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製瓷器工坊,發現外麵被護衛嚴格封鎖,見到劉少康立刻行禮,讓開道路,這些護衛正是新安排的親衛營士兵。
“老家夥搞什麽,這麽緊張。”
劉少康知道是為什麽,剛進工坊,就見李明哲激動的迎上來。
“大都督,成了,成了……”
劉少康立刻見到的成品,就見三套白色瓷碗擺放在一起,這是純白,沒有上彩,其中一套格外明顯。
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薄如紙,比牛奶白,比玻璃透,這是世人對骨瓷的評價。
眼前白瓷的確稱得上這些形容詞,放在那裏,高貴典雅,讓人無法移開眼球。
骨瓷自誕生起就是高貴優雅的象征,在沒有各種眼花繚亂工藝品的古代,這種東西是皇室和貴族追逐的珍玩,價格堪比寶石。
“真是造化神奇,如果不是親自製作,打死也不相信牲畜骨頭也能做出如此珍品瓷器。”林應激動的手都發抖,做了一輩子瓷器,出過一些珍品,可沒有一件能達到眼前這骨瓷。
劉少康因為前世見過很多精品,沒有受到太大衝擊,隻知道很漂亮,入手很輕。
“大都督,三種骨頭牛骨最好,出的都是珍品,羊骨次之,乃是上品,豬骨最差,為中品。”林應說的是和陶瓷對比的結果。
有了對比就有了價格,尤其珍品,怎麽也值幾千兩銀子。
“不知道廢品率多少?”劉少康問道。
林應答道:“約七成左右,再去除瑕疵品,還不到一成。”
劉少康並未覺得林應手藝差,要知道這是第一次燒骨瓷,肯定摸不準這東西需要的火候,後世的配方放在這個時代未必準確,能出成品就是天幸了。
“這也足夠了,以後牛骨瓷隻燒每月隻燒五次,其他按照原料來。”
好東西不能無限製的生產,否則就會貶值。
賣的時候也是,要少放量,物以稀為貴,這樣才能體現其價值。
“是,一切聽從大都督安排。”
接下來劉少康開始對骨瓷製作提意見,基本上以成套餐具為主,這是麵對西方客戶,對於東方客戶以花瓶、茶杯和酒杯為主,釉色為藍,灰,黃,棕為主,不用滿彩,一定要突出骨瓷的透光性。
離開時劉少康選了兩隻上品碗,自己留了一隻,給了李明哲一隻。
李明哲身為師爺卻身兼數職,而且做的都非常不錯,讓劉少康輕鬆不少,這樣的人才可要牢牢籠在身邊。籠絡人心無非就是金錢,女人和地位,用利益捆綁,這種賞賜可以增加人的忠誠度。
骨瓷搞定,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吸金的貿易品。
為了加快賺錢速度,玻璃也開始試製。
不過玻璃是從零開始,東方世界能燒製琉璃,與玻璃是兩個性質。
這次劉少康親自參與,原料已經備好,搗碎石英石,變成了石英砂,海裏海草晾幹後燒成的草木灰,以及從廣西收購來的軟錳礦,以及煉鐵用的螢石,台灣產的石灰石。軟錳就是二氧化錳,在華夏早就已經發現並使用,還有一個藥名“無名異”,還被叫“土子”或者“鐵沙”,就這東西可以作為玻璃的脫色劑使用。早在中世紀阿拉伯人就會用錳氧化物加入玻璃溶液之中,但無色玻璃卻被歐洲人掌握。
想到這裏,劉少康好像覺得漏掉什麽,軟錳礦,好像可以製取製取錳金屬,錳是煉鋼的好材料,也能製成工具鋼。
“哈哈哈,錳都有了,隻要能造出蒸汽機,就可以製作轉爐,用來大規模煉鋼!”
然而蒸汽機可不是那麽好做的,尤其氣缸,需要慢慢鏜出來,自己光有圖紙,缺少相關人才。
“不急,不急,先把現在要做的東西捋順,事情要一步一步來。
甩掉腦袋裏紛亂的東西,集中精力製作玻璃。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它的融化溫度極高,可達一千七百多度,以古代的手段很難將其融化。加入堿可以有效的降低融化溫度,古代沒有純堿,隻能用草木灰代替。目前西方人經過很多實驗,最好用的是海草灰。石灰石可以提高玻璃的融化速度以及強度等。螢石和氧化錳是澄清劑和脫色劑,是製作無色玻璃的必要條件。
材料配比石英砂是原料占六成,草木灰占兩成,石灰石一成,螢石和氧化錳各一成半。當然,最後的配方比例還需要更多的實驗,眼下要緊的是捋順工藝,生產出玻璃。
所有原料倒入坩堝中,攪拌均勻,先進行預熱,再燒結成塊,最後迅速加熱,直到玻璃全部融化。
西方現在用的是吹製法,沒錯,就是後世手工藝者們用鐵管先一端蘸取玻璃液,然後在平整的滾料板上吹製,一邊吹一邊滾動,吹得越薄越好,最終所有的玻璃液平整的鋪在滾料板上,冷卻後就是平板玻璃,然後打磨拋光,使其變成光滑的透明玻璃。其他一些玻璃器皿也是如此而來,無模或者使用模子。
這種方法要求一氣嗬成,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極高,一個動作失誤就造成廢品。因為人的肺活量問題玻璃無法製成大塊,隻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
劉少康用的是三十年後才出現壓鑄法平板玻璃工藝,將玻璃液倒入打磨光滑且預熱好的銅板盒子內,再用一個可以水冷空心銅棒做滾軸,將其壓成玻璃板定型。此時玻璃還很粗糙,需要用水和沙子打磨,最後拋光。
這製取玻璃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中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溶液好製作,可倒入銅板上後不是氣泡多就是冷卻溫度控製不好導致碎裂,足足廢了十五鍋才成功一次。
最終,一整塊晶亮透明的玻璃出現在眾人眼前。
“大都督真乃神人也,竟然能造出如此天物”
聽到眾人的吹捧劉少康有點臉紅,這塊玻璃邊緣還是有氣孔,從透明度來判斷勉強算中品。“沒什麽大不了,洋人早做出來了!”
