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口糧比別人少
重生76,偏心父母後悔了 作者:燕窩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衛東絲毫未察覺自己已然悄然陷入了一張無形的羅網,被一雙雙不懷好意的眼睛暗中緊緊盯上。
他與周學文結伴而行,朝著泥潭供銷社走去。
一路上,夕陽宛如如金紗般的餘輝輕柔地灑落在他們身上,卻未能徹底驅散縈繞在他們心間對未來生活那絲絲縷縷若有若無的忐忑。
那忐忑,如同隱藏在草叢中的小蛇,時不時地探出腦袋,撩撥著他們的心弦。
踏入供銷社,一股陳舊而又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
那櫃台,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那裏,漆麵斑駁,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擺放於其上的商品,略顯雜亂無章,卻又帶著那個特殊時代獨有的韻味,仿佛是時光長河中遺落的珍寶,每一件都承載著往昔的記憶。
他們花費九毛錢買了一口長柄鍋,鍋柄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它即將見證的生活故事。
還買了一個燒水和煮飯共用的爐罐,花去了 1.2元錢。
熱水瓶就比較貴了,要三塊五,嫦娥牌的,瓶身上的圖案仿佛在講述著古老的傳說。
他們又買了一小包鹽,那潔白的鹽粒在陽光下閃爍著細微的光芒,如同生活中的點滴滋味。
可惜沒買到油,需要油還得去肉食站買豬板油或肥肉來熬油。
盡管他們在星城市公安局各自收獲了十五元獎金,且自身囊中尚有一些錢財,然而麵對未知的生活,他們不敢有絲毫的肆意揮霍。
那每一分錢,都似一顆珍貴無比的種子,被他們小心翼翼地嗬護在掌心,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會失去開啟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待返迴知青點,大隊部送來了一些米、紅薯絲,還有兩萖白菜。
隻是,其數量卻少得令人心生憐憫。
隔壁的鄧天翔仿來到了他們的房間裏:
“葉知青,周知青,你們的口糧是夏支書親自送過來的,隻是我怎麽覺得比我們少很多呀?”
此時,葉衛東與周學文正眉頭緊鎖,凝視著眼前這些少得可憐的糧食,他們的眼神中滿是疑惑與擔憂。
葉衛東輕聲問道:“你們領了多少?”
“我們的是昨天夏會計發的,說是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明顯比你們的多。”
鄧天翔的迴答令葉衛東和周學文皆微微一震,心中滿是震驚與不解。
為何他人所得如此豐厚,而自己卻隻有寥寥無幾?
於是,葉衛東與周學文迅速起身前往隔壁一探究竟。
好家夥,那米的數量至少多出一倍,紅薯絲就更多了,相較之下,自己的那份顯得愈發寒酸。
鄧天翔清了清嗓子:“你們可得聽好了,這口糧是從當下一直到臘月二十九的量。在咱們這,臘月二十九那天可重要了,到時候會依照後麵這段時間大家出工的工分情況,重新進行口糧的分發。”
他頓了頓,似乎是在給兩人消化信息的時間,接著又說道:“不過呢,這次發給我們的這些口糧,僅僅算是臨時先配發給我們應應急的。等到了臘月二十九結算的時候,隊上會把這部分先發的口糧所對應的工分從我們應得的裏麵扣除掉。
比如說,如果今天發的這些口糧按照工分計算值是十分,那到時候結算,我們之前有了這十分的提前量,後續結算就會減去這部分。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分配過程的公平公正,讓大家的付出和所得能夠合理地匹配起來。”
聽聞此消息,葉衛東與周學文心中的陰霾稍稍散去了一些。
既然口糧終究要與工分掛鉤,且日後尚有補發的機會,少些許便也無妨,大不了前往食品站,另行購置一些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不過,他們心中的疑慮並未就此消散。
為求心安,葉衛東就前往旁邊民兵隊長夏光輝的家中,借來了一杆秤仔細稱量。
果不其然,葉衛東與周學文所領的口糧少得可憐,每人僅僅隻領到了六斤米,恰好是他人的一半,紅薯絲更是隻有三分之一,每人僅有十斤。
今天才農曆臘月初十,距離下次知青們分糧之日尚有十九天。換言之,這點口糧僅夠他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三兩米和五兩紅薯絲,這點食物,對於年輕力壯、正處於成長與勞作中的他們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正在這氣氛凝重、葉衛東與周學文滿心疑慮之時,女知青楊曉風恰似一陣靈動的春風,腳步輕盈而急促地突然從外麵走了過來。
她徑直走向葉衛東:“葉知青,之前來找你的那老奶奶,竟然是咱們支書夏德保的娘親。我親眼看到夏德保神色匆匆地將他娘給接迴家裏去了。當時,夏支書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看,他娘的神情也有些落寞。”
葉衛東聽聞,微微凝眉,陷入沉思。
他分明看出,老奶奶的晚輩對其似乎並未盡心照料。否則,如此年邁體弱的老人獨自外出,怎會無人陪伴?
