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也;明,照也。


    有道經言曰:澄明者,形無彰蔽,虛空朗耀,複歸於道真,而概莫能損。


    ……


    澄明劍心運轉催動之時,執劍者將摒棄外界周遭諸般擾動,斷絕情義,封閉心性,五感六識俱沒,三魂七魄皆清,萬種念頭千道氣力隻凝於劍鋒處一點寒芒之上,以最為簡潔的方式直指取勝之道,一劍既出,萬法弗如。


    之前對決牽機門的“指玄兵聖”裴玉盛時,楊暾曾見識過趙青遙運轉澄明劍心時那副看似目光空洞長劍虛握,渾渾噩噩不知所謂的木然神態,因而此時再看到他這生靈莫近、神鬼不親的清淡高冷,沉默不言,楊暾便明白,此時再多說什麽感激不盡的廢話純粹隻是在浪費時間,因而他隻是雙手合抱,遙遙行了一個大禮,隨即轉身對著另一側的沈遊笑道:


    “既然沈公子已然明晰我這位朋友的身份,那我們也不多說閑話,來日若是得空,必去種豆齋拜會尊師與沈公子,今日我等便先行告辭,還望閣下多多保重。”


    “……唉,幾位放心,沈某若是能於此劫中僥幸存活,必迴稟家師,在種豆齋恭候各位大駕。”沈遊無奈笑笑,搖了搖頭,拱手揖禮,然而起身後語氣卻又多了幾分堅決,“能得如此強援為助,隻怕是碼頭駐紮的那幾十號人,也難以攔住幾位了……既然武鬥不過,諸位可願意聽沈某一句勸?”


    “不必了,我知道沈公子要說什麽,無非就是,這長恨劍也並非是解決當前武林紛爭江湖動蕩的良端,反而此物出世隻怕會帶來更多無謂的流血殺傷,實非為蒼生考量的善品雲雲。在你之前,一位來自長安觀音寺的高僧就已經對我說過這些話了,結果呢,他現在估計還在一個池塘裏打坐參禪,動彈不得嘞,而我的答案,麵對你也不會改變,”楊暾醉眼朦朧地長長吸了一口氣,朗聲道,“沈公子,鹹吃蘿卜淡操心哪。”


    沈遊聞言一愣,旋即破顏綻唇,輕笑道:


    “原來如此……不曾想過這些濟世救民的大道理已有先輩高人點化過楊前輩,更未料到楊前輩竟能這般……恪守本心,歸本抱一,倒似是得了幾分先秦道家楊朱前輩所言‘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真蘊了。”


    “嗬嗬,這位沈公子真乃博古通今之才,即使是譏諷楊兄,聽上去卻還盡是溢美之詞。《列子·楊朱》篇有雲:‘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此為道家之理,然沈公子身為國子監禦外學士統,所尊乃是我等儒生曆崇之孔孟學說,而這《孟子·盡心章句上》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您麵上誇楊兄有楊朱一派全性保真的風采,實則卻是說他有那股不拔一毛利天下的不要臉的莽勁兒才對吧?”


    楊暾與許觀身後,傳來一聲明顯是因醉醺而平添的幾分銳意的嘲弄,此話一出,不僅沈遊眉頭一蹙,連船上的二位都被驚了一個恍神,片刻才意識到是王凡在說話。楊暾趕忙迴過頭去,隻見那個平素瘦弱臉色時常蒼白的教書夫子,此時酒意上頭,滿麵滾燙紅潤,一改往日不顯於人前的平庸,此時正鋒芒十足地指著崖邊沈遊的身影,不見有絲毫怯懼之色,卻有幾分正要披掛上陣的將軍的威勢!沈遊沒有立刻說話,而是略帶驚奇地看了王凡半晌,這才鄭重一禮,問道:


    “先生一語道破沈某心之鬼胎,真可謂是飽覽群書,熟通三墳五典,是在下魯莽無禮了,望見諒……還未請教,先生名諱為何?”


