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紀要有新氣象,比學趕幫要跟上,學習誰也別掉隊,人人都要做共產主義接班人。這是我們老師對我們的要求。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們的命運太好了,這學期,我們學校增加了新教室,新老師。
增加新教室,大隊在去年給學校蓋的一棟草房子,這學期建完投入使用了。新房子是四間房子,正好,兩間一個教室,這一下子就增加了兩個教室。教室增加了,公社又給我們派來兩位老師,這使得學校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教室一直不夠用,隻有四個年級,還都是複試班,這迴一下子新增加兩個新教室,複試班取消了,並且還增加了五年級。這一下子使得我們學校的麵貌煥然一新。
老師,原來三個老師,這迴新來兩個,就是五個老師了。五個老師,一個老師教一個年級,我們三年級是新來的女老師吳老師。吳老師是位年輕老師,教學很有方法,能深入淺出,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同時很注重班級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學一個星期了,班級班委會成立了,吳老師叫我當班長。我本來是不願當班長,可是在吳老師的啟發下,我還是當班長了。我當班長了,學習委員吳寶林,體育委員曲玉章,衛生委員王麗,音樂委員李曉傑。
班委成立了,吳老師開始重點抓學習成績了。抓學習成績,吳老師說,學習光靠老師課堂上講的,學生聽的短短的四十五分鍾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自習課上和迴家加強練習。老師說了,自習課留練習題了,可是同學們大多數都是先把語文留的作業完成了,算術呢,有一大部分同學自己能練習的,練習了。可是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練習不了的就扔那不管了。家庭作業,更是那樣了,老師留的自己會做的做了,不會的沒做呀。
老師留作業,有部分同學不會做,完不成作業,老師天天設法提問,很怕這些同學跟不上,有時還批評罰站,學生怕批評,老師批評學生自己還氣夠嗆。
算術課了,老師把批改的算術作業本子抱來了,老師對著本子,在黑板撒花姑娘給大家作練習,講解,糾正著一些同學容易做錯的地方。吳老師給同學們糾正,也批評某些同學馬虎大意,老師批評完了還問同學們,我批評你們不對嗎?說,我是為你們好啊?
“老師,你批評的對,說的也對,可我們上自習課做練習,還有迴家做作業,我們一做課後習題就有不會的。”
“那李曉傑同學這樣說,我問一下大家,你們的情況都是這樣嗎?”
“對,老師,我也是這樣。”
“啊,王麗說她也是這樣。”
“老師,我們幾個都是這樣。”
“你們都是這樣,我在課堂上給你們講例題了,做作業不就是比著葫蘆畫個瓢嗎?”
“老師,你在課堂上給講了,可我們迴去了要做書後練習題了,那題就和你講的不一樣了,它變了,我就不知道咋做了。”
“那你說說,那些題不一樣?”
“好,我說,老師你看:1500減125乘8這道題,還有25加33)乘26”像這樣的題,都是這樣,一個題一個樣。王麗一說,老師笑了。老師說道:“班長,馬家軍,學習委員,吳寶林,你們說,同學們都這樣,學習有困難,咱班要想提高學習成績,怎麽辦呀?”
“吳寶林是學習委員,老師,你叫吳寶林同學先說吧。”
“那兒,吳寶林同學,班長叫你說,你說說,你的辦法吧?”
“我的辦法,就是多練習題吧,不會的,看誰會,就問問唄。咱們都是同學,誰會,問誰,誰都能告訴。”
“都能告訴,吳寶林,你是學習委員,你就說那不現實的,自習課上,大家都忙著做自己的作業,你問人家,人家沒時間告訴,等著放學了,迴到家裏了,開始做作業了,不會了,同學們都迴家了,我上哪去問呀?”
“就是嘞,我也是那樣。”
“梁才,你也是那樣?那我就沒辦法了。”
“那吳寶林同學說了,吳寶林是學習委員,沒辦法了。馬家軍你說說吧,你是班長。看你有什麽辦法。”
“我說,老師,同學們,以我說,吳寶林同學說的就挺好了,學習,是你自己學習,你自己不會,你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那你知道不會,你就得主動點,找人問。叫人家給你講解。你找人問,你就不能局限於那種形式了。有個成語說的好,叫不恥下問。就是說的你要放下架子,麵子,去問人家。再一點,老師,從形式上,為放學後學習,還可以成立幾個學習小組。把學習好一點的,和學習差一點的,編在一塊,這樣,叫學習好一點的給帶一帶。”
“哦,班長又說成立學習小組。這也是個辦法。可怎麽編呢?現在,我才來,咱這些學生在屯子裏,居住的情況我還不大了解呀?”
