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製作出來後劉少康仿佛獲得了新玩具,接下來接連十幾天都紮在玻璃製作所內,和工人研究配比,最終得到了和西方透明玻璃不相上下的配方。
又過了兩天,夜裏,劉少康等一眾高層圍著兩盞燈,一個個瞪大眼睛,神情驚奇。
眼前就是煤油燈,一個小巧敞口,外形如細腰大肚葫蘆一般。底座和燈頭為銅製,燈頭有個小爪,可以牢牢抓住燈罩,旁邊有一個齒輪可以控製燈芯上升下降,燈芯用銅絲纏繞,提高燃燒穩定性。
這是室內用的煤油燈,僅可以用手移動。
另一盞燈罩為廣口大肚,如同小酒壇一般,上有手提握把,有可以在簷口透煙的蓋子,這是手提煤油燈。
兩者劉少康都見過實物,因為小時候老家就有這種燈,所以製作出玻璃燈罩後就讓能工巧匠做了燈座,裏麵的小機關也不難,成品很快做了出來。
明朝蠟燭產業很興旺,此時的蠟燭並不是後世那種化工蠟燭,而是由蜂蠟或者蟲蠟做成,人工成本高,價格可不便宜,普通百姓家隻能嫁娶時才會使用,平常隻點油燈。
“好亮,比高門大戶的蠟燭要亮多了。”
眾人寶貝似的圍觀,煤油也許不值錢,可與玻璃組合在一起那就是奢侈品。
“嘿嘿嘿,少康啊,這恐怕也是出自你手中的秘冊吧,真不知道是何人所著,那種遇火不滅的汽油也就罷了,這煤油也能有此用途。”劉發想伸手卻又不敢,生怕把玻璃罩弄碎,這東西可是連皇帝都無福享受。
“這就是造物神奇之處,東西自開天辟地以來就有,隻是需要有人發現。”
科學這東西需要開民智,華夏數千年來統治者隻想著愚民,對於未知的探索很封閉,等以後自己發展起來,一定要做出改變。
“大家不要圍觀了,這東西以後會批量製作,每人都有份,不過打碎了需要用錢買,當然,價格都是內部價格!”
眾人眼神大亮,這要是家裏能點上一盞,絕對羨煞旁人。
“師爺,還是老規矩,製作方法給我看住了,等送到台南由寶叔定價,原料尤其白晶石和五色石(螢石)要盡快購進,要不然產量上不去。”
石英和螢石用處廣泛,消耗很大,可惜台灣沒有。
“屬下明白!”
當晚,劉少康終於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又來到槍械所,沒辦法,要做的東西太多了。
這是槍械所新成立的工坊,一座寬敞的工棚內,幾個木匠立在一個木製車床周圍,一個人勻速轉動木輥向前緩慢推進、後退,一人用固定的炭筆在上麵劃線,塗抹,再劃線。
木輥頂端固定一根細鐵條,鐵條頭部安裝一小塊經過打磨尖銳的金屬棱鐵,應該說是鋼,這是用石墨坩堝澆築切割後的工具刮刀。
隨著木輥前進,通條經過一根固定的槍管,一直抵達另一頭。
“不對,再向上兩毫!”
另一端,一個木匠死死盯著槍口的一個記號點,直到改了一百多次,終於刮刀一角與記號點重合。
“好了,就是這條線!”