    “嗬嗬,沈公子客氣了!敝姓王,不過是英雄鄉學塾的夫子而已,與您這國子監禦外學士統,陛下親封的在野儒士之龍首相比,僅是一介布衣,在鄉中教授些字詞句讀,大抵算得上您麾下一粟罷了,此禮可是逾矩啊。”


    “王先生不必謙虛,我等有識之士理當心懷坦蕩,行為光明,而我堪為官外學士之魁,更該恪盡職守,領為榜樣,卻一時鬼迷心竅,妄以此胸點墨欺蒙前輩,實是不該,您一語點醒沈某心魔,當然受得起這一禮。”


    規規矩矩躬身行禮之後,沈遊起身,眸中隱隱多了點棋逢對手般的英采與興奮,繼續道:


    “不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該勸阻的話語,沈某還是要說,還請見諒。”


    王凡微微一笑,左臂攬袍拂於身後,右手掌心向上,遙遙點向沈遊,儼然一副治學大家儒林名士的風采加身,輕鬆寫意道出一個字:


    “請。”


    聞聲,沈遊亦是一笑,隨即不再多敘閑言,直切正題道:


    “得罪了。先前我確實想用濟蒼生扶天下這等道理勸說楊前輩迷途知返,但而今看來已是毫無可能,既如此,那沈某便小意勢利些,不談萬民疾苦,隻為這李唐朝廷說些話:敢問楊前輩,如若此事到最後,是你得了這號令一眾江湖好漢的長恨劍,您意欲如何?”


    “嘿嘿,沈公子,不必問的這麽隱晦,你無非就是想知道,若是我承襲盟主大位,會不會對朝廷不利的事。這個問題,王小先生也曾問過我,可我又不傻,這江湖可是亂了幾十年,李唐王室都不知道往裏麵塞了多少人,哪有可能我一上任,就能憑著一把劍號令各大門派對朝廷群起而攻之?這等自毀長城之事,我怎會如此不智呢?”


    楊暾笑嗬嗬著滿不在乎地迴答道,卻不料沈遊頷首垂笑的下一段話便令他僵在原地: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楊前輩何必逃避沈某所問,顧左右而言他呢?沈某並不是問您能不能,有沒有把握做到,沈某問的是,如若事成,您想不想與朝廷為敵?《論語·為政》中有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沈某不敢說對楊前輩已然了解的麵麵俱到,但據這些年江湖上流傳頗廣的那些傳聞推測,您對朝廷,應該是恨之入骨了吧。”


    “你——這……”


    正在楊暾一時語塞之際,隻見王凡向前一步,朗聲迴道: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居高位者,如若不能以德政教化民眾治理政事,又怎能要求萬民愛戴擁簇他呢?《論語·顏淵篇》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沈公子,你既知道那些傳聞,便該清楚李唐王室對楊家虧欠了多少,這般情況下要求楊兄對這樣一個仇家恭順於禮,豈非是強人所難嗎?”


    “如此說來,王先生是相信楊前輩所說了?也罷,那便暫且認定楊前輩所述句句屬實,可當年那場禍亂天下的大災,雖說是安史二人狼子野心意圖稱皇稱帝,但如若沒有弘農楊氏一族自貴妃上位起而雞犬升天,之後橫征暴斂魚肉百姓之事,又何至於承平日久的李唐中原被一日攪碎,不複安寧?同在為政篇中,聖人曾與君主對談,魯哀公問政於夫子,如何能使萬民信服?夫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若是當年玄宗之側的貴妃、宰相是正直無私之人,怎麽會落得最後百姓摒嫌,江山傾覆?”


    “誠然,天寶年間的動亂,與當年金鑾殿上二位不無關係,有罪者當伏法,致使社稷崩摧萬民倒懸的禍首更是罪不容誅,然《左傳》有言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縱然是不止那二人禍亂朝綱,難道就可以將整個弘農楊氏一族屠空戮盡嗎?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孟子曰:‘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我儒門先聖,曆來講求德主刑輔,恤刑慎刑,然而當年如若不是楊老盟主孤身犯險,以己身性命與莫大的功業為逼為權,時至今日,隻怕是楊氏一族留不下一人吧!”