“怎麽編,老師,咱們班現在有四十二個同學,可以變成八九個學習小組,編成這些學習小組,在放學後,到誰家,找個地方在一起學習學習,誰不會了,能問一問。能激發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大家還能在一塊研究研究。但要成立學習小組呢,一個組還得選出一個小組長。放學學習有組長主持,到誰家千萬不能出了事兒。不過,我說的這個方法,不見得能行通。用的同學,家裏忙,迴家還需要幹活。可能不願參加,大家看看吧。最後還是老師定吧。”
“好,班長,馬家軍說完了。說的不錯,他說了兩點:一個是學習不會,自己要主動,不恥下問問。一個是成立學習小組。同學們,大家看看。”
大家看,吳老師一問,大家都說好。大家紛紛報名。有要和學習委員吳寶林一組的,又說和班長一組的,也有幾個同學,就近插夥的。最後,還是老師定妥,成立了9個學習小組。一組有四個的,也有5個的。
學習小組成立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來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上來了。但也有不行的,有的是就近組織的,結果三個四個人在一起,都不會,不會也不吱聲,每天都把書包背迴去,找誰家,看大人不在家的地方,把學習場所,變成茶社了,去聊天去了。
可也有同學很有心計,自己學習小組不行,就應酬一會,自己又想法找學習好的同學去了。
一天晚上,我從學習小組學習迴來了,我到家了,我進屋就喊娘,我餓了。我不知道俺家裏屋有人呀。俺娘小聲說,孩子你別喊了,咱裏屋還有人等著你和你學習呢。說你們是一個學習小組的。
“啊,學習?和我是一個學習小組的,不能吧,我剛學習完呀?我是從我們學習小組曲玉章家迴來的。”
“那家軍,你不信,你就進裏屋看看去吧。有兩個,說是你的同學,在那坐著等著呢?”
俺娘說了,我就趕緊往裏屋走,看看是真是假,我還邊走邊說:“好,老娘說來兩個同學,我來看看是誰,俺娘沒糊弄我吧?”我說著,半信半疑地拉開裏屋門來到裏屋,一看,坐在俺家北炕沿兩個人,天黑了,我也看不清啊,俺家裏屋還沒有點燈,俺家就一個油燈啊。我想擁抱,但看不出是誰來,隻好問,你們是誰呀?說一聲,你看俺家也沒有燈。
“嘿嘿嘿,嘿嘿嘿。你餓了,你叫娘,咱娘沒告訴你嗎?”
“哎呀,我的娘啊?李曉傑呀?是你啊,你怎麽來了,多虧我沒去擁抱,我要是去擁抱,就粘了,犯錯誤了。那個是說誰呀?”
“犯錯誤,那犯啥錯誤?都是同學,這屋裏又沒有個燈,誰能看出是男是女。是誰,你妹子,王麗。”
“哎呀,是你們倆呀,稀客呀,你們咋來了。”
“我們咋來了,我們就不能來了,學習不會了,你是班長,你不說了嗎?學習不會自己得主動嗎?是吧,王麗?”
“就是的,這迴我和小傑來,到你家來問,我們夠主動了吧?”
“主動主動太主動了,主動的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準備?班長,你準備啥呀?你還不告訴我們呀?”
“告訴,告訴,隻要你們來問我,我會的,我就給你們說,老師叫講,我就是說了,不交講。不過我在給你們二位說之前,我還得問你們一句,你們不有學習小組嗎?”
“有啊,你問李曉傑,那學習小組咋樣?能學習嗎?”
“有,怎麽了,我記得你們有嗎?你們小組都有誰呀,你們放學不在一起學嗎?你倆來問我,他們沒有意見嗎?”
“有誰?有梁才,董喜慶,可是班長,有也白費呀,他們放學,到誰家,也不想學習啊,書包也不打開,往俺一扔,就在那掏出他們打鳥的彈弓擱那玩上了。”
“哦,他們天天都是那樣嗎?”
“那可不天天就是那樣嗎?我還能撒謊嗎?不信,你問李曉傑?”
