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眾所周知,三十三高階魔方一共由6135個獨立的模塊組成。
那也就意味著,這艘三十三高階魔方星艦也是由6135個獨立的星艦體模塊融合組建而成的。
沒錯,的確如此。
在這所有6135個獨立的星艦體模塊當中,被根植於星艦內核深處的是一個被層層密封的、重達30噸位的圓球核體,據說這個30頓重的內核就是反物質驅動能的核心所在。而這個巨大的內核又被6135個星艦模塊之中的569個模塊所圍繞著,所服務著。
而這569個獨立模塊呢?
它們與剩餘的其他5566個星艦模塊分屬於不同的序列號,具體說就是,這569個獨立模塊隸屬於反物質驅動模塊的序列號,以及中央超腦模塊序列號,它們不能與其他5566個星艦模塊展開任何排列重組,也無法融合重組。
是的,除了這569個獨立的模塊以外,其他5566個星艦體模塊都隸屬於外層結構序列號。無論是構建在星艦內核銜接區域的模塊,還是構建在星艦最表層的模塊,它們全都隸屬於星艦外層結構的序列編號範圍內。
它們圍繞著星艦內核、反物質驅動模塊和中央超腦模塊,由裏向外的逐層構建出星艦的一層又一層的艦體,直至整艘星艦的外殼。
這些外層結的模塊構建功能,一是保護星艦內核,二是在星艦遭遇任何重創時,都可以和周邊銜接模塊展開修複性質的重組排列,從而完成星艦的自我修複和升級改造過程。
而魔方號星艦的最表層艦體,又是由無數小型的低階魔方體結構星艦組合而成的。這些低階的魔方體結構星艦,就是指一階,二階,又或是三階的小型魔方體艦體,它們本身就是一艘獨立的小星艦,但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周邊的其他星艦相互融合成一艘更為大型的星艦。
比如說,兩個一階的星艦體就可以組合為一艘二階的星艦體。而一艘二階的星艦體,再加上另外一艘一階的星艦體,就可組合成為一艘三階的星艦體。如此類推,這些附在星艦最表層的低階星艦,可以通過組合排列升級成為更高階的魔方體結構星艦。
以一艘低階星艦體重組排列而成的三階魔方星艦體為例,雖然它與其巨大無比的魔方號星艦的母體相比就像是一隻螞蟻之於一隻大象般的那種存在。但是,當這艘三階星艦體離開龐大的母體以後,就一個獨立的單體艦而言,它仍然不失為一個巨無霸般的存在。
這種三階星艦體,擁有獨立的驅動係統,擁有獨立的機甲庫和武器庫,擁有獨立而功能齊全的科研設備,擁有可獨立維係宇航員生存相當一段時間所必須的一應儲備物資。具體說就是,一艘三階星艦體可艦載百餘名星際宇航員離開母體,可執行任何短程的星際任務。
但在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一階、二階,又或是三階的魔方結構星艦體,它們都以最常見的方形結構鑲嵌在魔方號星艦最表層的艦體外殼上,與周邊的其他所有艦體融合在了一起,組成了整艘魔方號星艦那堅不可摧的強大外殼。
正因如此,基於這5566個隸屬星艦外層結構的獨立艦體模塊的功能,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作人人就為它們編訂了獨立的星艦序列號,這些編號從5566-1開始,5566-2、5566-3、5566-4……
如此類推,一直編排到5566-5566,一共編訂了5566個序列號。
而所有被獲準登艦的人員,也就是所有被獲準參與魔方號星際探索任務的宇航員,也參照上述序列號被編成了5566個序列小組,這些序列小組也是從5566-1開始,5566-2、5566-3、5566-4……
如此類推,一直編排到5566-5566,一共也被編成了5566個序列分隊。
而在星際航行過程中,這5566個序列號的星艦分隊並不會同時一起執行任務,他們會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會被艦載的中央超腦根據實際需要將他們輪流喚醒,然後輪流執行一段時間的星艦飛行控製任務。
而協助他們執行飛行任務的,就隻有魔方號星艦上的中央超腦。
中央超腦,擁有地球人類已經研發出來的最高級別的人工智能。它不僅可以跟蹤、評估各序列號星際分隊人員的身體和心理數據,還會適時發出提前休眠或延遲休眠的工作指令,也會適時發出提前喚醒或延遲喚醒的指令。
而與5566個序列號星際分隊中的絕大多數人進入休眠程序的,還有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其中,包括了地球現存的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種類。
就植物而言,就包括了地球上現存的部分植物的成年株體,幼苗株體,或是種子。
就動物而言,就包括了地球上現存的部分動物的成年活體,幼兒活體,或者胚胎。
而除此此外,在地球物種的休眠區域,還有一個超大型的人類科目的特殊休眠艙,裏麵休眠著數以千萬計的地球人類的胚胎。其中,就包含了那些在地球上業已頻臨滅絕的少數族群。
魔方號星艦,這艘被設定為即將一去不迴頭的魔方號星艦,就像一艘從地球駛向太陽係外的諾亞方舟,它不僅承載著地球人類積極探索係外星際的任務,更承載著地球人類尋找係外宜居行星和星際移民的重要任務。
這也就是說,當魔方號星艦一旦在太陽係外尋找到宜居的係外行星,就會立馬激活這些地球人類的胚胎,將他們或她們培育成為第一代地球的星際移民。而與之匹配將會一起被激活的,就是那些艦載的早已被地球人類馴化的動植物。
由此可見,魔方號星艦的確可以堪稱為地球人類在二十二世紀初最傑出的科技文明產物。但是這艘魔方號星艦從設計研發,到開始興建,到整艘星艦全都被驗收完畢,這一晃十個年頭就已經過去了。
驗收以後,這艘星艦就一直停泊在第七區的近地高空軌道上等。
它,在等。
它,一直在等。
它,一直在等地球人類真正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可是這一等待,一眨眼之間五個年頭就過去了,魔方號星艦卻遲遲未等來地球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於是乎sa隻得下達了一道提前進入休眠的指令。
為什麽?