    聞言,沈遊微微闔眼,雙手負於背後,迴道:


    “好,既然言至於此,那沈某便多問兩個問題:其一,《論語·顏淵》中有載: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身為臣下,楊老先生入宮而挾君王,豈不是以下犯上,亂了倫理綱常?其二,當年楊老先生與先帝達成的協議,是在性命攸關之時所鑄,子曰:‘要盟也,神不聽’,先帝本可以不遵守約定,但就沈某所知,那日之後,楊氏屠門一事終止,武林中因動亂而受損的門派也的確得到了不少補助,可見先帝還是將盟約一事放在心上。可反觀楊前輩,這些年卻一直在江湖上宣播這些流言傳聞,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楊前輩所為,恐怕稱不得有信義吧?”


    王凡沒有立刻迴答,而是又端起一杯瓠浮酒一飲而盡,醉意更濃烈幾分,這才不慌不忙道:


    “其一,且不論楊老前輩身為武林中人,向來恣意逍遙不受拘束,以儒門條矩去評價他本就是貽笑大方,單說在下對夫子此言之解,應是著重強調這‘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理,而非刻意劃分等級,注重上下尊卑之節,況且《孟子·離婁下》中有言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心腹;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自玄宗起曆經三朝,明明皇帝一語一言便可製止楊氏殺戮,卻一直未有實施,此非正是視臣下如草芥土塵嗎?既如此,楊老前輩視皇室中人為仇讎又有何不可!其二,李唐王室之所以遵守約定,那是因為楊老先生餘威尚在不敢輕舉妄動,沈公子你可知道,就在不久前,楊老先生甫一仙逝,在下所生長的村莊中,那五十六位當年隨他出征胡疆凱旋而歸的前輩宗師名宿便被不良人一朝屠盡,隻有我一人幸存?!咳咳咳……”


    言至激動處,王凡酒意悲意上頭,衝成一陣發痛的火辣,燙的他難掩傷感,涕泗橫流,嗆咳不斷。半晌之後,他才漸漸平靜下來,借著酒意沒有直愣愣滑入迴憶與悲慟的泥潭,而是緩了緩神,繼續道:


    “至於說信用二字,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符合道義德行的盟約,這樣的約定才該兌現,而李唐皇室不出力而據功,以朝廷之所在侵江湖莽野之事,更遑論訂約之時楊氏族人已十不存一,並與此後再未有一人受官家器用……固然,楊兄傳論當年是非的確違逆約定,可此約本身便不合道義,又何須遵守?”


    聽聞此言,沈遊心下微驚,他此前從未聽聞有過這等屠村之時,不由得麵上一凜,稍感痛惜遺憾,也對那位邀他前來堵截之人生出幾分厭憎與對己之無奈,合手對著王凡行了一禮,說道:


    “沈某此前從未聽聞還有這般慘絕人寰之事,剛剛知曉此事,滿腔悲慟訝異無以為表,隻能希望王先生可以保重身體,多多節哀……”


    稍歎一聲,沈遊無奈垂目繼續道:


    “唉,說到現在,其實沈某已心生退意,隻是礙於這背後恩節,實在不能便這般讓步,還望諸位莫怪。王先生有衙官屈宋之才,沈某這挈瓶之智實在不值一提,且便讓我最後守持一點硜硜之愚吧。王先生,你我相辯此事遠追數十載之前,而今沈某想立於當下問您: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孟子·離婁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楊前輩一旦奪得長恨劍,無論是否會有氣力一爭,決然是不會買朝廷的賬,到那時節,在野在朝徹底割裂,不遵規矩,不守倫常,天下哪裏還有秩序?社會哪裏能再安寧?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離婁上篇還有言:‘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就算是為了自己,為其他的楊氏後人,為這楊氏門楣,此段孽緣恩仇,難道便不能這樣放下嗎?”


