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方案由章劍主持修改,很快就已經修改完善好了。要說神識的好處,在這裏就體現出來了,它不需要手寫,也不是在電腦上輸入修改,而是在腦海中,就能夠快速的修改,還不用擔心有錯別字。
很快章劍就把方案修改好了,之後,他又把這個方案用神識傳遞給了眾人,目的在於讓大家查漏補缺,眾人也都明白他的意思,又詳細地研究了一番,提出了幾個小的問題,最後大家都感覺沒有了漏洞,才算是最後定稿。
要說到方案,其實它也是個死的東西。不管你的方案有多麽完善,但與時刻變化的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具有滯後性,所以說,永遠沒有萬全之策
比如分析五個人提交的方案,柳依依的無疑是最優秀的一個,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果真正按照她的方案執行,可以肯定地說,必將出現一些失控的情況,到時候任務恐怕就會失敗。
這還是其中最好的一個,其他人的方案,雖然也有可取之處,但與柳依依的方案相比,已經有所不如,更不能應用於實戰了。
看來由知識儲備,變成行動能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人說要“知行合一”,又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禮記·大學》裏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句話可以分為七個重點,分別是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
首先講的是格物,其次就是研究、實踐,然後得到智慧。得到智慧之後,人才能真正沉穩下來,不再沉迷於投機取巧,那個心才能真正做到正。身修其實就是格物、致知、意誠和心正的結果。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做到齊家,古人有個著名的一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裏的掃一屋,其實就是說的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和齊家。
達到了這個地步,一個人才有了出去治國的資格,國家大治,天下自然太平。可見古人對個人修養的重視程度。
如果再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可以把這七個重點分為兩個階段:在修身以前,就是個知的問題,也相當地讀萬卷書,自修身開始,就是個行的問題,並且是知行合一,否則不能修身,不能齊家,不能治國,更不能平天下,這也就是行萬裏路了。
看來古人的智慧確實是深不可測,幾句話就已經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在布局上也是一樣的,由知識變成能力,就是由知到行。這個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打磨,才能真正轉變過來,但現在沒有這個條件,還是掌握這個能力,就是一個大難題了。
難肯定是難,沒有實踐的機會,就一定要止步不前了嗎?還真不是這幫人的風格。方法肯定是有的,隻不過是要求太高。眾人探討來探討去,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這時,至陽子說話了,他說可以借鑒鬼穀子授徒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然後講了很大一通。
大意是說,在華夏曆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做鬼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也是縱橫家的鼻祖。
在他的弟子中,最為著名的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白起、李斯、李牧、蓋聶、衛莊、甘茂、司馬錯、樂毅、範雎、財澤、鄒忌、麗食其、蒯通、黃石、魏僚,據說毛遂自薦的毛遂,為秦皇尋仙藥的徐福也是他的弟子,這簡直就是總裁訓練基地。
古往今來,在培養學生方麵,沒有人能望其項背。
鬼穀子的這些弟子跟著他學習時,雖然處於亂世,但他們的出身都不是很高,而鬼穀子又是個隱世高人,所以主要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的機會不是很多。
但仍教出這麽多在華夏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其教學方法之高明可見一斑。
他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獲得知識和智慧。他主張通過觀察、揣摩、審時度勢,以及靈活運用策略來達到目的。
說白了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質性的東西,順時而行、順勢而為,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既然他老人家能夠做到,就說明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至陽子講了鬼穀子教授孫臏和龐涓時的幾個小故事。
有一次,鬼穀子給他們兩人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在一天之內,要上山打百擔柴火。龐涓力氣大,早早地就上了山,埋頭苦幹起來,累得汗流浹背,忙活了整整一天,甚至連水都沒有顧得上喝幾口,但到了晚上,他才打了50擔柴。
反觀孫臏,在龐涓幹活時,他卻在一旁睡覺,到了日頭傍晚時,才懶洋洋的打了一擔柴,砍了一棵柏樹做成扁擔,把柴火擔下了山。這就是孫臏的“柏”擔柴火。
又有一天,鬼穀子給孫臏、龐涓每人三文錢,讓他們進城買些貨物,不管是什麽,必須把三間房子堆滿。龐涓早早地來到集上,貨物太貴,三文錢無論買什麽,也沒法把三間屋子堆滿,隻得買了最便宜且最占地方的燈芯,才放了半間房子。
反觀孫臏,睡了整整一個白天,傍晚才懶洋洋上街,買了三根小蠟燭,分別放入三間房裏,點燃之後滿屋通明,燭光四溢,把三間房子都填滿了。
中秋之夜,清風徐來,月光如洗,鬼穀子領著孫臏、龐涓一同賞月。鬼穀子漫不經心地問道:“你們說啥時候月亮最圓啊?”龐涓搶先迴答道:“十五的月亮最圓。”
鬼穀子看看孫臏,孫臏思考了一會才說:“根據我平時的觀察,不能一概而論,月亮有時圓“四”不圓“五”。大月十四晚上月亮最圓,小月十五晚上最圓。”鬼穀子點了點頭。
又順勢給他們出了個題,用最簡短的文字,描述中秋夜空的景象。龐涓又一次搶先說:“我隻用八個字,明月當空,繁星點點。”孫臏說:“我隻用四個字,月朗星稀。”孫臏又一次獲得了師父的稱讚。
還有一次,鬼穀子對兩個弟子說:“從今天開始,我坐在屋裏三天不動,誰能想辦法把我請出屋去?”龐涓說:“這還不好辦?”