且老奶奶返迴之時,堅決不讓他人護送,究其緣由,竟是不想讓家中人知曉她外出之事。
由此可見,夏德保此人在孝敬長輩方麵,著實難以令人稱道。
葉衛東心中暗自思忖,若能有幸幫老人尋得她的三丫頭,一定要盡可能勸其歸來探望老母親,這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
周學文則還在想著他與葉衛東領到的那些口糧,眉頭微皺,眼睛裏透著疑惑與不甘,趁著楊曉風在這兒,趕忙開口向她打聽起口糧之事:“曉風同誌,你們女同誌昨天都領了多少口糧啊?”
楊曉風輕輕甩了甩腦後的辮子,轉頭看向周學文,迴答道:
“我們女知青每人領到了十斤米和二十斤紅薯絲。這數量雖說不算多,但也能勉強維持一段時間。而其他男知青呢,他們每人領到了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
葉衛東和周學文聽到這個消息,兩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起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所領的糧食竟然比女知青還要少。
這待遇的差距如此明顯。
葉衛東心中暗自思忖:“這絕不是簡單的失誤或者偶然,肯定是有人故意為之。我們懷著滿腔熱情來插隊,來支援農村建設,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區別對待呢?”
周學文聽完楊曉風的話,眉頭緊皺,他看向葉衛東說道:“衛東,我感覺此事大有蹊蹺,得去大隊部問一下怎麽迴事。”
葉衛東微微點頭:“沒錯,走,咱們先去找大隊部的夏會計那裏核實一下。”
楊曉風見狀,與兩人輕輕打過招唿,迴自己的房間去了。
葉衛東與周學文兩人於是快步來到青山大隊夏讚東會計的住處。
夏會計瞧見他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兩位知青同誌,歡迎歡迎,你們,是有什麽事嗎?”
葉衛東開門見山地說道:“夏會計,我們想問問,大隊給我們發了多少口糧。”
夏會計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你們男知青每個人都發了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啊,雖然你倆是今天才來的,但也是這個數量啊。”
葉衛東和周學文聽聞,相互對視一眼,那眼神中似有火花迸濺。
葉衛東接著說道:“夏會計,可我們借了秤稱了重量,我與學文同誌每人都隻有領了六斤米和十斤紅薯絲。”
夏會計瞪大了眼睛,猶如聽聞了天方夜譚,連唿不可能,急忙說道:
“這不可能啊!我自己親自稱的,當時我還想要減少一些,畢竟你們比其他知青晚來了一天,但夏支書卻說不用少。”
周學文氣憤地說道:“那這糧食去哪兒了?”
夏會計此刻也不知怎麽迴事,有些不知所措,喃喃自語道:“這……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對了,東西是夏支書送過去的,本來我要親自去送的,夏支書說他正好要去你們知青點,可以順便幫著帶過去,我就讓他帶過去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基本知道是怎麽迴事了,夏會計,打擾你了,告辭!”葉衛東說完,便示意周學文與他一同離開。
路上,周學文滿腔怒火,仿若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對葉衛東說道:“衛東,這事,我們不能就這麽算了。”
葉衛東咬著牙,眼神中透著堅毅:“學文,在來這裏插隊之前,我早就做好了不能任人欺負的準備,但是沒想到剛到這裏,我們還是被人欺負了。”
說完,他看向周學文,周學文也堅定地點點頭:“走,咱們現在就去找夏德保理論去。”
兩人仿若兩團燃燒的火焰,怒氣衝衝地朝著夏德保家裏大步走去。
夏德保正安然坐在屋裏一張八仙桌旁邊,那模樣,好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棋手,正等待著對手的到來。
夕陽透過窗戶灑在他身上,卻無法融化他那顆冷漠如冰的心。
看到兩人滿臉怒容地站在他家門口,他緩緩站起身來。
葉衛東率先開口,聲音如洪鍾般響亮:“夏支書,我們來問問,為什麽我們的口糧經過你的手,就比別人少那麽多呢?”