“哦,我不用問李曉傑。我知道就行。那麽地,今天, 你倆有什麽題不會,你們說一下,看看我會不會,我會呢,我就給你們說說。至於明天再說。”
“明天,明天,班長,我們就跟著你們學習小組學習了。你不能不要我倆吧?”
“哎,先別說這個,什麽要不要的,咱們都是同學,在一塊學習可以,但你們允許我考慮一下,咱們怎麽給老師說,還有,我們小組這幾個同學,我也得給他們說一聲呀。我們小組是這樣,學習地點,是輪換著。今天在我家,明天就去你家,有的同學家,屋裏地方很小,咱們這些人,有的家屋裏就搞不下。”
“這好辦,班長,你們每天的學習地點不是幾家輪著嗎?有的同學屋裏地方小嗎?要是你們輪到那家了。屋裏小,我們倆,可以不去。我們倆,在放學的時候,直接到你家來,我們來了,我和王麗先寫語文作業,等著我們語文作業做完了,我們再做算術作業,算術作業,我們看看,會的我們先做,不會的就等著你來給說說,你不是講不叫講,叫說嗎?那你就給我倆說說,這樣行吧。”
“行,行行行。來吧,你們說今天的算術題吧?我去外屋地,把俺娘用的油燈端過來。”我說著就去外屋地端油燈。
“好,班長,你家我大娘真夠仔細的了?”
“什麽大娘,李曉傑,咱娘?你剛才還說咱娘呢?”
“對,對對對,咱娘。”兩個姑娘說著笑起來了。我從外屋地把燈端來,看著他倆坐在炕沿上笑的東倒西歪的,我以為我說錯了什麽,說道:“怎麽了,我家條件不好,叫你倆見笑了不是?”
“不是不是,我們瞎笑。”
“行,瞎笑就瞎笑吧,來咱們說你們的算術題吧。你們有幾個算術題。”“
十個嗎?”
“十個,一共就十個,說吧。”
“第一個:括號,25加38,乘15”這個題咋做。”
“這道題有括號,先算括號裏的25,加38,這兩個數相加是63,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63乘15,等於945.,好了,算完了。下一個吧。”
“第二道題是1500減125乘8”
“哦,這個題沒括號,有減有乘,像這樣的題,先算乘,後算減。先看125乘8等於1000,然後再用1500減1000等於500.這道題就完了。”
李曉傑和王麗來問題,一共十個小題,李曉傑念著,我給算著,我算著,講解著,叫她們記著。最後我給概括地說一下。四則混合運算題,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的。
“哎呀,叫你給算,就簡單了,叫我們算,一會兒,又是加,又是減的,一會乘,又一會是除的,有的還有括號。覺得麻煩死了,一道題,算算就懵了。”
“就是啊,李曉傑是那樣,我也是那樣。算題,算算就懵了。”
“懵,不能懵,做什麽都有規則,你算題,你要記住規則,記住規則,多練習,題練習多了,自然就會了。熟能生巧。”
李曉傑和王麗,問題,我給算了,也給講解完了,兩個人很高興,要走了。俺娘留吃飯,李曉傑和王麗都說,不吃了,這就麻煩娘了。給俺娘說笑了。我給他倆送到大街上,我告訴她們,來學習,加入我們這個學習小組可以,你們得給老師說好。老師說咱們新年級要有新氣象,咱們是得加把勁兒。
這一年,公社中心校,組織一學期考試,各學校調換監考 ,十分嚴格,我的算術考了100分,語文考了98.5分,獲得全公社小學三年級第一名。我班,也名列前茅。因為這次優異的成績,學校表揚了我們班,吳老師特別高興。她決定帶著全班同學去郊外野炊一次,當作獎勵。那天,同學們都帶上了自家的食材早早來到學校集合。
我們一路歡歌笑語到達了郊外。吳老師安排大家分組做飯,各個學習小組瞬間變為野炊小組。原本學習上互相幫助的氛圍延伸到了野炊活動中,會生火的同學負責生火,擅長做菜的同學掌勺。我所在的小組,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做出了幾道菜。
然而,李曉傑和王麗那組卻狀況百出,火老是生不起來,菜切得亂七八糟。大家看到後紛紛跑來幫忙,沒有絲毫嘲笑。最後,所有小組都順利做出了飯菜。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感受著集體的溫暖和團結的力量。吳老師看著我們欣慰地笑了,她說希望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不僅僅在學習和野炊上,以後無論麵對任何事都要如此。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們的命運太好了,這學期,我們學校增加了新教室,新老師。