他到外邊轉了一圈說:“師父,山下來了一夥強盜,要占山為王,快去看看吧。”鬼穀子說:“這裏乃不毛之地,強盜來此何幹?”
隔了一會,龐涓又慌慌張張跑來,說:“師父,大事不好,咱們的柴垛被人點著了,你快看看吧!”
鬼穀子探身向外一望,果見大門外濃煙滾滾,便把桌子一拍說:“大膽頑徒,沒有本事請我出去,竟將柴草點著,命你速去撲火!”龐涓無奈,隻好前去救火。
又隔了一夜,龐涓手持一封信說:“師父,有人送信,說師祖去世,要你速迴家奔喪,來人正在山下等你。”
鬼穀子喝道:“大膽狂徒,老爺子早已去世,為何滿口噴糞?”龐涓三次請師出門均未成功,隻得垂頭喪氣地走出宅院。
第三日下午,天將黃昏,孫臏才睡意未消地來見老師,說:“師父,請你出屋難,把你請進屋可不難。”鬼穀子說:“一樣難!”
孫臏搖著頭說:“我不信。”鬼穀子說:“走。”說著師徒二人來到院中。孫臏說:“師父,我把你請出來了。”鬼穀子一愣,哈哈大笑起來。
很快章劍就把方案修改好了,之後,他又把這個方案用神識傳遞給了眾人,目的在於讓大家查漏補缺,眾人也都明白他的意思,又詳細地研究了一番,提出了幾個小的問題,最後大家都感覺沒有了漏洞,才算是最後定稿。
要說到方案,其實它也是個死的東西。不管你的方案有多麽完善,但與時刻變化的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具有滯後性,所以說,永遠沒有萬全之策
比如分析五個人提交的方案,柳依依的無疑是最優秀的一個,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果真正按照她的方案執行,可以肯定地說,必將出現一些失控的情況,到時候任務恐怕就會失敗。
這還是其中最好的一個,其他人的方案,雖然也有可取之處,但與柳依依的方案相比,已經有所不如,更不能應用於實戰了。
看來由知識儲備,變成行動能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人說要“知行合一”,又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禮記·大學》裏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句話可以分為七個重點,分別是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
首先講的是格物,其次就是研究、實踐,然後得到智慧。得到智慧之後,人才能真正沉穩下來,不再沉迷於投機取巧,那個心才能真正做到正。身修其實就是格物、致知、意誠和心正的結果。
到了這個時候,才能做到齊家,古人有個著名的一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裏的掃一屋,其實就是說的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和齊家。
達到了這個地步,一個人才有了出去治國的資格,國家大治,天下自然太平。可見古人對個人修養的重視程度。
如果再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可以把這七個重點分為兩個階段:在修身以前,就是個知的問題,也相當地讀萬卷書,自修身開始,就是個行的問題,並且是知行合一,否則不能修身,不能齊家,不能治國,更不能平天下,這也就是行萬裏路了。
看來古人的智慧確實是深不可測,幾句話就已經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在布局上也是一樣的,由知識變成能力,就是由知到行。這個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打磨,才能真正轉變過來,但現在沒有這個條件,還是掌握這個能力,就是一個大難題了。
難肯定是難,沒有實踐的機會,就一定要止步不前了嗎?還真不是這幫人的風格。方法肯定是有的,隻不過是要求太高。眾人探討來探討去,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這時,至陽子說話了,他說可以借鑒鬼穀子授徒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然後講了很大一通。