夏德保微微皺了皺眉頭,他仿若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已準備好了應對之辭:“啥?口糧少?不可能啊,這都是按照規定來分配的。”
周學文緊接著問道:“那我們問你,你給我們送了多少米,多少紅薯絲去了?”
“每人十二斤米,三十斤紅薯絲。”夏德保不加思索,迴答得幹脆利落。
葉衛東的眼中仿佛噴出憤怒的火焰:“哼,我們一迴來就稱了重量,僅僅六斤米,至於紅薯絲,也隻有十斤。如果隻少了幾兩,那還可能有誤差,但整整少了那麽多,你怎麽解釋?”
聽到葉衛東如此質問,夏德保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那聲響如同一記驚雷,高聲喝道:
“混賬,我憑什麽給你解釋,東西我送到了你的房間裏,當時你們又不在場,我跟你們隔壁的鄧知青和王知青都說了一聲的。
你們自己出去連房門都沒有關好,那糧食金貴得很,被別人偷走了也難說。你們竟敢還來問我,還以為這是在你們的大城市啊,東西隨便放在那裏沒人掂記嗎?”
葉衛東冷哼一聲,聲音中透著不屑:“那你既然知道我們門都沒有關,為什麽不先寄放在隔壁鄧知青的房間裏?”
“東西是發給你們的,我憑什麽要放在別人那裏?再說,我還以為你們馬上就會迴來的,誰知道你們去一趟供銷社就去了那麽久呢?
我是大隊支書,難道我還會昧了你們這點糧食不成?
你們走吧,念在你們剛到這裏,我就不怪你們無禮了。”
夏德保直接朝兩人下了逐客令。
葉衛東冷笑一聲,那笑容中帶著一絲嘲諷:
“夏支書,那你的意思是那些口糧是被人偷了對嗎?可知青點的其他人都在那裏,又是大白天的,有賊進來的話難道他們也看不到?
莫非,你的意思是那些知青們偷走了對嗎?”
“這我哪裏知道?反正糧食我全部給你們送過去了。”
“好,你是支書,我們來插隊是支援農村建設的,不是來受欺負的,這事不會這麽輕易就算了。”說完,葉衛東和周學文轉身離去。他們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如此決絕,似在與這不公平的待遇劃清界限,那是對正義的堅守,是對尊嚴的扞衛。
夏德保望著他們的背影,心中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這兩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會使出何種手段來應對此事,又將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麻煩與挑戰。
他與周學文結伴而行,朝著泥潭供銷社走去。
一路上,夕陽宛如如金紗般的餘輝輕柔地灑落在他們身上,卻未能徹底驅散縈繞在他們心間對未來生活那絲絲縷縷若有若無的忐忑。
那忐忑,如同隱藏在草叢中的小蛇,時不時地探出腦袋,撩撥著他們的心弦。
踏入供銷社,一股陳舊而又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
那櫃台,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那裏,漆麵斑駁,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擺放於其上的商品,略顯雜亂無章,卻又帶著那個特殊時代獨有的韻味,仿佛是時光長河中遺落的珍寶,每一件都承載著往昔的記憶。
他們花費九毛錢買了一口長柄鍋,鍋柄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它即將見證的生活故事。
還買了一個燒水和煮飯共用的爐罐,花去了 1.2元錢。
熱水瓶就比較貴了,要三塊五,嫦娥牌的,瓶身上的圖案仿佛在講述著古老的傳說。
他們又買了一小包鹽,那潔白的鹽粒在陽光下閃爍著細微的光芒,如同生活中的點滴滋味。
可惜沒買到油,需要油還得去肉食站買豬板油或肥肉來熬油。
盡管他們在星城市公安局各自收獲了十五元獎金,且自身囊中尚有一些錢財,然而麵對未知的生活,他們不敢有絲毫的肆意揮霍。
那每一分錢,都似一顆珍貴無比的種子,被他們小心翼翼地嗬護在掌心,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會失去開啟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待返迴知青點,大隊部送來了一些米、紅薯絲,還有兩萖白菜。
隻是,其數量卻少得令人心生憐憫。
隔壁的鄧天翔仿來到了他們的房間裏:
“葉知青,周知青,你們的口糧是夏支書親自送過來的,隻是我怎麽覺得比我們少很多呀?”
此時,葉衛東與周學文正眉頭緊鎖,凝視著眼前這些少得可憐的糧食,他們的眼神中滿是疑惑與擔憂。
葉衛東輕聲問道:“你們領了多少?”
