來?臣並非為了巴結張大人,但此等風波,本就不單純。尤為令人痛恨的,便是傷及無辜,還算計到了娘娘和皇上身上!”
此時,別說李太後受到觸動,萬曆更是入戲已深,一股“中二”勁頭又發作起來:“朕要命令陸丙帶齊東廠精銳,去把江陵張府圍個水泄不通!”
李太後無語道:“……然後呢?將其抄家?”
萬曆錯愕道:“怎麽會呢?朕是在保護……呃,嗬嗬,那架勢的確像是抄家哈……”
唐漢非常配合地訕笑著,心說如果不是我來了,你以後就真的這麽幹了。
這一打岔之後,李太後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點點頭道:“無論如何,本宮至少可以感受到,唐卿家對朝廷的拳拳之心。嗯,這件事本宮會好生考慮,今日就先到此,準許皇兒免去今日功課。”
萬曆喜逐顏開,愈發覺得唐漢比大伴可愛太多了,真是一員福將!
“漢兒,姨娘今日差人去請你娘親入宮說話,可卻沒找著人。你迴去之後記得和她說一聲,明個兒到宮裏陪陪我。”李太後記著此事,便向唐漢吩咐著。
唐漢自是應允,重新向帝後行禮後,出宮返迴唐宅。
到家中時,王悅溪依然未返,唐漢正覺得有些奇怪時,一名丫鬟匆匆趕到,自言是首輔家人,帶來唐晴和沈美人的口信,今夜將應張靜姝之邀,留宿張府。
丫鬟離開後,眼瞅著夜幕降臨,義母還是不見蹤影,唐漢莫名地有些擔憂起來。就在這時,外頭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當他走出到門口時,隻看見一輛馬車掉頭離去,義母王悅溪正抬眼朝他看來,神情之間,仿佛有些疲憊。
“娘,您這是去哪兒了?”
唐漢趕緊上前想要攙扶義母迴家,王悅溪卻下意識地將身子縮了縮。旋即又瞅見兒子似乎有些錯愕,勉強笑道:“娘親今日有些心神不寧,便到城郊相熟的寺廟求了支簽。住持解簽時聊了許久,這才晚歸。那馬車,是我特意雇來趕路的。”
“娘今日也飲了不少酒吧?還是趕緊迴房歇息,漢兒扶您進去。”唐漢有些心疼地說道。
王悅溪搖了搖頭道:“ 不用,娘自己迴房即可。漢兒,你也早點休息。”
唐漢想起太後的交代,趕緊說道:“娘,太後娘娘下午曾派人前來請您入宮。明日得空時,您記得去一趟。”
王悅溪聞言,身子抖了一抖,點頭說道:“好啊,娘知道了。”
言畢,她繼續往自己房間走去,隻留給唐漢一個稍顯落寞的背影,以及略微有點兒踉蹌的腳步。
唐漢望著這位天底下對自己最好的人,也明白她為何心情不佳。那把作為定情信物的寶劍,義父居然就這麽一聲不吭地拿走了,能不讓人心碎嗎?
破天荒地,唐漢在心中埋怨起了穿越後尚未碰過麵的義父。這麽好的妻,您就一點挽迴的努力都不做嗎?
不過,他也清楚,這是屬於父母之間的積怨,旁人都介入不了。除非當事人自己解開心結,能夠坦然相對,否則,最終這對曾經相濡以沫的佳偶,隻能是一別兩寬,相忘於江湖。
獨自迴到房中的王悅溪,看了一眼銅鏡之中,那個依然美麗的自己,突然伏在床頭,展露出旁人從未見過的柔弱,無聲哭泣起來。
其實,如果認真觀察的話,有些異樣是可以被感知的。比如那輛似曾相識的馬車,白天所停的特殊位置。還有此時穿在王悅溪身上的衣服,並非午餐飲酒時那套,更不怎麽合身。而一向對生活很是講究的她,幾乎不可能如此將就。
然而,唐漢卻將之全數忽略。
這就是“昆侖”消失的後遺症了,如果呂欣還在靈魂裏,定會有所察覺,畢竟這是屬於女性獨有的細心。在此基礎上,她再幫助唐漢,開展進一步的推敲,也許將來的局勢,會是另一番光景。
如今,唐漢隻能在一陣黯然神傷過後,默默地下定決心。自己既然占據了原先那位主人的身體,就務必要履行責任,讓從今往後孤獨無依的義母,過好新的人生。
想通這點後,唐漢的心情平和了許多,便也迴到自己房間,去和趙匡胤商議起了江陵之行與金箔藏血的後續。
他無法預知的是,往往那些被忽略掉的細節,才是勝負的關鍵,甚至還將影響更多的事,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