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江陰徐府。


    萬卷樓樓高三層,純木結構,樓中藏有漢唐以來各類古籍珍本,尤以宋元雜書最多,當年大明修官家史書,似元史此類,都曾來萬卷樓調閱秘籍堪對。


    施耐庵坐在藤椅上,一手拿書細細啃書,一手拎著一根戒尺。


    徐麒的兩個兒子,徐景南,徐景州,則是端坐在桌上,滿頭大汗地背書。


    這江陰夏日炎熱,施耐庵卻不準二子休息。


    一邊,施耐庵的弟子羅貫中,正在跟徐麒府上給徐氏兄弟二人安排的伴讀聊天。


    除了伴讀書童,還有一侍女在側。


    那侍女十來歲年紀,活潑可愛,生一對小酒窩,還有兔牙,機敏乖巧。


    羅貫中一邊拿著筆抄錄施耐庵所著的《江湖豪客傳》,一邊笑道:“徐小娘,你可曾去過白駒場?那可是個好地方,百裏鹽場,處處都是雪鹽,曬鹽時,鹽娘戴著鬥笠,挽起裙褲露著潔白的小腿,雙白映月,嘖嘖,端是人間美景。”


    名為徐小娘的侍女翻了個白眼,嘟嘴道:“你們寫書的,是否都這般下流。”


    伴讀書童也連連點頭。


    羅貫中頓時急了,說道:“寫書人的事,怎麽能叫下流!”


    “此風流也!”


    “風流非吾願,但願花常在,汝等年歲尚小,不解風趣,不解風情。”


    元末明初,國民風氣十分開放,這時候遠沒有被朱子理學所束縛,民間百姓收元朝風氣影響,對於男女之防並沒有後世那麽重,所以各種玩笑也還開得。


    侍女徐小娘又鄙夷道:“你都這般老了,還如此好色,不是好人。”


    羅貫中又急了。


    他怒道:“胡說,我輩讀書人,寫話本雜曲兒,那不知讓多少茶樓酒肆說書唱曲兒的伶人有了生計,讓多少看客聽主消遣娛樂,這是造福萬民的好事,怎麽不是好人呢。”


    “我又不事勞作,每日恬靜享受生活,和你等聊天乃攝取素材。”


    “寫書很養生的,尤其是寫浪蕩子們喜歡的春閨夢本,似魚蒲團,西廂記,越寫越精神!”


    “你看我,快三十歲了,還是這般年輕!”


    羅貫中甩了甩自己花白的頭發,露出濃重的黑眼圈,幹癟的臉頰露出,一雙晦澀枯萎的眼眸,流露出淡淡的虛弱。


    侍女和書童都露出懷疑表情。


    那邊,施耐庵等徐景南和徐景州兒子背完書後,便揮了揮手,讓他們下課去歇息,轉而看向了羅貫中。


    小侍女和書童,跟著徐家兩位公子走了,而羅貫中老老實實地到了施耐庵身邊。


    “師傅,今日有幾個錦衣衛國安司的小校,上門來請,說想請您去應天府,為大明編撰什麽,報紙,說是他們國安司的指揮親自下令,您是不是去看看?”


    施耐庵麵無表情地搖搖頭。


    隨後,他端起茶來飲了一口,又開始口述劇情,由羅貫中著述。


    越說,羅貫中越是苦……


    師傅施耐庵新著述的這段兒故事,將那水泊梁山的反賊頭子宋江,換了層皮,說成是招安派,和朝廷虛與委蛇,硬生生氣走了身邊的功臣兄弟,這說的不就是前大周的吳王張士誠嘛……


    張士誠當年手下有十八員大將,弟弟張士信,張士德也都具有才幹,可惜他這人鹽梟氣息太濃,他占據的地方是產量大區,又有魚鹽之利,本來就十分富裕,起勢做大時候,來迴反叛,每一次反叛勢力和官職都會做大,元朝因為對地方失去掌控,不得不招撫綏靖為主,這也讓張士誠趁機做大。


    可惜,他這來迴反叛,還運送糧草去大都,為元朝輸血,寒了手底下許多兄弟的心,自己師傅施耐庵就是其中之一,施耐庵曾在張士誠手下當過幕僚,他深恨元朝吏治綱常崩壞,百姓難以生活,所以屢次勸諫張士誠不要向元朝稱臣,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如今雖然吳王張九四已逝,但不妨礙施耐庵將張士誠的故事套在這江湖豪客傳裏,裏麵的一百單八將,也差不多就是張士誠十八員大將的縮影。