“我們的是昨天夏會計發的,說是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明顯比你們的多。”
鄧天翔的迴答令葉衛東和周學文皆微微一震,心中滿是震驚與不解。
為何他人所得如此豐厚,而自己卻隻有寥寥無幾?
於是,葉衛東與周學文迅速起身前往隔壁一探究竟。
好家夥,那米的數量至少多出一倍,紅薯絲就更多了,相較之下,自己的那份顯得愈發寒酸。
鄧天翔清了清嗓子:“你們可得聽好了,這口糧是從當下一直到臘月二十九的量。在咱們這,臘月二十九那天可重要了,到時候會依照後麵這段時間大家出工的工分情況,重新進行口糧的分發。”
他頓了頓,似乎是在給兩人消化信息的時間,接著又說道:“不過呢,這次發給我們的這些口糧,僅僅算是臨時先配發給我們應應急的。等到了臘月二十九結算的時候,隊上會把這部分先發的口糧所對應的工分從我們應得的裏麵扣除掉。
比如說,如果今天發的這些口糧按照工分計算值是十分,那到時候結算,我們之前有了這十分的提前量,後續結算就會減去這部分。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分配過程的公平公正,讓大家的付出和所得能夠合理地匹配起來。”
聽聞此消息,葉衛東與周學文心中的陰霾稍稍散去了一些。
既然口糧終究要與工分掛鉤,且日後尚有補發的機會,少些許便也無妨,大不了前往食品站,另行購置一些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不過,他們心中的疑慮並未就此消散。
為求心安,葉衛東就前往旁邊民兵隊長夏光輝的家中,借來了一杆秤仔細稱量。
果不其然,葉衛東與周學文所領的口糧少得可憐,每人僅僅隻領到了六斤米,恰好是他人的一半,紅薯絲更是隻有三分之一,每人僅有十斤。
今天才農曆臘月初十,距離下次知青們分糧之日尚有十九天。換言之,這點口糧僅夠他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三兩米和五兩紅薯絲,這點食物,對於年輕力壯、正處於成長與勞作中的他們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正在這氣氛凝重、葉衛東與周學文滿心疑慮之時,女知青楊曉風恰似一陣靈動的春風,腳步輕盈而急促地突然從外麵走了過來。
她徑直走向葉衛東:“葉知青,之前來找你的那老奶奶,竟然是咱們支書夏德保的娘親。我親眼看到夏德保神色匆匆地將他娘給接迴家裏去了。當時,夏支書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看,他娘的神情也有些落寞。”
葉衛東聽聞,微微凝眉,陷入沉思。
他分明看出,老奶奶的晚輩對其似乎並未盡心照料。否則,如此年邁體弱的老人獨自外出,怎會無人陪伴?
且老奶奶返迴之時,堅決不讓他人護送,究其緣由,竟是不想讓家中人知曉她外出之事。
由此可見,夏德保此人在孝敬長輩方麵,著實難以令人稱道。
葉衛東心中暗自思忖,若能有幸幫老人尋得她的三丫頭,一定要盡可能勸其歸來探望老母親,這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
周學文則還在想著他與葉衛東領到的那些口糧,眉頭微皺,眼睛裏透著疑惑與不甘,趁著楊曉風在這兒,趕忙開口向她打聽起口糧之事:“曉風同誌,你們女同誌昨天都領了多少口糧啊?”
楊曉風輕輕甩了甩腦後的辮子,轉頭看向周學文,迴答道:
“我們女知青每人領到了十斤米和二十斤紅薯絲。這數量雖說不算多,但也能勉強維持一段時間。而其他男知青呢,他們每人領到了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
葉衛東和周學文聽到這個消息,兩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起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所領的糧食竟然比女知青還要少。
這待遇的差距如此明顯。
葉衛東心中暗自思忖:“這絕不是簡單的失誤或者偶然,肯定是有人故意為之。我們懷著滿腔熱情來插隊,來支援農村建設,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區別對待呢?”
周學文聽完楊曉風的話,眉頭緊皺,他看向葉衛東說道:“衛東,我感覺此事大有蹊蹺,得去大隊部問一下怎麽迴事。”
葉衛東微微點頭:“沒錯,走,咱們先去找大隊部的夏會計那裏核實一下。”
楊曉風見狀,與兩人輕輕打過招唿,迴自己的房間去了。
葉衛東與周學文兩人於是快步來到青山大隊夏讚東會計的住處。
夏會計瞧見他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兩位知青同誌,歡迎歡迎,你們,是有什麽事嗎?”