三個木匠唿出一口長氣,這才敢擦拭額頭的汗水。
“大都督,成了。”
劉少康上前察看,木輥上出現四條均勻的長線,雖然因為不斷的塗抹,但還是能看得清。
“幾位辛苦了,先歇息一陣,吃完午飯後再繼續。”
前些天造出的工具鋼就是用在此處,眼前正是槍管膛線拉割機。
這是一種名叫“愛德華”的木製手工拉割膛線機,以目前條件就能製作,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鋼一直拖到現在。
雖然這時的工具鋼無法和後世相比,可對付熟鐵槍管完全沒問題。
這一台膛線機看似結構簡單,但需要先確定好行進曲線,必須保證槍管膛線等分,這就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
劉少康利用圓規確定好四個等分點,確定木輥行進凹槽,無奈自己數學學習不到位,最後隻能用試錯的方法一條條確定,總共八條線,反反複複劃了三百多次,這還隻是粗略而已,也是最好製作的四膛線。
“數學家,一定要搞到數學家,真是太難了……”
膛線的數據很複雜,需要通過數學計算,現在還好說,木頭可以隨便改動,可將來會製作真正的機械拉割機,沒有數學家參與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實線膛槍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一開始是直的,用來儲存火藥殘渣。直到後來一次意外有人製作出螺旋膛線,子彈從螺旋膛線飛出打的更遠,更準。可因為其特殊構造需要子彈口徑略大於槍口,因為小了就無法封閉槍膛,導致火藥從膛線泄露,威力還不如滑膛槍,可大了就導致填裝困難,甚至要用錘子敲打通條才能將其推進去,這就導致填裝速度是滑膛槍的數倍,滑膛槍已經夠慢的了,再慢幾倍簡直不可能接受。
因此線膛槍無法推廣,隻能成為一些貴族甚至皇室都有收藏品,也有一些愛好此槍的獵人使用。
劉少康不知道西方此時的膛線構造,隻知道論壇裏出現最多的就是這種愛德華膛線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做了出來,雖然隻完成一半。
為了犒勞這三位木匠,特意準備了上好的飯食,紅燒肉,炒青菜加大米飯。
這三位木匠哪裏收到過這種待遇,身居高位的大都督親自陪他們吃,感動莫名,製作過程中這位大都督沒有任何斥責的話,反而不斷的鼓勵。
午飯後,三人立刻用工具沿著畫好的線刨造凹槽,最後製作凹槽拉推手柄。
為了保證木輥耐磨,采用的是印度產最堅硬百年鐵力木,三位木匠大汗淋漓,用了三個小時才製作完成。
為了減少摩擦力凹槽塗抹椰子油,其潤滑效果比其他油要好。
經過測試,這台割線機隻有細小的誤差,對於這個時代夠用了。
接下來就是進行拉割膛線,結果不出意外,速度太慢了,整整用了八天,才做出一個四膛線槍管,因為中間出現了廢品,割刀也換了兩個。
劉少康拿著做好的槍管欣喜的同時也有些無奈,想要大規模列裝恐怕還要等幾年。
事實就是如此,目前能利用的隻有水利和風力,根本無法做這種精細活。
又過了兩天,夜裏,劉少康等一眾高層圍著兩盞燈,一個個瞪大眼睛,神情驚奇。
眼前就是煤油燈,一個小巧敞口,外形如細腰大肚葫蘆一般。底座和燈頭為銅製,燈頭有個小爪,可以牢牢抓住燈罩,旁邊有一個齒輪可以控製燈芯上升下降,燈芯用銅絲纏繞,提高燃燒穩定性。
這是室內用的煤油燈,僅可以用手移動。
另一盞燈罩為廣口大肚,如同小酒壇一般,上有手提握把,有可以在簷口透煙的蓋子,這是手提煤油燈。
兩者劉少康都見過實物,因為小時候老家就有這種燈,所以製作出玻璃燈罩後就讓能工巧匠做了燈座,裏麵的小機關也不難,成品很快做了出來。
明朝蠟燭產業很興旺,此時的蠟燭並不是後世那種化工蠟燭,而是由蜂蠟或者蟲蠟做成,人工成本高,價格可不便宜,普通百姓家隻能嫁娶時才會使用,平常隻點油燈。
“好亮,比高門大戶的蠟燭要亮多了。”
眾人寶貝似的圍觀,煤油也許不值錢,可與玻璃組合在一起那就是奢侈品。
“嘿嘿嘿,少康啊,這恐怕也是出自你手中的秘冊吧,真不知道是何人所著,那種遇火不滅的汽油也就罷了,這煤油也能有此用途。”劉發想伸手卻又不敢,生怕把玻璃罩弄碎,這東西可是連皇帝都無福享受。
“這就是造物神奇之處,東西自開天辟地以來就有,隻是需要有人發現。”
科學這東西需要開民智,華夏數千年來統治者隻想著愚民,對於未知的探索很封閉,等以後自己發展起來,一定要做出改變。
“大家不要圍觀了,這東西以後會批量製作,每人都有份,不過打碎了需要用錢買,當然,價格都是內部價格!”