那是因為等待魔方號星艦正式啟航的不僅sa,不僅是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也不僅是早已驗收完畢的魔方號星艦,還有早已整裝待發的5566個序列號星際分隊。
要知道,5566個星際分隊那可是由數量相當驚人的一批星際宇航員組成的啊。
魔方號星艦作為金剛之軀,當然可以無限期的等下去。
但5566個星際分隊的宇航員卻是人,卻是血肉之軀。一年兩年他們可以等,第一個五年他們也可以等。但要他們一個又一個五年的遙遙無期的空等,這批數量驚人的人類精英恐怕還沒有等到星艦正式啟航,就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自然淘汰或替換了。
培養一個合格的宇航員其實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5566個星際編隊?這些人類精英從最初的選拔,到被錄用,到進入艱苦卓絕的訓練,到最後成為一名合格的星際宇航員,這其中無一不傾注著地球人類為之付出和投入的巨大人、財、物力,以及大量的時間。
可不?
時間,時間才是最為寶貴的東西。
這些整裝待發的5566個星際分隊所接受的專業培訓全都長達十五年以上,但這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不可預見的風險是並存的,比如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
如果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僅僅隻是偶爾發生的那麽一次兩次,那倒沒什麽。但當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而最終的起因竟然是宇航員陷入了一種歇斯底裏搬得集體性發泄狀態,那麽問題就大了不是?
於是sa就不得不考慮開始思考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了。
如果,魔方號星艦就這麽無止盡的繼續等下去,而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時間又一直遙遙無期。那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原本合格的宇航員會因為自身的體能和肌能指標的不斷下降而不再適合進入太空。如若這樣的話,就勢必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再三考慮之下sa隻得下達提前休眠通知,讓宇航員們提前進入休眠程序。
這樣做,一來可以保證宇航員的體能和肌能處於最佳狀態,二來可保護這些來之不容的人力資源不至於淪落到被淘汰和被浪費的境地。
但是根據二十二世紀初地球人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sa下達的這個提前休眠的通知並非一個強製性的指令,因為宇航員在接sa發出的通知以後,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說,宇航員們既可以接受指令而提前進入休眠程序。但是,他們也可以拒絕。
所以sa發出提前休眠的通知以後,有進半的宇航員做出了選擇,他們提前進入了休眠程序。但是,另外一半的宇航員卻做出了合理的拒絕。
因為,他們選擇了繼續自然等待,因為他們要保留在周末和自己的家人見麵的權利。
根sa的安排,宇航員如果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序,那他們就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呆在星艦基地裏繼續接受相應的體能訓練測試。但是在星艦正式啟航前,他們一旦被檢測出體能指標下滑就會被輪換,就會失去登上星艦的機會。
那麽,後續問題就來了。
因為很多宇航員都在問:如果人類在短期內一直都無法突破真正的光速呢?那麽他們是否就會一直這樣遙遙無期的等下去?