葉衛東開門見山地說道:“夏會計,我們想問問,大隊給我們發了多少口糧。”
夏會計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你們男知青每個人都發了十二斤米和三十斤紅薯絲啊,雖然你倆是今天才來的,但也是這個數量啊。”
葉衛東和周學文聽聞,相互對視一眼,那眼神中似有火花迸濺。
葉衛東接著說道:“夏會計,可我們借了秤稱了重量,我與學文同誌每人都隻有領了六斤米和十斤紅薯絲。”
夏會計瞪大了眼睛,猶如聽聞了天方夜譚,連唿不可能,急忙說道:
“這不可能啊!我自己親自稱的,當時我還想要減少一些,畢竟你們比其他知青晚來了一天,但夏支書卻說不用少。”
周學文氣憤地說道:“那這糧食去哪兒了?”
夏會計此刻也不知怎麽迴事,有些不知所措,喃喃自語道:“這……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對了,東西是夏支書送過去的,本來我要親自去送的,夏支書說他正好要去你們知青點,可以順便幫著帶過去,我就讓他帶過去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基本知道是怎麽迴事了,夏會計,打擾你了,告辭!”葉衛東說完,便示意周學文與他一同離開。
路上,周學文滿腔怒火,仿若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對葉衛東說道:“衛東,這事,我們不能就這麽算了。”
葉衛東咬著牙,眼神中透著堅毅:“學文,在來這裏插隊之前,我早就做好了不能任人欺負的準備,但是沒想到剛到這裏,我們還是被人欺負了。”
說完,他看向周學文,周學文也堅定地點點頭:“走,咱們現在就去找夏德保理論去。”
兩人仿若兩團燃燒的火焰,怒氣衝衝地朝著夏德保家裏大步走去。
夏德保正安然坐在屋裏一張八仙桌旁邊,那模樣,好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棋手,正等待著對手的到來。
夕陽透過窗戶灑在他身上,卻無法融化他那顆冷漠如冰的心。
看到兩人滿臉怒容地站在他家門口,他緩緩站起身來。
葉衛東率先開口,聲音如洪鍾般響亮:“夏支書,我們來問問,為什麽我們的口糧經過你的手,就比別人少那麽多呢?”
夏德保微微皺了皺眉頭,他仿若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已準備好了應對之辭:“啥?口糧少?不可能啊,這都是按照規定來分配的。”
周學文緊接著問道:“那我們問你,你給我們送了多少米,多少紅薯絲去了?”
“每人十二斤米,三十斤紅薯絲。”夏德保不加思索,迴答得幹脆利落。
葉衛東的眼中仿佛噴出憤怒的火焰:“哼,我們一迴來就稱了重量,僅僅六斤米,至於紅薯絲,也隻有十斤。如果隻少了幾兩,那還可能有誤差,但整整少了那麽多,你怎麽解釋?”
聽到葉衛東如此質問,夏德保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那聲響如同一記驚雷,高聲喝道:
“混賬,我憑什麽給你解釋,東西我送到了你的房間裏,當時你們又不在場,我跟你們隔壁的鄧知青和王知青都說了一聲的。
你們自己出去連房門都沒有關好,那糧食金貴得很,被別人偷走了也難說。你們竟敢還來問我,還以為這是在你們的大城市啊,東西隨便放在那裏沒人掂記嗎?”
葉衛東冷哼一聲,聲音中透著不屑:“那你既然知道我們門都沒有關,為什麽不先寄放在隔壁鄧知青的房間裏?”
“東西是發給你們的,我憑什麽要放在別人那裏?再說,我還以為你們馬上就會迴來的,誰知道你們去一趟供銷社就去了那麽久呢?
我是大隊支書,難道我還會昧了你們這點糧食不成?
你們走吧,念在你們剛到這裏,我就不怪你們無禮了。”
夏德保直接朝兩人下了逐客令。
葉衛東冷笑一聲,那笑容中帶著一絲嘲諷:
“夏支書,那你的意思是那些口糧是被人偷了對嗎?可知青點的其他人都在那裏,又是大白天的,有賊進來的話難道他們也看不到?
莫非,你的意思是那些知青們偷走了對嗎?”
“這我哪裏知道?反正糧食我全部給你們送過去了。”
“好,你是支書,我們來插隊是支援農村建設的,不是來受欺負的,這事不會這麽輕易就算了。”說完,葉衛東和周學文轉身離去。他們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如此決絕,似在與這不公平的待遇劃清界限,那是對正義的堅守,是對尊嚴的扞衛。
夏德保望著他們的背影,心中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這兩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會使出何種手段來應對此事,又將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麻煩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