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鴻臚寺的萬曆,依照原先商定的劇本,迅速打發走了季、王二人。離去前,他還托其帶了句話給陸丙:“本朝不需要周興、來俊臣。”
據聞陸丙得知小皇帝的原話後,嚇得直哆嗦,當夜便入宮負荊請罪去了。而從那天開始,朝廷內外均有所感受,東廠的氣焰,於無形之中似乎消減了許多。
唐漢隨著萬曆迴宮後,二人直接到了太後那兒,將從鴻臚寺帶迴的冊子呈上,並轉述了鴻臚寺卿高虎關於整件事的解說。
“據臣推測,所謂洪水應是用來搪塞的理由。第二批金箔,隻要比對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藏血的那批。因此,遲了的兩個半月裏,那條朝貢路上,必然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李太後仔細翻看著冊子,聞得唐漢之言,並未直接答話,轉而詢問萬曆道:“皇兒親身參與了查案之事,對唐卿家所言有何看法呢?”
萬曆自然知曉,此番出宮乃是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母後這番考校自己若是答得不好,就會直接影響下一次的參與。
他本來就是聰慧的少年,在心中組織了一番語言後,胸有成竹地答道:“唐卿家在出發前便已查過,金箔中所藏之血是沒有毒的。這就排除了有人要利用貢品行刺宮中貴人的可能性。而且這批貢品是送入京城才登記造冊,不存在因工藝失誤導致延期,需要進行掩飾的情形。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金箔在途中出了意外。”
李太後點點頭道:“看來皇兒與唐卿家的看法差不多,本宮也認同,金箔或許是丟了,或許是遭了搶劫。官差迴稟後,當地縣衙趕緊命令工匠又趕製了一批,故而時間耽擱許久。為了避免鴻臚寺追責,這才托言遇到洪水。”
唐漢看著萬曆說道:“皇上,如此可以解釋延期和說謊的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並未有任何頭緒。”
萬曆皺眉道:“卿家指的是金箔中的藏血?會不會是因為工匠趕得太急,手受傷了,血液便留在了金箔裏頭?”
唐漢苦笑道:“可數量呢?工匠受傷流血,正常的反應應該是盡快止血,以免弄髒貢品。他倒好,居然在血流不止的情況下繼續趕工,讓每一片金箔都遭了汙染?”
萬曆搖搖頭,斷然道:“這不可能,如果那樣的話,金葉子應該早就成了紅葉子,連官差的驗收都無法過關。”
唐漢循循善誘道:“事情的蹊蹺就在於此啊!皇上,您再用排除法想一想,最有可能的動機會是什麽呢?”
萬曆思忖片刻,眼前一亮道:“難道他是故意的?故意將血絲藏入金箔中?”
李太後欣然道:“皇兒想的不差,再結合本宮之前所說,我們可以這麽假設:有人在中途搶劫了真正的金箔,然後換上藏血的金箔,將之發往京城作為貢品。”
萬曆的眼神越來越明亮,笑道:“這樣又催生出兩個可能。一是地方官府知曉此事,並一力配合。二是不知情,謊稱遇到洪水的官差,就是劫匪的同夥!”
唐漢鼓掌讚道:“聖上英明!”
萬曆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頗有些不好意思。李太後卻是滿意極了,皇兒的閱曆固然遠不如唐漢豐富,但能夠一點即通,反應與思考的能力都算得上優秀。這的確比每日誦讀經史子集更能催人成長。
“那接下來呢?唐卿家有何建議?”
唐漢恭敬地答道:“需要對皇上提出的兩種可能性進行排查。若前一種,江陵縣令就犯下欺君大罪,抓起來審問即可。若是後一種,則麻煩許多,得查出劫匪是誰、具體動機是什麽、如何做到藏血於金箔、如今又藏匿於何方。”
李太後打趣道:“看起來,唐卿家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要往江陵跑一趟啊!本宮此時,倒是越來越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唐漢自嘲道:“也可以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萬曆同樣知曉唐漢原本積極謀求離京之事,這金箔藏血,算起來本也無甚大害,但卻非常膈應人。作為天子,是不容許被這般挑釁的。
“此案看似平和,實則觸目驚心。萬一下一迴,貢品真被藏了毒害了人,那就算揪住黑手,也於事無補了。故而,此事必須水落石出,還要用幕後之人的頭顱,來殺一儆百!”