當然,這種透明玻璃不罕見,但這麽大塊的沒有,現在歐洲皇室們使用的都是小塊玻璃,有的還帶著淺青色,如果有大塊玻璃,臥室或者宮殿會更加敞亮。
有了玻璃,自然是製作鏡子了,這個時代製作鏡子的工藝被歐洲的威尼斯壟斷,是在玻璃上貼上錫箔,然後用熱水銀均勻澆灑,直到兩者反應附著在玻璃上。盡管水銀鏡子有毒,不過可以將鏡子包裹鑲嵌,從而減少接觸。
由於製作方法被壟斷,價格非常昂貴,隻有皇室貴族有錢人用得起。
有了大塊玻璃,就可以做成落地鏡,甚至壁鏡,絕對是暢銷之物。
當然,有一種改良工藝,名為鍍銀法,可需要各種化學原料,以目前的條件根本無法製取。做人不能太好高騖遠,還是將眼前的技術吃透再說。
接下來劉少康組織工匠們用吹法製作瓶子以及其他一些器皿,就聽玻璃工坊內不斷傳來玻璃碎掉的聲音,這些都是廢品,摔碎後還能利用重新利用起來。現在是積累經驗時期,不用在乎這些。
李明哲看得一陣心疼,就算是廢品,也比琉璃強,拿出去一樣可以賣大錢。
“幸虧劉寶大叔沒在這裏,否則一定會跟大都督拚命的!”
劉寶本想跟來,但他心心念台灣城的寶庫,每天必須確認一遍才肯放心睡覺。
“老家夥搞什麽,這麽緊張。”
劉少康知道是為什麽,剛進工坊,就見李明哲激動的迎上來。
“大都督,成了,成了……”
劉少康立刻見到的成品,就見三套白色瓷碗擺放在一起,這是純白,沒有上彩,其中一套格外明顯。
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薄如紙,比牛奶白,比玻璃透,這是世人對骨瓷的評價。
眼前白瓷的確稱得上這些形容詞,放在那裏,高貴典雅,讓人無法移開眼球。
骨瓷自誕生起就是高貴優雅的象征,在沒有各種眼花繚亂工藝品的古代,這種東西是皇室和貴族追逐的珍玩,價格堪比寶石。
“真是造化神奇,如果不是親自製作,打死也不相信牲畜骨頭也能做出如此珍品瓷器。”林應激動的手都發抖,做了一輩子瓷器,出過一些珍品,可沒有一件能達到眼前這骨瓷。
劉少康因為前世見過很多精品,沒有受到太大衝擊,隻知道很漂亮,入手很輕。
“大都督,三種骨頭牛骨最好,出的都是珍品,羊骨次之,乃是上品,豬骨最差,為中品。”林應說的是和陶瓷對比的結果。
有了對比就有了價格,尤其珍品,怎麽也值幾千兩銀子。
“不知道廢品率多少?”劉少康問道。
林應答道:“約七成左右,再去除瑕疵品,還不到一成。”
劉少康並未覺得林應手藝差,要知道這是第一次燒骨瓷,肯定摸不準這東西需要的火候,後世的配方放在這個時代未必準確,能出成品就是天幸了。
“這也足夠了,以後牛骨瓷隻燒每月隻燒五次,其他按照原料來。”
好東西不能無限製的生產,否則就會貶值。
賣的時候也是,要少放量,物以稀為貴,這樣才能體現其價值。
“是,一切聽從大都督安排。”
接下來劉少康開始對骨瓷製作提意見,基本上以成套餐具為主,這是麵對西方客戶,對於東方客戶以花瓶、茶杯和酒杯為主,釉色為藍,灰,黃,棕為主,不用滿彩,一定要突出骨瓷的透光性。
離開時劉少康選了兩隻上品碗,自己留了一隻,給了李明哲一隻。
李明哲身為師爺卻身兼數職,而且做的都非常不錯,讓劉少康輕鬆不少,這樣的人才可要牢牢籠在身邊。籠絡人心無非就是金錢,女人和地位,用利益捆綁,這種賞賜可以增加人的忠誠度。
骨瓷搞定,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吸金的貿易品。
為了加快賺錢速度,玻璃也開始試製。
不過玻璃是從零開始,東方世界能燒製琉璃,與玻璃是兩個性質。
這次劉少康親自參與,原料已經備好,搗碎石英石,變成了石英砂,海裏海草晾幹後燒成的草木灰,以及從廣西收購來的軟錳礦,以及煉鐵用的螢石,台灣產的石灰石。軟錳就是二氧化錳,在華夏早就已經發現並使用,還有一個藥名“無名異”,還被叫“土子”或者“鐵沙”,就這東西可以作為玻璃的脫色劑使用。早在中世紀阿拉伯人就會用錳氧化物加入玻璃溶液之中,但無色玻璃卻被歐洲人掌握。
想到這裏,劉少康好像覺得漏掉什麽,軟錳礦,好像可以製取製取錳金屬,錳是煉鋼的好材料,也能製成工具鋼。
“哈哈哈,錳都有了,隻要能造出蒸汽機,就可以製作轉爐,用來大規模煉鋼!”