增加新教室,大隊在去年給學校蓋的一棟草房子,這學期建完投入使用了。新房子是四間房子,正好,兩間一個教室,這一下子就增加了兩個教室。教室增加了,公社又給我們派來兩位老師,這使得學校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教室一直不夠用,隻有四個年級,還都是複試班,這迴一下子新增加兩個新教室,複試班取消了,並且還增加了五年級。這一下子使得我們學校的麵貌煥然一新。
老師,原來三個老師,這迴新來兩個,就是五個老師了。五個老師,一個老師教一個年級,我們三年級是新來的女老師吳老師。吳老師是位年輕老師,教學很有方法,能深入淺出,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同時很注重班級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學一個星期了,班級班委會成立了,吳老師叫我當班長。我本來是不願當班長,可是在吳老師的啟發下,我還是當班長了。我當班長了,學習委員吳寶林,體育委員曲玉章,衛生委員王麗,音樂委員李曉傑。
班委成立了,吳老師開始重點抓學習成績了。抓學習成績,吳老師說,學習光靠老師課堂上講的,學生聽的短短的四十五分鍾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自習課上和迴家加強練習。老師說了,自習課留練習題了,可是同學們大多數都是先把語文留的作業完成了,算術呢,有一大部分同學自己能練習的,練習了。可是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練習不了的就扔那不管了。家庭作業,更是那樣了,老師留的自己會做的做了,不會的沒做呀。
老師留作業,有部分同學不會做,完不成作業,老師天天設法提問,很怕這些同學跟不上,有時還批評罰站,學生怕批評,老師批評學生自己還氣夠嗆。
算術課了,老師把批改的算術作業本子抱來了,老師對著本子,在黑板撒花姑娘給大家作練習,講解,糾正著一些同學容易做錯的地方。吳老師給同學們糾正,也批評某些同學馬虎大意,老師批評完了還問同學們,我批評你們不對嗎?說,我是為你們好啊?
“老師,你批評的對,說的也對,可我們上自習課做練習,還有迴家做作業,我們一做課後習題就有不會的。”
“那李曉傑同學這樣說,我問一下大家,你們的情況都是這樣嗎?”
“對,老師,我也是這樣。”
“啊,王麗說她也是這樣。”
“老師,我們幾個都是這樣。”
“你們都是這樣,我在課堂上給你們講例題了,做作業不就是比著葫蘆畫個瓢嗎?”
“老師,你在課堂上給講了,可我們迴去了要做書後練習題了,那題就和你講的不一樣了,它變了,我就不知道咋做了。”
“那你說說,那些題不一樣?”
“好,我說,老師你看:1500減125乘8這道題,還有25加33)乘26”像這樣的題,都是這樣,一個題一個樣。王麗一說,老師笑了。老師說道:“班長,馬家軍,學習委員,吳寶林,你們說,同學們都這樣,學習有困難,咱班要想提高學習成績,怎麽辦呀?”
“吳寶林是學習委員,老師,你叫吳寶林同學先說吧。”
“那兒,吳寶林同學,班長叫你說,你說說,你的辦法吧?”
“我的辦法,就是多練習題吧,不會的,看誰會,就問問唄。咱們都是同學,誰會,問誰,誰都能告訴。”
“都能告訴,吳寶林,你是學習委員,你就說那不現實的,自習課上,大家都忙著做自己的作業,你問人家,人家沒時間告訴,等著放學了,迴到家裏了,開始做作業了,不會了,同學們都迴家了,我上哪去問呀?”
“就是嘞,我也是那樣。”
“梁才,你也是那樣?那我就沒辦法了。”
“那吳寶林同學說了,吳寶林是學習委員,沒辦法了。馬家軍你說說吧,你是班長。看你有什麽辦法。”
“我說,老師,同學們,以我說,吳寶林同學說的就挺好了,學習,是你自己學習,你自己不會,你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那你知道不會,你就得主動點,找人問。叫人家給你講解。你找人問,你就不能局限於那種形式了。有個成語說的好,叫不恥下問。就是說的你要放下架子,麵子,去問人家。再一點,老師,從形式上,為放學後學習,還可以成立幾個學習小組。把學習好一點的,和學習差一點的,編在一塊,這樣,叫學習好一點的給帶一帶。”
“哦,班長又說成立學習小組。這也是個辦法。可怎麽編呢?現在,我才來,咱這些學生在屯子裏,居住的情況我還不大了解呀?”