答案,當然是no。
因為當近半的宇航員都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序以後,另外一個更為絕密的高層會議就不得不緊急召開了
就是在這次高層會議上,當決策者一邊麵對巨大的人力資源壓力,一邊麵對光速研發團隊那遙遙無期的等待時,會議就進行了三輪投票,而三輪投票的最終結果就是:魔方號星艦收到了正式起航的指令。
而正式起航的時間就是,2130年10月1日。
那天,就是國慶日。
</p>
眾所周知,三十三高階魔方一共由6135個獨立的模塊組成。
那也就意味著,這艘三十三高階魔方星艦也是由6135個獨立的星艦體模塊融合組建而成的。
沒錯,的確如此。
在這所有6135個獨立的星艦體模塊當中,被根植於星艦內核深處的是一個被層層密封的、重達30噸位的圓球核體,據說這個30頓重的內核就是反物質驅動能的核心所在。而這個巨大的內核又被6135個星艦模塊之中的569個模塊所圍繞著,所服務著。
而這569個獨立模塊呢?
它們與剩餘的其他5566個星艦模塊分屬於不同的序列號,具體說就是,這569個獨立模塊隸屬於反物質驅動模塊的序列號,以及中央超腦模塊序列號,它們不能與其他5566個星艦模塊展開任何排列重組,也無法融合重組。
是的,除了這569個獨立的模塊以外,其他5566個星艦體模塊都隸屬於外層結構序列號。無論是構建在星艦內核銜接區域的模塊,還是構建在星艦最表層的模塊,它們全都隸屬於星艦外層結構的序列編號範圍內。
它們圍繞著星艦內核、反物質驅動模塊和中央超腦模塊,由裏向外的逐層構建出星艦的一層又一層的艦體,直至整艘星艦的外殼。
這些外層結的模塊構建功能,一是保護星艦內核,二是在星艦遭遇任何重創時,都可以和周邊銜接模塊展開修複性質的重組排列,從而完成星艦的自我修複和升級改造過程。
而魔方號星艦的最表層艦體,又是由無數小型的低階魔方體結構星艦組合而成的。這些低階的魔方體結構星艦,就是指一階,二階,又或是三階的小型魔方體艦體,它們本身就是一艘獨立的小星艦,但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周邊的其他星艦相互融合成一艘更為大型的星艦。
比如說,兩個一階的星艦體就可以組合為一艘二階的星艦體。而一艘二階的星艦體,再加上另外一艘一階的星艦體,就可組合成為一艘三階的星艦體。如此類推,這些附在星艦最表層的低階星艦,可以通過組合排列升級成為更高階的魔方體結構星艦。
以一艘低階星艦體重組排列而成的三階魔方星艦體為例,雖然它與其巨大無比的魔方號星艦的母體相比就像是一隻螞蟻之於一隻大象般的那種存在。但是,當這艘三階星艦體離開龐大的母體以後,就一個獨立的單體艦而言,它仍然不失為一個巨無霸般的存在。
這種三階星艦體,擁有獨立的驅動係統,擁有獨立的機甲庫和武器庫,擁有獨立而功能齊全的科研設備,擁有可獨立維係宇航員生存相當一段時間所必須的一應儲備物資。具體說就是,一艘三階星艦體可艦載百餘名星際宇航員離開母體,可執行任何短程的星際任務。
但在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一階、二階,又或是三階的魔方結構星艦體,它們都以最常見的方形結構鑲嵌在魔方號星艦最表層的艦體外殼上,與周邊的其他所有艦體融合在了一起,組成了整艘魔方號星艦那堅不可摧的強大外殼。
正因如此,基於這5566個隸屬星艦外層結構的獨立艦體模塊的功能,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作人人就為它們編訂了獨立的星艦序列號,這些編號從5566-1開始,5566-2、5566-3、5566-4……
如此類推,一直編排到5566-5566,一共編訂了5566個序列號。
而所有被獲準登艦的人員,也就是所有被獲準參與魔方號星際探索任務的宇航員,也參照上述序列號被編成了5566個序列小組,這些序列小組也是從5566-1開始,5566-2、5566-3、5566-4……
如此類推,一直編排到5566-5566,一共也被編成了5566個序列分隊。
而在星際航行過程中,這5566個序列號的星艦分隊並不會同時一起執行任務,他們會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會被艦載的中央超腦根據實際需要將他們輪流喚醒,然後輪流執行一段時間的星艦飛行控製任務。
而協助他們執行飛行任務的,就隻有魔方號星艦上的中央超腦。
中央超腦,擁有地球人類已經研發出來的最高級別的人工智能。它不僅可以跟蹤、評估各序列號星際分隊人員的身體和心理數據,還會適時發出提前休眠或延遲休眠的工作指令,也會適時發出提前喚醒或延遲喚醒的指令。
而與5566個序列號星際分隊中的絕大多數人進入休眠程序的,還有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其中,包括了地球現存的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種類。
就植物而言,就包括了地球上現存的部分植物的成年株體,幼苗株體,或是種子。
就動物而言,就包括了地球上現存的部分動物的成年活體,幼兒活體,或者胚胎。
而除此此外,在地球物種的休眠區域,還有一個超大型的人類科目的特殊休眠艙,裏麵休眠著數以千萬計的地球人類的胚胎。其中,就包含了那些在地球上業已頻臨滅絕的少數族群。
魔方號星艦,這艘被設定為即將一去不迴頭的魔方號星艦,就像一艘從地球駛向太陽係外的諾亞方舟,它不僅承載著地球人類積極探索係外星際的任務,更承載著地球人類尋找係外宜居行星和星際移民的重要任務。
這也就是說,當魔方號星艦一旦在太陽係外尋找到宜居的係外行星,就會立馬激活這些地球人類的胚胎,將他們或她們培育成為第一代地球的星際移民。而與之匹配將會一起被激活的,就是那些艦載的早已被地球人類馴化的動植物。
由此可見,魔方號星艦的確可以堪稱為地球人類在二十二世紀初最傑出的科技文明產物。但是這艘魔方號星艦從設計研發,到開始興建,到整艘星艦全都被驗收完畢,這一晃十個年頭就已經過去了。
驗收以後,這艘星艦就一直停泊在第七區的近地高空軌道上等。
它,在等。
它,一直在等。
它,一直在等地球人類真正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可是這一等待,一眨眼之間五個年頭就過去了,魔方號星艦卻遲遲未等來地球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於是乎sa隻得下達了一道提前進入休眠的指令。
為什麽?