    他等鹽梟做大之後,手下兄弟個個富貴,金銀田地,美女寶珠,大秤分金小稱分銀,即便是犯了錯,張士誠也不忍心下狠手,最後被自己兄弟出賣。


    羅貫中越寫,臉色越難看,他不想寫反書啊……


    “咳咳,師傅,敢問這打虎的好漢武鬆,還有托塔天王晁蓋,可說的是卞元亨將軍?玉麒麟盧俊義,也有幾分卞將軍的影子……”


    “那吳王,可是武大郎?”


    “這般說起,潘金蓮和西門慶,不就是……”


    羅貫中越說越害怕,忙捂住了嘴巴。


    施耐庵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沒吱聲。


    其實施耐庵所著的“江湖豪客傳”裏麵大部分是以張士誠手下將領為原型,尤其是他好友卞元亨,此人膂力過人,能舉千斤,而且能做詩文,自幼好學,曾經徒手打死一隻老虎。


    當年因為張士誠投降元朝,讓施耐庵和卞元亨等一幹追隨深感痛心,於是辭官不就,朱元璋來攻打時,張士誠曾經請卞元亨出山當元帥統軍,他沒有去。


    張士誠落敗之後,他曾經的那十八員大將,投降的投降,隱退的隱退,被架空的架空。


    卞元亨這等猛將,朱元璋征召他為大明效力,他作詩嘲諷:“恐使田橫客笑人“,觸怒了朱元璋,將他發配充軍遼東,在遼東和蒙古韃子還有高麗人女真人作戰。


    卞元亨後來活了九十多歲,著書立傳,還有詩集傳世,和武鬆倒是有些相似……


    羅貫中見施耐庵不說話,咬著牙道:“師傅,我知道您不願做大明的官兒,但是我看如今大明這幾個政策不錯,就說這均官田。”


    “這不就是您這江湖豪客傳裏,有田同耕麽,咱大明如今這位皇帝,是真真實實做到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如今蒙元韃子被逐去漠北,天子又下令讓蒙古色目人,通中華者皆習漢俗,許漢蒙通婚,又立大明律,頒布法典,如今修學校,分田地,建銀行,我華夏子民,是愈加有盼頭了,我看,光複漢唐舊土,指日可待。”


    施耐庵瞧了瞧他。


    “你可是想去應召,做大明的官兒?”


    羅貫中咧嘴嘿嘿笑。


    施耐庵輕歎一口氣,道:“你不懂朱明天子的心性,這位上位後就對明教紅巾舊人搞起清算,又暗害了韓林兒,師傅我雖有些名望,不過是他朱明天子邀去給天下儒林做榜的木偶,就似張麒,當年朱明天子還稱他是‘大明第一功勳’,如今呢?”


    “海岱初雲擾,荊蠻遂土崩,王公甘久辱,奴仆盡升同……”


    前元以吏治國,將各地稅收包給稅吏,這稅吏既可以是色目商人,也可以是繳稅大戶,大明翻過身來之後,曾經收稅的那些地主階級沒少被欺壓。


    施耐庵能夠和劉伯溫同榜科舉,自然也並非是普通出身,家中耕讀傳家。


    大明如今還沒有對讀書人施行免差徭二丁,府州縣學的生員都供給稟膳,也就是每個月有月錢生活費,可以說極大的籠絡了讀書人,倒饒是這樣,似施耐庵這樣的大儒仍舊不願意出仕。


    一來文人好其名。


    覺得掉價兒,劉伯溫都是誠意伯,他施耐庵過去當個小卒子?