見小皇帝如此勃然作色,唐漢雙手抱拳道:“臣願往荊州府走一趟,將此案徹查明白,擒拿幕後黑手,交由皇上發落!”
萬曆龍顏大悅道:“卿家自告奮勇,朕心甚慰。母後,朕作為此案的首要查案人,能否……”
李太後沒好氣道:“想都別想!國不可一日無君,你在京城這一畝三分地隨著他折騰沒關係,離開京城那就是天下大事,縱然本宮都做不了主!”
雖然早已料到太後不會答應,可越是如此,萬曆就越覺得遺憾。這才剛查了半天的案子,愉快是愉快,但還不過癮呢!
唐漢其實早已想好說辭,見萬曆那副大便不暢的模樣,笑著說道:“皇上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參與……”
萬曆大喜道:“快說說!”
李太後則將“刀人”的眼神瞥向唐漢,警告意味十足。
“皇上、娘娘,臣聽聞首輔大人終日操勞於國事,已經許久不曾迴鄉省親。”
聽聞唐漢突然將話題轉到張居正身上,帝後二人不由都愣了一愣。
“放肆!唐漢你莫非是想妄議當朝宰輔?”李太後率先想到了什麽,不由粉麵生寒,聲音亦轉為冷厲。
唐漢搖了搖頭,正色道:“假設,臣先聲明,隻是假設。如果首輔大人的父親張老太爺突然駕鶴西去,皇上和娘娘是否會‘奪情’?”
此話一出,連萬曆都有些惱了,迄今為止,他對張師傅,還是滿懷感激之情的,當即不悅道:“卿家慎言,豈有咒人長輩之理?若再胡說,朕就要重重懲治了!”
還真別說,此時的小皇帝頗有些九五之尊的威嚴。但李太後多少聽出了唐漢的意思,反而示意其說下去。
“母後,這……”萬曆皺著眉頭不解道。
李太後突然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家兒子:“嗬嗬,你倆雙簧唱得很開心吧?本宮倒是覺得,唐漢當你的新大伴是真不錯。”
“嘿嘿……”兩個都有些“中二”的青少年見已被太後看穿,都有些尷尬,隻好傻笑起來。
李太後臉上笑意倏然轉冷,目光盯住唐漢:“給出你的解釋,如果講得不好,本宮就真的讓你變成馮保的接班人!”
“啊?”
據聞陸丙得知小皇帝的原話後,嚇得直哆嗦,當夜便入宮負荊請罪去了。而從那天開始,朝廷內外均有所感受,東廠的氣焰,於無形之中似乎消減了許多。
唐漢隨著萬曆迴宮後,二人直接到了太後那兒,將從鴻臚寺帶迴的冊子呈上,並轉述了鴻臚寺卿高虎關於整件事的解說。
“據臣推測,所謂洪水應是用來搪塞的理由。第二批金箔,隻要比對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藏血的那批。因此,遲了的兩個半月裏,那條朝貢路上,必然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李太後仔細翻看著冊子,聞得唐漢之言,並未直接答話,轉而詢問萬曆道:“皇兒親身參與了查案之事,對唐卿家所言有何看法呢?”
萬曆自然知曉,此番出宮乃是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母後這番考校自己若是答得不好,就會直接影響下一次的參與。
他本來就是聰慧的少年,在心中組織了一番語言後,胸有成竹地答道:“唐卿家在出發前便已查過,金箔中所藏之血是沒有毒的。這就排除了有人要利用貢品行刺宮中貴人的可能性。而且這批貢品是送入京城才登記造冊,不存在因工藝失誤導致延期,需要進行掩飾的情形。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金箔在途中出了意外。”
李太後點點頭道:“看來皇兒與唐卿家的看法差不多,本宮也認同,金箔或許是丟了,或許是遭了搶劫。官差迴稟後,當地縣衙趕緊命令工匠又趕製了一批,故而時間耽擱許久。為了避免鴻臚寺追責,這才托言遇到洪水。”
唐漢看著萬曆說道:“皇上,如此可以解釋延期和說謊的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並未有任何頭緒。”
萬曆皺眉道:“卿家指的是金箔中的藏血?會不會是因為工匠趕得太急,手受傷了,血液便留在了金箔裏頭?”
唐漢苦笑道:“可數量呢?工匠受傷流血,正常的反應應該是盡快止血,以免弄髒貢品。他倒好,居然在血流不止的情況下繼續趕工,讓每一片金箔都遭了汙染?”