眾人眼神大亮,這要是家裏能點上一盞,絕對羨煞旁人。
“師爺,還是老規矩,製作方法給我看住了,等送到台南由寶叔定價,原料尤其白晶石和五色石(螢石)要盡快購進,要不然產量上不去。”
石英和螢石用處廣泛,消耗很大,可惜台灣沒有。
“屬下明白!”
當晚,劉少康終於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又來到槍械所,沒辦法,要做的東西太多了。
這是槍械所新成立的工坊,一座寬敞的工棚內,幾個木匠立在一個木製車床周圍,一個人勻速轉動木輥向前緩慢推進、後退,一人用固定的炭筆在上麵劃線,塗抹,再劃線。
木輥頂端固定一根細鐵條,鐵條頭部安裝一小塊經過打磨尖銳的金屬棱鐵,應該說是鋼,這是用石墨坩堝澆築切割後的工具刮刀。
隨著木輥前進,通條經過一根固定的槍管,一直抵達另一頭。
“不對,再向上兩毫!”
另一端,一個木匠死死盯著槍口的一個記號點,直到改了一百多次,終於刮刀一角與記號點重合。
“好了,就是這條線!”
三個木匠唿出一口長氣,這才敢擦拭額頭的汗水。
“大都督,成了。”
劉少康上前察看,木輥上出現四條均勻的長線,雖然因為不斷的塗抹,但還是能看得清。
“幾位辛苦了,先歇息一陣,吃完午飯後再繼續。”
前些天造出的工具鋼就是用在此處,眼前正是槍管膛線拉割機。
這是一種名叫“愛德華”的木製手工拉割膛線機,以目前條件就能製作,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鋼一直拖到現在。
雖然這時的工具鋼無法和後世相比,可對付熟鐵槍管完全沒問題。
這一台膛線機看似結構簡單,但需要先確定好行進曲線,必須保證槍管膛線等分,這就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
劉少康利用圓規確定好四個等分點,確定木輥行進凹槽,無奈自己數學學習不到位,最後隻能用試錯的方法一條條確定,總共八條線,反反複複劃了三百多次,這還隻是粗略而已,也是最好製作的四膛線。
“數學家,一定要搞到數學家,真是太難了……”
膛線的數據很複雜,需要通過數學計算,現在還好說,木頭可以隨便改動,可將來會製作真正的機械拉割機,沒有數學家參與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實線膛槍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一開始是直的,用來儲存火藥殘渣。直到後來一次意外有人製作出螺旋膛線,子彈從螺旋膛線飛出打的更遠,更準。可因為其特殊構造需要子彈口徑略大於槍口,因為小了就無法封閉槍膛,導致火藥從膛線泄露,威力還不如滑膛槍,可大了就導致填裝困難,甚至要用錘子敲打通條才能將其推進去,這就導致填裝速度是滑膛槍的數倍,滑膛槍已經夠慢的了,再慢幾倍簡直不可能接受。
因此線膛槍無法推廣,隻能成為一些貴族甚至皇室都有收藏品,也有一些愛好此槍的獵人使用。
劉少康不知道西方此時的膛線構造,隻知道論壇裏出現最多的就是這種愛德華膛線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做了出來,雖然隻完成一半。
為了犒勞這三位木匠,特意準備了上好的飯食,紅燒肉,炒青菜加大米飯。
這三位木匠哪裏收到過這種待遇,身居高位的大都督親自陪他們吃,感動莫名,製作過程中這位大都督沒有任何斥責的話,反而不斷的鼓勵。
午飯後,三人立刻用工具沿著畫好的線刨造凹槽,最後製作凹槽拉推手柄。
為了保證木輥耐磨,采用的是印度產最堅硬百年鐵力木,三位木匠大汗淋漓,用了三個小時才製作完成。
為了減少摩擦力凹槽塗抹椰子油,其潤滑效果比其他油要好。
經過測試,這台割線機隻有細小的誤差,對於這個時代夠用了。
接下來就是進行拉割膛線,結果不出意外,速度太慢了,整整用了八天,才做出一個四膛線槍管,因為中間出現了廢品,割刀也換了兩個。
劉少康拿著做好的槍管欣喜的同時也有些無奈,想要大規模列裝恐怕還要等幾年。
事實就是如此,目前能利用的隻有水利和風力,根本無法做這種精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