    “《孟子·公孫醜下》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沈公子問我秩守崩摧,綱常不複之災,可若是楊兄得天下正道而皇室失之,人心皆從,社稷易改不過朝夕之間,哪裏可言是社會動蕩呢?當然,此言太大太狂,有悖逆之意,即使楊兄有意,隻怕世事也不會如此順心。不過既然沈公子好談亞聖篇章,來而不往非禮也,在下也以離婁上一篇為對:‘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如若朝廷崩壞,在位者不仁,那麽就算不是楊兄而是他人,也早晚會有義士一唿百應,傾覆這敗亂的朝綱。”


    又一口酒液入喉,王凡挺胸繼續朗聲道: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一味地為了和諧而求和諧,這樣無節製無原則的調和,也是行不通的。至於沈公子所言最後一句,其之前還有兩段話您沒有提:‘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總而述之,天下人心,俱從仁德之人,若主君是個會一屠臣下全族而不止,為自家聲名可以覆殺一村五十六人而不息之人的話……隻怕將來楊兄,也不過是滾滾鼎沸民怨反潮之中的一位而已,不足一提了。”


    說完這一大段話後,王凡難支酒力,跌坐於舟,撲灑了桌上大半酒水,月光清粼,寒霜如鏡,周遭又是靜影沉璧的江水,乍看去,仿若醉仙攬一浮木,飄忽悠哉,浮沉自得。崖邊沈遊,久久沒有說話,若非夜間清風相拂袍袖,便似木石一般毫無動態,仿佛他本人連同這片天地景色,都是他背後箱篋中某幅名卷山水所描摹的靜物,無有聲息,卻雋永莫名。


    “……可若是不考慮那麽久遠的未來,單論楊前輩奪劍以後,以他的聲望威名,又有多少人肯跟隨呢?難道不會是水中撈月,徒勞而已嗎?”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我相信以楊兄之行,絕不至於無一人相隨,哪怕真到那般絕境,在下也決計不會棄之而去……沈公子,言盡於此吧,在下相信一位能統禦我等在野儒士的學者,絕非是奸猾宵小之輩,因而也能明白您有恩必報以德報德的仁義之舉,此事之後,您仍是在下心中的名儒高士,這一點絕不會變。隻是在下鬥膽,向您進一言:《論語·雍也篇》有雲:當年夫子與其弟子相談,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而今日在下也希望,您能將您的大智慧大學問,真正用到有裨於百姓,善益於萬民之處,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君子大儒,莫再受那等狼子野心之徒所用,成了他人如臂使指的掌中銳器,如此,方才不負您沈遊沈公子這‘千裏書劍’的名聲!”


    書生朗言一落而卷盡此間萬音,但餘風恬月朗,唯曉漏斷更殘。


    如此闃然一隅,兩岸淵黛之間,一孤浟湙之上,蘭橈同行,擊波泛遠——


    不知所終。


    ……


    數裏外,那處並不顯眼的小渡口上。


    米麵糧油、皮毛藥材、鹽堿茶葉、絲綢瓷器,百般貨物已被清空,騰出的一大片空地上按部就班地站著三四十號人,統著墨袍軟甲,佩環首刀,全身裝束儼然一副勢要徹底融於暗夜的架勢,陰森冷酷,是最純正經典甚至到了有些讓人膩味的黑衣形象,而在大唐,無疑便成了不良人的裝束之一。


    正在此時,忽聞一聲鴉淒乍起,一道潛影數息之間穿過重重防備,直直撲入碼頭內一座棚屋中。不知為何,此處黑暗無光似乎隱隱比外界還要更濃稠一些,仿佛夜色在這裏有了形質,沉沉墜在來人雙肩上,而這種不可見的壓力,正源於屋內最深處,安坐椅上的那道隻看得清輪廓的虛影。確定統帥在房內,來者迅速單膝跪地,拱手道:


    “稟大人,沈遊未能攔住那二人,他們的舟距離碼頭已不到五裏,請大人早做布置。”


    此話一出,椅上人影晃動,沉默良久後,一道緩慢而有力,但仿佛耄耋期頤之歲的老者聲音傳出:


    “嗯?堂堂千裏書劍,南山劍聖座下首席,竟然也攔不住他的腳步?看來他們此趟,還真是找了個了不得的外援哪……罷了,人老了,總想著偷點懶走個捷徑,現在看來還是隻有親自動手才行。通知下去,讓他們準備吧。”


    棚屋之後,那寥廓滲人的夜色中,似是為了應和這句蒼聲一般,草簇之間,忽閃過一層點芒冷光,隨即又複歸於虛無。


    如有寒星墜於此間,殺意一綻而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鈿合金釵:長恨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壚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壚君並收藏鈿合金釵:長恨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