大意是說,在華夏曆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做鬼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也是縱橫家的鼻祖。
在他的弟子中,最為著名的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白起、李斯、李牧、蓋聶、衛莊、甘茂、司馬錯、樂毅、範雎、財澤、鄒忌、麗食其、蒯通、黃石、魏僚,據說毛遂自薦的毛遂,為秦皇尋仙藥的徐福也是他的弟子,這簡直就是總裁訓練基地。
古往今來,在培養學生方麵,沒有人能望其項背。
鬼穀子的這些弟子跟著他學習時,雖然處於亂世,但他們的出身都不是很高,而鬼穀子又是個隱世高人,所以主要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的機會不是很多。
但仍教出這麽多在華夏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其教學方法之高明可見一斑。
他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獲得知識和智慧。他主張通過觀察、揣摩、審時度勢,以及靈活運用策略來達到目的。
說白了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質性的東西,順時而行、順勢而為,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既然他老人家能夠做到,就說明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至陽子講了鬼穀子教授孫臏和龐涓時的幾個小故事。
有一次,鬼穀子給他們兩人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在一天之內,要上山打百擔柴火。龐涓力氣大,早早地就上了山,埋頭苦幹起來,累得汗流浹背,忙活了整整一天,甚至連水都沒有顧得上喝幾口,但到了晚上,他才打了50擔柴。
反觀孫臏,在龐涓幹活時,他卻在一旁睡覺,到了日頭傍晚時,才懶洋洋的打了一擔柴,砍了一棵柏樹做成扁擔,把柴火擔下了山。這就是孫臏的“柏”擔柴火。
又有一天,鬼穀子給孫臏、龐涓每人三文錢,讓他們進城買些貨物,不管是什麽,必須把三間房子堆滿。龐涓早早地來到集上,貨物太貴,三文錢無論買什麽,也沒法把三間屋子堆滿,隻得買了最便宜且最占地方的燈芯,才放了半間房子。
反觀孫臏,睡了整整一個白天,傍晚才懶洋洋上街,買了三根小蠟燭,分別放入三間房裏,點燃之後滿屋通明,燭光四溢,把三間房子都填滿了。
中秋之夜,清風徐來,月光如洗,鬼穀子領著孫臏、龐涓一同賞月。鬼穀子漫不經心地問道:“你們說啥時候月亮最圓啊?”龐涓搶先迴答道:“十五的月亮最圓。”
鬼穀子看看孫臏,孫臏思考了一會才說:“根據我平時的觀察,不能一概而論,月亮有時圓“四”不圓“五”。大月十四晚上月亮最圓,小月十五晚上最圓。”鬼穀子點了點頭。
又順勢給他們出了個題,用最簡短的文字,描述中秋夜空的景象。龐涓又一次搶先說:“我隻用八個字,明月當空,繁星點點。”孫臏說:“我隻用四個字,月朗星稀。”孫臏又一次獲得了師父的稱讚。
還有一次,鬼穀子對兩個弟子說:“從今天開始,我坐在屋裏三天不動,誰能想辦法把我請出屋去?”龐涓說:“這還不好辦?”
他到外邊轉了一圈說:“師父,山下來了一夥強盜,要占山為王,快去看看吧。”鬼穀子說:“這裏乃不毛之地,強盜來此何幹?”
隔了一會,龐涓又慌慌張張跑來,說:“師父,大事不好,咱們的柴垛被人點著了,你快看看吧!”
鬼穀子探身向外一望,果見大門外濃煙滾滾,便把桌子一拍說:“大膽頑徒,沒有本事請我出去,竟將柴草點著,命你速去撲火!”龐涓無奈,隻好前去救火。
又隔了一夜,龐涓手持一封信說:“師父,有人送信,說師祖去世,要你速迴家奔喪,來人正在山下等你。”
鬼穀子喝道:“大膽狂徒,老爺子早已去世,為何滿口噴糞?”龐涓三次請師出門均未成功,隻得垂頭喪氣地走出宅院。
第三日下午,天將黃昏,孫臏才睡意未消地來見老師,說:“師父,請你出屋難,把你請進屋可不難。”鬼穀子說:“一樣難!”
孫臏搖著頭說:“我不信。”鬼穀子說:“走。”說著師徒二人來到院中。孫臏說:“師父,我把你請出來了。”鬼穀子一愣,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