然而蒸汽機可不是那麽好做的,尤其氣缸,需要慢慢鏜出來,自己光有圖紙,缺少相關人才。
“不急,不急,先把現在要做的東西捋順,事情要一步一步來。
甩掉腦袋裏紛亂的東西,集中精力製作玻璃。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它的融化溫度極高,可達一千七百多度,以古代的手段很難將其融化。加入堿可以有效的降低融化溫度,古代沒有純堿,隻能用草木灰代替。目前西方人經過很多實驗,最好用的是海草灰。石灰石可以提高玻璃的融化速度以及強度等。螢石和氧化錳是澄清劑和脫色劑,是製作無色玻璃的必要條件。
材料配比石英砂是原料占六成,草木灰占兩成,石灰石一成,螢石和氧化錳各一成半。當然,最後的配方比例還需要更多的實驗,眼下要緊的是捋順工藝,生產出玻璃。
所有原料倒入坩堝中,攪拌均勻,先進行預熱,再燒結成塊,最後迅速加熱,直到玻璃全部融化。
西方現在用的是吹製法,沒錯,就是後世手工藝者們用鐵管先一端蘸取玻璃液,然後在平整的滾料板上吹製,一邊吹一邊滾動,吹得越薄越好,最終所有的玻璃液平整的鋪在滾料板上,冷卻後就是平板玻璃,然後打磨拋光,使其變成光滑的透明玻璃。其他一些玻璃器皿也是如此而來,無模或者使用模子。
這種方法要求一氣嗬成,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極高,一個動作失誤就造成廢品。因為人的肺活量問題玻璃無法製成大塊,隻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
劉少康用的是三十年後才出現壓鑄法平板玻璃工藝,將玻璃液倒入打磨光滑且預熱好的銅板盒子內,再用一個可以水冷空心銅棒做滾軸,將其壓成玻璃板定型。此時玻璃還很粗糙,需要用水和沙子打磨,最後拋光。
這製取玻璃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中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溶液好製作,可倒入銅板上後不是氣泡多就是冷卻溫度控製不好導致碎裂,足足廢了十五鍋才成功一次。
最終,一整塊晶亮透明的玻璃出現在眾人眼前。
“大都督真乃神人也,竟然能造出如此天物”
聽到眾人的吹捧劉少康有點臉紅,這塊玻璃邊緣還是有氣孔,從透明度來判斷勉強算中品。“沒什麽大不了,洋人早做出來了!”
當然,這種透明玻璃不罕見,但這麽大塊的沒有,現在歐洲皇室們使用的都是小塊玻璃,有的還帶著淺青色,如果有大塊玻璃,臥室或者宮殿會更加敞亮。
有了玻璃,自然是製作鏡子了,這個時代製作鏡子的工藝被歐洲的威尼斯壟斷,是在玻璃上貼上錫箔,然後用熱水銀均勻澆灑,直到兩者反應附著在玻璃上。盡管水銀鏡子有毒,不過可以將鏡子包裹鑲嵌,從而減少接觸。
由於製作方法被壟斷,價格非常昂貴,隻有皇室貴族有錢人用得起。
有了大塊玻璃,就可以做成落地鏡,甚至壁鏡,絕對是暢銷之物。
當然,有一種改良工藝,名為鍍銀法,可需要各種化學原料,以目前的條件根本無法製取。做人不能太好高騖遠,還是將眼前的技術吃透再說。
接下來劉少康組織工匠們用吹法製作瓶子以及其他一些器皿,就聽玻璃工坊內不斷傳來玻璃碎掉的聲音,這些都是廢品,摔碎後還能利用重新利用起來。現在是積累經驗時期,不用在乎這些。
李明哲看得一陣心疼,就算是廢品,也比琉璃強,拿出去一樣可以賣大錢。
“幸虧劉寶大叔沒在這裏,否則一定會跟大都督拚命的!”
劉寶本想跟來,但他心心念台灣城的寶庫,每天必須確認一遍才肯放心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