    二來這幫遺老遺少,還放不下,心中有心結。


    更何況,朱元璋發現昆蘇淞滬等地的人,過於精明,善於斂財賺錢,導致戶部出現了許多中飽私囊的事兒,而且還善於搞官商勾結賺錢,於是曾下令,不許淞江人氏在戶部擔任胥吏。


    這個政策在前世,直到朱允炆上台,才在文官們的強烈抗議下取消。


    而且朱允炆還對昆蘇淞滬地區大手一揮免稅,讓他們感恩戴德。


    如今,因為朱雄英來到本時空的緣故,又因為大明皇家銀行在各地的驛站廣泛開展業務的緣故,各地都緊缺大量精明能幹善於籌算的人才,這項禁令自然也就放開了,而且朝廷現在十分重視昆蘇淞滬地區的生員學子。


    因為他們這一片地區自古學風濃厚,學子們學習算術物理和簡單的金融知識十分快,隻不過短短幾個月,就有大量的昆蘇淞滬學子得到重要。


    這些消息,讓施耐庵等這些張士誠舊人,心中有了觸動,不再那般抵觸大明了。


    若非是朱雄英帶來的影響,讓這些舊人們有了上升希望,大明洪武初期各地的騷亂還會更多。


    開國之初,和王朝末期,在某些方麵沒有區別。


    別說張士誠,如今大明朝廷各處秘教最橫行的浙東等地,曾是元末群雄中方國珍的老巢,他在浙東經營二十餘年,勢力根深蒂固,明州更是他大本營,朱元璋給明州改名寧波,也是因為方國珍殘餘勢力仍舊在興風作浪。


    朱元璋曾經對浙東的地主富戶強行遷徙,讓他們搬去山東,荊楚,四川。


    同樣的還有曾割據福建的陳友定,福建多山區,且客家人宗族堡壘林立,陳友定被剿滅後,他殘餘部屬就在山區打遊擊,來迴逃竄,大明官兵剿滅尚需時日。


    還有那陳友諒大漢舊部,明玉珍大夏舊部,他們雖然投降了,但並非是完全歸心。


    而朱元璋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荊楚,川蜀等地的統治,仍然需要籠絡和使用他們。


    如今大明建國,也才十五年而已,這幫遺老遺少仍舊在世。


    大明洪武天子屢次大興詔獄,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清洗這幫遺老遺少。


    陳友諒之子陳理,明玉珍之子明昇,都被朱元璋流放去了高麗國,陳理被高麗王封為“陳王”,而明昇被高麗王封為“華蜀君”,高麗人對他們各種盤剝勒索生活困頓,兩人在異國他鄉,也無時無刻沒放棄過光複大業,想重歸華夏。


    施耐庵深知,如今大明天子朱元璋,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無有三十年之太平,很難將大明境內這些各種錯綜複雜的派係平衡。


    他的文人清高,和對於張士誠的舊情,讓他不願被朱元璋所用,但是自己的子侄後輩,在朝廷裏謀個官身為江南張士誠舊民謀福利,施耐庵並不反對。


    “你若是想去應召大明的官兒也並非不行,待為師寫完這部‘江湖豪客傳’……”


    施耐庵伸手撫了撫自己的眼鏡。


    “為師目疾,難以持筆修書,你之才華,若是去做一翰林編修,綽綽有餘,至於你所說的,國安司請你去做報紙一事,此事也可應承下。”


    “真的!?”


    羅貫中一個機靈從凳子上站了起來。


    “嗯……”


    施耐庵眯著眼,麵容枯澀地看向遠處,歎道:“張麒說的對啊,這北伐大業,乃是華夏千古大業,我江南魚米之鄉,因為北伐稅課繁重,百姓困頓,朝堂上真正為我姑蘇昆滬之人發聲的少,地方主官,要麽是淮人,要麽是浙人,誰來替我江南百姓敲登聞鼓呢。”


    “除了你,我也要勸徐麒出官,他兩個兒子,你到時候一並帶去應天太學求學。”


    羅貫中驚訝的大叫起來,疑惑道:“師傅您怎麽,突然轉性子了!?”


    施耐庵低聲道:“大明洪武天子,去了不許昆滬等地人士為戶部胥吏的禁令,廣招昆滬才子生員入學,此是好事啊,若是我等不早去,他人也會去,淮人先隨洪武皇帝,故而先居高位,排擠後來渡江之人,這太學也是一樣,如今朝廷各科新開取吏,戶部也是,各地銀行,官府文書算吏定有大缺,先去者先居高位,後去者就隻能像你師傅我這樣,在鄉下無人處地方狺狺艾艾。”


    “天下的讀書人,哪個不喜歡當官兒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明養生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喵教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喵教主並收藏我在大明養生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