“怎麽編,老師,咱們班現在有四十二個同學,可以變成八九個學習小組,編成這些學習小組,在放學後,到誰家,找個地方在一起學習學習,誰不會了,能問一問。能激發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大家還能在一塊研究研究。但要成立學習小組呢,一個組還得選出一個小組長。放學學習有組長主持,到誰家千萬不能出了事兒。不過,我說的這個方法,不見得能行通。用的同學,家裏忙,迴家還需要幹活。可能不願參加,大家看看吧。最後還是老師定吧。”
“好,班長,馬家軍說完了。說的不錯,他說了兩點:一個是學習不會,自己要主動,不恥下問問。一個是成立學習小組。同學們,大家看看。”
大家看,吳老師一問,大家都說好。大家紛紛報名。有要和學習委員吳寶林一組的,又說和班長一組的,也有幾個同學,就近插夥的。最後,還是老師定妥,成立了9個學習小組。一組有四個的,也有5個的。
學習小組成立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來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上來了。但也有不行的,有的是就近組織的,結果三個四個人在一起,都不會,不會也不吱聲,每天都把書包背迴去,找誰家,看大人不在家的地方,把學習場所,變成茶社了,去聊天去了。
可也有同學很有心計,自己學習小組不行,就應酬一會,自己又想法找學習好的同學去了。
一天晚上,我從學習小組學習迴來了,我到家了,我進屋就喊娘,我餓了。我不知道俺家裏屋有人呀。俺娘小聲說,孩子你別喊了,咱裏屋還有人等著你和你學習呢。說你們是一個學習小組的。
“啊,學習?和我是一個學習小組的,不能吧,我剛學習完呀?我是從我們學習小組曲玉章家迴來的。”
“那家軍,你不信,你就進裏屋看看去吧。有兩個,說是你的同學,在那坐著等著呢?”
俺娘說了,我就趕緊往裏屋走,看看是真是假,我還邊走邊說:“好,老娘說來兩個同學,我來看看是誰,俺娘沒糊弄我吧?”我說著,半信半疑地拉開裏屋門來到裏屋,一看,坐在俺家北炕沿兩個人,天黑了,我也看不清啊,俺家裏屋還沒有點燈,俺家就一個油燈啊。我想擁抱,但看不出是誰來,隻好問,你們是誰呀?說一聲,你看俺家也沒有燈。
“嘿嘿嘿,嘿嘿嘿。你餓了,你叫娘,咱娘沒告訴你嗎?”
“哎呀,我的娘啊?李曉傑呀?是你啊,你怎麽來了,多虧我沒去擁抱,我要是去擁抱,就粘了,犯錯誤了。那個是說誰呀?”
“犯錯誤,那犯啥錯誤?都是同學,這屋裏又沒有個燈,誰能看出是男是女。是誰,你妹子,王麗。”
“哎呀,是你們倆呀,稀客呀,你們咋來了。”
“我們咋來了,我們就不能來了,學習不會了,你是班長,你不說了嗎?學習不會自己得主動嗎?是吧,王麗?”
“就是的,這迴我和小傑來,到你家來問,我們夠主動了吧?”
“主動主動太主動了,主動的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準備?班長,你準備啥呀?你還不告訴我們呀?”
“告訴,告訴,隻要你們來問我,我會的,我就給你們說,老師叫講,我就是說了,不交講。不過我在給你們二位說之前,我還得問你們一句,你們不有學習小組嗎?”
“有啊,你問李曉傑,那學習小組咋樣?能學習嗎?”
“有,怎麽了,我記得你們有嗎?你們小組都有誰呀,你們放學不在一起學嗎?你倆來問我,他們沒有意見嗎?”
“有誰?有梁才,董喜慶,可是班長,有也白費呀,他們放學,到誰家,也不想學習啊,書包也不打開,往俺一扔,就在那掏出他們打鳥的彈弓擱那玩上了。”
“哦,他們天天都是那樣嗎?”
“那可不天天就是那樣嗎?我還能撒謊嗎?不信,你問李曉傑?”