那是因為等待魔方號星艦正式啟航的不僅sa,不僅是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也不僅是早已驗收完畢的魔方號星艦,還有早已整裝待發的5566個序列號星際分隊。
要知道,5566個星際分隊那可是由數量相當驚人的一批星際宇航員組成的啊。
魔方號星艦作為金剛之軀,當然可以無限期的等下去。
但5566個星際分隊的宇航員卻是人,卻是血肉之軀。一年兩年他們可以等,第一個五年他們也可以等。但要他們一個又一個五年的遙遙無期的空等,這批數量驚人的人類精英恐怕還沒有等到星艦正式啟航,就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自然淘汰或替換了。
培養一個合格的宇航員其實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5566個星際編隊?這些人類精英從最初的選拔,到被錄用,到進入艱苦卓絕的訓練,到最後成為一名合格的星際宇航員,這其中無一不傾注著地球人類為之付出和投入的巨大人、財、物力,以及大量的時間。
可不?
時間,時間才是最為寶貴的東西。
這些整裝待發的5566個星際分隊所接受的專業培訓全都長達十五年以上,但這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不可預見的風險是並存的,比如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
如果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僅僅隻是偶爾發生的那麽一次兩次,那倒沒什麽。但當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而最終的起因竟然是宇航員陷入了一種歇斯底裏搬得集體性發泄狀態,那麽問題就大了不是?
於是sa就不得不考慮開始思考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了。
如果,魔方號星艦就這麽無止盡的繼續等下去,而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時間又一直遙遙無期。那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原本合格的宇航員會因為自身的體能和肌能指標的不斷下降而不再適合進入太空。如若這樣的話,就勢必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再三考慮之下sa隻得下達提前休眠通知,讓宇航員們提前進入休眠程序。
這樣做,一來可以保證宇航員的體能和肌能處於最佳狀態,二來可保護這些來之不容的人力資源不至於淪落到被淘汰和被浪費的境地。
但是根據二十二世紀初地球人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sa下達的這個提前休眠的通知並非一個強製性的指令,因為宇航員在接sa發出的通知以後,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說,宇航員們既可以接受指令而提前進入休眠程序。但是,他們也可以拒絕。
所以sa發出提前休眠的通知以後,有進半的宇航員做出了選擇,他們提前進入了休眠程序。但是,另外一半的宇航員卻做出了合理的拒絕。
因為,他們選擇了繼續自然等待,因為他們要保留在周末和自己的家人見麵的權利。
根sa的安排,宇航員如果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序,那他們就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呆在星艦基地裏繼續接受相應的體能訓練測試。但是在星艦正式啟航前,他們一旦被檢測出體能指標下滑就會被輪換,就會失去登上星艦的機會。
那麽,後續問題就來了。
因為很多宇航員都在問:如果人類在短期內一直都無法突破真正的光速呢?那麽他們是否就會一直這樣遙遙無期的等下去?
答案,當然是no。
因為當近半的宇航員都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序以後,另外一個更為絕密的高層會議就不得不緊急召開了
就是在這次高層會議上,當決策者一邊麵對巨大的人力資源壓力,一邊麵對光速研發團隊那遙遙無期的等待時,會議就進行了三輪投票,而三輪投票的最終結果就是:魔方號星艦收到了正式起航的指令。
而正式起航的時間就是,2130年10月1日。
那天,就是國慶日。