萬曆搖搖頭,斷然道:“這不可能,如果那樣的話,金葉子應該早就成了紅葉子,連官差的驗收都無法過關。”
唐漢循循善誘道:“事情的蹊蹺就在於此啊!皇上,您再用排除法想一想,最有可能的動機會是什麽呢?”
萬曆思忖片刻,眼前一亮道:“難道他是故意的?故意將血絲藏入金箔中?”
李太後欣然道:“皇兒想的不差,再結合本宮之前所說,我們可以這麽假設:有人在中途搶劫了真正的金箔,然後換上藏血的金箔,將之發往京城作為貢品。”
萬曆的眼神越來越明亮,笑道:“這樣又催生出兩個可能。一是地方官府知曉此事,並一力配合。二是不知情,謊稱遇到洪水的官差,就是劫匪的同夥!”
唐漢鼓掌讚道:“聖上英明!”
萬曆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頗有些不好意思。李太後卻是滿意極了,皇兒的閱曆固然遠不如唐漢豐富,但能夠一點即通,反應與思考的能力都算得上優秀。這的確比每日誦讀經史子集更能催人成長。
“那接下來呢?唐卿家有何建議?”
唐漢恭敬地答道:“需要對皇上提出的兩種可能性進行排查。若前一種,江陵縣令就犯下欺君大罪,抓起來審問即可。若是後一種,則麻煩許多,得查出劫匪是誰、具體動機是什麽、如何做到藏血於金箔、如今又藏匿於何方。”
李太後打趣道:“看起來,唐卿家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要往江陵跑一趟啊!本宮此時,倒是越來越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唐漢自嘲道:“也可以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萬曆同樣知曉唐漢原本積極謀求離京之事,這金箔藏血,算起來本也無甚大害,但卻非常膈應人。作為天子,是不容許被這般挑釁的。
“此案看似平和,實則觸目驚心。萬一下一迴,貢品真被藏了毒害了人,那就算揪住黑手,也於事無補了。故而,此事必須水落石出,還要用幕後之人的頭顱,來殺一儆百!”
見小皇帝如此勃然作色,唐漢雙手抱拳道:“臣願往荊州府走一趟,將此案徹查明白,擒拿幕後黑手,交由皇上發落!”
萬曆龍顏大悅道:“卿家自告奮勇,朕心甚慰。母後,朕作為此案的首要查案人,能否……”
李太後沒好氣道:“想都別想!國不可一日無君,你在京城這一畝三分地隨著他折騰沒關係,離開京城那就是天下大事,縱然本宮都做不了主!”
雖然早已料到太後不會答應,可越是如此,萬曆就越覺得遺憾。這才剛查了半天的案子,愉快是愉快,但還不過癮呢!
唐漢其實早已想好說辭,見萬曆那副大便不暢的模樣,笑著說道:“皇上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參與……”
萬曆大喜道:“快說說!”
李太後則將“刀人”的眼神瞥向唐漢,警告意味十足。
“皇上、娘娘,臣聽聞首輔大人終日操勞於國事,已經許久不曾迴鄉省親。”
聽聞唐漢突然將話題轉到張居正身上,帝後二人不由都愣了一愣。
“放肆!唐漢你莫非是想妄議當朝宰輔?”李太後率先想到了什麽,不由粉麵生寒,聲音亦轉為冷厲。
唐漢搖了搖頭,正色道:“假設,臣先聲明,隻是假設。如果首輔大人的父親張老太爺突然駕鶴西去,皇上和娘娘是否會‘奪情’?”
此話一出,連萬曆都有些惱了,迄今為止,他對張師傅,還是滿懷感激之情的,當即不悅道:“卿家慎言,豈有咒人長輩之理?若再胡說,朕就要重重懲治了!”
還真別說,此時的小皇帝頗有些九五之尊的威嚴。但李太後多少聽出了唐漢的意思,反而示意其說下去。
“母後,這……”萬曆皺著眉頭不解道。
李太後突然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家兒子:“嗬嗬,你倆雙簧唱得很開心吧?本宮倒是覺得,唐漢當你的新大伴是真不錯。”
“嘿嘿……”兩個都有些“中二”的青少年見已被太後看穿,都有些尷尬,隻好傻笑起來。
李太後臉上笑意倏然轉冷,目光盯住唐漢:“給出你的解釋,如果講得不好,本宮就真的讓你變成馮保的接班人!”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