“哦,我不用問李曉傑。我知道就行。那麽地,今天, 你倆有什麽題不會,你們說一下,看看我會不會,我會呢,我就給你們說說。至於明天再說。”
“明天,明天,班長,我們就跟著你們學習小組學習了。你不能不要我倆吧?”
“哎,先別說這個,什麽要不要的,咱們都是同學,在一塊學習可以,但你們允許我考慮一下,咱們怎麽給老師說,還有,我們小組這幾個同學,我也得給他們說一聲呀。我們小組是這樣,學習地點,是輪換著。今天在我家,明天就去你家,有的同學家,屋裏地方很小,咱們這些人,有的家屋裏就搞不下。”
“這好辦,班長,你們每天的學習地點不是幾家輪著嗎?有的同學屋裏地方小嗎?要是你們輪到那家了。屋裏小,我們倆,可以不去。我們倆,在放學的時候,直接到你家來,我們來了,我和王麗先寫語文作業,等著我們語文作業做完了,我們再做算術作業,算術作業,我們看看,會的我們先做,不會的就等著你來給說說,你不是講不叫講,叫說嗎?那你就給我倆說說,這樣行吧。”
“行,行行行。來吧,你們說今天的算術題吧?我去外屋地,把俺娘用的油燈端過來。”我說著就去外屋地端油燈。
“好,班長,你家我大娘真夠仔細的了?”
“什麽大娘,李曉傑,咱娘?你剛才還說咱娘呢?”
“對,對對對,咱娘。”兩個姑娘說著笑起來了。我從外屋地把燈端來,看著他倆坐在炕沿上笑的東倒西歪的,我以為我說錯了什麽,說道:“怎麽了,我家條件不好,叫你倆見笑了不是?”
“不是不是,我們瞎笑。”
“行,瞎笑就瞎笑吧,來咱們說你們的算術題吧。你們有幾個算術題。”“
十個嗎?”
“十個,一共就十個,說吧。”
“第一個:括號,25加38,乘15”這個題咋做。”
“這道題有括號,先算括號裏的25,加38,這兩個數相加是63,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63乘15,等於945.,好了,算完了。下一個吧。”
“第二道題是1500減125乘8”
“哦,這個題沒括號,有減有乘,像這樣的題,先算乘,後算減。先看125乘8等於1000,然後再用1500減1000等於500.這道題就完了。”
李曉傑和王麗來問題,一共十個小題,李曉傑念著,我給算著,我算著,講解著,叫她們記著。最後我給概括地說一下。四則混合運算題,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的。
“哎呀,叫你給算,就簡單了,叫我們算,一會兒,又是加,又是減的,一會乘,又一會是除的,有的還有括號。覺得麻煩死了,一道題,算算就懵了。”
“就是啊,李曉傑是那樣,我也是那樣。算題,算算就懵了。”
“懵,不能懵,做什麽都有規則,你算題,你要記住規則,記住規則,多練習,題練習多了,自然就會了。熟能生巧。”
李曉傑和王麗,問題,我給算了,也給講解完了,兩個人很高興,要走了。俺娘留吃飯,李曉傑和王麗都說,不吃了,這就麻煩娘了。給俺娘說笑了。我給他倆送到大街上,我告訴她們,來學習,加入我們這個學習小組可以,你們得給老師說好。老師說咱們新年級要有新氣象,咱們是得加把勁兒。
這一年,公社中心校,組織一學期考試,各學校調換監考 ,十分嚴格,我的算術考了100分,語文考了98.5分,獲得全公社小學三年級第一名。我班,也名列前茅。因為這次優異的成績,學校表揚了我們班,吳老師特別高興。她決定帶著全班同學去郊外野炊一次,當作獎勵。那天,同學們都帶上了自家的食材早早來到學校集合。
我們一路歡歌笑語到達了郊外。吳老師安排大家分組做飯,各個學習小組瞬間變為野炊小組。原本學習上互相幫助的氛圍延伸到了野炊活動中,會生火的同學負責生火,擅長做菜的同學掌勺。我所在的小組,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做出了幾道菜。
然而,李曉傑和王麗那組卻狀況百出,火老是生不起來,菜切得亂七八糟。大家看到後紛紛跑來幫忙,沒有絲毫嘲笑。最後,所有小組都順利做出了飯菜。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感受著集體的溫暖和團結的力量。吳老師看著我們欣慰地笑了,她說希望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不僅僅在學習和野炊上,以後無論麵對任何事都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