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鬼穀子又對孫臏和龐涓說:“我再給你們出個題目”,說著,他拿出來一個籃子,隻見這個籃子,就是他們日常用的那個,這個時候,籃子裏麵放著五個饅頭。


    他宣布規則道:“現在我這裏有五個饅頭,每個人一次最多拿兩個,吃完了才能再拿,最後吃得多的那個為勝。”


    剛聽老師鬼穀子說完,龐涓迫不及待,趕緊上前拿起了兩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而孫臏又與他恰恰相反,隻見他不慌不忙拿了一個,慢條斯理的吃了起來。鬼穀子看到這裏,心裏暗暗地點了點頭。


    當龐涓手裏還剩下半個饅頭時,孫臏已經吃完了一個,於是又從籃子裏拿走了兩個,在一旁吃了起來。


    其實這個時候,勝局已經鎖定了。


    待到龐涓再去拿時,籃子裏麵已經沒有了饅頭。這樣一來,孫臏總共吃了三個,而龐涓隻吃了兩個,最後的結果自然又是孫臏勝了。


    這五個故事流傳甚廣。如果晚上沒事時,孩子們特別愛纏著老人們老人講故事,特別是在北方的農村地區,無論是夏天的大樹下,還是冬天的暖炕上,更是故事會的發生地,許多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孩子們總是百聽不厭。


    怎見得一定是北方農村?因為在南方,夏天的夜晚,你在大樹下試試,不被蚊子吃了才怪!南方的冬天,更沒有什麽暖炕可坐。


    孫臏和龐涓的故事,準是其中的壓軸戲。這時的老人們,也一改之前的木訥,講得繪聲繪色,眼神中都閃現出智慧的光芒。或許希望孩子們能夠像孫臏那樣,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吧。


    而孩子們明明知道最終的答案,但還是露出期待的表情,隨著故事的發展,或吃驚、或歡笑。不知道這些故事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長,也不知道給多少人帶來了快樂,開啟了智慧!


    俗話說:“會看的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小時候聽這些事故,也隻當個熱鬧來聽,從來沒有深思過,今天再次聽來,就聽出了其中的一些味道。


    故事雖然不長,但都挺巧妙,不知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後人杜撰的,就是這種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往往藏著大智慧,要不怎麽說高手在民間呢!


    用這種方法來教學,在兩三千年前,那個知識十分寶貴,普通人見識很短的時代,確實可以培養人。


    即使這些故事屬實,也隻能是低層次的,鬼穀子的教學肯定不會搞得人盡皆知,但也很有借鑒意義。


    七人便分析起這五個故事來,想從其中找到與眾不同的東西。可以把五個故事分為三類:


    第一個、第二個和第四個故事,用正常的思維來說,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需要的是打破常規的能力。


    第三個故事需要的是細致觀察的能力。


    第五個故事需要的是把控全局的能力。


    那麽這些故事說明了什麽呢?是孫臏比龐涓更聰明嗎?


    當然是,但這隻是最淺顯的層次,每個人都知道。那麽深層次的道理是什麽?


    這些深層次的東西,有智慧與機智,有創新性思維,有效率與效果,有心理洞察力,有長遠規劃,有靈活性。


    但剖開這些東西,背後藏著的是敏銳的洞察力,孫臏能夠把一個人、一件事,一眼看透,在他做事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做事的節奏,預見了最後的結果,這也就是孫武子所說的“先勝而後求戰”。


    而龐涓恰恰相反,是“先戰而後求勝”,所以他每次都是胸有成竹,輕鬆地勝過龐涓。這才是這些事故最深刻的道理。


    這就是鬼穀子的教學方法,通過一次次的教育,提高了學生們看透問題的能力。


    這些故事雖然都是孫臏勝了,但龐涓能夠成為鬼穀子的弟子,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和大將軍,也不是易與之輩。


    在這些故事中他雖然都失敗了,但也學得了很多方法和道理,洞察力也就相應地得到提高,鬼穀子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他出師畢業後,帶領魏軍攻入了趙國的首都邯鄲,進而攻打衛國,風頭一時無兩,魏國這時也達到了強盛的巔峰。


    如果不是嫉妒敵視孫臏,最後被亂箭射死在了馬陵,肯定也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鬼穀子抓住了主要矛盾,通過一個又一個命題試煉,提高了弟子的洞察力,而洞察的正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那麽布局的本質要素又是什麽呢?


    其實就是個捕鳥雀的過程。


    有過經驗的都知道,在冬季的院子裏,支起一個籮筐,在支撐籮筐的棍子上拴上一根線,在籮筐下放置一些食物,諸如玉米、小麥等,人牽著線,遠遠地隱藏起來。


    那些餓急了的鳥雀就會多次試探,感到沒有危險時,急忙來到籮筐下,待到其吃到食物時,遠遠地一拉引線,便把鳥雀罩在了籮筐裏。


    經過激烈的討論,比照捕鳥雀,眾人認為,本質要素有這麽幾點: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欲望。


    這個欲望其實就相當於籮筐下的食物,如果掌控了一個人的欲望,要其生則生,要其死則死,玩弄於股掌之上。


    所以要布局,必須知道敵人有什麽欲望,然後布一個局。滿足或扼殺其欲望,這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利,一個是害,利而誘之,害而懼之。此利使其無法拒絕,此害使其無法承擔。


    就如柳依依方案裏,答應倭國人的設計方案,這個利是無法拒絕的,所以倭國人即使冒著暴露其底細的風險,也要把這件事做成。


    排在第二位的是時機。


    為什麽要在冬季支起籮筐捕鳥雀呢?因為冬季田野裏已經沒有了食物,鳥雀每天都在饑餓中度過,如果長時間找不到食物,就會凍餓而死。


    所以冬季就是個時機,在這個時間裏,食物短缺對於捕鳥人來說,是有利時機,對於鳥來說就是無法承擔的害,籮筐下的食物無法拒絕,死亡的危險無法承擔,趨利避害之下,結果也就注定了。


    對照東海市倭奴國人,他們已經勢在必得,因為付出這麽多的代價,就必須按照事先製定的計劃實現目標,否則無法向上麵交待,這個時候前麵有誘惑,後麵有催促,自然就會上鉤了。


    排在第三位的是嚴密。


    布的這個局就是籮筐,隻要你進來了,就跑不掉。所以這個局一定要嚴密,如果四麵漏風,隻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要想布一個嚴密的局,必須有上帝視角,也就是孫武子所說的“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


    這個就要有絕對的全局把控能力,那個牽線的人,就牢牢地把控整個局勢。


    捕鳥雀隻是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就能完成,情況複雜的,這裏麵就要涉及到分工合作的問題。


    具體到東海市的問題上,分兩步走就是掌控了局勢,把第二小組派出去,防止敵人逃離或狗急跳牆,就是絕對掌控了局勢。


    排在第四位的是關鍵點。


    《三國演義》裏經常看到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妙計,到什麽地點,在什麽條件下,分別打開第幾個錦囊,采取一些什麽措施,這個地點、條件、措施等就是布局的關鍵。


    在哲學上來講,這些關鍵點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


    柳依依的方案中,周遊在網上監控,征求各單位意見,就是關鍵,抓住這些環節,才能夠揪出倭奴國的臥底和漢奸。


    如此條分縷析,找出了四點本質要素,其實已經成了一道填空題,隻要把這四個問題迴答好了,布局的方案也就出來了。


    隻不過是在第三點上,支個什麽籮筐,則需要多費思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炎黃之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夢的理想主義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夢的理想主義者並收藏炎黃之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